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我們上一節課主要談兩句經句,「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第二句是「家人」卦裡面,「《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這兩句話能不能解決我們現在所遇到的社會或者是人與人的問題?我們現在來回答兩個問題,看看能不能用這兩句來回答。
這裡一位學友問到,「我是一名家庭主婦,家有兩位孩子,分別是十三、十四歲。因為小孩已不是小學時期,教他做什麼就乖乖聽話,孩子會有反駁。雖然全家都是學傳統文化,但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做,孩子該如何教導?雖然知道反求諸己,但仍不知該如何反求?只知道自己又做錯了。我應該如何下手?想請老師能有明確的解答,告訴現在應該做什麼,該怎麼自利而利他?學生是直來直去的人,常常因為這樣而犯錯。也常因為好心告知人家學習《弟子規》,卻反被質問我沒有做到」。是我念得不是很清楚。「還請老師直言告知」。
大家有沒有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現在這個孩子十三、四歲了,會反駁了,我們還希望他像小時候聽話。那是同一個人,都是你的孩子,為什麼小時候聽話現在反駁?小時候那個聽話是真正心悅誠服的聽話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好像對父母也沒有反駁,都覺得爸爸講的話很有道理。甚至於父親有時候在提醒我們,他都不是很強勢,他都有一個空間讓你去反思。甚至有時候是看你出狀況了,他才提醒、點醒你,但是絕對不是挖苦你。教育是要很有耐心的。我們有那個「教」字,左邊兩個叉,那是身教;右邊手拿著一個樹枝,那是耐性,不厭其煩的提醒。剛剛家人卦講的,假如我們都「言有物,行有恆」,孩子一生對我們的崇敬不會消失,他不會反駁。
所以我們在看事情,不能看表相,他以前不會反駁現在會反駁了。首先,他反駁的時候一定不認同我們說的話,甚至是做的事,請問我們知道是什麼嗎?假如我們在孩子心目當中,這些不好能去除掉,那是不是他對我們的信任還是會回來?就是我們還是要了解孩子他內心到底在想什麼。你可能覺得他不成熟、不會想,那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有教他思考嗎?有教他是非、善惡、邪正的判斷嗎?這些都要教的。我小時候也是在高雄市長大,在一個大都會裡面,也是有很多污染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受這些污染?這無形當中都是父母給我們的一些價值判斷。
所以有這些現象出現的時候,我們這個「榮辱之責」還是要從自身思考起,不能看結果,要把原因找到。其實孩子會反駁,可能他已經覺得我們這些道理他不能接受了。或者我們長期「勢服人,心不然」,他以前那個聽話可能是口服心不服,這個我們都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會覺得現在這些情況我們都不能接受,其實任何的情況它都不是偶然,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們的心有沒有很細膩、柔軟的去判斷、去感受孩子現在的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有時候解決問題都有一個態度,就是想要一蹴可幾,特效藥,馬上就把它解決掉。教育的問題、人心的問題它都要從自身改過,然後耐心的去溝通,甚至去陪伴,才能解決問題。所以跟孩子之間,首先要先放下控制,尤其十三、四歲的孩子,你硬要他怎麼樣,他反而情緒上不能接受,他會跟你對著幹,你就麻煩了,你就愈生氣了。所以教青少年要很有功夫。
《禮記.學記》講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你引導他,不要覺得好像你要牽著他的鼻子走;強而弗抑,這個強是鼓勵他、肯定他好的部分。你不要孩子這個年齡,你看到他有一些缺點了,他就什麼好都看不到了。他什麼好都看不到,你一看到他,兩個人那種磁場就好像要有一場戰爭出現,好像武林高手,兩個人背著一把劍,看誰先出鞘,那種氣氛就出來了。「強」當中,還是要「長善救失」,那個長善,他好的你還是要肯定他。不然你全部腦子裡記的都是他的不好,他可能就這個家都待不下去,他覺得在你眼中好像他沒有什麼價值。開而弗達,這個開是啟發他,而不是一套一套道理一直講一直講,讓他覺得很煩。這個開是引導他,講一些話點到為止,讓他自己去想一想。
當然這些要能夠引導到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我們深入經典,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思想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基礎。就像那天我跟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在談,他說現在社會問題這麼多,還有很多災難,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那我們就快樂一天吧。有沒有道理?有?這樣的話似是而非。請問我剛剛這段話講完,大家對快樂的定義一不一樣?都不一樣。我們給人家講完這一句話,對方吸收什麼你知道嗎?說不定他腦海裡浮現起來就是那些玩樂。你是在安慰他、引導他,「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我們就快樂一天吧」,那個人可能被你誤導了自己都不知道。
什麼是快樂?我們現在拿一支麥克風傳下去,看哪個朋友來回答一下什麼是快樂。不然都是我講,你們都不講,不大公平。現在民主社會強調要公平。大家這些觀念不清楚,你孩子隨時出現一些思想要引導的時候,我們能夠引導得了嗎?自己要先當個明白人,才能讓人家明白。我們現在都在急著孩子、急著身邊的人,「身修而後家齊」,自己要先提升自己才行。尤其格物,我們自己的壞習性要先去掉,家裡人會信任我們的德行,他信任我們他才聽得進我們的話。
這個朋友提到了,「我們全家都學傳統文化,學了不少年」。學了很多年是相,學傳統文化重實質不重形式。請問改了哪一條缺點、習氣?習氣沒改,或者還更厲害,那家裡的人要認同就很困難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大學》裡面講,「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我們的真誠心一定是從去掉習氣之後,不見孩子的過,內心裡不懷疑他,相信他有本善、相信他可以成聖賢,在這樣的一種信任跟真誠才能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跟溝通。所以身修要先意誠、心正,接著才能家齊。
我們剛剛講到格物,就是改過。怎麼改過?從明白自己的過失在哪裡開始。所以這位朋友講到「不知道該如何做?」從改自己的過開始。《了凡四訓》裡面講改造命運從改過,改過遷善。今兒回去就要把過列出來,然後怎麼改要有具體的方法、做法,都要把它列出來,一條一條改。你說找不到呢?那多讀經,從讀經當中找到。或者看到別人有過的時候,馬上想一想,我有沒有跟他有同樣的問題?再來改。
這裡有提到說,孩子該如何教導?我們剛剛「家人卦」說的,從父母自己本身所有的言行能夠做他的榜樣,身教開始做起。再來,境教,你整個環境,這些當長輩的人,也都要落實《弟子規》、落實德行,那整個家庭的氛圍也能夠感染孩子。再來言教,孩子現在在想什麼?他那些思想觀念錯誤在哪?你要循循善誘引導他,抓住機會點引導他,叫言教。教育這三點,境教,整個你的家風、環境,境教;身教,以身作則;還有言教。
我們很多事情自己都想不明白,怎麼引導孩子去判斷?就像剛剛講到的,什麼是快樂?很多青少年現在說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我就問他,你覺得什麼叫快樂?我們不要常常跟孩子溝通,你就一堆道理,一句接一句,好像要跟他打仗,要說服他那個樣子,打得這麼累,打到最後他內心裡想什麼你都不知道。你的彈藥全部用完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炸了,因為他不回你話了。你問他,你多聽他講,你就能了解他的思想觀念。「你覺得什麼是快樂?」他就開始講了,這些是快樂、這些是快樂。好,你注意,這樣做的人真的快樂嗎?你比方說享樂,你看到他現在快樂,他以後得癌症快不快樂?你讓他去想。現在得癌症的人很高,年輕的時候就這樣放縱,最後躺在醫院裡三年、五年,還有十年、二十年的。那種快樂你要不要?
現在很多人的人生後面幾個人健康?老來疾病都是年輕的時候落的。如是因,如是果。他所有那些享樂的人,結果到底是什麼?我們順著他,大禹治水用疏導的,不要用防堵的。你順著他,因為真理是愈辯愈明,你不要擔心。從很多社會現象你留心去觀察,你也不要說一次就要說服他,常常有機會也聊起來了,舉一些事例。大家注意,Whitney Houston,你看多少年輕人的偶像,最後呢?Michael Jackson,最後呢?是,你讓他想想,這些所謂他們覺得偶像榜樣,他的結果是如何?這個年齡的孩子,他也有他的思想,他也會想。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讀經是讀經,聽課是聽課,回去我們跟孩子講的話都還是我們的東西,不是經典的東西;或者真的是經典,都帶著自己控制跟情緒出來的。
所以這一位朋友,您說想要反求諸己,剛剛我們有提到的,您冷靜下來,先改缺點,怎麼改要具體寫出來。你要做好準備,改習性跟扒皮一樣痛苦。我們現在為什麼都不能進步?把修身看得太容易了,然後一點點不如意了,修行一定要這麼痛苦嗎?修身一定要這麼痛苦嗎?坦白講,我們都貪順、順境,都要順自己的意。有一點不順勢了,馬上情緒就來了,「我不想學了、不想修了」。好啊,不修好啊,你人生就不苦了?苦愈來愈多了。早點修好了,就像病一樣,早一點治好了,你拖愈久病得愈重。「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諸位朋友,請問十歲的孩子好修行,還是四十歲的人好修行?十歲是吧!為什麼?年紀愈大愈難修,習氣染得愈來愈重了。不要再拖了,真幹!
