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圖文

十不二門


【 PDF下载 】

◎ 十不二門   《三藏法數》--出《法華玄義釋籤》


 十門何為而設也?蓋荊溪大師,因釋法華玄義,其中廣明十妙之旨。法相該博,學者難入。故於跡本二門之間,對前十妙,立此十門;復於門門之下,結歸一念。為令修學之人,於一念心,開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綱,故撮十妙為觀法大體。

 然此十門,皆以不二命名者,蓋法華以前,四時、三教所談色心等十,一一隔異,名之為二。至于法華,開顯四時三教所談偏權之法,皆即圓實。實理既彰,色心等法,圓融自在,互攝無外,咸名不二。十門既對十妙而立,妙即不二,不二即妙。故此十門,不二為目。門即能通之義。蓋欲以十門之易,而通十妙之難也。
 * 四時者,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也。
 * 三教者,藏教、通教、別教也。偏權、圓實者,謂藏通別三教為偏為權,圓教為圓為實也。

 一、色心不二門。有形質礙之法,而無知覺之用,既異於心,故稱為色。雖有知覺之用,而無質礙可見,以能緣慮,名之為心。諸文有云名色者,心不可見,但有其名,名即心也。故智度論云:一切諸法中,但有名與色,更無有一法,出於名色者。然以情見言之,色心二法有異。以理而論,一切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無色,色外無心。互具互攝,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二、內外不二門。此就內外二境論內外二觀也。謂眾生諸佛及以依報名為外境;自己心法,名為內境。於此內外二境,皆以三觀觀之,即名內外二觀也。然若論修觀次第,必先觀內心;若論機入不同,故須內外並列。復為顯其妙義,必須內外互融,隨觀一境,皆能遍攝,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三、修性不二門。修,謂修治造作;即隨緣變造之事也。性,謂本有不改;即真如不變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觀。今示全性起修,則諸行無作;全修在性,則一念圓成。是則修外無性,性外無修,互泯互融,故稱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泯,絕也、亡也。論性,則修全在於性,性外無修,修泯亡也;論修,則性全在於修,修外無性,性泯亡也。融即圓融,性不礙修,修不礙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四、因果不二門。因即從迷而言,果乃就悟而說。始從人、天,終至等覺菩薩,皆名為因。唯妙覺佛,獨稱為果。良以九界眾生,無明惑覆,實相之理未顯,名因。唯妙覺佛,無明淨盡,實相之理,究竟顯發,隨機應現,設化無方,乃名果也。十界迷悟雖殊,實相始終理一,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五、染淨不二門。無明之用為染,法性之用為淨。無明、法性,體本不二,用乃有殊。迷則全法性而為無明,全起無明之用,以在纏心,變造諸法,念念住著,名之為染。悟則全無明而為法性,全起法性之用,以離障心,應赴眾緣,念念捨離,名之為淨。然在纏染心,本具妙理,與淨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在纏心者,纏即纏縛,謂眾生心識為惑業之所纏縛也。
 * 離障心者,障即障礙,謂佛心想惑業淨盡,離乎障礙也。

 六、依正不二門。依者,依止之處,即所依之土也。正者,正受其報,即能依之身也。如佛果後示現下三國土,名為依報;示現前三教主及九界身,名為正報。法華開顯三土,即是寂光;九界無非圓佛。寂光即所依之土,圓佛乃能依之身。以寂光、圓佛,理本無二,故能依中現正,正中現依。果既依正不二,因亦復然,由理同故。即知諸佛、眾生,體用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下三國土者,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以對常寂光土在上,故名下也。
 *  前三教主者,即藏、通、別三教果佛也。

 七、自他不二門。自即自己,他謂他機,此就三法論也。佛法、眾生法,皆名為他;唯己心法,名之為自。以由十界互具,則心、佛、眾生各有生佛。若己生佛顯,則與他佛、生佛同,俱為能化;唯他眾生生佛,而為所化。故云他生他佛尚與心同,況己心生佛,寧乖一念?既同一念,自他豈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八、三業不二門。三業者,如來果後垂化,清淨身口意業也。謂身輪現通,口輪說法,意輪鑑機。當知身尚無身,說亦非說,身口平等,等彼意輪,心色一如,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身口意輪者,輪有摧碾之用,喻佛鑑機現通說法,皆能摧碾眾生惑業,故名輪也。

 九、權實不二門。權謂權謀,即九界七方便之法也。實謂真實,即佛界圓乘之法也。蓋法華已前,四時未會,權實不融。至法華開顯九界七方便之權,即是佛界圓乘之實。實即是權,權即是實;實外無權,權外無實;皆稱秘妙,故云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七方便者,謂藏通兩教二乘為四,及藏通別三教菩薩共為七,以其同修方便之道故也。

 十、受潤不二門。受潤者,從喻而立名也。受即領納,以三草二木喻七方便,眾生為能受也。潤即沾潤,謂如來說前四時三教之法,如雲注雨,為能潤也。法華開前四時三教之法,皆即圓法。七方便眾生,咸蒙授記作佛。譬如三草二木,皆一地所生,一雨所潤,無復差降,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為門也。
 *  三草二木喻七方便者,下草喻人、天,中草喻聲聞、緣覺,上草喻藏教菩薩,小樹喻通教菩薩,大樹喻別教菩薩也。此七方便,因對下草,故列人天;而合藏通兩教二乘但為二也。上之七方便,因對論權實之法,故不及人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