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們,還有我們進修班的學長們,大家下午好。我們《群書治要360》進入第三個單元,「貴德」,「貴德」當中首先第一個綱目是「尚道」,今天我們進入第二個綱目是「孝悌」,以道德為貴,道德為尊貴,而且德行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以至於是成家立業最重要的基礎。「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是孝道,「教之所由生也」,家教、還有學校的教育,都應該從孝開始教起。整個中華文化用一個字代表,就是一個「孝」字,孝順父母以至於養育後代子孫,也是孝的延續,把下一代教好,家道得以承傳,才對得起祖先、對得起父母。其實我們人生每一個德行,它的根都在孝道。

  我們來看「孝悌」第一句經文,講到的「孝悌之至」,這一句是在第二冊二百一十四頁第六行。我們一起把這個經文念一下: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我們看到在《群書治要》當中,它的解釋有講,「孝至於天,則風雨時」,人能行孝,孝感動天。整個大自然跟人心是相互呼應的,人心善,風調雨順;人心惡,才會有很多的災殃。而百善又是孝為先,所以行孝了一定四時和順,災厲不起。而且我們華人他在傳統文化的薰習之下,特別重視知恩報恩,不只對父母他要報恩,所有人以至於所有天地萬物對他有恩德,他都恭敬,他都要回報。所以禮,我們很多的祭禮,祭祀的禮儀這精神在哪裡?「報本反始,不忘其初也」。回報這個根本、這個源頭,在人的處世心態當中時時都不忘本,不忘其初也。從比方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這是我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緣分,是哪個親朋好友,介紹我們深入認識傳統文化的,那這是我們緣分的根本,這一輩子我們不能夠忘懷。包含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豐收的時候祭天、祭穀神,感謝天地萬物的恩賜。而且華人也很清楚,山有山神、樹有樹神、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冥冥中都有他們的幫助護佑,這個恩不可以忘記。而這樣的祭祀之禮,我觀察在台灣、在大陸不多了,反而在日本我們看到一些紀錄,他們很多純樸的老百姓,豐收的時候祭河神,引河灌溉。我看他們祭祀的時候都非常恭敬,把那些祭品擺得整整齊齊的,然後隨著那個水流下去,祭祀河神。所以不只孝感動天,對天也是非常恭敬,決定不忍心去破壞天,破壞自然環境,甚至不去糟蹋大地。我們文化當中,天表父,地表母,太有道理了,大地生育萬物,我們都是大地的孩子;沒有大地的滋養,我們的生命不能延續。所以地為母親,我們怎麼對待母親的?把這大地糟蹋成什麼樣子了,把天空破壞成什麼樣子了。

  所以沒有感恩心,現在的災難頻率每年都在增高,甚至於今年,不是每一年增高,是每一個月都攀升得很快。我們明理了就不恐懼,假如不明白原因在哪裡都會覺得惶恐,這個世界怎麼愈來愈多災難?以後會怎麼樣?所以學傳統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你知道原因在哪,你不會得憂鬱症,你知道怎麼樣來幫助自己,怎麼樣來幫助這個社會。所以跟古人的存心和行持比較,我們真的覺得很丟臉,甚至於覺得自己不敢說自己是中華兒女,我們的行為是在丟祖宗的臉。敬天敬地、知恩報恩,真正成為我們處世的態度,我們才是名符其實的中華兒女。我們實至名歸的時候,再拍著胸脯承認,現在要好好反思,好好來提升自己。

  接著有提到,「孝至於地,則萬物成」。現在這個時代,好像把一些事情看得清楚,煩惱可能會愈多。比方我們知道說大地現在噴農藥噴得很厲害,很多土地都板結了,就不能再耕作,大地上很多的生命都枯竭。大家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地上有哪些東西?蝴蝶、蚯蚓、蟋蟀生意盎然。現在?啥都沒有,偶爾看到一隻蝴蝶興奮得不得了,這是都市的景象。你看這些生命都被我們人給傷害掉了,再不改善這大地的土質,再不改善耕作的方式,以後的人有沒有田可以耕,都是個大問號。所以明白這些現象有些人可能反而更睡不著覺,這個時候要想到這一句,睡不著覺對自己沒好處而且有壞處,睡不著覺身體不好,首先孝道就沒做好;再來,人家說學傳統文化的都睡不著覺,副作用就很大。說到這裡是提醒大家,我們沒有後路可以走,只能勇往直前做表率,連睡覺都要做表率,要睡得好。

