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提到了對一切人要恭敬,要有愛心,包含對壞人也不例外,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教,失去中國聖賢教誨兩代到三代,所以「先人不善」,他的父母不懂,「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教他。我們要停止對他人的指責、批判,要提起我們的包容心、關懷心,當我們已經懂了,就要有這一份使命,這一份責任,把這些聖賢的教誨傳遞給我們身旁有緣的人。

  愛眾。】

  愛護身旁親友要在哪些地方去落實?《弟子規》也有講到:

  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自己有能力要主動協助他人,別人有才華絕對不能嫉妒,一有嫉妒,我們心的恭敬就失去了。現在這個時代都很怕幫別人,自己的本事都被人家學走。我記得有聽到一個報導,說有兩個姐妹在討論,姐姐就說:今天有一個同學問我這一題數學怎麼做,我會,但是我不告訴他。這個妹妹就說了:我會告訴他,我會把錯誤的告訴他。這個現象是存在的,為什麼?因為孩子從小教競爭,所以見不得人好,心量愈來愈狹窄,心量一狹窄,福分就下降,心量一狹窄就不懂得截長補短,不懂得見賢思齊,所以埋下一生很大的禍患。所以確實我們要時時教誨孩子,自己有能力可以助人,要多盡一分心力。那到底幫別人有什麼好處?當然助人者人恆助之,為什麼很多的人有狀況的時候,一大堆朋友爭先恐後來幫他,那都不是偶然的,為什麼我們有事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來幫我們,因就在時時處處廣結善緣。

  我記得我在補習那一段時間剛好補十幾科,總共十三科,諸位朋友很難想像,連音樂、連美術、連體育都要補習,而且都要考一整本。我那個時候已經離課本有些科目都十多年沒有碰了,但是我去考試的時候我很有信心,為什麼?因為我目標堅定,我一定要當老師。考一年沒上,我考兩年,考兩年我沒上,我考三年,考到考上為止,所以目標確定。很多的人行百里路半九十,他就堅持不下去。所以一來我很堅決,二來我很專注,心無旁鶩,不會想東想西,因為我沒交女朋友,所以他們有交,他們會分心,所以做事要很專注。再來,我讀書的態度、聽課的態度就是,今天這堂課上完,我馬上就要全會,假如今天課上完了,我有一個地方不會,我馬上追出去找那位老師,假如那位老師跑得太快我沒追上,我就問這一科裡面最好的同學,跟他討論,所以學習絕對不能打包,要馬上把它學會。你每天打包打到最後一大包,你都扛不動了,所以「今日事,今日畢」。

  還有其中一點是我印象最深,就是任何同學來問我,我一定盡心盡力教,結果我們根本是無心插柳柳成行,我們只是很自然的去幫助他,但是卻因為我們時時在教導別人,比方說這一題數學,我不是會算它,而是會教別人算,境界提一層。所以當那個題目一改的時候,很多人就算不出來,但是我們時時是引導別人如何去化解問題,所以雖然題目做得少,但是境界提得快,確確實實印證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所以我那四個多月,我學的數學我沒做多少題目,都是人家來問我,別的同學做到其他的補習班的題目去,還拿其他補習班的題目來跟我們研究,我連自己補習班的題目都沒做,結果第一年考試我考了八十八分,數學。第二年又要參加代課考試,我已經一年沒算數學了,結果一考,九十分,為什麼?你學的是非常扎實的,是如何教別人的,整個如何思考,你已經扎下去,不是表面的運算而已。第三年正式考老師又考了八十八分,所以確確實實感受到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真實不虛。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己有能,勿自私』,自己進步最多,這才是真相。

  諂富。勿驕貧。】

  對貧窮的人也要尊重,人生總有起落,我們決不能落井下石,這對人就沒有恭敬之心。

  問:其實當一個人對別人不恭敬的時候,首先受傷的是誰?

