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常留余地 常保谦虚-第27集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常留余地,常保谦虚。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行事当留有余地,不可过于决绝,以免日后没有转圆之地;处于顺境、志得意满之时,应当见好就收,方能保全身家。

  这些都是处事的分寸,应对进退的涵养。假如不知进退,势必会与人发生冲突,甚至灾祸。

  《格言联璧》说:“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做事不可太绝,让人没有退路,可能对方会孤注一掷,绝地反扑,给我们自己带来灾祸。这是提醒我们不要欺人太甚,做人要厚道,时时能体恤别人的立场、心情。

  汉朝有一个叫刘宽的官员。有一天他坐牛车回家途中,遇到一个丢了牛的人,这人说刘宽的牛就是他丢的牛。刘宽也不作辩解,让他把牛牵走,自己则走路回家。

  后来,牵牛人回到家中,发现丢失的牛自己回来了,他感到很惭愧,赶紧牵着牛去还给刘宽。到了刘宽家,牵牛人磕头谢罪说:“我愧对长者,愿意接受您的处罚。”

  刘宽说:“你快起来,东西都有类似,你认错了很正常。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把牛牵回来,为什么要道歉呢。”牵牛人听刘宽这么说,非常感动。从此,当地的百姓都佩服刘宽这种宽宏大量,不与人计较的德行,称他为“宽厚的长者”。

  “言不可道尽”,说话要有分寸、要含蓄、厚道。比如:不在失意人面前说得意话;不拿自己的优点去跟他人的不足作比较;不跟鲁钝的人比口才;不在腿脚不便的人面前蹦蹦跳跳;不跟矮个子比身高;不在经济困难的人面前炫富……这都是要顾及和体恤他人的感受或忌讳,时时关照他人的地方。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人在很高兴的时候,不要轻易许诺,结果没有办成就进退两难了,也扫了别人的兴致;人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把话讲得太满、太绝,等心平气和后再回复人家。

  “得意不宜再往”其实是我们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德行。《了凡四训》中“谦德之效”这一章节提醒我们,不要得意忘形,“谦”才能保住富贵。《易经》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谦虚才能逢凶化吉,富贵呈祥。

  了凡先生在“立命之学”这一章节中,也用“谦”德提醒子孙:“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荣华显贵之人要居安思危,自己和子孙平时都要养成生活节俭的好习惯,假如家道突发什么变化,也不至于落差太大,能适者生存。

  “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人处于顺境得意之时,要常作不如意想,摆正心态,战兢惕厉。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眼前锦衣玉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家财万贯,也是日食三餐,不如把多余的财物去帮助疾苦之人。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他人爱敬我们,我们要感到诚惶诚恐。这都是得于祖宗、父母的德荫,要心存感恩,继续提升德行,不能视为理所当然,洋洋得意。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社会地位高的人不要耀武扬威,仗势欺人,要低调谦卑。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学问高的人,要常作知识贫乏想,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跟孔孟、古圣先贤相比还差得很远,应该希圣希贤,更上一层楼。

  接着了凡先生期许子孙,“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从长远看,要弘扬祖德,从近处看,要提升自己的德行,以显父母;上要报国之恩,下要为家造福;外要扶危济困,内要克念作圣。

  心里时刻念着父母、师长、国家和大众的恩德,知恩、感恩、报恩,就是我们奋斗路上源源不绝的动力。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整理自蔡老师《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