  所以不要煩惱,想這一句『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真正以孝父母、孝母親的心來對待大地,來孝順大地,感通會想出好方法。大家相不相信?其實時間、空間是假的,真心可以突破。假如我們對自己沒信心,沒有決心去做事情,那時間、空間就是障礙。百折不撓、一心一意這個時空會突破,很多的善緣就會接上,所以確實是「通於神明」。這句話也要用我們自己的人生來印證,當我們生起對古聖先王、歷代祖先的孝心,生起對一切中華民族的同胞們,這一分兄弟姐妹之悌心,一定感得祖先的護佑。而且這個通通什麼?通我們的性德,把我們的性德、我們的潛能可以開發出來,而且達到至誠,經書都可以看得懂。從這裡我們冷靜思考一個問題,哪一句經句,你時時不忘它,時時在做它?我們想想,有沒有一句?所以經典要能利益我們,必須解行相應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你不做得不到利益,你真正做一條就得一條的利益。今天我們學了不少經典,不做不得利益,首先自己沒有法喜,自己都不喜悅就很難去感染別人。

  而且「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了經典不做叫知識;做了以後心神領會,解行相應叫智慧、叫德行。而知識會起化學變化,叫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知識很多沒有去做,反而內心裡會覺得我懂了不少,一覺得自己懂不少,傲慢就靜悄悄、慢慢的,就深入我們的心裡面,不知不覺就長浮華了。一長浮華副作用再起,拿著經典的道理去衡量別人,搞得整個家裡的人看到我們人心惶惶,親朋好友一看到我們坐下來,馬上:對不起,我要上廁所,這個人又來了,又要來數落我們。那這個作用就不好了。我們想一想,假如想到我們現在一句都沒有時時保持,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說任何人,「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我們真的把這個習氣去掉了,我們才能協助別人改過。我們自己傲慢,要幫別人改傲慢,人家說你五十步笑我百步,你跟我差不多,還教我?人家心裡不服。我們不能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看別人的過上面,自己墮落了,反而把這段好的人與人緣分、法緣給斷送掉,就不好了。

  我們再複習有一句經句,叫「聞教便行,奚待更勸」。這個字沒錯?我剛剛在寫的時候說好像我之前有寫錯了,有人提醒過我,我在那裡有點緊張,趕緊定下心來,一定要給它想出來。所以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可以慌,要Hold on,要穩住。再來,又體會到改正自己不容易,要改掉一個習慣、一個慣性不容易,真體會到改不容易,對人那種厚道寬容就出來了。自己都做得不好,還嚴苛去要求別人,這樣就不對了。我們看聞到經典的教誨,馬上就去落實,這樣的人你不用再督促他,也不用再勸導他,他每天一日千里,勇猛精進。所以我們學習,學貴力行,一定要去做,而且做了以後,我們對這些經典的信心,就會更足了。

  接著,《群書治要》當中講,「孝至於人」,孝的風範做出來了,感動身邊的人,甚至感動到什麼程度?「則重譯來貢」。重譯就是外交官翻譯,而且他不是透過一個人翻譯,這個重是好幾個人翻譯。比方這個民族的人,他要跟唐太宗先生溝通,要通過五個人才能翻成中文,然後講給唐太宗聽;太宗皇帝講一句,要透過這五個人再翻給那個大使聽,這叫重譯。那大家就知道,經過五個、七個人有幾個民族?這些民族能翻譯都在學中華文化。可見得當時候唐朝落實傳統文化,感動到世界不知道多少的民族,難怪太宗皇帝被封為天可汗。所以「無所不通」,什麼也通了?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也通。