我剛剛跟一個朋友講,我說你修行是要成聖成賢,哪有輕輕鬆鬆就成聖成賢?人家台灣王永慶要創一個事業,人家也一輩子忙到九十幾歲,這麼不辭辛勞,才有成就。你現在幹的事業比他大,你要成聖賢,你的努力能夠少於他嗎?可不可以少於他?我們每天還可以喝咖啡、聊是非,修行修得這麼輕鬆。人那個錯誤的念頭沒有到說我死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你沒有這種決心跟毅力,想要把習性轉過來,不大可能。可是你真下了,轉過來了,你習氣一放下,身心自在,你的喜悅就來了。你再去拿《論語》來讀,不一樣了,第一句話你就讀懂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每天牽著我們走,我們是奴隸,很痛苦。你能放下任何一個東西,你就會覺得你愈來愈輕鬆自在,因為這些欲望控制不了你。我們都說要當個自在的人,民主自由,當個自由的人,不被習性控制,那是真自由的人。
而我們的次第是為人演說,您現在不要想著要去利他,先自利,利益家庭,家齊才能國治,才能利益社會;身修才能家齊,先把自己修好。大家不要聽到這裡說:「好,蔡老師說不要想到利他了,從今天開始不用幫助別人了。」大家不要從「過」一下又到「不及」,就在這兩頭在那兒撞來撞去,頭昏眼花。意思是說,人不要有去幫人的心,我們還沒到那個功夫,「我可以幫誰幫誰」,先幫自己,「欲助人者先自助」。但是有緣分,人家剛好需要,我們真誠的去協助,而協助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還在幫自己。因為我們一去跟人互動,一定會發覺,我有情緒,瞋恨心這麼重,不耐煩;我一去幫人的時候,不能全心全意,還是都為自己考慮多;去幫人的時候瞧不起人,那個態度很傲慢。是在剛好有緣分去協助人的時候,突然藉由這個機會去觀照自己起心動念有哪些錯誤的習氣,要把它改過來。利他也是在自利,也是在發覺自己的問題,這個叫歷事鍊自己的心。心有轉,境才會轉,「境隨心轉」。
但是這個境要轉,不要貪快,因為貪快也是貪,然後會容易心浮氣躁。一心浮氣躁,脾氣特別不容易控制得住,特別容易上火。本來家裡人還覺得太平日子過了三天、五天,我們火氣一來,他只能撐三天、撐五天,你的努力又化為烏有,人家又不信任了。因為感覺我們在寫這個問題的時候,自己的心在急了有沒有看到?看到沒有?就從當下這個錯誤的心開始改起,要緩。「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有沒有?這句話有沒有聽得很熟悉了?對。我們當下在寫的時候有沒有在浮躁?或者我們在跟人講話的時候,浮躁起來了沒有?要觀照得到你才能調伏它。
再來,這位朋友講到說,「學生是直來直去的人」。「我這個人個性就是這樣了,不然你要怎樣?」修行的人、修身的人最重要的先把個性去掉,沒有個性。怎麼樣做能利益家人,怎麼樣做能利益對方,就這麼做,沒有個性。個性就是習氣、就是煩惱。有個性怎麼隨圓就方?是不是?上善若水,水沒有個性,它依環境去融入。從這個敘述當中,我們自身還看不到直來直去是習氣,是性格。好像還說,不是有一句話說「直心是道場」嗎?你這個直跟那個直不一樣,「直心是道場」那個心是真心、是至誠心,您這個「直來直去」跟《了凡四訓》那個「直心直行,輕言妄談」一樣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自己圖個痛快,不知道那個人、對方心裡都在淌血了。出言要順人心,要講人家能接受的,能夠鼓舞人家、能安慰人家的話。所以您看,您已經看到了,「直來直去,常常因為這樣而犯錯」。那您用了什麼方法來調伏自己這種太直,甚至有點衝的習慣?好,這位朋友,您回去有想出方法,寫下來,然後去做看看,之後我們再討論、再繼續追蹤。真的,您的這些經驗真的去做出來了,對大家的啟示也都會很大的。
當然,您好心告知人家學習《弟子規》,卻反被質問我沒有做到。有沒有受傷的感覺?「我好心,好心把這個介紹給你,讓你家庭更好,你這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大家看,人的心不能平,就是心沒有辦法回到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只有自己是學生,所有的人都是老師。孔子教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且我覺得這個人很正直,他不怕得罪你,可貴啊!現在這個時代,人怕得罪人都不敢講實話,都講很好聽的話。聽到實話才能進步。他跟我們講實話,「你都沒有做到,還出來推?破壞聖教的形象。」是不是?你聽進去了,「知恥近乎勇」,是不是?《了凡四訓》,馬上想到,要發恥心、要發畏心、要發勇心,你勇猛的心出來了。
再來,你真的想要利益你介紹的這些親朋好友,你真想利益他,這一句話回來是給你動力。「我只要把自己學好,他們就相信我了。」可是我們的心止在哪裡?有沒有把它變成動力?變成什麼?痛苦、沮喪,「給我拿酒來,我受傷了,我的好意被人家誤解了。」所有的煩惱,有個煩惱賊,就是我、自我。把這個自我能看清楚,把它放下,常常想著,我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身邊的人,你煩惱都轉成智慧了。《了凡四訓》講的,「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你從根本把它砍掉了,就沒有一天這麼多的煩惱跟情緒。每天算一算有多少個?你們有沒有算過?算不清楚,都是它在做主,這個煩惱賊。不要再認賊作父了,要恢復理智。
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遇到陳老師,減少很多摸索的機會。人生要有很多貴人,都跟我們自身有沒有一種使命感有關係。我們現在是在追求身邊人認同我是對的、認同我在學傳統文化,還是真的要利益他們?我們難道只是要圖一時間心情的愉快跟情緒的好受嗎?還是願意聽聽真實的話,從根本做起,從格物、從修身、從正己自然而然去化人做起?
其實我們跟大家聊那麼多,就了解到聽經很重要,你道理不明白,真的不知道從哪裡修起。所以還是要多聽經。我們現在的狀況,古人是說三日不讀經,面目可憎,我看我們現在一天都撐不過去,一天不聽經不讀經,腦子裡很多胡思亂想,一些煩惱統統都冒起來了,這是我們的現實狀況。就好像一個人病得很重了,你一天不吃藥都不行。而且要下猛藥。什麼是猛藥?精進。你不能有一刻不精進,隨時有時間就用功、就讀書。再來,處世待人時時提醒自己,這顆心不能離開真誠、慈悲,不能離開恭敬、謙虛這些正確的心態。這也在用功,你隨時在善觀自己的這顆心。
再來,聽經最好能有三、五個同參道友,不然「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在人聽,都順著自己的意思,把經典的意思都解錯了。為什麼?人現在我執很厲害,尤其有一個習性,喜歡逃避,不敢面對問題。然後所有的經典變成什麼?變成他的藉口。明明是要逃避,然後就說,經典不是這麼說嗎?師長不是說怎樣怎樣嗎?那這樣就會產生嚴重的執著。我們有一個同仁講,「師長說什麼都來不及了」。我說這句話是什麼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你可不要什麼都別幹,然後離家出走,最後你家裡人說:「這些人怎麼學傳統文化學成這個樣子了?」你說,「這師長說的。」你是自己逃避不好好在當下修行,還拿師長的話來當藉口了。很多這種情況。人真的很難看到自己在逃避,不敢面對挑戰,不敢承擔責任,看不出來愈挫愈勇、看不出來百折不撓。所以修行第一關,打破自欺,不要欺騙自己。這個念頭錯了,一定要看得到,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們不要說別的了,我們跟師長學習這麼久,師長哪句教誨我們真的去做它了?師長哪個理念我們真的以師志為己志去落實、去承擔?我們每天的念頭有多少逃避在裡面?
所以修行並不容易,我常常給人講課,講別人多,自己做得很不好。就拿今天早上,我帶同仁一起做早課。做早課,平常人家帶我們做早課,我們看起來很容易,真正自己去當司儀做早課了,還是念錯。邊要很恭敬、邊要看下一句要講什麼,還是緊張起來了。平常都教人家,「不要緊張,恭敬心提起來」,自己真的站在那裡還是會緊張。所以「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都講別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到。所以有時候在回答別人的問題,回過頭來一看,自己也做得很差。
另外一個同仁有問到,「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如何克服病者的心理?假如我們是一個生病的人,我們用什麼心境來面對生病?