  答:自己。

  對,自己的心念錯了,影響你的身心狀態。所以當一個人對人都不恭敬的時候,他的臉上無光;當一個人處處歡喜幫別人,你一看到他一定是臉上放光。所以『勿諂富』,當我們去巴結、諂媚別人的時候,那個心已經很不可愛了,已經很醜陋了。

  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所以對人的恭敬跟愛心是落實在家庭的點點滴滴,處世的人與人互動當中,所以當你要去跟人家講話的時候要先觀察什麼?他現在忙不忙。你看現在很多孩子,媽媽還在那邊炒菜,孩子一有什麼問題馬上跑過來,一定要媽媽馬上給他回答,這個都是對父母不恭敬;都已經在煮東西了,你要體恤父母,等煮好了再來處理。所以相同的,我們在麻煩別人的時候也要觀察別人目前的狀態,你能時時體恤,他就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人不安,勿話擾』,你看到自己的妹妹今天心情很不好,回來臉很臭,坐在那裡眉頭都皺起來,她安不安?不安。這個時候要不要走過去嘮嘮叨叨的?要不要?你一定能夠感受到這個時候該講不該講,假如不該講你就不要強講,講了之後她覺得你很煩,你不要管我。所以當我們發現她這個時候心情還很紛亂,這個時候跟她講話不適合。「人不安,勿話擾」,但是也要表達我們的關懷之意,所以這個時候你就不要看她的臉,倒一杯溫開水走到她面前把它放著,然後你就走開,本來她覺得很絕望,世間人都很無情,突然你這個動作一做,她心情緩和了,這杯水再喝下去怎麼樣?好一半了。所以人只要能感受到有人關懷他,他就有力量慢慢產生了,等她情緒平和下來了,她先找誰談?當然就先找你這個姐姐談,你處處都能夠感受到她的需要,那她不找你談,不然找誰談,所以做很多事不要太急躁,要審時度勢去做。再來:

  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這個都是一種恭敬心。

  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對善人恭敬,對善人讚歎,就能夠讓眾人跟他學習。

  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你對惡人不恭敬,可能會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償失,所以言語當中要帶有寬容。當他犯錯的時候,你明明白白,但是沒有去批評他;他有一點點好,你就怎麼樣?你就能夠去肯定他。他會想,我這麼一點好,人家就給我肯定;我這個不好,人家明明看得到還寬恕我,他能感受到你這分用心,他就會慢慢往好的去發展,而他愈好,你就愈稱讚他。他想說,我當壞的自己心也不安,還要被人家瞧不起,不如多做一些好事才好,所以確實對人要循循善誘。

  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跟人不要有太多爭,能多一點給人沒關係,多給人,當你這個讓讓出去之後,你成就了你的學問,你慢慢剔除了你最嚴重的貪心問題,心愈不貪,學問就上升得很快。但是請問你讓出去之後就沒有了嗎?愈讓愈多。所以這是真相,你要用你的行道去印證。我記得我到海口的時候,前一個多月我都會去買水果,結果買水果的過程跟這位女士關係搞得很好,我們說走到哪都一片歡喜,那日子多好過。我每次就去跟她買,然後就會關心她的孩子教育問題,我還送了她一本《弟子規》,然後每次我去買完,我要走的時候,她一定又會把其他的水果挑幾樣,再幫我塞到我的塑膠袋裡面去,所以人跟人確實是你敬他,他就敬你,這是必然。但是一個月以後,因為我們跟很多老師、家長接觸了,結果後來我的廚房裡面都會莫名其妙就有水果,也不知道是誰送的,後來我就沒有機會再去見這位女士,這是有一點小小的遺憾,沒有再能夠多關心她這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所以確確實實當我們懂得捨的時候,我們會獲得更多的東西,因為你的捨是發自真誠心,而接受的人也會很真誠想要回饋,所以人不要怕捨。

  加人。先問己。】

  任何我們要加於別人的言語、行為,要先問這樣的言語、行為,別人對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們就不能這樣去對待別人。好,所以「行篤敬」是落實在對人、對事、對物的恭敬之中。《弟子規》後面講「親仁」,那親近仁德的人要不要恭敬?那當然要,所以求學問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關鍵,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所以一個人道德學問提升的速度不是外面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的誠敬心決定的,所以親仁你要恭敬。再來:

  力學文。】

  對學問要不要恭敬?如何對學問恭敬?我們《弟子規》頭兩句說的:

  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一個人長了浮華之氣了,有沒有尊敬學問?沒有了。但是你:

  力行。不學文。】

  只是去做,都沒有讀經典,都沒有聽課,就會:

  己見。昧理真。】

  你還沒搞清楚真相,只憑著自己的想法硬去做,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求學問如何尊重學問,一定要重視解行相應,解得愈深幫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實,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廣,所以這兩個輪子要同時轉起來,只轉一個跑不了,空轉,所以對學問一定要解行並重,這是你對求學問的正確態度。求學問還要一門深入,不可以貪多,不可以求快,一個人貪多求快的心,心已經失去恭敬了。我們接下來看《弟子規》的句子:

  書法。有三到。】

  讀書的態度是什麼?「心眼口」都要「信皆要」,代表讀書的時候要專注,要對書本恭敬,要對老師恭敬。

  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所以這個也是在讀書當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書,腦子裡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這個都是對學問不恭敬。

  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所以求學問你可不能悠悠放任,學了十年好像連點成長都沒有,那這樣對學問有沒有恭敬?就沒有了。所以對學問怎麼恭敬?時時要勘驗自己的功夫,下個月有沒有比這個月「言忠信,行篤敬」?下個月有沒有比這個月「慎思、明辨」?這個就是重點。所以人貴自知,你可不要學半天,連自己是升是降都搞不清楚,這個就太糊裡糊塗,所以一定要處處勘驗功夫,最好、最直接的勘驗就是從你的起心動念去看,所以我們可不能遇到聖賢學問當面再錯過,可不能拿著聖賢學問來消遣消遣。很多的人拿著學問來研究,研究得挺好,還得到很多的這種名稱,但是夫妻關係卻沒搞好,連孩子也沒教好,這個確確實實叫玩弄聖賢學問,連家裡的人會不會認同聖賢學問?甚至於都覺得那個聖賢學問是假的,因為我們沒有演好。所以對學問我們要有一份責任,因為我們是聖賢人的招牌,可不能砸了他人對學問的尊重,所以連對求學問也要兢兢業業,也要恭恭敬敬。

  所以從剛剛整個對人、對事、對物,到對學問都要恭敬,確確實實讓我們體會到恭敬心是時時處處,處事做人當中都要能提得起來,所以「一真一切真」,「一」是什麼?恭敬之心。所以《禮記》這本書非常重要,打開《禮記》第一個篇幅叫「曲禮」,「曲禮」第一句話叫「毋不敬」。你看禮儀第一句話就告訴你核心是什麼?敬,而且在哪裡敬?沒有一個地方不應該敬,所以甚至於你四下都無人的時候也要敬,因為四下無人還有很多桌椅板凳,你可不能把它擺歪掉了,所以我們從這裡能看到我們聖賢人特別強調「慎獨」,沒有人在的時候還是一樣恭恭敬敬。

  古代有一個大臣,他輔佐君王,他叫趙宣子,他的君王很不懂事,那他很忠誠,所以時時處處都去勸諫他的君王,結果這個君王很不耐煩,突然起了歹念,僱了一個殺手要去把趙宣子殺了。這個君王這個動作做下去假如做成了,你看會發生什麼效果?所有的臣民都寒心。所以一個領導者沒智慧,絕對會把他自己毀掉,甚至於把國家都毀了。這個殺手到了趙宣子的家裡,那時候才凌晨三點多,還很早,天都還沒亮,趙宣子穿得整整齊齊的官服等著上朝,然後坐在那裡稍微閉目養神。這個殺手一看到,這個趙宣子完全沒有人看到他的時候,他都畢恭畢敬,所以他那種威儀讓這個殺手非常感動,他說這麼樣有禮儀的人絕對是國家的棟梁,我假如殺了他,我對不起國家,但是我又答應君王要來執行這個工作,我假如不殺他,我又失信,但是我殺了他,失義於天下人民,所以這個殺手自己就撞槐樹自殺,所以一個人的恭敬居然能夠讓人生起這麼深的佩服之意。所以我們還是要「毋不敬」,時時能提起恭敬之心。好,這是屬於「行篤敬」的部分。