  我記得我們馬來西亞,有一個馬來人的校長,一位女校長,她讀了《弟子規》,她說她非常佩服孔老夫子、佩服中華文化,她們伊斯蘭教也非常重視孝道,他們有一句話講到,「天堂在母親的腳下」,這意思也是說,一個人不盡孝是上不了天堂。而且好像也有記載到說,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是誰?他們說母親;再來,第二重要的人是誰?母親;再問第三次,還是母親,母親要講三次,第四次才可以換人。不知道伊斯蘭教的父親會不會有點吃醋?不要吃醋,你的孩子懂得孝母親,自然也懂得孝順你。所以我們感覺到,伊斯蘭教、還有我們馬來的同胞們,他們是非常注重倫理,這都是非常可貴的。這個馬來校長她感覺到,我們中華文化這些聖賢人把孝道講得非常清晰,經典都記載得非常仔細、非常完整,所以她看《弟子規.入則孝》就生大歡喜。她自己也很積極在推《弟子規》,她還有寫一篇序文印在這個書前面,她不遺餘力比我們華人還努力,這叫「德不孤,必有鄰」。而且中華文化會豐富,會促進其他不同的宗教跟民族文化,它是相輔相成的,不會有衝突。因為我們老祖宗的中華文化,它是通人性的,這人性不分種族跟宗教。

  我們看到這一句,再從很多經句當中的字來體會。「孝悌之至」,這個至是到了極處,至誠的孝悌之心。我們要想想,怎麼才能達到至誠?我們現在甚至感覺,好像跟父母都不好溝通,講兩句好像自己的情緒就控制不住,這個離至誠就有差距了。到底障礙在哪裡?我們可以從做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這些聖哲人的風範當中去體會他們的存心,去感受我們的心跟他們心的距離在哪裡,這樣就容易提升、容易修正自己的心。所以我們學習還得要善用心去體會,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二十四孝基本上我們現在講起來,應該一半以上都還有印象,而這二十四孝當中,這些孝子的至孝之心,我們領受了多少?再來,我們效法了多少?尤其在座,假如您是姓陳、姓胡、姓虞、姓傅、姓田、姓姚這些姓氏,您就不得不效法您的先祖大舜的精神。

  包含有沒有姓黃的朋友們?「香九齡,能溫席」、「冬則溫,夏則凊」,都是黃氏祖上的風範,假如我們沒有這樣的德行,那叫丟祖宗的臉。有沒有學長現在還不知道你的祖上是哪個聖人?假如還有,來人,待會帶他們去圖書館查《百家姓》。你們不要緊張,我是很仁慈,我只是幫助大家認祖歸宗。你的生命就知道源頭在哪,知道源頭你就活起來,叫源頭活水,「為有源頭活水來」。真的,我一看到《德育課本》蔡振紳先生編的,他在一開頭給我們蔡氏太好的示範,他把我們祖上蔡仲先生的一篇教誨放在最前面,我非常感動。裡面就提到,我們這個姓氏的先祖是周文王,一看到《孟子》裡面談周文王的德行,叫「視民如傷」,那個仁慈之心,看到所有的百姓,都覺得他們像受傷的人一樣需要呵護。我讀完這一段,那要效法文王的精神,要讓文王的精神時時都存在我的心中,我們看一切人也要時時想著,怎麼樣幫助他、利益他。所以不知道的待會真的要去,我不能再講了,不然大家又覺得我囉嗦了。你假如今天不去,可能晚上睡覺,會有人敲你的頭,不是我,可能是你的祖先慈悲要把你敲醒。