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情不離兩個字,叫因果。我們現在身體不好一定有原因,身體健康是結果,身體健康的原因是什麼?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看許哲女士她老人家一百一十四歲,她都是為別人想,她不生病,她都是做無畏布施。師長也是都為大眾想,他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是深信因果,我們自己生病就不會埋怨,不會有怨天尤人的這些思想。因為一怨天尤人,病會愈來愈嚴重。為什麼?境隨心轉,我們的心念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所以首先先接受。
為什麼這個人「外形骸」了,他不去想這個身體,反而不會生病?因為人的煩惱都是我想要什麼、我不能接受什麼,都是為自己想,或為這個身體的享受去想,想了很多這些煩惱的事情。煩惱是最消耗能量的。大家注意看,義工從早做到晚,他很喜歡做這個事情,他很喜歡幫助人。然後從早忙到晚上了,你問他,「休息一下」。「不累、不累」。人沒有心理負擔的時候,不怎麼耗能量。心裡一大堆牽掛、煩惱,那個最耗能量。所以為什麼不想自己的能夠健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曾經聽過一些真實的例子,本來得癌症了,只想到幾個月的命了,「好,做義工吧,反正只剩這幾個月」,就全部世間的貪求都放下了,就去做義工。半年以後,沒有癌症了。都是有這樣的例子。
所以近代科學家講《念力的祕密》,這本書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學他們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他們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這幾十年來,近代的科學家有個誤區,就是他把精神跟物質分開來了,這是個很大研究上的偏頗掉。其實精神跟物質不能分開。人的心情好身體就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憂能使人老」。我們這些傳統的教誨就能證明,精神跟物質怎麼可以分開?科學家一分開了,研究路線就偏頗得很嚴重了。《念力的祕密》強調一個重點,以心控物,這個心能控制物質。首先離我們最近的就是這個身體,你的心情好,你的心無私,你的身體就慢慢愈來愈好。甚至於《念力的祕密》裡面講到,「一個簡單的意念似乎擁有改變我們世界的力量」,就是人的意念就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他提到,「群體的念力說不定可以逆轉潮流,帶來星球的修復和更新。想要改變世界,我們只需要同心合力就能辦到。」前提大家要相信。大家相信嗎?我感覺現在的人要相信東西很不容易。經典已經講了,不一定相信,還得科學家講、科學家證明,可以相信。
這一本書裡面還提到馬赫西先生,他有提到地球人口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的人口,他能好好的修行,就能影響整個地球、影響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百分之一人口的平方根是八千零八十四個人。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有多少?不少。八千零八十四個人就能改變世界。反正八千零八十三個人是誰不管,其中一定有一個人是誰?自己。念力力量很大,可以改變整個星球的修復,這個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我們能用心聽懂,我們這一生要挽救世界的劫難。再來,從哪裡做起?從每個念頭做起,都要是善念,不能再起惡念。
書上又提到,人體的構造與天線(電視收訊的天線)有某些相似之處,是看不見信息的一個接收器(每一個人是一個接收器),而且還是訊號的發送者。我們每天吸收訊息,每天也在發訊息。諸位學長,你今天一天收的訊息好不好?好不好看臉就知道了。假如臉色很灰暗,可能收到不是很好的信息。這段話就提醒我們,人每天要接受什麼是自己決定的。《弟子規》說:「能親仁,無限好」。你不要去接觸社會的污染。再來,我們是發送器,我們要發送什麼給人家?這個發送不好了,都是造孽,是不是?這裡讀懂了,有良心的人,連念頭都很注意了,我的念頭不能變成障礙別人的負能量、不能變成地球毀滅的能量,這個就有責任心了。所以回回來,我們的意念沒有自私自利,都是利他了,這個就是無畏布施了。我們能想到每個念頭別人都可以收得到,我一定要起好的念頭,這都是無畏布施,利人又利己。因為每個念頭首先利益的就是自己八十兆的細胞。所以真理是什麼?利人絕對利己。
當然,我們的病什麼時候會好?不要去想,想又是妄念,是吧?人家許月華女士兩隻腳都斷掉了,還一生過得這麼有意義,幹嘛去為了病就很難過?而且身體病了,這個身體也只是人身的一個工具而已,最重要是靈性的提升。在「德耀中華」當中,還有另外一個女子,她是坐輪椅的,那也是病,可是她免費的已經幫幾千個人都上過課了,她也是發光發熱,她的靈性不斷在提升。日本稻盛和夫強調的一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靈性。因為人的靈性住在這個身體,它只是一個工具,你不要被這個工具罣礙。西方有一句話叫「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了解到身體不是我,能思想的那個是我。可是問題是那個思是不是正知正見?那個靈性是不是真正的覺悟?這個很重要。那我們就是讓我們這個靈性能夠不斷的提升、昇華,念頭都止在為人著想上面,不要去想病了。病該好的時候就會好了。
我看我講到這裡,可能最重要的是我要先強壯起來,可能人家就會很相信了。你們學傳統文化,要愈學愈健康,OK?那你們去做榜樣。當然我也要努力做,不過功夫不夠,智慧還不夠,處理一些事情,難免思慮多了。「開口神氣散,思多血氣衰」,我還沒到這個無私無我的境界,所以一開口還得神氣散,思想多了耗血氣。好,這個問題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
其實我們實在講,所有的問題還是在很多理沒有想通,理得其實心就安了。因為現在社會現象,很多會讓人家覺得不能接受,因為太多人做錯了。其實坦白講,我們做對了嗎?我們看人家錯,其實每天在那看,每天在那想,不知花了多少的精力跟時間。這個時代我們面對家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國家的問題,有一個信念很重要,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先做對。這個也是我們「正己」裡面剛學完不久的一百一十三句,「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我們自己這些對的事情、好的德行我們先做到了,才能去帶動別人做到;這些不好的惡習我們先去掉了,才能夠帶動別人把這個惡習去掉。這個是我們要用心的地方。
子貢在批評人,孔子告訴他,「賜,你很賢德了嗎?假如是我,我用功提升自己時間都不夠了,哪有像你還有這麼多時間去批評別人!」那家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要不要盡力?要。第一個,把自己做好了。再來,你說那個政治人物不對,你要去利益他要有緣,是不是?沒有緣,我們每天在那裡,「他不對,氣死我了!」你在氣的時候,你也不在道中,不如用念力、用善念祝福他。告訴大家,一個國家的政治人物不好,跟老百姓的福報有關係,這都是招感。尤其民主國家,都是選票,我們智慧不夠、福報不夠,你要選出好的也不容易。「福地福人居」,你這個地方的人心理善良,有福氣了,他招感來的就是好的領導。當然我們也是要安住在目前的狀況。
所以現在政治問題、家庭、社會問題,大家別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告訴大家,政治問題、家庭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教育。「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些人也是受害者,沒人教他。坦白講,你現在在氣他,他以後很可憐,他造的孽,「一世為官九世牛」。真的,你不只不要氣他,你是明理的人,你會可憐那些犯錯的人。你愈可憐他,你以後見到他,反而你那分慈悲跟真誠,說不定他就聽你的話了。假如你都是覺得他不對了,氣得牙癢癢的,你剛好有因緣見到他的時候,可能是劍拔弩張,那你可能勸他的緣就沒有了。所以同志們、同胞們,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要復興,沒有三到五代人的努力是很難達到的。所以面對這樣目前的情況,我們要有包容的心、要有憐憫的心、要有使命感,都從自己先做起。而你真的有那分要利益這些政治人物或者這些公眾人物,你真的有那個慈悲心、那個念力去發,真的有機會你會遇到這樣的人。
念力是很厲害的,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當時候在台灣看報紙,看到那個法輪功,為了練法輪功自焚。我說嚇死了,這些人我不如他們,他們向道之心可以連命都沒有了。我用功一下還在那裡,好累,先睡覺吧!我不如他,他那個向道之心,不如他。只是他沒有遇到正法,他遇到邪法。那邪的東西沒人教他判斷,老師你有沒有教他?父母你有沒有教他?國家你有沒有教他?這個都要思考,不能發現問題你就是指責。
結果我剛好有因緣到海口去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後來我才知道了,我是後來才知道的,在教室裡面有一半都以前練過法輪功轉過來的。人有時候後知後覺也不錯,不然會自己在那裡先緊張。有一次我們同仁,「那聽課的有練法輪功的,政府會不會擔心?」就來跟我談這個事情。「會不會因為這幾個法輪功,到時候造成政府誤會我們,沒有辦法辦課程怎麼辦?」我說:「你搞不清楚,幫助法輪功的人轉換成正確的思想,這是國家的國策,花了多少心血!而且這些被誤導的人,國家德政,把他們的工作留給他們,只要他們一轉過來了,回原單位工作,讓他的家庭生活沒有問題。下了這麼大的心血。你要跟國家一致,全心全意幫助這些走錯的人,還有什麼好擔心的?胡思亂想。」
