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76集

 

  ——师出同门、反目成仇的庞涓与孙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形成了许多新兴学派,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被誉为千古奇人,精通道家和兵法的纵横家鬼谷先生,培养出了活跃于外交舞台上的名士张仪和苏秦,也是著名军事家庞涓和孙膑的老师。

  庞涓和孙膑这对同门师兄弟,在历史长河中,又演绎出怎样的恩怨情仇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感应故事。

  

  孙膑,齐国人,是孙武先生的第七代孙。孙武先生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因此,孙武先生被尊称为“孙子”、“兵圣”。孙膑出生名门,胸怀大志,待人宽厚,品性忠直,天资敏悟。年轻时,他投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兵法,成为与庞涓同门的师兄弟。

  庞涓出身贫寒,虽然不乏聪慧,却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在孙膑出仕之前,庞涓已经成为魏国的将军。

  庞涓自知才能无法与孙膑相比,担心日后会受制于孙膑,便设计使人召孙膑到魏国,设下阴谋,砍断孙膑的两只脚,并在他脸上刻下象征耻辱的印记。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孙膑身体残废,永远无法施展才华,使其才能黯然埋没,无法为人所用。

  后来,齐国使者设法将孙膑偷送回齐国,开启了他的重生和复仇之路。

  当时齐国名将军田忌,出身贵族,赏识孙膑的才能,久慕他的贤名,请他为门客,敬如上宾。

  田忌经常与齐国公子们举行赛马比赛,在一次比赛中他采纳了孙膑把马按上、中、下三等分类的建议,注入重金。等到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比赛结束,最终田忌以一败两胜的成绩,赢得千金赌注。

  田忌被孙膑的智谋折服,于是将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对孙膑的军事才能赞赏有加,便任用他为齐国军师。

  于是,这对各司其主的师兄弟,不久便在战争中相遇。

  公元前三五三年,魏国围攻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便向齐国请求支援。齐威王有意命孙膑为大将军,率军救赵。孙膑以刑罚之人不可担此重任推辞,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

  田忌本想直接领兵前去赵国解围,然而,孙膑却建议说:“要想解开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去硬拉,劝解打架的人不能去参与械斗。应该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两方相持的紧张形势就会受到遏止,危急的局面也就自行解除了。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集中在外,老弱疲敝的士兵则留在国内。您不如率兵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的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都城。这样我们一举就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军的战斗力。”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果然,魏军撤出邯郸,在回归途中又遭齐军伏击。魏军士兵因长途征战,疲惫不堪,已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这场战争使得魏国空耗国力,在诸侯国中的声誉也遭到破坏。《吕氏春秋》评论这场战争:“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疲惫,国家空虚,众庶诽谤,诸侯不誉,魏国从此衰矣。”

  实际上,古人对于用兵非常慎重。因为一旦用兵,不仅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会使老百姓的死伤非常惨重。所以,“武”字“止戈为武”的文化内涵,正是在告诫人们,真正的武力是止战,是要兴仁义之师,以有道化无道。

  十三年后,魏国又命庞涓攻伐韩国,韩国便向齐国请求出兵相救。于是,齐国再次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相助韩国。他们依然采取直攻魏都大梁的战术,从而使得庞涓放弃攻打韩国的计划,回师还救。

  孙膑对田忌说:“三晋(魏、赵、韩)的兵势,一向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齐军被称为怯懦之军,因此,应当顺势加以利用。”于是,命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第一天安营留十万军灶,第二天减为五万军灶,第三天减为三万军灶。

  庞涓率兵行军途中,查看齐军留下来的军灶后,非常高兴地说:“我原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境地,三天之间,士卒逃亡就已过了半数。”于是留下步军,在后徐行,他则率领精锐轻装疾行的军士,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推测,在黄昏时分,庞涓必定赶到马陵。此处道路狭窄,位于两山之间,地势险阻。于是命人劈砍一棵大树,横在此处,剔掉树皮,在树白上写道:“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命令善于射箭的兵士,埋伏在夹道两旁,吩咐他们道:“若见火光,一齐发射”。

  庞涓率领魏兵果然于傍晚时来到大树边,依稀看见树上有字迹,于是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箭如雨落,一时魏军大乱,死伤甚多,庞涓也身负重伤。眼见败局已定,他感叹地说道:“我恨不杀孙膑,终竟落得愚弱无能的竖子恶名。”随后便引剑自刎而死,齐军乘胜大破魏军。

  

  读罢庞涓与孙膑这段充斥着生死较量的人生故事,让我们内心生起诸多感慨。已成为魏国大将军的师兄庞涓,容纳不下比自己更有才能的同门师弟孙膑,因此便着意设计陷害。由此引发出这段血雨腥风的恩怨情仇。

  《太上感应篇》中有言:“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窃人之能,蔽人之善……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正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善恶的关键,都在于自己的一念存心。

  一念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陷人于险境,以求自身安稳;减损他人,以利益自己的嫉妒之火,烧毁的必将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