  在二十四孝之首,這大舜的榜樣,大家看,父母跟子女的關係惡劣到極處,沒有比大舜嚴重的,可是他卻能把孝做到最圓滿,他的榜樣是告訴天下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不能把孝做圓滿的。像他老人家這麼難,父母都要置他於死地,他卻永保一顆像嬰兒、小孩,那種戀慕父母的那分心,一輩子都沒有失掉,孺慕號泣,這個孺是很小的孩子。又有兩個體會,第一個字寫不出來不要硬寫,還是要看一看書;第二個這課要多講,不然還是會生疏。所以想起師父說的,練拳的人拳不可以一天不打,唱歌的人歌不可以一天不唱,講課的人不可以一天不講,這個自己才熟練,才能常常提醒自己。大家現在看這些經句,要用心看,不是用腦子,孺慕是很小的孩子戀慕父母。請問大家,你現在腦海裡有沒有浮現什麼影象?你看那一、二歲的孩子,看到母親從門外回來,看到媽媽:媽,以最快的速度跑過去,抱住他的媽媽,那一幕你有沒有感覺到,他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人。又不花錢,又不要很多的外在物質條件,他就擁有人生最幸福的感受。大舜終身保持!

  請問你現在看到媽媽是什麼景象?進門:媽,我回來了;還是媽!我回來了。我們人到底是在進步、還是退步看那一顆心,假如對父母那種戀慕、那種愛慕的心,一點都沒有退,這太自然了。所以今天回去要恢復正常,一進門媽,趕快跑過去抱一下媽。你媽馬上:你幹什麼?有時候反應不要太快,要能設身處地,母親一下子不知道你變成啥樣子,一下不要動作變化太大,會嚇到家裡的人。今天回去先走到媽媽旁邊陪她坐一下,牽牽她的小手,然後你媽:有事嗎?今天怎麼?事實上當我們能夠調整自己的心,就像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樣,那種戀慕父母,我相信那是父母最歡喜高興的事情,這個時候那就是無話不講,溝通沒有任何障礙。您看那號泣,父母處罰這個孩子,打他了,痛,他哭,但沒有絲毫的埋怨,邊哭邊抱父母,抱得更緊。那是我們的天性,要讓它終身能保持下去。您看韓伯俞父母打他的時候,他能感覺到父母在教訓他、在成就他。母親有一次打他的時候他反而哭了,以前都沒哭,感覺到母親的力氣變小,年齡大了,他哭是因為覺得自己奉養母親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決定沒有絲毫對父母的埋怨。

  接著,大舜做到的「負罪引慝」,都覺得跟父母相處不好,是自己的問題。這個慝是錯,覺得錯跟罪過在自己身上,決定不是在父母身上,大舜是真正做到心中不見父母之過。父母真有過失了,都是念念想著:怎麼樣協助父母,勸父母改過,希望父母更好。決定不記怨、記恨,不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純是一顆為父母好的心。而且替父母著急,父母德行、做事有問題,他比父母還擔憂,不斷的向天祈求父母能夠改過來。而我們想想,今天大舜的父母跟他的弟弟,假如沒有他的孝心、悌心感化,他的父母會怎麼樣?那會墮落得很厲害。可是因為他的孝德,讓他父母、弟弟的善心都能夠顯發出來,您看他這一分孝轉了他家庭的命運,轉了他至親的命運。他不去轉他們,他們鐵定墮落到三惡道去。所以珍惜這一生這麼親的親緣,成就對方,見義要勇為,要幫助身邊的至親,不只要見義勇為,不能陷父母於不義,那時時體恤。

  我們之前有講過一個例子,曾子有一次跟父親到田裡去幫忙,結果把瓜藤給弄斷,那整個瓜就死了,沒法長。父親看了一下子情緒沒控制住,拿著耕耘的工具就往他身上打,一不小心把他給打昏了。後來他甦醒過來,心裡面還是想著父親,因為他知道他昏過去了,父親一定非常著急,所以他醒過來要趕緊去除掉父親的擔心。我們看到這裡感佩,假如是我醒過來,一定在那裡哎喲、哎喲,不知道要喊多久,我執很執著,都把我擺在第一位。曾子至孝的人把父母擺在第一位,醒過來趕緊拿了古琴,拿了琴過來在那裡彈琴唱歌,然後邊彈邊唱看著父親,觀察一下,父親看到他還能唱歌,沒什麼事,心裡放心了。他一看到父親整個表情非常放鬆,不擔憂了他才沒有罣礙,才離開父親的視線。