人假如做得正,不要怕那麼多事情。是,我們就看個報紙,起個念頭,「這些人很可貴,要給他正法、聖教。」結果我去的第一站,底下一半以上都是這樣的朋友。所以你很有使命感,為國家、為民族,我相信說不定下個月你可能就要跟一些重要的高官見面。但你要先準備好,把師長跟那些國家政要講的話要趕緊吸收、領會。師長在台灣跟政界交流非常多治國的智慧,你假如有這個志向的,我送你一套光碟,是師長跟所有台灣這些政界幾十個人談話的光碟,我送給你,你回去好好用功。說不定你就遇到那個機會可以勸誡他們。有發這個願的人來跟我拿。
我們接著看一百一十七句。在君臣關係當中我特別佩服史魚,他勸衛靈公,衛靈公用了奸臣彌子瑕,你看他一直勸、一直勸、一直勸,到死他沒有埋怨君王。他怎麼樣?他說:「是我沒有盡忠。」所以交代他的孩子,不能把他的棺木放在正廳。後來衛靈公去弔唁,很生氣,「你這個不孝子,怎麼把你父親的棺木放在窗戶底下,沒有放在正廳?」他說:「我父親生前交代,沒有勸國君用忠臣,他沒有盡到忠,沒有資格放在正廳,只能放在旁邊那裡。」到死這個忠心都沒有改變。這個真的是忠的徹底的落實。真心是不會變的。我們在五倫關係當中,那一分孝、那一分情義、道義、恩義,不會因為對方做出不滿我們意的行為,或者是做出對不起我們的行為,我們而改變,那我們就不是真心。
所以伊斯蘭教有段話特別感人,「接濟與我斷交的人,照顧與我絕情的人,原諒對我行不義的人。」這個才是大愛、真愛。不是因為對方的態度我們才對他好,那個叫交易了,叫利益輸送,那個不叫真心。所以我們對人好不是講條件的,該盡的本分就盡心盡力去做。
一百一十七句一開始講到:
【衣冠中。故朝無奇僻之服。】
一個國君他的衣冠穿著都合乎禮儀,上行下效,整個滿朝文武他穿衣服就會符合這些禮儀,適中,不會寒酸,也不會奢華。剛好有一天,齊景公讓一個魯國的做鞋的師傅做了一個鞋子,做得很大,鞋帶是黃金做的,裝飾是銀子做的,上面還吊著珠寶,鞋子的前面還鑲了一個玉石。做了這麼一雙鞋子,而且是冬天,大家想像一下,冬天穿那個鞋子上面有金、有銀、有珠寶還有玉,那不冷冰冰的?結果晏子進到朝堂,景公想上前去迎,不好走路。結果一看到晏子,晏子走過來,景公問他,天氣冷不冷?晏子智慧很厲害,景公每句話他都可以變成勸諫景公最重要的一個機會點,就把他轉過來了。
大家有沒有印象,我們之前講過的故事。有一次景公出去上山看到老虎,到沼澤地方看到蛇,「我今天看到這些東西很不吉祥。」晏子馬上說:「不吉祥有三:有賢而不知,一不祥」,馬上抓住這個機會,把最重要治國理念告訴他,「知而不能用,二不祥;用而不能任,三不祥。這個才是不吉祥。老虎本來就住在山上,那條蛇,本來就是牠家,你看到牠很正常,你跑到牠家去了,當然看到牠。」我們聽了這個故事,要體會到這些聖賢人無時不刻不把成就君王的德行,還有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祉,他沒有一時一刻忘記這件事情,這個精神是我們的學處。他就是有這樣的慈悲才能有這樣的智慧。
所以,齊景公問他天氣是不是很冷?他馬上說:「老祖宗有教導,天氣冷要做輕又暖的衣服,天氣熱了要做輕又涼爽的衣服。輕又暖,你現在這個鞋子這麼重,而且上面這些東西冰冰的,根本就不符合養生之道,所以你穿這個身體會不好。這個做鞋的工人第一個罪業,讓我的國君不健康,第一罪。第二罪,我的國君穿鞋子都不符合規矩、不符合禮儀,讓我們國家這些臣子們都看笑話,他第二條罪過。第三,老百姓知道了,我們的國君穿一雙鞋子花了幾百兩銀子,還是多少錢,老百姓會多麼的埋怨,我們的民脂民膏就做成一雙鞋子,你讓國君都被人民埋怨,第三條重罪。一定要治罪!」齊景公聽了,「放了他,放了他。」晏子馬上說:「不能放,一個人做事很認真,而且做對的事情,重賞;一個人很認真做事,卻做錯的事情,要重罰。」而且他們在講話都引經據典,國君不得不服,馬上下動作,就把那個魯國的工人趕出國界,不能進來。不發簽證給他了。
你看這些臣子在做事情,他很清楚,這些會讓領導者愛慕虛榮的人、會縱欲的人,他要辦就一定要辦到什麼?隔離。因為他知道領導的定力不夠。所以「惟仁人能愛人,能惡人」。那些該隔離的人他真隔離,那是真慈悲。不然國君墮落了,全國老百姓都遭殃了。所以管仲那個時候知道三個人很恐怖,都不讓他們見齊桓公,把他們隔離開來。死的時候還勸齊桓公,「這三個人你可不能接近。」最後齊桓公沒有聽,完了,三個佞臣來,最後死無葬身之地,死了一百多天屍體才被發現。
誰有沒有遠離這些不好的人先別管,我們有沒有遠離?每天還有沒有看電視?看一看,污染一大堆。有沒有看電腦裡面不該看的?現在修行真不容易,你假如沒一點定力,它「砰」就跑一個東西出來,你一進去,完了,多看一秒、二秒都是污染。因為它是暴力色情這些東西,你一看就印上去了。所以一定要練一個功夫,視而不見,那個跑出來的,你只看到右上角那個叉叉,其他都看不見。這個功夫練得成的,你真的自愛,你就會想方法了。人就是忍不住那個貪,才會想不出方法,不然真的有方法。方法是從孝心出來的,方法是從自愛出來的,方法是從愛人的心出來的。
所以晏子抓住每個機會點,實實在在講,解除了國家的危機,也解除了景公的危機。因為景公假如以此為好,那又開始在那重視整個服裝、外在,那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馬上把他導正。接著講:
【所言義。】
所說的話都符合道義。
【故下無偽上之報。】
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業,講的都是這些道義的教誨,上行下效,感染整個團體,當然團體就不會有撒謊,或者是虛偽、諂媚這些事情出現。孔子在《論語》當中有一段話有提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些教誨,實在講,還是要我們在自己的團體、家庭當中真正做了你感覺到,你的信心會更足。我們在上位的人真的好禮,一舉一動都符合禮敬,自然而然孩子、底下的人他也會用這個恭敬的態度回應我們。這裡講上好義,都是講情義、道義,人民受感動,佩服效法。上好信,上位者很講誠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個情就是情實,就是用真情真義來信任、來配合國家的領導者,上下一心。接著經文又講到:
【身行順。治事公。故國無阿黨之義。】
『身行順』就是自身的行為都遵循道義,『治事公』,處理任何事情都是公正無私,國家就沒有,『阿』是阿諛奉承,『黨』是結黨營私,就不會有這些現象。這裡提到說『無阿黨之義』,你看那些結黨的人,他們也覺得他們挺重義氣的,可是不知道其實內心裡面有私心,或者內心裡面都偏私,偏袒自己的人,這個情況出現自己觀照不到。很可能這領導者本身你就有愛憎、有好惡,所以底下這些風氣也跟著嚴重起來。假如你上位者是無私心的,自然而然感染帶動每一個人面對事情都是先考慮大局,考慮服務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利。我給大家曾經也講過,在一個教育單位裡面,校長他假如有好惡,底下一定會變有黨,認同他的一黨,不認同他的變一黨。假如沒有自己的好惡,念念為學生想,那所有的人他的思考是怎樣為學生好,而不是在那裡考慮校長想怎樣或不想怎麼樣。我們往往真正在服務人的時候都變成去搞人情去了,就是要做讓誰高不高興的問題了,那都已經偏掉了。
所以對我們學傳統文化修身的人來講,要思考並不複雜,也很容易建立共識。什麼念頭?把大眾得利益擺在第一位,其他的就不會很複雜了。只要每個人的態度都是這樣,真的「治事公」了。然後又有度量。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不能人家跟我們考慮不一樣我們就不接受或否定,那度量太小了。接受不同意見,然後也信任每個人都是為了團體、都是為了大眾好,用這種心大家集思廣益。一集思廣益,人的智慧大開、視野大開,互相欣賞,互相補不足。接著講:
【三者。君子常行也。】
這三點是君子他處世待人日常行為的規範,都符合這三點的原理原則。為什麼穿著、講話這些細節都這麼重要?在經典裡有一句話說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你行善,然後修身,就好像登山一樣,你要這樣一步一步努力蹬上去。為什麼?它有向下,你那個慣性,習慣、習氣,在拉你。可是「從惡如崩」,這些不好的風氣、不好的行為,你只要一污染,順著它走了,就像爬山沒有踩好,「嘩」一下就滑下去了。很多人在農村成長二十幾年,一出社會,沒兩個月就變得很多了。他德行根基不夠,被社會的風氣染著的速度會很快。所以從這些地方看出,古人他慎重是有他的道理的。
最後我們看一百一十八句提到,這個是「正己」最後一句: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積也。安有不聞者乎。】
這句主要的,一個人他能留下好的名譽都是操之在己的。這一生能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名流千古,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真的下功夫在德行上,一定可以有好的榜樣流傳給後世。所謂「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們看到,聲音無論多細小,一旦發出來了,一定能夠讓人家聽聞;德行很好,縱使他是住在山裡面隱居,一旦他是真實的學問,那他會流露出來,也能首先感染到跟他有緣的人來向他學習。有一句話講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沒有講話,可是它結了果以後很香,自然而然人聞到了就來採。有人來採了,路一直走、一直走,這條小路不就走出來了嗎?所以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個其實就是人只要有德行,一定能感得一些仰慕聖教的人來求學。
接著講到,寶玉蘊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潤;『淵生珠』,深潭裡生了珍珠,整個崖岸就不會乾枯。這兩個譬喻,就是有德行的人在那裡,這一方的人民都會受益了。我們之前講的一些故事,辛公義,那個地方本來父母生病了,都把他們扛出去,都不治的,辛公義把他們搬到自己的辦公的地方,把他們都治好,然後再把這些老百姓找來,讓他們把自己的父母、親人帶回去,然後再勸告他們。你說這樣的有德之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都受益了。他這麼做了,難怪我們現在讀得到他的風範,『為善積』,幾千年之後還是能聽到他的風範、他的榜樣的。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大家下午好。我們上一節課主要談兩句經句,「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第二句是「家人」卦裡面,「《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這兩句話能不能解決我們現在所遇到的社會或者是人與人的問題?我們現在來回答兩個問題,看看能不能用這兩句來回答。
