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抓住根本-第10集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教育要抓住根本。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我们为人处事要常常存有一个节俭、朴实的心态,不与人攀比。要用正确的道理教育子女,使他们能够分辨是非黑白。
人生的福分是自己培养来的,有一定的定数。惜福的人有余福,不要把福报用尽。提到“俭”,不仅是财用方面,在应对一切事物时,都要有节俭的精神。比如饮食,要想著「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吃得太多,对脾胃负担大,所以饮食有节,晚餐要少吃。
“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嗜好,嗜欲会让一个人的精神分散,当我们不再被欲望控制,心灵就自在了。
“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话说多,不如少”,讲话最耗气,而且言多必失,容易惹是非。话多的人,往往内心很浮躁。
“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朋友并非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质量,能彼此知心,成就道德学问。择友要慎重,“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一个品行端正的人,结交朋友不会随便凑合,就像找一位好老师一样的慎重。人往往容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交友谨慎,也不容易造成人生的不幸和过失。
与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自己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不觉得鲍鱼臭了。
“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身体也不会这么劳累。
“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少喝酒,最好是不喝,酒喝多了伤身,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俭于思虑,可以蠲(juān)烦去扰”。人不要胡思乱想,平常有空可以多读经典,静静心。人都喜欢妄想过去、妄想未来,其实再美好或是再糟糕的过去已经过去了,不必沉浸其中,跳出自己的小圈圈,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能帮助我们放下;未来还没有发生,不必过多的设想,常常妄想,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神。
所以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和观念,教子对一个家族、社会、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家有好子弟,家道就兴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都好了,社会自然安定。所以父母把孩子教好,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教育孩子可以分为三个重点:身教、言教、境教。要以身作则。想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要教育好自己,想想我们每天的念头、一言一行是否正确。自己要有所警觉,不合适的马上调整,慢慢地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身教是要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出好的影响,这是父母的责任感。
其次是言教。我们自己要对道理非常清楚,抓住每个机会教育点来引导孩子。因为孩子正处在这个事情当中,我们给予及时的提醒,理事圆融,他会终身不忘;如果只是指责、讲道理,他不一定能体会这么深刻,甚至还会不耐烦。所以父母要提升自己的智慧,我们早一天有智慧,孩子就早一天受益。
贞观十八年(公元六四四年)的一天,唐太宗和幼年李治一起用膳,太宗问他:“你知道饭吗?”李治说不知道。
太宗告诉他:“饭是农民辛苦耕作得来的,我们常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农民耕作,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绝对不能剥夺他们耕作的时间,不能让他们去服劳役,否则他们不能耕作,明年就得不到收成。不体恤民情的君王为了自己的享受,剥夺农民耕作的时间,最后他们没粮食吃,无法生存。”
还有一次,太宗带李治出门,骑马的时候问李治:“你了解马吗?”李治说不知道。
太宗讲:“马服务于人,但也要爱护它,不能把它的体力耗尽。用一段时间后,要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劳逸结合。假如把它累坏了,它就会逃走。同理,我们对人也要设身处地,不能过度劳役他人。”
接着是坐船,太宗又问李治:“你了解船吗?”李治说不知道。
太宗讲:“船比喻国君,水比喻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现在当了太子,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爱护百姓,百姓才会支持你;伤害百姓,百姓就不可能拥护你,甚至还会推翻你。”
他们走着走着又看到了一棵树,太宗又问:“你了解树吗?”李治说不知道。
太宗讲:“这棵树,它接受了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就能裁出中正的木材了;同理,‘受谏则圣’,人君只要能接受臣子的劝告,他就可以成为圣王了”。
如今,法律和道德就如同绳墨一般,它为我们设定了行为界限,确保我们能够在规矩的框架内有序地生活和工作,帮助我们明辨是非。
最后是境教。家庭、社区的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孟子的母亲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而境教首要的是治家严谨。一个家庭想要兴盛,必须从严整的家教、家规开始,孩子才会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如果能把经典完全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圈子中,就是最好的境教。
所以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智慧、方法。《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教育孩子要时时从做人做事的根本教起。正如“青年十二守则”中说的:
首先是“孝顺为齐家之本,忠勇为爱国之本”。
接着是“信义为立业之本”。我们希望孩子将来事业有成,“信义”是关键。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有道义,他就会很欢喜地服务好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大众,很有诚信。“人无信不立”,假如人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对于孩子而言,教他建立信任,首先从不说谎、不妄语开始。
“礼节为治事之本”。看一个孩子在接待客人时能有条不紊,有礼有节,面对长者,礼数都能顾及到,对长辈都很恭敬。然后“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他面对长辈也不会畏畏缩缩的,做事又不急躁。他在与人应对的时候都很有分寸,那他以后出去办事,人情事理也能处理得比较周全。
所以,礼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懂得体恤,与人方便,替人着想,而不是只想着自己。
还有“仁爱为接物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
再是“服从为负责之本”。不懂得服从,执行力弱,不懂得做下属的本分,那他以后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正如《大学》中说的“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也与《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这几句相应,这是做人的态度。
“学问为济世之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助人为快乐之本”,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不追求名利欲望;“整洁为强身之本”,要懂得照顾自己,爱自己。一个不爱干净的人,家里环境脏乱,身体素质也不好。
“有恒为成功之本”,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学习,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包含做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成就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很多人走到一半就放弃了,所以凡事都要有耐心、恒心,有正确的方向目标,才能做出成绩。
最后是“勤俭为服务之本”,勤劳节俭,才能服务他人。不管在哪个行业,懒惰的人都不会有出息;不节俭,浪费单位的水电、公共用品,不会为团体着想,也不可能把事业做好。
我们掌握这些德行和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再通过身教、言教、境教来引导孩子,还可以旁征博引,给他说几则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哪个人有恒心,后来有成就;哪个人虽有天赋,但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这些都是引导孩子的好方法,活教材。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整理自蔡老师《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