  結果這個事,孔子知道了,孔子說曾子不是我的學生,以後他來,不要讓他進來,不聽我的話。曾子不是很明白,當然要請教老師了,他覺得他還是念念為他父親著想,才會這麼做。夫子也藉這個機會給所有的學生講到,我不是跟你們講過大舜的故事嗎?大舜只要父母需要他的時候,他馬上就出現;只要父母要害他的時候,他馬上就消失。你看有沒有通?什麼情況好像很感應,馬上就知道了。所以為什麼父母要加害於他,他不見了,假如加害於他,真正傷害到他,事後最後悔的還是父母。你父親拿這麼大的棍子打你,假如把你打死了,最傷心的是誰?不就是你的父母,你不就讓你的父母這輩子都沒法安心過日子,不是陷他們於不義了嗎?所以「小杖則受」,拿小的棍子可以接受教誨;「大杖則走」,棍子太大要趕快跑。所以學問要懂得通權達變,要先看看棍子的直徑是多少,太粗的不行。

  所以我們看到舜王,他有一分道義要讓整個家庭和樂,讓整個家道傳承,他用德行感化,他心中決定沒有父母的過失。我們今天跟父母相處,講話還有不耐煩,很可能有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甚至於父母做的哪些事,你不滿意還有怨,有成見、有怨,甚至於覺得父母很多地方不如自己,這個怠慢起來了,甚至於自己很多欲望都排在前面,都把父母排在後面。所以人只要心裡貪財、貪欲、貪色,這個孝心就被障礙住了。包含還會嫉妒,媽都對我姐比較好,對我比較不好,瞋恚心就起來。還愚痴,什麼愚痴?忘了父母的恩,只記得不愉快的事、埋怨的事,這真是愚昧,該記的不記,不該記的記一堆,那真的是顛倒了。正常是什麼?只記恩德,絕不記不愉快的事情,絕不記怨。

  諸位學長,人生的幸福,難不難?不難,一念之間幸福就來了。我們現在來練習一下,現在把內心裡面對一切人、一切事,所有的埋怨全部倒到垃圾桶裡面去,都倒到垃圾桶裡面去。倒好了沒有?我檢查一下,倒好的人額頭一定發亮,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再裝進所有成長過程當中,一切人的恩德都把它裝進來。你哪個同學,在你心情最低落的時候鼓勵你、幫助你,統統把它想起來,裝在心裡面,你的人生幸福從現在就開始了。我們講到大舜這個例子就可以感受到,至誠的心中只有念恩的心,只有記恩的心,決定沒有成見,決定沒有嫉妒、沒有這些傲慢存在。有人會說到了,父母之前真的對我不好。其實我們常常念這些事情,最痛苦的是誰?是父母。他願意這樣嗎?他也不願意。

  甚至於是什麼?是我們誤會父母。因為兄弟姐妹的情況,父母最清楚,可能我們了解得有限,可是我們就以自己的想法、看法,去衡量父母偏心。父母不願意你對他這樣的誤會,可是解釋你又不相信,所以你每次一提起,其實就是拿刀子在父母的心當中,又在那裡割他一刀。我們會做這樣的事情,會講一些讓父母難過的事,根本就是自私自利太強,根本沒把父母放在心上。真能體恤父母的心,真能體恤父母的恩德,從那一刻開始,不想再講一句讓父母不舒服的話,不想再做一件讓父母擔心,甚至不悅的事情,為什麼?你會感覺到報恩都來不及了,怎麼還能讓父母難過?所以從大舜的例子。