這裡一位學友問到,「我是一名家庭主婦,家有兩位孩子,分別是十三、十四歲。因為小孩已不是小學時期,教他做什麼就乖乖聽話,孩子會有反駁。雖然全家都是學傳統文化,但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做,孩子該如何教導?雖然知道反求諸己,但仍不知該如何反求?只知道自己又做錯了。我應該如何下手?想請老師能有明確的解答,告訴現在應該做什麼,該怎麼自利而利他?學生是直來直去的人,常常因為這樣而犯錯。也常因為好心告知人家學習《弟子規》,卻反被質問我沒有做到」。是我念得不是很清楚。「還請老師直言告知」。
大家有沒有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現在這個孩子十三、四歲了,會反駁了,我們還希望他像小時候聽話。那是同一個人,都是你的孩子,為什麼小時候聽話現在反駁?小時候那個聽話是真正心悅誠服的聽話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好像對父母也沒有反駁,都覺得爸爸講的話很有道理。甚至於父親有時候在提醒我們,他都不是很強勢,他都有一個空間讓你去反思。甚至有時候是看你出狀況了,他才提醒、點醒你,但是絕對不是挖苦你。教育是要很有耐心的。我們有那個「教」字,左邊兩個叉,那是身教;右邊手拿著一個樹枝,那是耐性,不厭其煩的提醒。剛剛家人卦講的,假如我們都「言有物,行有恆」,孩子一生對我們的崇敬不會消失,他不會反駁。
所以我們在看事情,不能看表相,他以前不會反駁現在會反駁了。首先,他反駁的時候一定不認同我們說的話,甚至是做的事,請問我們知道是什麼嗎?假如我們在孩子心目當中,這些不好能去除掉,那是不是他對我們的信任還是會回來?就是我們還是要了解孩子他內心到底在想什麼。你可能覺得他不成熟、不會想,那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有教他思考嗎?有教他是非、善惡、邪正的判斷嗎?這些都要教的。我小時候也是在高雄市長大,在一個大都會裡面,也是有很多污染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受這些污染?這無形當中都是父母給我們的一些價值判斷。
所以有這些現象出現的時候,我們這個「榮辱之責」還是要從自身思考起,不能看結果,要把原因找到。其實孩子會反駁,可能他已經覺得我們這些道理他不能接受了。或者我們長期「勢服人,心不然」,他以前那個聽話可能是口服心不服,這個我們都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會覺得現在這些情況我們都不能接受,其實任何的情況它都不是偶然,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們的心有沒有很細膩、柔軟的去判斷、去感受孩子現在的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有時候解決問題都有一個態度,就是想要一蹴可幾,特效藥,馬上就把它解決掉。教育的問題、人心的問題它都要從自身改過,然後耐心的去溝通,甚至去陪伴,才能解決問題。所以跟孩子之間,首先要先放下控制,尤其十三、四歲的孩子,你硬要他怎麼樣,他反而情緒上不能接受,他會跟你對著幹,你就麻煩了,你就愈生氣了。所以教青少年要很有功夫。
《禮記.學記》講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你引導他,不要覺得好像你要牽著他的鼻子走;強而弗抑,這個強是鼓勵他、肯定他好的部分。你不要孩子這個年齡,你看到他有一些缺點了,他就什麼好都看不到了。他什麼好都看不到,你一看到他,兩個人那種磁場就好像要有一場戰爭出現,好像武林高手,兩個人背著一把劍,看誰先出鞘,那種氣氛就出來了。「強」當中,還是要「長善救失」,那個長善,他好的你還是要肯定他。不然你全部腦子裡記的都是他的不好,他可能就這個家都待不下去,他覺得在你眼中好像他沒有什麼價值。開而弗達,這個開是啟發他,而不是一套一套道理一直講一直講,讓他覺得很煩。這個開是引導他,講一些話點到為止,讓他自己去想一想。
當然這些要能夠引導到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我們深入經典,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思想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基礎。就像那天我跟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在談,他說現在社會問題這麼多,還有很多災難,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那我們就快樂一天吧。有沒有道理?有?這樣的話似是而非。請問我剛剛這段話講完,大家對快樂的定義一不一樣?都不一樣。我們給人家講完這一句話,對方吸收什麼你知道嗎?說不定他腦海裡浮現起來就是那些玩樂。你是在安慰他、引導他,「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我們就快樂一天吧」,那個人可能被你誤導了自己都不知道。
什麼是快樂?我們現在拿一支麥克風傳下去,看哪個朋友來回答一下什麼是快樂。不然都是我講,你們都不講,不大公平。現在民主社會強調要公平。大家這些觀念不清楚,你孩子隨時出現一些思想要引導的時候,我們能夠引導得了嗎?自己要先當個明白人,才能讓人家明白。我們現在都在急著孩子、急著身邊的人,「身修而後家齊」,自己要先提升自己才行。尤其格物,我們自己的壞習性要先去掉,家裡人會信任我們的德行,他信任我們他才聽得進我們的話。
這個朋友提到了,「我們全家都學傳統文化,學了不少年」。學了很多年是相,學傳統文化重實質不重形式。請問改了哪一條缺點、習氣?習氣沒改,或者還更厲害,那家裡的人要認同就很困難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大學》裡面講,「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我們的真誠心一定是從去掉習氣之後,不見孩子的過,內心裡不懷疑他,相信他有本善、相信他可以成聖賢,在這樣的一種信任跟真誠才能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跟溝通。所以身修要先意誠、心正,接著才能家齊。
我們剛剛講到格物,就是改過。怎麼改過?從明白自己的過失在哪裡開始。所以這位朋友講到「不知道該如何做?」從改自己的過開始。《了凡四訓》裡面講改造命運從改過,改過遷善。今兒回去就要把過列出來,然後怎麼改要有具體的方法、做法,都要把它列出來,一條一條改。你說找不到呢?那多讀經,從讀經當中找到。或者看到別人有過的時候,馬上想一想,我有沒有跟他有同樣的問題?再來改。
這裡有提到說,孩子該如何教導?我們剛剛「家人卦」說的,從父母自己本身所有的言行能夠做他的榜樣,身教開始做起。再來,境教,你整個環境,這些當長輩的人,也都要落實《弟子規》、落實德行,那整個家庭的氛圍也能夠感染孩子。再來言教,孩子現在在想什麼?他那些思想觀念錯誤在哪?你要循循善誘引導他,抓住機會點引導他,叫言教。教育這三點,境教,整個你的家風、環境,境教;身教,以身作則;還有言教。
我們很多事情自己都想不明白,怎麼引導孩子去判斷?就像剛剛講到的,什麼是快樂?很多青少年現在說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我就問他,你覺得什麼叫快樂?我們不要常常跟孩子溝通,你就一堆道理,一句接一句,好像要跟他打仗,要說服他那個樣子,打得這麼累,打到最後他內心裡想什麼你都不知道。你的彈藥全部用完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炸了,因為他不回你話了。你問他,你多聽他講,你就能了解他的思想觀念。「你覺得什麼是快樂?」他就開始講了,這些是快樂、這些是快樂。好,你注意,這樣做的人真的快樂嗎?你比方說享樂,你看到他現在快樂,他以後得癌症快不快樂?你讓他去想。現在得癌症的人很高,年輕的時候就這樣放縱,最後躺在醫院裡三年、五年,還有十年、二十年的。那種快樂你要不要?
現在很多人的人生後面幾個人健康?老來疾病都是年輕的時候落的。如是因,如是果。他所有那些享樂的人,結果到底是什麼?我們順著他,大禹治水用疏導的,不要用防堵的。你順著他,因為真理是愈辯愈明,你不要擔心。從很多社會現象你留心去觀察,你也不要說一次就要說服他,常常有機會也聊起來了,舉一些事例。大家注意,Whitney Houston,你看多少年輕人的偶像,最後呢?Michael Jackson,最後呢?是,你讓他想想,這些所謂他們覺得偶像榜樣,他的結果是如何?這個年齡的孩子,他也有他的思想,他也會想。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讀經是讀經,聽課是聽課,回去我們跟孩子講的話都還是我們的東西,不是經典的東西;或者真的是經典,都帶著自己控制跟情緒出來的。
所以這一位朋友,您說想要反求諸己,剛剛我們有提到的,您冷靜下來,先改缺點,怎麼改要具體寫出來。你要做好準備,改習性跟扒皮一樣痛苦。我們現在為什麼都不能進步?把修身看得太容易了,然後一點點不如意了,修行一定要這麼痛苦嗎?修身一定要這麼痛苦嗎?坦白講,我們都貪順、順境,都要順自己的意。有一點不順勢了,馬上情緒就來了,「我不想學了、不想修了」。好啊,不修好啊,你人生就不苦了?苦愈來愈多了。早點修好了,就像病一樣,早一點治好了,你拖愈久病得愈重。「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諸位朋友,請問十歲的孩子好修行,還是四十歲的人好修行?十歲是吧!為什麼?年紀愈大愈難修,習氣染得愈來愈重了。不要再拖了,真幹!
