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故事 | 家贫不移菩提志,善缘和合助往生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张兰居士家境贫寒,辛劳成疾,然深信净土,在佛友和家人的开导下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最后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故事。
民国时期有一位张兰居士,法名慧超,家乡在河北尧山,是宋慧和居士的妻子。
宋居士的家亲眷属大多皈依印光大师,信奉佛法,修行净土法门,因受他们的影响,张居士也渐渐开始信佛。
一九四〇年冬,张居士开始念佛。奈何子孙众多而家境贫寒,她不得不辛勤劳作,牺牲休息的时间。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长年累月的劳作使她积劳成疾。
一九四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张居士的病情加重,家人请来常慧扬居士为她开导并助念,帮助她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同时,他们还为她求得一盏大悲水,张居士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逐渐轻松,她也开始专心念佛。
到了二月初二,张居士自知将会一病不起,便说道:“身体已无病苦,只是命不久矣。”她还告诫子女们不要哭泣,一起念佛便可。
初三那天,家人再次请常居士来到家中,常居士见她气喘难受,便安慰她说:“你一生孝顺长辈,勤俭慈悲,净业三福已具足多分,念佛求生西方,与阿弥陀佛的誓愿相应。我们今天为你助念,你要放下尘世万缘,专心跟随我们一起念佛。
如果你的阳寿未尽,一定能够很快痊愈,如果大限已至,决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非常幸运的事。当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你往生时,你的兄长张慧炳居士一定会随佛一同前来。”
之前,张居士的哥哥张慧炳居士,已经先一步往生了。
张居士听了这番话,脸上顿时浮现出欣喜的笑容,神志更加清晰,心志也愈发坚定。
晚餐后,常居士又为她讲述了一些真实的往生事迹,让她更加向往极乐世界。并带领全家分班助念,同时在张居士的床前悬挂阿弥陀佛接引圣像,让她瞻仰。
她说:“太好了!大家一起念佛,这声音真是极好。”并再次告诫家人不要为她哭泣。
不久后,张居士拿起杯子喝水,随后从容地放下杯子,伏在床前安详往生。那一刻,佛顶发出金色圆光,神态极为安详、宁静。
五小时后,张居士手脚柔软,面容含笑,热气从她的头顶向上升腾,即便手放在距离她头顶四寸之处,仍能感觉到温暖。
初五那天,张居士的遗体入龛,满脸红润如生,手指关节仍能灵活屈伸。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会。
【原文】
宋母张兰居士,法名慧超,河北尧山宋慧和居士之妻也。因夫戚眷,多皈依印光大师,奉佛修净,亦渐信向。二十九年冬,实行念佛,奈子孙多而贫,劳苦操作,不肯休息,且时局扰攘,忧劳成疾。三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渐重,请常慧扬居士为之开导助念,令其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并求大悲水,遂得病轻身安,专志念佛。迨二月初二日,自知不起,便云,身已无病,惟命不能久延,诫子女勿哭,一致念佛可也。初三日又请常至,见气喘难受,因慰之曰,汝一生孝慈勤俭,净业三福,已具多分,念佛求生西方,与佛誓愿相应。今为助念,汝须通身放下,专心随念。如寿未尽,定可速愈,若大限将终,决蒙佛接引,生彼极乐,是极庆幸事。佛来接时,汝兄必侍佛同来。盖其兄张慧炳居士,已先往生也。母闻之,顿现欣笑,神志益清。晚餐后,又为说往生事证,令其趋向,并领全家分班助念。床前悬接引佛像,令其瞻仰。便云,好得很,大家同念,音声极好。再诫家人勿哭,方捧杯饮水,从容放下,伏几而逝,态极安详。时佛顶放金色圆光。五小时后,手足柔软,面现笑容,热气由顶上腾,离顶四寸,仍觉炙手。初五日迁柩,满脸红润如生,指节仍可屈伸。
——《净土圣贤录》
【配图文字】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