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故事 | 华严经海求真义,净土门中参本心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智光法师念佛严守戒律,精研典籍,慈悲济世,最后预知时至,托梦示徒,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故事。
民国时期有一位智光法师,最初名叫弥性,字以心,号仁光,受记后名文觉,号智光,家乡在江苏泰县,是当地孙氏的后代。
智光法师宿世善根深厚,十三岁时,在宏开寺玉成和尚座下出家,十七岁于宝华山浩月和尚处受具足戒,从此立志探求佛法。
法师曾在扬州天宁寺佛教中学、南京祇园精舍、江苏僧立师范学校、上海与杭州的华严大学学习佛法,一心精研《华严经》,对经中所阐述的义理深有领悟,并著有《华严大纲》一书。后来,他皈依天宁寺的冶开和尚,参禅三年。
一九二一年,他在泰县北山寺闭关,专门研究《华严经》。
一九二三年,智光法师应焦山定慧寺聘请,担任监院一职。焦山是镇江的名寺,有三百多位常住,宗尚曹洞宗,主张研究教理并兼修净土法门,有时也传授戒法。
从此,法师随缘讲学,观察众生根机,因材施教,常有学僧慕名而来,人数多达数百位。
法师曾受聘到香港以及泰县的北山寺曲塘等地,讲解《阿弥陀经》和《普贤行愿品》等佛经,他舌灿莲花,辩才无碍,三根普被。
一九三四年,智光法师升任住持,他创办了焦山佛学院,培养了许多弘法僧才。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焦山作为军事要塞,寺院的精华全部毁于战火,但寺中僧众都毫发无伤,全仰仗智光法师率领众人及时疏散。
遇见那些在要塞来不及撤退的官兵,法师让他们都换上僧服,并护送他们归队。之后他返回泰县,讲解《普门品》,规劝大家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祈求免除灾祸劫难。
抗战胜利后,法师回到焦山,积极筹款赈济苏北的难民,被他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一九四九年五月,法师与弟子南亭法师前往台湾,刚到之时,他们住在十普寺和北投的居士林。
一九五二年,南亭法师在台北创立了华严莲社,迎请智光法师主持华严月会,带领大众共修,普劝众生念佛。
智光法师素来真诚笃实,戒律精严,福慧双修,少食寡眠,偶尔有人劝他多吃一点,他则说:“天下众生都在饱受饥饿之苦,我怎么忍心独自饱食呢?且为了便于持戒修行,也不应多吃。”
他每天以读经、礼佛、静坐为日常的定课,冬天打个人静七四十九天,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法师都全力宣导。如募捐粮食、冬赈饥寒、发起华严供会、筹集奖学金等,并将信众供养的香钱全部用于印经和弘法。他帮助急难和贫困的人,从不四处宣扬。
法师曾三次受聘在台湾传戒,前往皈依的多达数千人。
一九六三年春天,法师的身体出现微疾,食量和睡眠更为减少,虽然身体日渐消瘦,但他仍然端身正坐,修行更加精进。
二月十八日,智光法师忽然出外理发,修剪指甲,晚上在乡间的弟子周居士夫妇梦见法师告诉他们说:
“明天会下雨,你们二人不必前往参加法会了,因为我无法再招待你们,后天南亭会写信通知你们的。”
第二天早晨,果然下雨了。早上七点十分,智光法师安详圆寂,当天恰好有观音法会,参加法会的有三百多人,为法师念佛一天一夜。只有周氏夫妇没有参加,南亭法师写信告知他们这一消息。所有情形果然如同周居士所梦见的一样。
二十日那天,法师遗体入龛,他的身体柔软,头顶的余温触手可感。那年法师七十五岁,僧腊六十二年。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听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会。
【原文】
智光大师,初名弥性,字以心,号仁光。受记后名文觉,号智光,江苏泰县孙氏子。夙具善根,十三岁,依宏开寺玉成和尚出家,十七岁,受具戒于宝华山浩月和尚。志求佛学,先后肄业扬州天宁寺佛教中学。南京祇园精舍,江苏僧立师范,上海及杭州华严大学,精研华严,深有领悟,曾着华严大纲。嗣依天宁寺冶开和尚,参禅三年。十年掩关泰县北山寺,专究华严。十二年应焦山定慧寺之聘,任监院。焦山为镇江名刹,常住三百余众,宗尚曹洞。主研教理,兼修净土,间传戒法。从此随宜讲学,循机施教,学僧常不招而至者数百人。曾应聘至香港,及泰县北山寺曲塘等处,讲阿弥陀经,及普贤行愿品等,辩才无碍,三根普益。廿三年升住持,创焦山佛学院,造就弘法僧才甚伙。廿六年抗日战起,焦山为要塞区,精华全毁,赖率众抢救,未伤一人。而要塞未及撤退官兵,皆易僧服,资送归队后,遂返泰县,讲普门品,劝念观音,求免灾劫。胜利后还焦山,筹赈苏北难民,活人无算。三十八年五月,率徒南亭来台,初寓十普寺,及北投居士林。四十一年,南亭法师创华严莲社于台北,迎师供养,请主华严月会,领众共修,普劝念佛。师性行诚笃,戒律精严,福慧变修,食睡甚少,偶劝加餐则曰,众生皆饥,岂容独饱,便于修持,亦不宜多食。日以阅经礼佛静坐为恒课,冬打个人静七四十九日,数十年未尝间断。凡有益于世者,靡不倡导,如捐募粮物,冬赈饥寒,发起华严供会,筹集奖学基金,善信供养香敬,悉交印经弘法,或周急济贫,不欲人知。受聘在台传戒三次,因而皈依者数千人。五十二年春,示微疾,食睡更少,日渐消瘦,犹正襟危坐,精进弥笃。农历二月十八日,忽出理发,修指甲,晚示梦乡居弟子周居士夫妇,明日雨,汝二人不必参加法会,因我不能招呼汝等,后日南亭会有信来。次晨果雨。七时十分,安详示寂,适为观音法会,到会者三百余人,为念佛竟日。惟周夫妇未至,南老函告,果符所梦。廿日入龛,体软顶犹温。年七十五,僧腊六十二。
——《净土圣贤录》
【配图文字】
十方诸佛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彻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