我剛剛跟一個朋友講,我說你修行是要成聖成賢,哪有輕輕鬆鬆就成聖成賢?人家台灣王永慶要創一個事業,人家也一輩子忙到九十幾歲,這麼不辭辛勞,才有成就。你現在幹的事業比他大,你要成聖賢,你的努力能夠少於他嗎?可不可以少於他?我們每天還可以喝咖啡、聊是非,修行修得這麼輕鬆。人那個錯誤的念頭沒有到說我死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你沒有這種決心跟毅力,想要把習性轉過來,不大可能。可是你真下了,轉過來了,你習氣一放下,身心自在,你的喜悅就來了。你再去拿《論語》來讀,不一樣了,第一句話你就讀懂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每天牽著我們走,我們是奴隸,很痛苦。你能放下任何一個東西,你就會覺得你愈來愈輕鬆自在,因為這些欲望控制不了你。我們都說要當個自在的人,民主自由,當個自由的人,不被習性控制,那是真自由的人。
而我們的次第是為人演說,您現在不要想著要去利他,先自利,利益家庭,家齊才能國治,才能利益社會;身修才能家齊,先把自己修好。大家不要聽到這裡說:「好,蔡老師說不要想到利他了,從今天開始不用幫助別人了。」大家不要從「過」一下又到「不及」,就在這兩頭在那兒撞來撞去,頭昏眼花。意思是說,人不要有去幫人的心,我們還沒到那個功夫,「我可以幫誰幫誰」,先幫自己,「欲助人者先自助」。但是有緣分,人家剛好需要,我們真誠的去協助,而協助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還在幫自己。因為我們一去跟人互動,一定會發覺,我有情緒,瞋恨心這麼重,不耐煩;我一去幫人的時候,不能全心全意,還是都為自己考慮多;去幫人的時候瞧不起人,那個態度很傲慢。是在剛好有緣分去協助人的時候,突然藉由這個機會去觀照自己起心動念有哪些錯誤的習氣,要把它改過來。利他也是在自利,也是在發覺自己的問題,這個叫歷事鍊自己的心。心有轉,境才會轉,「境隨心轉」。
但是這個境要轉,不要貪快,因為貪快也是貪,然後會容易心浮氣躁。一心浮氣躁,脾氣特別不容易控制得住,特別容易上火。本來家裡人還覺得太平日子過了三天、五天,我們火氣一來,他只能撐三天、撐五天,你的努力又化為烏有,人家又不信任了。因為感覺我們在寫這個問題的時候,自己的心在急了有沒有看到?看到沒有?就從當下這個錯誤的心開始改起,要緩。「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有沒有?這句話有沒有聽得很熟悉了?對。我們當下在寫的時候有沒有在浮躁?或者我們在跟人講話的時候,浮躁起來了沒有?要觀照得到你才能調伏它。
再來,這位朋友講到說,「學生是直來直去的人」。「我這個人個性就是這樣了,不然你要怎樣?」修行的人、修身的人最重要的先把個性去掉,沒有個性。怎麼樣做能利益家人,怎麼樣做能利益對方,就這麼做,沒有個性。個性就是習氣、就是煩惱。有個性怎麼隨圓就方?是不是?上善若水,水沒有個性,它依環境去融入。從這個敘述當中,我們自身還看不到直來直去是習氣,是性格。好像還說,不是有一句話說「直心是道場」嗎?你這個直跟那個直不一樣,「直心是道場」那個心是真心、是至誠心,您這個「直來直去」跟《了凡四訓》那個「直心直行,輕言妄談」一樣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自己圖個痛快,不知道那個人、對方心裡都在淌血了。出言要順人心,要講人家能接受的,能夠鼓舞人家、能安慰人家的話。所以您看,您已經看到了,「直來直去,常常因為這樣而犯錯」。那您用了什麼方法來調伏自己這種太直,甚至有點衝的習慣?好,這位朋友,您回去有想出方法,寫下來,然後去做看看,之後我們再討論、再繼續追蹤。真的,您的這些經驗真的去做出來了,對大家的啟示也都會很大的。
當然,您好心告知人家學習《弟子規》,卻反被質問我沒有做到。有沒有受傷的感覺?「我好心,好心把這個介紹給你,讓你家庭更好,你這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大家看,人的心不能平,就是心沒有辦法回到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只有自己是學生,所有的人都是老師。孔子教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且我覺得這個人很正直,他不怕得罪你,可貴啊!現在這個時代,人怕得罪人都不敢講實話,都講很好聽的話。聽到實話才能進步。他跟我們講實話,「你都沒有做到,還出來推?破壞聖教的形象。」是不是?你聽進去了,「知恥近乎勇」,是不是?《了凡四訓》,馬上想到,要發恥心、要發畏心、要發勇心,你勇猛的心出來了。
再來,你真的想要利益你介紹的這些親朋好友,你真想利益他,這一句話回來是給你動力。「我只要把自己學好,他們就相信我了。」可是我們的心止在哪裡?有沒有把它變成動力?變成什麼?痛苦、沮喪,「給我拿酒來,我受傷了,我的好意被人家誤解了。」所有的煩惱,有個煩惱賊,就是我、自我。把這個自我能看清楚,把它放下,常常想著,我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身邊的人,你煩惱都轉成智慧了。《了凡四訓》講的,「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你從根本把它砍掉了,就沒有一天這麼多的煩惱跟情緒。每天算一算有多少個?你們有沒有算過?算不清楚,都是它在做主,這個煩惱賊。不要再認賊作父了,要恢復理智。
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遇到陳老師,減少很多摸索的機會。人生要有很多貴人,都跟我們自身有沒有一種使命感有關係。我們現在是在追求身邊人認同我是對的、認同我在學傳統文化,還是真的要利益他們?我們難道只是要圖一時間心情的愉快跟情緒的好受嗎?還是願意聽聽真實的話,從根本做起,從格物、從修身、從正己自然而然去化人做起?
其實我們跟大家聊那麼多,就了解到聽經很重要,你道理不明白,真的不知道從哪裡修起。所以還是要多聽經。我們現在的狀況,古人是說三日不讀經,面目可憎,我看我們現在一天都撐不過去,一天不聽經不讀經,腦子裡很多胡思亂想,一些煩惱統統都冒起來了,這是我們的現實狀況。就好像一個人病得很重了,你一天不吃藥都不行。而且要下猛藥。什麼是猛藥?精進。你不能有一刻不精進,隨時有時間就用功、就讀書。再來,處世待人時時提醒自己,這顆心不能離開真誠、慈悲,不能離開恭敬、謙虛這些正確的心態。這也在用功,你隨時在善觀自己的這顆心。
再來,聽經最好能有三、五個同參道友,不然「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在人聽,都順著自己的意思,把經典的意思都解錯了。為什麼?人現在我執很厲害,尤其有一個習性,喜歡逃避,不敢面對問題。然後所有的經典變成什麼?變成他的藉口。明明是要逃避,然後就說,經典不是這麼說嗎?師長不是說怎樣怎樣嗎?那這樣就會產生嚴重的執著。我們有一個同仁講,「師長說什麼都來不及了」。我說這句話是什麼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你可不要什麼都別幹,然後離家出走,最後你家裡人說:「這些人怎麼學傳統文化學成這個樣子了?」你說,「這師長說的。」你是自己逃避不好好在當下修行,還拿師長的話來當藉口了。很多這種情況。人真的很難看到自己在逃避,不敢面對挑戰,不敢承擔責任,看不出來愈挫愈勇、看不出來百折不撓。所以修行第一關,打破自欺,不要欺騙自己。這個念頭錯了,一定要看得到,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們不要說別的了,我們跟師長學習這麼久,師長哪句教誨我們真的去做它了?師長哪個理念我們真的以師志為己志去落實、去承擔?我們每天的念頭有多少逃避在裡面?
所以修行並不容易,我常常給人講課,講別人多,自己做得很不好。就拿今天早上,我帶同仁一起做早課。做早課,平常人家帶我們做早課,我們看起來很容易,真正自己去當司儀做早課了,還是念錯。邊要很恭敬、邊要看下一句要講什麼,還是緊張起來了。平常都教人家,「不要緊張,恭敬心提起來」,自己真的站在那裡還是會緊張。所以「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都講別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到。所以有時候在回答別人的問題,回過頭來一看,自己也做得很差。
另外一個同仁有問到,「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如何克服病者的心理?假如我們是一個生病的人,我們用什麼心境來面對生病?
