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指天親菩薩。
此指天親菩薩。
「石刻阿彌陀經」條:指於碑面雕刻阿彌陀經。最著名者為湖北襄陽龍興寺之石刻彌陀經,世稱襄陽石經。
《佛學大辭典》:(術語)眾生種種之欲望為其本性。佛說法必隨此欲性也。 《三藏法數》:謂人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
《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卷第一》:自失誤他。為害茲甚。……今者一一悉取佛說以為明證。就此證中即有其十句。
二死
《涅槃經卷三十》:涅槃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
程朱 陸王 十號
一合相
念佛往生真實不虛的科學依據
《佛學大辭典》「演若多之頭」:(故事)室羅城有一狂人,曰演若達多。某日朝,以鏡照面,於鏡中得見頭中眉目而喜。還觀己,不得見己頭中眉目,因大瞋恨,謂是魑魅所作而狂走。
《佛學大辭典》(節錄):(名數)佛之說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anta者,古師一譯為成。謂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
戲論 智度
普賢菩薩於華嚴會上逝多林中。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如來功德。十方諸佛。經剎塵劫。說不能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也。
《三藏法數》:〔出法界次第〕謂修行之人修四念處觀,雖善萌(芽也)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為名也。
《楞嚴經文句卷第六》:全性起修,修即無修,故云如幻。以本覺聞性,熏於始覺,以聞性中所起始覺,修於本覺,故云聞熏聞修。以其頓破無明結根,頓顯常住藏性,故云金剛三昧也。
彌勒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彼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也。
謂以此五種邪法,用求利養,而自活命。為比丘者,當深戒之。(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佛學大辭典》:(名數)常曰三性(唯識所謂: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實三自性)五法,皆分別諸法之自性者,楞伽經所說。瑜伽、唯識諸大論詳釋之。
我即自在之義。謂如來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隨機示現,自在巧妙。經中謂如來常樂我淨之我,具此八義,故稱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