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善观己心见吉凶-第28集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善观己心见吉凶。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他人有喜庆事,不可有妒忌心;他人有祸患事,不可有幸灾乐祸的心。

  这句经文,与个人、家庭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假如我们看到人的容貌端正,有品德、有学问、有功名,家庭幸福而感到心里不痛快、嫉妒,这种心态都是偏颇的。见人好事,应该要祝福、随喜,向他学习,“见人善,即思齐”。

  那么,我们怎样调伏嫉妒心呢?善观己心,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然后不吝啬地赞叹对方。赞叹自己嫉妒的人,刚开始的时候,言语表情可能会不太自然,语气也非常勉强,不够诚恳。《了凡四训》说:“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如此多练习、多实践,就能转嫉妒为欣赏。一定要勉励自己,“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宋朝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四肢萎缩、一个双腿残疾、一个疯癫、一个痴呆、一个耳聋、一个眼瞎、一个哑巴,还有一个死在狱中,都非常的不幸。

  蒋瑗的一个朋友公明子皋看到这种情况,就问蒋瑗说:“您位居高官,平常是如何处世待人的,家中怎会遭此奇祸?”

  蒋瑗说:“我平常也没做什么恶事,只是喜欢嫉妒别人。看到胜过我的人,就嫉妒、怨恨他;有人奉承我,我就很得意;听到别人的善行,我就怀疑是假的,都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听到别人的恶行,我就觉得一定是真的;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好像自己有所失;看到别人有所失,我就特别高兴。仅此而已。”

  公明子皋叹息道:“您有这种心态,恐怕恶报远不止于此,将会有灭门之祸。”蒋瑗听了,感到非常恐惧,不知该如何是好。

  接着,公明子皋奉劝他说:“天虽然高远,却能明察秋毫。假如你从今而后能够痛改前非,定能转祸为福,一切都为时不晚。”

  蒋瑗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从此以后战兢惕厉,痛改前非。几年后,他九个儿子的疾病都渐渐好转了。

  古人言:“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邪念可能会触犯鬼神的禁忌;一句不好的言语可能会破坏天地间的和气;一件事情做得不恰当,可能会给子孙留下祸患,这些都是我们要深以为戒的。

  因此,我们心中要常存善念,“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愿口常说好话。”这才是与天心、人心相应。人有喜庆,我们祝福、赞叹则提升德行;嫉妒、毁谤则有损德行,还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为人父母能见贤思齐,这个态度就变成我们的家风;一个团体的领导人能“道人善,即是善”,这个团队就懂得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以前当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帽”,后面高,前面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选贤举能,向朝廷推荐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才,为国效力。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祸”是灾祸;“患”是忧患。为什么不可以幸灾乐祸?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人的一生都是十全十美,一帆风顺的。

  《格言别录》说,“造物所忌,曰刻曰巧”。“造物”是指自然现象。上天有好生之德,最忌讳狠毒、刻薄的人。“巧”是小聪明,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其实损人绝对不利己,还折损了自己的福报。

  孔老夫子告诫我们“五不祥”:第一,“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损人利己的人自身不吉祥;第二,“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忽视老人而溺爱孩子,这个家就不吉祥;第三,“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也”,亲小人,远贤臣,这个国家就不吉祥;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老人不愿教年轻人,年轻人不愿向老人请教,这种风俗不吉祥;第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人都隐居起来,没有道德学问的人却居于高位,这是天下之不祥。

  宋朝大儒邵康节先生,每日早晨盥洗之后,都会恭恭敬敬点一炷香,然后向上天祷告道:“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君王。但求处处田禾熟,惟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宁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唐朝名臣狄仁杰,年轻时在并(bīng)州做法曹参军。他有一个同事,家中母亲年迈多病,自己又即将被派到很偏远的地方任职。狄仁杰知道后心生怜悯,心想:“假如他被调到这么远的地方,家中老母必定日日担忧,时时思念儿子,极有可能性命难保”。狄仁杰“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于是主动去请求长官,让同事留下,自己则替他到那个地方去任职。”

  长官听了狄仁杰的话以后很感动,想到自己最近在跟另一位同事闹矛盾、搞对立,而狄仁杰却能为了同事调任到千里之外,这份情义实在难能可贵,当下心生惭愧。后来,这位长官主动去找同事道歉,俩人冰释前嫌,继续携手,为国效力。

  老子说:“以德报怨”,因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人要理智,不要常常跟人发生冲突,产生过节,要广结善缘。面对令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要想办法化解,不要记恨,不要内耗。“接济与我断交的人,照顾与我绝情的人,原谅对我行不义的人”,能包容的人才有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原谅他人,爱人如己,我们的心量就扩宽了,德行修养就提升了。因此,祸福就在我们一念之间。所以“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要进而生起爱心、同理心、怜悯心,照顾、帮助对方的心。

  “亲爱我,孝何难”,同情、爱护跟我们关系亲近的人并不难;“亲憎我,孝方贤”,同情、爱护跟我们对立的人才是真君子。真正做到以德报怨虽是不易,因此我们要善学善用,将听闻到的圣贤金句,一遍一遍地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习过程中,就是与自己不良习气和解的过程,久久行之,定能改善人际关系,转祸为福,遇难成祥。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整理自蔡老师《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