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集講義)
【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PDF下載

  【一乘】

  (2012科註第138頁第2行)

  《三藏法數》:〔出法華經〕一乘者,佛乘也。乘即運載之義。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故喻以七寶大車,而導之以大白牛也。佛之出世,意欲直說法華。蓋由眾生機器(機宜根器)不等,於是先說三乘之法而調熟之。故經云:於一乘道,分別說三。後至法華,會三乘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又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是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滅障度苦,滅煩惱度生死也。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

  《佛學大辭典》:(術語)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車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載人運於涅槃岸,故謂之乘。法華經專說此一乘之理。

  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同品曰:「諸佛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同品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文句四上曰:「圓頓之教,為一佛乘。」

  勝鬘經曰:「一乘即是第一義乘。」勝鬘寶窟上本曰:「一乘者,至道無二,故稱為一。運用自在,目之為乘。」

  依法華論,此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第十四名一乘經。

  起信論義記上曰:「乘者就喻為稱,運載為功。」

  案方便品所說,即開會三乘之別執,悉歸趣於平等大會,等使一切眾生成佛道也。

  蓋大乘佛教中,所謂權大乘家,立一切有情為法爾,五性各別之說。故其中定性二乘及無性,畢竟無由成佛。是故諸佛之法,自不可無三乘之別。定性二乘,必由聲聞緣覺之二乘而般涅槃,菩薩種性,必由大乘而般涅槃。

  然法華等經,或說唯有一乘者,是引攝不定性者,不使墮於二乘地,進而使由大乘般涅槃也,即如來密意之說也。又以所趣之真如無差別,三乘解脫等相等,故說為一乘耳。實則非無二三之別也。如大乘莊嚴經論第五,攝大乘論釋第十,廣列十義或八義意趣而論之。是為所謂三乘真實一乘方便之教旨,以深密等經為所依之法相家所主張也。

  至於實大乘則不然。蓋其所立之說,一切眾生,本無五性之別,悉有佛性,一性平等,故皆得由佛乘而成佛。昔曾說三乘各別之法者,不過為對於權機假說之方便耳。此為所謂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之教旨,天台華嚴等宗家所主張也。其中天台所依之法華經,主對於三乘之人,說其教之所以方便,開會之,使歸於一佛乘。華嚴經主對於十地之大菩薩,廣說其所入之一乘法,故至智儼賢首,分一乘而更論同教別教之二種。

  五十要問答上,謂「一乘教有二種:一共教,二不共教。」

  孔目章一,謂「一乘之義,分別有二,一正乘,二方便乘,正乘如華嚴經所說,方便乘有十義」云云。

  又五教章上,謂「一乘教義之分齊,開為二門。一別教,二同教。」並廣釋述之。今擇要言之,則在同於三乘而說一乘為同教,於三乘全不共而別說一乘為別教。彼法華譬喻品所謂宅內所指之門外三車,三乘教也。界外露地所授之大白牛車,是別教一乘教也。同教者,如是三一不為別說。或謂一同於三,或謂三同於一,互相交參,是欲使成根欲性,進而入於華嚴別教一乘也。由是而概括之,一乘凡有三種:

  一、為存三之一乘,所謂不破三乘之疑執,亦不會二乘之行果,唯就空理之平等而說為一乘。如攝大乘論之十義意趣是也。

  二、為遮三之一乘,會二乘之行果,遮三乘之別執,而說為一乘。如法華之同教一乘是也。

  三、為直顯之一乘,不對於二乘,故無可破,唯為大菩薩,直示法界成佛之儀。如華嚴之別教一乘是也。

  又若經五教而論之,則總有五種之一乘。

  一別教一乘,如華嚴是。

  二同教一乘,如法華是。

  三絕想一乘,如楞伽是。是為頓教。所謂絕想亡言之邊,名為一乘。

  四佛性平等一乘,是為終教。一性皆成之邊,名為一乘。

  五密意一乘,即為始教。如攝論之十義意趣是。

  《法相辭典》:顯揚二十卷十一頁云:問:何故如來宣說一乘?答:由六因故。

  一、即彼諸法,約無差別相說故。

  二、約無分別行相說故。

  三、眾生無我及法無我,平等故。

  四、解脫平等故。謂差別求者,有事虛妄分別煩惱對治所緣法性,不相違故。

  五、善能變化住故。

  六、行究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