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情不離兩個字,叫因果。我們現在身體不好一定有原因,身體健康是結果,身體健康的原因是什麼?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看許哲女士她老人家一百一十四歲,她都是為別人想,她不生病,她都是做無畏布施。師長也是都為大眾想,他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是深信因果,我們自己生病就不會埋怨,不會有怨天尤人的這些思想。因為一怨天尤人,病會愈來愈嚴重。為什麼?境隨心轉,我們的心念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所以首先先接受。
為什麼這個人「外形骸」了,他不去想這個身體,反而不會生病?因為人的煩惱都是我想要什麼、我不能接受什麼,都是為自己想,或為這個身體的享受去想,想了很多這些煩惱的事情。煩惱是最消耗能量的。大家注意看,義工從早做到晚,他很喜歡做這個事情,他很喜歡幫助人。然後從早忙到晚上了,你問他,「休息一下」。「不累、不累」。人沒有心理負擔的時候,不怎麼耗能量。心裡一大堆牽掛、煩惱,那個最耗能量。所以為什麼不想自己的能夠健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曾經聽過一些真實的例子,本來得癌症了,只想到幾個月的命了,「好,做義工吧,反正只剩這幾個月」,就全部世間的貪求都放下了,就去做義工。半年以後,沒有癌症了。都是有這樣的例子。
所以近代科學家講《念力的祕密》,這本書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學他們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他們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這幾十年來,近代的科學家有個誤區,就是他把精神跟物質分開來了,這是個很大研究上的偏頗掉。其實精神跟物質不能分開。人的心情好身體就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憂能使人老」。我們這些傳統的教誨就能證明,精神跟物質怎麼可以分開?科學家一分開了,研究路線就偏頗得很嚴重了。《念力的祕密》強調一個重點,以心控物,這個心能控制物質。首先離我們最近的就是這個身體,你的心情好,你的心無私,你的身體就慢慢愈來愈好。甚至於《念力的祕密》裡面講到,「一個簡單的意念似乎擁有改變我們世界的力量」,就是人的意念就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他提到,「群體的念力說不定可以逆轉潮流,帶來星球的修復和更新。想要改變世界,我們只需要同心合力就能辦到。」前提大家要相信。大家相信嗎?我感覺現在的人要相信東西很不容易。經典已經講了,不一定相信,還得科學家講、科學家證明,可以相信。
這一本書裡面還提到馬赫西先生,他有提到地球人口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的人口,他能好好的修行,就能影響整個地球、影響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百分之一人口的平方根是八千零八十四個人。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有多少?不少。八千零八十四個人就能改變世界。反正八千零八十三個人是誰不管,其中一定有一個人是誰?自己。念力力量很大,可以改變整個星球的修復,這個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我們能用心聽懂,我們這一生要挽救世界的劫難。再來,從哪裡做起?從每個念頭做起,都要是善念,不能再起惡念。
書上又提到,人體的構造與天線(電視收訊的天線)有某些相似之處,是看不見信息的一個接收器(每一個人是一個接收器),而且還是訊號的發送者。我們每天吸收訊息,每天也在發訊息。諸位學長,你今天一天收的訊息好不好?好不好看臉就知道了。假如臉色很灰暗,可能收到不是很好的信息。這段話就提醒我們,人每天要接受什麼是自己決定的。《弟子規》說:「能親仁,無限好」。你不要去接觸社會的污染。再來,我們是發送器,我們要發送什麼給人家?這個發送不好了,都是造孽,是不是?這裡讀懂了,有良心的人,連念頭都很注意了,我的念頭不能變成障礙別人的負能量、不能變成地球毀滅的能量,這個就有責任心了。所以回回來,我們的意念沒有自私自利,都是利他了,這個就是無畏布施了。我們能想到每個念頭別人都可以收得到,我一定要起好的念頭,這都是無畏布施,利人又利己。因為每個念頭首先利益的就是自己八十兆的細胞。所以真理是什麼?利人絕對利己。
當然,我們的病什麼時候會好?不要去想,想又是妄念,是吧?人家許月華女士兩隻腳都斷掉了,還一生過得這麼有意義,幹嘛去為了病就很難過?而且身體病了,這個身體也只是人身的一個工具而已,最重要是靈性的提升。在「德耀中華」當中,還有另外一個女子,她是坐輪椅的,那也是病,可是她免費的已經幫幾千個人都上過課了,她也是發光發熱,她的靈性不斷在提升。日本稻盛和夫強調的一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靈性。因為人的靈性住在這個身體,它只是一個工具,你不要被這個工具罣礙。西方有一句話叫「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了解到身體不是我,能思想的那個是我。可是問題是那個思是不是正知正見?那個靈性是不是真正的覺悟?這個很重要。那我們就是讓我們這個靈性能夠不斷的提升、昇華,念頭都止在為人著想上面,不要去想病了。病該好的時候就會好了。
我看我講到這裡,可能最重要的是我要先強壯起來,可能人家就會很相信了。你們學傳統文化,要愈學愈健康,OK?那你們去做榜樣。當然我也要努力做,不過功夫不夠,智慧還不夠,處理一些事情,難免思慮多了。「開口神氣散,思多血氣衰」,我還沒到這個無私無我的境界,所以一開口還得神氣散,思想多了耗血氣。好,這個問題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
其實我們實在講,所有的問題還是在很多理沒有想通,理得其實心就安了。因為現在社會現象,很多會讓人家覺得不能接受,因為太多人做錯了。其實坦白講,我們做對了嗎?我們看人家錯,其實每天在那看,每天在那想,不知花了多少的精力跟時間。這個時代我們面對家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國家的問題,有一個信念很重要,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先做對。這個也是我們「正己」裡面剛學完不久的一百一十三句,「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我們自己這些對的事情、好的德行我們先做到了,才能去帶動別人做到;這些不好的惡習我們先去掉了,才能夠帶動別人把這個惡習去掉。這個是我們要用心的地方。
子貢在批評人,孔子告訴他,「賜,你很賢德了嗎?假如是我,我用功提升自己時間都不夠了,哪有像你還有這麼多時間去批評別人!」那家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要不要盡力?要。第一個,把自己做好了。再來,你說那個政治人物不對,你要去利益他要有緣,是不是?沒有緣,我們每天在那裡,「他不對,氣死我了!」你在氣的時候,你也不在道中,不如用念力、用善念祝福他。告訴大家,一個國家的政治人物不好,跟老百姓的福報有關係,這都是招感。尤其民主國家,都是選票,我們智慧不夠、福報不夠,你要選出好的也不容易。「福地福人居」,你這個地方的人心理善良,有福氣了,他招感來的就是好的領導。當然我們也是要安住在目前的狀況。
所以現在政治問題、家庭、社會問題,大家別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告訴大家,政治問題、家庭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教育。「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些人也是受害者,沒人教他。坦白講,你現在在氣他,他以後很可憐,他造的孽,「一世為官九世牛」。真的,你不只不要氣他,你是明理的人,你會可憐那些犯錯的人。你愈可憐他,你以後見到他,反而你那分慈悲跟真誠,說不定他就聽你的話了。假如你都是覺得他不對了,氣得牙癢癢的,你剛好有因緣見到他的時候,可能是劍拔弩張,那你可能勸他的緣就沒有了。所以同志們、同胞們,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要復興,沒有三到五代人的努力是很難達到的。所以面對這樣目前的情況,我們要有包容的心、要有憐憫的心、要有使命感,都從自己先做起。而你真的有那分要利益這些政治人物或者這些公眾人物,你真的有那個慈悲心、那個念力去發,真的有機會你會遇到這樣的人。
念力是很厲害的,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當時候在台灣看報紙,看到那個法輪功,為了練法輪功自焚。我說嚇死了,這些人我不如他們,他們向道之心可以連命都沒有了。我用功一下還在那裡,好累,先睡覺吧!我不如他,他那個向道之心,不如他。只是他沒有遇到正法,他遇到邪法。那邪的東西沒人教他判斷,老師你有沒有教他?父母你有沒有教他?國家你有沒有教他?這個都要思考,不能發現問題你就是指責。
結果我剛好有因緣到海口去跟大家分享《弟子規》。後來我才知道了,我是後來才知道的,在教室裡面有一半都以前練過法輪功轉過來的。人有時候後知後覺也不錯,不然會自己在那裡先緊張。有一次我們同仁,「那聽課的有練法輪功的,政府會不會擔心?」就來跟我談這個事情。「會不會因為這幾個法輪功,到時候造成政府誤會我們,沒有辦法辦課程怎麼辦?」我說:「你搞不清楚,幫助法輪功的人轉換成正確的思想,這是國家的國策,花了多少心血!而且這些被誤導的人,國家德政,把他們的工作留給他們,只要他們一轉過來了,回原單位工作,讓他的家庭生活沒有問題。下了這麼大的心血。你要跟國家一致,全心全意幫助這些走錯的人,還有什麼好擔心的?胡思亂想。」