  修身第三條要「懲忿」,「懲忿」很重要,一個人要「言忠信,行篤敬」一定要先做到,下手處在哪?「懲忿、窒慾」。一個人欲望很大了都想到誰?想到自己,那他怎麼「言忠信,行篤敬」!所以下手處一定要窒慾、要懲忿。一個人連脾氣都掌控不了了,他會對人恭敬嗎?他的言語會給人家很舒服嗎?那不可能。所以我們常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怒很有威力的。老祖宗很善於用譬喻讓我們去領受一些道理,所以對於「欲」跟「怒」有一句常說的格言,這些很抽象的理,我們老祖宗都會用一些很具體的譬喻來讓我們去領受。我們看一下,「怒是猛虎」,老虎給你什麼感覺?兇猛,旁邊的動物看到牠都很害怕,都敬而遠之,所以一個人常常怒火止不住就好像一隻猛虎一樣,讓所有的家人跟同事好像在地獄之中,所以這個怒很要不得。「欲是深淵」,代表欲望一踩下去,怎麼樣?有沒有底?沒底,瞬間墮落。所以懲忿、窒慾,「懲」跟「窒」代表要懂得去節制自己的脾氣,去節制自己的欲望,這個就是你的修養功夫。

  俗話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不能掌握情緒的人能不能掌握未來?他可能每次發完脾氣,他以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都拿著石頭砸自己的腳。很多人發完脾氣之後會很後悔,到最後不是氣別人,是氣誰?氣自己怎麼又忍不住了!很多人都常說,假如照我以前的脾氣,我就不是只有這樣了,他的功夫還差了很遠。

  問:所以如何轉怒氣,如何能夠讓自己脾氣變好,諸位朋友,你用什麼方法?

  答:深呼吸。

  不要生氣,等一下撐不下去怎麼辦?好,我們來看深呼吸,你準備呼幾次?當然深呼吸一下,你會覺得情緒身心比較稍微舒坦一下,但是你繼續看著他,心臟都快…。

  問:來,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有沒有?

  答:讀聖賢書。

  這個時候聖賢書還來得及嗎?我知道了,這個方法挺好,因為他讀《弟子規》,所以要發脾氣的時候「言語忍,忿自泯;凡是人,皆須愛」,不能生氣,「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這個方法挺好。你假如《弟子規》念得很熟,突然境界來的時候,那個經文就像一道光一樣就到你的腦子裡了。

  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答:念阿彌陀佛。

  信佛的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信耶穌基督的就趕快「耶穌基督」,信回教的就說「阿門、阿門」,把它伏下去,這也是一個方法。

  問:諸位朋友的修養都很好,都用這麼好的方法,那還有沒有?

  答:懺悔。

  您的修養太高了,這位朋友是活在感恩的世界當中。懺悔自己以前可能是跟他過不去,所以他現在跟我們過不去,是不是這樣?好,來,掌聲鼓勵一下。因為我們之前得罪他,所以現在他對我們發脾氣是理所當然,我們要去包容。

  你們這些答案跟很多地區都不一樣,有一些朋友就說,「我趕快去買很多東西來吃,把這個情緒壓下去」,壓能壓多久?這種方法叫症狀解。吃很多東西,去跑步,把它忘了,是吧。那位朋友一說,他是都買很多東西吃,其實我一看就看出來,因為他的臉長了一些痘痘,我就跟他說「你買的是不是都是垃圾食物?」他就在那裡笑,不敢講。我說「你看你這個方法沒有根本解決怒氣,而且還產生很多後遺症,一來你吃了這些垃圾食物,身體搞壞了,二來買那麼多東西又花一大堆錢,你的經濟又有負擔,所以你會愈來愈痛苦」,這個方法是症狀解,不好。

