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全1集

  經句: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論語·述而》

  

  開示:

  孔子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但是他相信,對於古聖先賢有信心,一點不懷疑,喜歡古聖先賢的教誨。所以他一生是集大成者,把古人傳下來東西,用文字記錄下來傳給後世,後人尊稱他為「大成至聖先師」,是他把古時候的傳說寫成文字。所以《論語》裡面很多話,我相信都是一萬多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絕對不會傳錯。中國東西的精華核心,五倫,五倫就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就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四維就四個字禮義廉恥;八德就八個字。到夫子把它重新整理、歸類,用文字記載有系統的傳下去,源遠流長。

  淨土大經科註(第195集) 2012/2/16

  

  中國文字發明到現在四千五百年,五千五百年,往上去一千年沒有文字。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所以孔夫子,我們很尊重他,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是真好,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孔子自己承認,他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他所學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過去聖人流傳下來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中國人對老師的尊敬超過父母,所以老師全心全力在教導,把人教好了。而教學的目的,確確實實都是幫助你成為聖人、賢人、君子,這等於是三個學位。佛教教學也有三個學位,佛陀、菩薩、阿羅漢,三個學位,這非常非常難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56集) 2011/11/21

  

  這兩句話當中看到孔子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老實,第二個聽話,第三個真幹。人具足這三個條件,沒有不成功的。老實!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換句話說,他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老祖宗東西,古時候聖賢人的東西。這還得了!他對古聖先賢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好是愛好,遠古傳下來的,愛好。

  淨土大經科註(第494集) 2012/8/27

  

  好裡面有歡喜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佛法講他有法喜,我們得不到法喜。大乘教裡面常講法喜充滿,那是一種真正的享受。我們對法喜也嘗到,不多,嘗到一點邊緣而已。也正是這一點點的邊緣,讓我們能夠繼續努力,沒有把這門東西放棄去改學別的,這裡面嘗到法喜。法喜的濃淡各人不相同,我們相信根底深厚的、有善根福德的,他們得到多。我們能得到少分,這也是靠專心,這種專心是老師教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17集) 2011/10/17

  

  這種態度學傳統文化、學佛經,他能成聖人、成賢人,成佛、成菩薩。一切法從誠敬當中學習,《印光大師文鈔》裡頭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今天對聖學沒有誠敬心,誠敬心是從小培養的,從哪裡紮根的?從孝親,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現在這個沒有了,所以聖學難了。現在年輕人學他就有困難,他沒有誠敬,不但沒有學過,他沒有看到誠敬的人,沒有看到孝順的人,沒有榜樣,也沒有聽說過。

  淨土大經科註(第417集) 2012/7/9

  

  現在人把創造、發明擺在第一,孔子沒有,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孔子所學的我們就聯想到,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給後世的,都不是自己的,古聖先賢、祖宗留下來的。他老人家態度是「信而好古」,這個難得,我們要學。對古聖先賢的東西一點都不懷疑,相信、喜歡,好是喜歡,全是古人的。中國世世代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智慧、理念、方法從哪來的?都從古人來的。為什麼?古人累積的經驗取得了教訓。我們把古人的丟掉了,自己來搞一套,沒有通過歷史的檢驗,很多錯誤不知道,錯誤發生了無法解決,自找苦吃,現在不相信古人。

  淨土大經科註(第290集) 2012/4/13

  

  在中國,最早用會集的方法是孔子,孔子述而不作,他把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傳說留下的東西,統統用文字寫出來,流傳給後世。所以後人尊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大成,集大成者,沒有自己的創造發明,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他自己說他求學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對古聖先賢一點都不懷疑。真是佛法所講的信受奉行,夫子對古聖先賢東西,信受奉行這四個字他做到了,真的是做到究竟圓滿,成為大聖。

  淨土大經科註(第135集) 2012/1/13

  

  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教,這話是世尊的話,他當年在世跟大家說,他一生所說的法不是自己的,全是古佛如來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如來所說經教上多加一個字。真的是假的?真的。為什麼?諸佛如來都明心見性,你也明心見性,你所說的跟他說的是一樣的。明心見性,這東西你親眼看見過,他也親眼看見過,大家說的不都是一樣的嗎?所以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真話!不是謙虛,一絲毫謙虛沒有,也沒有誇張,這真語者、如語者,事實真相確實如此。所以你要問這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你問他有什麼?他什麼也沒有,跟你說的是真話。你悟的什麼?不都在面前!沒有絲毫祕密。

  淨土大經科註(第504集) 20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