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科註第701頁第1行)
(名數)三界之異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謂之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三無色有。無色界之生死也。新譯仁王經中曰:「三有業果,一切皆空。」智度論一曰:「三有愛著心。」頌疏界品一曰:「名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遁麟記一曰:「言三有者,即三界之異名。」【又】一本有,現生之身心。二當有,未來之身心。三中有,本有與當有中間所受之身心。欲界色界之生死,必有中有。
【五法】《法相辭典(朱芾煌)》
(科註第701頁第4行)
顯揚六卷一頁云:論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別,四、真如,五、正智。相者:若略說;謂一切言說所依處。名者:謂於諸相中依增語。分別者:謂三界所攝諸心心法。真如者: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一切言說所不依處。正智者:略有二種。一、唯出世間。二、世間出世間。唯出世間正智者:謂由正智,聲聞獨覺諸菩薩等,通達真如。又諸菩薩,以世出世智,於五明處,精勤學時,由遍滿真如智,多現在前故;速疾證得所知障淨。世間出世間正智者:謂諸聲聞及獨覺等,初通達真如已;由初一向出世間正智力,後所得世間出世間正智故;於諸安立諦中,起厭怖三界心,及愛味三界寂靜處。又由彼正智多現在前故,速疾證得煩惱障淨。
【增語】《法相辭典(朱芾煌)》
(科註第318集)
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頁云:由分別境故;建立增語觸。
二解 俱舍論十卷四頁云:第六意觸,說名增語。所以然者?增語謂名。名是意觸所緣長境。故偏就此,名增語觸。如說眼識但能了青,不了是青。意識了青亦了是青。故名為長。故有對觸,名從所依;增語觸名,就所緣立。有說:意識,語為增上,方於境轉。五識不然。是故意識,獨名增語。與此相應,名增語觸。故有對觸,名從所依;增語觸名,就相應立。
三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六卷三頁云:云何增語觸?答:意識身相應觸。問:何故此觸,名增語?答:由此觸自性語增,故名增語?問:云何此觸自性語增?答:有對觸,唯欲色界繫。此觸,通三界繫,及不繫。又有對觸,惟欲界初靜慮地可得。此觸,一切地可得。又有對觸,唯有漏。此觸,通有漏無漏。由此等故,自性語增。有說:此觸所緣語增,故名增語。問:云何此觸所緣語增?答:有對觸,唯以有色法為所緣。此觸,通緣有色無色。又有對觸,但以有對法為所緣。此觸,通緣有對無對。又有對觸,但以有漏法為所緣。此觸,通緣有漏無漏。又有對觸,但以有為法為所緣。此觸,通緣有為無為。由此等故,所緣語增。有說:增語者,謂名。此觸緣名,故名增語。雖亦緣義;而非不共。故隨不共立名。依別立通名,如苦集智等。
四解 品類足論三卷三頁云:增語觸云何?謂意識身相應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