  另外有一個朋友說,打電話給朋友好好發洩發洩,哭訴哭訴,那你講完之後情緒怎麼樣?他說舒服多了。我說你把垃圾倒給你朋友了,他聽完之後覺得人生苦短,好慘,所以你很痛快了,他很痛苦了,所以這個方法也不好。你把這個情緒傳給他,他一定覺得今天情緒很不好,剛好看到一隻狗,他不順眼就把牠踢一下,結果這個情緒傳給那隻狗,那隻狗也覺得我怎麼這麼衰,看到另外一個人就咬他一下,這個被咬的人剛好是董事長,覺得我今天怎麼這麼衰,一進去就到處罵人。所以我們注意看,為什麼現在的人脾氣這麼不好?因為很多的人都拿著情緒發洩,他一收到又把它傳出去,大家都怒目相向,就覺得很不舒服。所以諸位朋友,我們走進我們這棟大樓就感覺情緒不一樣,馬上就覺得很歡喜,因為在這裡的朋友不會把情緒撒在別人身上。所以我說這個也是症狀,根本解決不了。

  什麼才是根本解?中國的文字就已經把這個學問告訴你,中國字不能亂改,字裡面含有老祖宗的智慧,我們除了簡便之外,要把這個真正的智慧好好研究,好好拿回來用。我們看一下,一個人發怒的時候,這是會意字,心變什麼?變奴隸,變誰的奴隸?變你壞脾氣的奴隸,它要你往東你就得往東,要你往西撞牆你就撞,等發完脾氣之後覺得「我怎麼會幹出這種事來?」因為你已經被奴役了,你已經無法主宰你自己,所以怒很恐怖。所以不能繼續怒下去,要轉成什麼?你看這兩個字差多少,就差這麼一點點,把這個稜稜角角削掉了變什麼?寬恕。這個「恕」字我們看一下,一個「如」,一個「心」,叫如其心,叫同理心,你假如如其心,就是你從他的角度來看,你就能原諒他了。

  問:所以我們教很多學生,看他的行為實在是很生氣,但是一去了解他的家庭狀況,我們怒氣馬上什麼?

  答:壓下來。

  不只壓下來,提起來是覺得他很可憐,這個時候你就能體諒他的苦,能夠包容他的過失,就是寬恕的態度,所以怒不能用壓的,要包容,進而懂得去幫助他,感化他。所以我們這個佛門的彌勒菩薩大肚能容,能寬恕。

  所以寬恕在《論語》當中有講到,恕字終身可行。孔子的學生跟夫子講,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一生去貫徹,然後可以提升道德修養,夫子就挑了這個「恕」字,所以寬恕的功夫很重要。如何寬恕?這句話也在《格言別錄》裡面,所以確確實實老祖宗這些智慧你學一句就受用無窮,「以恕己之心恕人」。你看我們一天原諒不了別人幾次,但是我們一天原諒自己幾次?太多次了,所以我們以原諒自己的態度去原諒別人,您那種寬容就能夠全交,很多的朋友都跟你推心置腹。而「以責人之心」,責備別人這種刻薄的心來責備自己的缺點,就「寡過」,你的修養會提升得很快。所以能用寬恕就能轉怒氣,這個才能根本解決,也就是轉念的功夫重要。什麼樣的人你都能夠去寬恕,甚至於什麼樣的人你都能夠去感激,去感恩。

  之前有跟諸位朋友聊過一個觀點,說按照邏輯來講,沒有人能夠進入你的內心,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現在有沒有辦法進入你的內心?沒有,你想想什麼我又不能阻止你。

  問:所以真正傷害你的人是誰?