  再來,我們看漢朝以孝治天下,漢朝的孝子特別多,首先從皇帝做榜樣,漢文帝侍奉他的母后薄太后,三年在一旁照顧母親的病情。這個衣服都沒有換下來,都是隨時準備應對母親的情況跟需要,也沒有很好睡過一個覺,守在旁邊。而一個皇帝做榜樣,整個朝代效法,真的是《孝經》上說的,「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大家看二十四孝裡面,光是漢朝的孝子就差不多佔了七、八個人,一個朝代漢文帝、郭巨、江革、蔡順、姜詩、黃香、董永、丁蘭、陸績,全部是漢朝人。所以你看《孝經》講得有沒有道理?「德教加於百姓」,有沒有「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我們老祖宗的經典它不是理論,它都是聖賢人真正做出來的人生境界,我們肯照著去做了,我們也能達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我們再看這些孝子,他到至誠心的時候,他這通能通到什麼狀況?這個神明,通於神明,感動天地鬼神,甚至於是萬物。因為這個神字左邊一個示,示上面是兩橫,下面是三道三是表多,上天垂象;右邊是申,申是通達的意思。就是整個天地一切的現象,他都能通達,也稱為神,神聖的人就通天地一切道理。所以感通是能開發自己的性德,明德可以整個開發出來,大舜的孝道到極處了,他的智慧也開發出來。孔子說「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他的德行恢復,「尊為天子」,他的福報現前。所以孝心通性德,經典也能看得懂,通福報,你的智慧、德能、福報,孝道一通,這些都通。

  我們看「郭巨埋兒」,他奉養老母親,常常老母親在吃飯,這小朋友在一旁玩耍,老母親疼愛孫子,都把孫子叫過來,拿一些東西給小孫子吃。但生活比較困難,郭巨看到這個情況,每一次要奉養母親,趕緊叫太太先把兒子帶到奶奶看不到的地方,都是在這些很細微的地方去體恤母親、去盡孝。結果有一次他的兒子不小心溺水死了,夫妻看到這個情景,當然非常的悲傷。當下太太就哭得很傷感,而郭巨當下這個念頭,是提醒他的太太說到,兒子走了,我們兒子可以再生。但是假如妳驚動母親,母親看到孫子死去了,可能她一傷心過度,老命都留不住。所以子可以再有,母不可以再有。他太太一聽完就止住悲傷,很多聖賢人的太太,真的令我們佩服,你看她先生是德行的行為,太太馬上全心全意支持他。這一分至孝趕緊要把兒子埋了,不要驚動母親,這麼一挖地,馬上天空就打雷,一個雷震,雷聲很響就把他兒子給震醒,就活過來了。所以這個孝厲害,通命運,能讓人死而復生。

  一個例子你們還不信,我等一下再舉下個例子,我是有備而來,今天非得說服你們不可。為什麼?你不相信,你就不可能深入,懷疑就是入聖賢智慧、聖賢經典最大的障礙。我們現在人學有障礙是什麼?因為受科學影響太大,科學家說拿證據來。他先懷疑,你拿證據要說服我,我才相信,所以我們得要拿些證據來。我最近在古今中外找證據,待會還得講一些外國的例子。不知道最近有沒有長一根白頭髮,只要是為大家好,應該不會長白頭髮,還會變黑。所以這孩子活過來了,天地的感應真是讓人非常動容。我們聽這些故事,實在講有孝心的人,聽著都會流眼淚,都會很感動,只是現在我們有練一個功夫,眼淚只在眼眶轉,不流下來。而我們聽到這些孝的故事很感動,我們快要恢復正常;聽了以後不感動,還在那裡真的嗎?就叫很不正常。

  還是一位讀書人,叫徐一鵬,大鵬鳥的鵬,他在外教書,剛好做了個夢,夢到父親病危。他醒過來以後給東家辭行,趕緊趕回去,就在路上遇到一隻老虎。當下徐一鵬很鎮定,他說我是以最快的速度,要趕回去看我的父親,他病重,假如因為這樣,而死在你的嘴下,我也沒什麼遺憾。這話講完,這個老虎搖搖尾巴轉身走了,通一切的靈性!好,一個你們還不相信,我再舉一個遇老虎的,二十四孝最後一個故事,「實夫拜虎」。我們的祖先這種孝心演出來,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舉不勝舉,感動最勇猛的老虎。連天災都能化掉,「李忠避震」,這麼大的地震,一萬多個地區震掉了,可是地震到了李忠的家前分成兩路,震完他們家以後又變成一路。所以我們從這些孝子的事例,再看這個通字就能體會,真的是無所不通,這真的不是假。

