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節要
【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PDF下載

淨空法師 節要

    ◎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弟子遠來禮師,為求作佛,不求餘物。

    ◎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 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

    ◎ 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 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 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之性即是佛性。

    ◎ 教是先聖所傳,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 口念心行,心口相應。本性是佛。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能含萬法,亦不染著。

    ◎ 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

    ◎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 用大智慧,破五蘊煩惱,變三毒為戒定慧。

    ◎ 一切修多羅,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 不悟,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

    ◎ 般若三昧即是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

    ◎ 無相頌: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 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 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

    ◎ 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

    ◎ 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苦口      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 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若識此義,定慧等學。

    ◎ 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

    ◎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於相而離相,於念而無念。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 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

    ◎ 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 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卻障道也。

    ◎ 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 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 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二足尊。歸依正,念念無邪見。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 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

    ◎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 無相頌: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 字即不識,義即請問。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 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

    ◎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 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 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象。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 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

    ◎ 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 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 秀大師說:諸惡不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

    ◎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 師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 不立一切,諸法寂滅。

    ◎ 涅槃了義教中,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

    ◎ 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 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

    ◎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 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 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

    ◎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 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 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

    ◎ 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若全著相,即是邪見。若全執空,即長無明。

    ◎ 不要謗經,罪障無數。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

    ◎ 法性本無生滅去來。真假動靜偈: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明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正法眼藏,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 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

    ◎ 自性真佛偈: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 偈曰: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