  答:自己。

  對。所以當一個人能夠處處寬容,甚至於處處懷著感恩,那他的怒氣就消了。所以感謝傷害你的人,為什麼?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所以你看一個人進步最多的時候是什麼?逆境。所以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把你的能力挑戰起來,磨鍊起來。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經驗,你總不會被他騙一輩子,騙了之後,你更清楚了解如何去判斷是非善惡,所以我們也抱著一分感激的心。感激絆倒你的人,他不是拿腳給你絆倒,就是處處給你一些挫折,一些考驗,你要感謝這個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能力,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謝遺棄你的人,很多朋友聽到這一句可能沒辦法接受了,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人這一生,你不可能一直靠某一個人,最可靠的是自己,一個人要常常靠別人,你就生活在患得患失當中,沒有真正快樂,所以感謝他遺棄我們,教導了我們要自立自強。感謝斥責你的人,他常常對你惡言相向,你要感謝他,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他這麼惡言相向,你還能夠如如不動,你的修養提升得很好,等他罵完,你說「謝謝你講出我的缺點」,他一聽,怎麼樣?下次都罵不出來了。

  所以當人面對傷害、面對欺騙、面對別人對你的一種錯誤、惡劣的態度,你還能夠平心靜氣去感謝他,這樣的朋友遲早會被你感化,因為你的這些修養一定會激起他慚愧之心,你是用你的道德修養喚醒他的慚愧心。所以你能夠這樣去轉念,不只怒氣沒有了,更重要的,還成就了別人修學聖賢的一個機會,都有可能這樣產生。好,所以這是「懲忿」。

  接下來,「窒慾」。欲是深淵,所以要懂得節制。我們來思考一下,人到底需要多少東西?不然你肆無忌憚的去追求欲望,可能一生都成了物質的奴隸,而一生當中很重要的本分到頭來都沒做好,你會覺得人生忙、盲、茫了。所以我來到香港,覺得香港人走路特別快,我們突然這樣靜下來,你看這樣熙來攘往,我突然會想問他們「你這麼忙,這麼趕,要趕去哪?」你這麼一問他,他突然覺得「我也不知道」,好像被這個生活的節奏推得停不下,突然驀然回首,「我已經四十歲了」,自己都嚇一跳。所以人生絕對不要去追求欲望,你追求欲望,又把這個錯誤的價值觀種在誰的心田裡面?種在你孩子,所以這個要謹慎對待。

  一個人家財萬貫也是日食多少?還不是吃三餐,是吧。家財萬貫,一天吃幾餐?你說我這麼有錢,我要吃六餐,吃六餐,他可能壽命減短二十年,所以人現在是拿著錢找罪受;他吃那麼多餐,宵夜一吃,把腸胃都搞壞了;所以有錢不代表健康,有錢不代表快樂。所以其實我們的所需是不多的,只要每天生活得簡單,你就很沒負擔了,走起路來覺得很輕盈。廣廈千間,房子再多,每天睡多少?你又不是姚明,還要睡那個加大床,加大兩百多公分,最多也不會超過六尺,那你拼那麼多房子要幹嘛?所以人生的欲望一定要節制,要懂得知足常樂。

  當我們的孩子生活知足,欲望很少,你已經讓他的生命的品質提高了。當他都是在追求欲望的時候,他的整個心性就會埋沒掉,所謂「利令智昏」,利益、欲望把他的智慧怎麼樣?就好像烏雲一樣,都封死,陽光照不出來。所以我們之前舉了幾個例子,為了一隻手機把父母都殺了,諸位朋友,這可不是一件而已。另外一位孩子是從小要多少父母給多少,結果後來父母不給他了,僱殺手把父母給殺了,所以絕對不要等到這種事情發生了,我們才來後悔莫及。所以絕對不要讓孩子的人生都是以利、以害為主,不可以往這裡走,因為「上下交征利,國危矣」,整個國家的人只有利益的時候,國家危險了。我把它改了一個字,「上下交征利,家危矣」,父子關係危險了,兄弟關係也危險,所以我們要深謀遠慮,不要長孩子的利欲之心。好,今天先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