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往生故事 | 相夫明理行正道,净念坚深速往生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蒋怀瑛居士劝夫信佛,与夫共修,罹患重病仍乐法不倦,最后在丈夫的勉励下逐渐消除业障,精进念佛,最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故事。

  

  民国时期有一位蒋怀瑛居士,法名智达,她是孙慧甲居士的妻子。

  起初,孙居士不仅不信佛法,有时甚至出言讥谤。蒋居士往往从旁委婉相劝。

  一九三六年,宝静法师在唐闸居士林弘法,林长陈慧恭居士邀请孙居士作记录员,因为这个契机,孙居士突然有所觉悟,痛改前非。

  同时,蒋居士又助他忏悔,藉此机缘敦促他精进修行。后来,夫妻二人一起皈依印光大师。

  蒋居士平日喜欢阅读弘化社刊印的白话劝世文,常常一门深入,手不释卷。

  但她体质一向虚弱,一九三八年后,时局动荡,她忧思郁闷,积劳成疾,病情时好时坏。

  幸而孙居士此时已辞官在家,蒋居士便请丈夫为自己讲解有关净土法门的各种经典。蒋居士虽病体缠身,依然精神饱满,每每学法至深夜,乐此不疲。

  丈夫担心她的身体,劝她早些休息,蒋居士则回答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九四二年正月,蒋居士语重心长地对丈夫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平日的修行固然是为往生西方所储备的资粮,但临终的安排更为关键,希望你能多为我讲解临终法要。”

  于是,孙居士取《饬终津梁》等经书为她宣说,她听后悲喜交集,更加精进念佛。

  腊月二十一日,蒋居士病危,神识混沌,吐字不清,舌头僵硬,无法说话。孙居士不离左右,发愿为她虔诚念诵《法华经》,并开示道:“生老病死苦,无人能免,不应感到悲伤。恩爱和贪嗔痴,都是往生最大的障碍,应当全部舍弃。此时正是千钧一发之际,去往何方全凭你自己作主,西方极乐就在眼前,万望珍重,精进念佛。”

  蒋居士听后含笑点头,稍作休息,醒来时感到心旷神怡,并恢复说话能力。

  二十五日晚,蒋居士嘱咐家人次日清晨请人助念,并在床前供奉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像,开始专心念佛。

  次日清晨,莲友悉数到来,她心里十分欢喜,时时合掌礼佛。

  到了戌时(晚上七至九点),蒋居士忽然跟随大家一起高声念佛三声,随即平静安详地往生了,那年她三十八岁。

  二十七日入殓时,蒋居士身体柔软,如同生前。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会。

  

  【原文】

  孙母蒋怀瑛居士,法名智达,孙慧甲居士之妻也。孙初不信佛,时且谤佛,每从旁婉劝。二十五年,宝静法师弘法于唐闸居士林,林长陈慧恭居士,邀孙纪录,憬然觉悟,痛改前非。复助以忏悔,相机促进,同夫皈依印光大师。喜读弘化社之白话劝世文,手不释卷。体质素弱,二十七年后,时局多故,忧劳成疾,旋治旋发。幸夫赋闲家居,请讲净土各书,每至午夜不倦。念其多病,劝以早眠,便答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十一年正月,忽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平日修持,固属往生资粮,临终安排,正是西行要件,望为我多述临终一着。夫取饬终津梁等为之宣说,悲喜交集。腊月二十一日病危,神识含糊,舌硬不能言。夫为发愿虔诵法华经一部,并开示曰,生老病死苦,谁人能免,不应兴悲。恩爱贪嗔痴,往生大障,自当舍弃。此时千钧一发,全在汝自作主,西方不远,后会有期,于万珍重,努力精进。含笑点首。小睡片刻,及醒。心旷神怡,并能言语。二十五日晚,忽嘱明晨请人助念。在床前供接引佛及观音圣像,自复喃喃念佛。次晨见林友咸来,欢喜非常,时合掌礼佛。至戌时,忽高声随众念佛三声,安详而逝,年三十八。二十七日入殓,身软如生。

  ——《净土圣贤录》

  

  【配图文字】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