人假如做得正,不要怕那麼多事情。是,我們就看個報紙,起個念頭,「這些人很可貴,要給他正法、聖教。」結果我去的第一站,底下一半以上都是這樣的朋友。所以你很有使命感,為國家、為民族,我相信說不定下個月你可能就要跟一些重要的高官見面。但你要先準備好,把師長跟那些國家政要講的話要趕緊吸收、領會。師長在台灣跟政界交流非常多治國的智慧,你假如有這個志向的,我送你一套光碟,是師長跟所有台灣這些政界幾十個人談話的光碟,我送給你,你回去好好用功。說不定你就遇到那個機會可以勸誡他們。有發這個願的人來跟我拿。
我們接著看一百一十七句。在君臣關係當中我特別佩服史魚,他勸衛靈公,衛靈公用了奸臣彌子瑕,你看他一直勸、一直勸、一直勸,到死他沒有埋怨君王。他怎麼樣?他說:「是我沒有盡忠。」所以交代他的孩子,不能把他的棺木放在正廳。後來衛靈公去弔唁,很生氣,「你這個不孝子,怎麼把你父親的棺木放在窗戶底下,沒有放在正廳?」他說:「我父親生前交代,沒有勸國君用忠臣,他沒有盡到忠,沒有資格放在正廳,只能放在旁邊那裡。」到死這個忠心都沒有改變。這個真的是忠的徹底的落實。真心是不會變的。我們在五倫關係當中,那一分孝、那一分情義、道義、恩義,不會因為對方做出不滿我們意的行為,或者是做出對不起我們的行為,我們而改變,那我們就不是真心。
所以伊斯蘭教有段話特別感人,「接濟與我斷交的人,照顧與我絕情的人,原諒對我行不義的人。」這個才是大愛、真愛。不是因為對方的態度我們才對他好,那個叫交易了,叫利益輸送,那個不叫真心。所以我們對人好不是講條件的,該盡的本分就盡心盡力去做。
一百一十七句一開始講到:
【衣冠中。故朝無奇僻之服。】
一個國君他的衣冠穿著都合乎禮儀,上行下效,整個滿朝文武他穿衣服就會符合這些禮儀,適中,不會寒酸,也不會奢華。剛好有一天,齊景公讓一個魯國的做鞋的師傅做了一個鞋子,做得很大,鞋帶是黃金做的,裝飾是銀子做的,上面還吊著珠寶,鞋子的前面還鑲了一個玉石。做了這麼一雙鞋子,而且是冬天,大家想像一下,冬天穿那個鞋子上面有金、有銀、有珠寶還有玉,那不冷冰冰的?結果晏子進到朝堂,景公想上前去迎,不好走路。結果一看到晏子,晏子走過來,景公問他,天氣冷不冷?晏子智慧很厲害,景公每句話他都可以變成勸諫景公最重要的一個機會點,就把他轉過來了。
大家有沒有印象,我們之前講過的故事。有一次景公出去上山看到老虎,到沼澤地方看到蛇,「我今天看到這些東西很不吉祥。」晏子馬上說:「不吉祥有三:有賢而不知,一不祥」,馬上抓住這個機會,把最重要治國理念告訴他,「知而不能用,二不祥;用而不能任,三不祥。這個才是不吉祥。老虎本來就住在山上,那條蛇,本來就是牠家,你看到牠很正常,你跑到牠家去了,當然看到牠。」我們聽了這個故事,要體會到這些聖賢人無時不刻不把成就君王的德行,還有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祉,他沒有一時一刻忘記這件事情,這個精神是我們的學處。他就是有這樣的慈悲才能有這樣的智慧。
所以,齊景公問他天氣是不是很冷?他馬上說:「老祖宗有教導,天氣冷要做輕又暖的衣服,天氣熱了要做輕又涼爽的衣服。輕又暖,你現在這個鞋子這麼重,而且上面這些東西冰冰的,根本就不符合養生之道,所以你穿這個身體會不好。這個做鞋的工人第一個罪業,讓我的國君不健康,第一罪。第二罪,我的國君穿鞋子都不符合規矩、不符合禮儀,讓我們國家這些臣子們都看笑話,他第二條罪過。第三,老百姓知道了,我們的國君穿一雙鞋子花了幾百兩銀子,還是多少錢,老百姓會多麼的埋怨,我們的民脂民膏就做成一雙鞋子,你讓國君都被人民埋怨,第三條重罪。一定要治罪!」齊景公聽了,「放了他,放了他。」晏子馬上說:「不能放,一個人做事很認真,而且做對的事情,重賞;一個人很認真做事,卻做錯的事情,要重罰。」而且他們在講話都引經據典,國君不得不服,馬上下動作,就把那個魯國的工人趕出國界,不能進來。不發簽證給他了。
你看這些臣子在做事情,他很清楚,這些會讓領導者愛慕虛榮的人、會縱欲的人,他要辦就一定要辦到什麼?隔離。因為他知道領導的定力不夠。所以「惟仁人能愛人,能惡人」。那些該隔離的人他真隔離,那是真慈悲。不然國君墮落了,全國老百姓都遭殃了。所以管仲那個時候知道三個人很恐怖,都不讓他們見齊桓公,把他們隔離開來。死的時候還勸齊桓公,「這三個人你可不能接近。」最後齊桓公沒有聽,完了,三個佞臣來,最後死無葬身之地,死了一百多天屍體才被發現。
誰有沒有遠離這些不好的人先別管,我們有沒有遠離?每天還有沒有看電視?看一看,污染一大堆。有沒有看電腦裡面不該看的?現在修行真不容易,你假如沒一點定力,它「砰」就跑一個東西出來,你一進去,完了,多看一秒、二秒都是污染。因為它是暴力色情這些東西,你一看就印上去了。所以一定要練一個功夫,視而不見,那個跑出來的,你只看到右上角那個叉叉,其他都看不見。這個功夫練得成的,你真的自愛,你就會想方法了。人就是忍不住那個貪,才會想不出方法,不然真的有方法。方法是從孝心出來的,方法是從自愛出來的,方法是從愛人的心出來的。
所以晏子抓住每個機會點,實實在在講,解除了國家的危機,也解除了景公的危機。因為景公假如以此為好,那又開始在那重視整個服裝、外在,那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馬上把他導正。接著講:
【所言義。】
所說的話都符合道義。
【故下無偽上之報。】
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業,講的都是這些道義的教誨,上行下效,感染整個團體,當然團體就不會有撒謊,或者是虛偽、諂媚這些事情出現。孔子在《論語》當中有一段話有提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些教誨,實在講,還是要我們在自己的團體、家庭當中真正做了你感覺到,你的信心會更足。我們在上位的人真的好禮,一舉一動都符合禮敬,自然而然孩子、底下的人他也會用這個恭敬的態度回應我們。這裡講上好義,都是講情義、道義,人民受感動,佩服效法。上好信,上位者很講誠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個情就是情實,就是用真情真義來信任、來配合國家的領導者,上下一心。接著經文又講到:
【身行順。治事公。故國無阿黨之義。】
『身行順』就是自身的行為都遵循道義,『治事公』,處理任何事情都是公正無私,國家就沒有,『阿』是阿諛奉承,『黨』是結黨營私,就不會有這些現象。這裡提到說『無阿黨之義』,你看那些結黨的人,他們也覺得他們挺重義氣的,可是不知道其實內心裡面有私心,或者內心裡面都偏私,偏袒自己的人,這個情況出現自己觀照不到。很可能這領導者本身你就有愛憎、有好惡,所以底下這些風氣也跟著嚴重起來。假如你上位者是無私心的,自然而然感染帶動每一個人面對事情都是先考慮大局,考慮服務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利。我給大家曾經也講過,在一個教育單位裡面,校長他假如有好惡,底下一定會變有黨,認同他的一黨,不認同他的變一黨。假如沒有自己的好惡,念念為學生想,那所有的人他的思考是怎樣為學生好,而不是在那裡考慮校長想怎樣或不想怎麼樣。我們往往真正在服務人的時候都變成去搞人情去了,就是要做讓誰高不高興的問題了,那都已經偏掉了。
所以對我們學傳統文化修身的人來講,要思考並不複雜,也很容易建立共識。什麼念頭?把大眾得利益擺在第一位,其他的就不會很複雜了。只要每個人的態度都是這樣,真的「治事公」了。然後又有度量。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不能人家跟我們考慮不一樣我們就不接受或否定,那度量太小了。接受不同意見,然後也信任每個人都是為了團體、都是為了大眾好,用這種心大家集思廣益。一集思廣益,人的智慧大開、視野大開,互相欣賞,互相補不足。接著講:
【三者。君子常行也。】
這三點是君子他處世待人日常行為的規範,都符合這三點的原理原則。為什麼穿著、講話這些細節都這麼重要?在經典裡有一句話說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你行善,然後修身,就好像登山一樣,你要這樣一步一步努力蹬上去。為什麼?它有向下,你那個慣性,習慣、習氣,在拉你。可是「從惡如崩」,這些不好的風氣、不好的行為,你只要一污染,順著它走了,就像爬山沒有踩好,「嘩」一下就滑下去了。很多人在農村成長二十幾年,一出社會,沒兩個月就變得很多了。他德行根基不夠,被社會的風氣染著的速度會很快。所以從這些地方看出,古人他慎重是有他的道理的。
最後我們看一百一十八句提到,這個是「正己」最後一句: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積也。安有不聞者乎。】
這句主要的,一個人他能留下好的名譽都是操之在己的。這一生能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名流千古,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真的下功夫在德行上,一定可以有好的榜樣流傳給後世。所謂「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們看到,聲音無論多細小,一旦發出來了,一定能夠讓人家聽聞;德行很好,縱使他是住在山裡面隱居,一旦他是真實的學問,那他會流露出來,也能首先感染到跟他有緣的人來向他學習。有一句話講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沒有講話,可是它結了果以後很香,自然而然人聞到了就來採。有人來採了,路一直走、一直走,這條小路不就走出來了嗎?所以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個其實就是人只要有德行,一定能感得一些仰慕聖教的人來求學。
接著講到,寶玉蘊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潤;『淵生珠』,深潭裡生了珍珠,整個崖岸就不會乾枯。這兩個譬喻,就是有德行的人在那裡,這一方的人民都會受益了。我們之前講的一些故事,辛公義,那個地方本來父母生病了,都把他們扛出去,都不治的,辛公義把他們搬到自己的辦公的地方,把他們都治好,然後再把這些老百姓找來,讓他們把自己的父母、親人帶回去,然後再勸告他們。你說這樣的有德之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都受益了。他這麼做了,難怪我們現在讀得到他的風範,『為善積』,幾千年之後還是能聽到他的風範、他的榜樣的。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