  徐一鵬講完這段至誠之言、至孝之言,老虎讓道他就回到家中。他父親也真的是病了好幾天,他回來沒多久,父親醒過來看到他,對他講兒子,你剛回來的路上有沒有遇到老虎?他嚇一跳,說父親,您怎麼知道我遇到老虎?父親說我剛剛在昏迷當中,好像到了一個房子裡面,有一個人穿得很正式像當官的跟我說,他說你兒子是至孝之人,聽到你生病了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連老虎都讓他的道。因為你孩子的這分至孝,你本來命已經該絕了,上天感你兒子之孝,延你的壽命一紀,就是十二年。你看一個人的孝德還可以讓父母延壽,天地之間的道理,實在講我們所知的太有限。佛家有一句話真實不虛,「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一個人成就圓滿的智慧德行,他的父母、他的這些祖先有教育他的功勞,統統沾光,都得到很大的福分。所以人明白這些道理了,這一心向道,能夠把這福分、功德迴向給自己的父母至親,這是我們該做的。

  我們看郭巨、江革,江革通什麼?通凶狠的盜賊。他在亂世當中,背著他的母親逃難,遇到盜賊要把他拉去一起幹盜賊,他苦苦哀求:我就剩這個老母親。雖然是凶狠的人,但是遇到孝子,他本有的善心也被喚醒,就不為難他。最後江革還做了漢朝的諫議大夫,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包含蔡順,我們都知道他也是遇到盜賊,盜賊好奇:你採個桑椹怎麼分兩個籃子?他說到,比較黑的、比較成熟的是要給我母親吃的,比較不熟的留著自己吃。盜賊很感動,感動到送他米、送他肉,拿不拿?家裡都沒東西吃了拿不拿?不拿?不拿,那個盜賊說,你瞧不起我。你看時時處處不只體會父母的心,體會對方的心,讀書人學問通了是很通人情事理的,人家畢竟是一分那種情義,你那麼孝順你媽媽,他看了很感動,送你東西,你要領那分情,怎麼可以不領?你不領人家的情:你看不起我,來人,你比較清高是吧,有什麼了不起?

  所以我們學道之人,不要自命清高,讓身邊的人好像矮一截,這就是我們學著、學著傲慢心起來了,不能以柔軟的心體恤別人的感受。所以你要歡喜收了,歡歡喜喜收了,收完回到家埋掉,不拿給父母吃。學得真好!這些食物是搶來的,不可以以這樣的食物奉養父母,一定要是自己辛勤勞作得來的,拿這正正當當的東西供養父母。待會也會講到,我們這老祖宗的經句教得可仔細了,待會我們都會看到。這是講蔡順。而蔡順他的母親,去世在棺木當中,他們那個地區發生火災,要燒到他們家了,實在萬分火急,沒有辦法解決,蔡順抱著棺木痛哭,他縱使被燒死了,他都不願意離開他母親的那個靈柩、那個棺木,這真的心中只有父母,連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結果當下那個火繞過他那棟房子,燒另外一棟房子,他們家就沒有燒起來。所以這個通於火災,通於一切災禍,都能逢凶化吉,您看每個聖賢人都真正證明,「無所不通」。

