《佛學大辭典》「中道即法界」條:(術語)止觀輔行一曰:「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法界諸法,迄至一色一香無非為中道。故換言之,中道即法界也。
《佛學大辭典》「中道即法界」條:(術語)止觀輔行一曰:「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法界諸法,迄至一色一香無非為中道。故換言之,中道即法界也。
無為法身 劫
《佛學常見辭彙》「三三昧」條(節錄):即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
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常樂我淨是為德。
《佛學大辭典》:(術語)教相與觀心也。教相者釋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義而分別判斷也,觀心者觀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
前正覺山 畢缽羅樹 三種忍
(術語)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剛界五部之一。總該曼荼羅諸尊中為佛之形像之部屬而稱為佛部。諸菩薩形即蓮華部,諸世天像為金剛部。
今天非常難得,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北京中國學中心等單位的支持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高層次的漢學研究平台--《世界漢學(中國學)二ΟΟ七年大會》。淨空承蒙大會邀請,有機會在此向各位專家學者們請益,非常感謝!我們深深期待今日大會,將為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和諧帶來積極的作用。
《佛學大辭典》:(術語)離煩惱曰寂,絕苦患云靜,即涅槃之理也。
《佛學大辭典》:(術語)勇健之人。勇進正道修行不退者。
一、貪。於有有具貪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
青龍 一切智智
五蘊,色、受、想、行、識也。蘊以積聚為義。謂一切眾生,皆由此五法積聚而成身也。故佛為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而以此五種為喻焉。
現生十種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