  包含姜詩奉養他的母親很孝順,他母親喜歡喝泉水,結果他們家就自己冒出水來了,感通!然後當時候作亂的赤眉軍,要經過他們那個地方繞道,說姜詩住在這個地方,去驚動孝子,不吉祥,繞道。以前的人連盜賊都懂得要尊重孝順的人。講到「姜詩出婦」,可能有一些女性同胞看了之後就會問,孝順就孝順,幹嘛把太太趕出去?大家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有沒有起這個念頭?諸位學長們,心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你有喜歡、不喜歡,要看事情就看不準,體會不了。比方假如聽人家說,這個女人怎樣怎樣,這個女子馬上一聽到第一句,後面的就不想聽,有沒有這個情況?我不應該看女士,我應該看男士,因為這樣太敏感。比方當人家說男人怎樣怎樣,然後你下面就聽不下去,怎麼講我們男人不好?講男人不好,那男人就應該更改過,這才是胸懷;講女人不好,女人應該更警惕。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天下鮮矣」,你喜歡他,你能看得到他的問題;你討厭他,你還能欣賞他的優點、效法他的優點,這樣的人這個世間不多了,很少了。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的好惡心非常難放下,我們一喜歡他,他什麼都好,誰講他,跟他拼命:你敢講他,我跟你算帳。心正不正?眼睛清不清晰?偏了。所以我們身為女人就對女人有偏,看問題也看不準;身為男人就袒護男人,看什麼事也看不準。事都看不準了,還幫人更不可能,愈幫愈忙,你袒護他那你叫姑息,你怎麼幫他?人家又沒有這麼多缺點,你都一直放大,你就跟他對立了,你就造成團體人和的障礙,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能為團體出什麼力?「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這心不放下愛憎好惡,修養提不上去,也不可能利益家庭跟團體。雖然我們的心臟長在左邊,它是提醒我們不要偏掉,要時時正。

  姜詩他把太太請出家裡去,不讓她住在家裡,女性同胞會抗議、抗議,現在民主社會,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姜詩他太太怎麼沒抗議?這才是學問。我們看不到學問,還因為這件事情而憤憤不平,古人怎麼選這個當二十四孝,怎麼這麼不愛護太太?大家不知道,人家的太太跟他的心是相通的!老人家已經生氣了,看到媳婦火都會上來,這個兒子當然不好做了是吧?老人年紀大,身體不好,讓她常生氣,兒子當然不忍心。請問大家,選擇題來了,請媽媽出門,還是請太太出門?是我們的女同胞回答了,太太。我還曾經聽說有女士問她先生,假如有一天發生水災,這船上只能坐兩個人,這個時候你是救你媽、還是救我?這人怎麼每天不想經典,盡想這些無聊的事情。

  我曾經到補習班準備要參加教師考試,我們班的同學,那剛去而已,跟我都不認識,不過他們好像小道消息,知道我有學傳統文化。他們就很好奇,好奇就跑過來跟我聊兩句,他就叫我:師兄,你好。他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遇到水災,然後掉到海裡去,這個時候只能救一個人,不然那船還是會翻,你要救你媽媽、還是救你太太?我連想都沒有想,統統都救。他說你沒有聽清楚我的題目,我再講一次,他一講完,我連想也沒想:統統都救。他說不跟你講了!我說我是很真心回答你的問題,因為你對宇宙很多道理還不知道,所以你會有很多擔憂。真能通,上能通聖賢、祖先,下能通一切萬物,所以人理得心安,這些道理你真明白了,你不會有這些恐懼。

  姜詩他在這樣的情況,讓妻子出去,而妻子跟他的心是相通,就住在鄰居家裡面,每天用善巧方便,婆婆看到了會生氣,不讓婆婆看,煮了好東西都讓鄰居幫她送。一天、兩天,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鄰居講,老人家,妳真有福氣,妳每次說很好吃的那些東西,妳知道怎麼來的嗎?一講都是我媳婦做的,這些日子都從生活當中無微不至的照顧我。這個怨不就化掉了嗎?那不就相保如初!一家不就和樂了嗎?總要用柔軟的心,去應對家庭的一些摩擦跟衝突。他太太假如跟他不相通,會這麼做嗎?所以有時候讀《德育故事》,不只這個聖賢人值得佩服,他們的太太在成就他的孝心、成就他的德行、成就他的忠,這些八德的時候,這些太太真的太不容易了。這二十四孝的例子,我們就跟大家談到這裡,好,這節課我們就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