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饮水思源 祭祖念恩-第8集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饮水思源,祭祖念恩。

  

  我们继续学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我们要常常念着祖宗的恩,久远前的祖宗都一直感念,更何况是眼前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哪有不念恩的道理?

  古人通达人情,祭祖的人厚道,决定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祭祀祖宗,就把孝道传下去了;祭祀孔子,就把尊师重道传下去了,这是古人教育的智慧。所以《论语》当中说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心就厚在念念不忘父母、祖宗的恩德。

  那么,祖宗对我们有什么恩?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以及两河流域这些文明。现在全世界的古文明只剩我们中国,其他民族的文明血脉出现断层,很多都不存在了。可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绵延了五千年至今,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我们今天有机缘学习传统文化,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这么好的文明传下来。如果我们学得好,可以再传几千年;我们不学,就断了,就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后代子孙。所以慎终追远、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本分。

  中华文化的弘扬,维系着社会的安定。中华文化能救世,我们在这个大时代,应该肩负起这份使命和责任。《三字经》中说:“三才者,天地人”,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应该要有担当、有道义。

  我们的祖先是圣人,是积厚德的人,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有德厚,所以护佑着后世子孙,我们才有这么大的福报来学习,否则文化就断了。祖先的恩德庇荫着我们,我们应该感恩,所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祖先的血脉、文化、智慧一代一代传下来,五千年都没有断,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当我们念念不忘祖先的恩德,真正承传文化,真正造福这个世界,真正光宗耀祖,往后子孙也会以我们为榜样,这一生就没有白来。

  我们不仅要怀念祖先,更重要的是将祖先的文明、智慧发扬光大。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总要做有意义、恩泽后世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承传文化。

  祖先的教育让我们佩服,中华民族是最懂教育的民族,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理念、方法和效果,代代都出圣贤。重视祭祖,就把伦理、孝道传下来了。很多家庭宗祠都写着两行字,“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祖宗要怀念,要承传;子孙要教育好。

  还有在祭祀过程中的一些习惯、做法、心态,比如家里煮了水饺,第一盘热腾腾的水饺出锅,老人一定会对小孩说:“不可以偷吃,先端到祖先的灵位前。”家里的小孩子就战战兢兢,赶紧把第一盘水饺恭恭敬敬地端到祖先牌位面前供上。第二盘,再端给家族里的老人。这个伦理就教下来了。

  除了祭祖教孝之外,还要祭祀孔子,孔庙教道德。孔老夫子一生尽心尽力承传文化,他的厚德庇荫子孙两千五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人民都在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这一天祭祀孔子,把尊师重道传下去。如果能像孔子一样把文化传下来,那我们的后代也可以绵延不衰。因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切福田都不离我们这颗诚敬的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圆满的功德。

  以前的孩子都是在家里的祠堂读书,在祠堂、祖先牌位面前,要光宗耀祖,不可以懈怠、打瞌睡。求学之前,父母和家族的长辈,会带着孩子先给孔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礼。

  孔子是至圣先师,他代表师道。然后家长再带着孩子给老师行三跪九叩礼。在孩子心中,父母、长辈是他最尊敬的人,连最尊敬的人都这么尊重老师,他怎么敢不听老师的话?所以这个拜师仪式,最重要的是成就下一代的道德学问,让孩子深深扎下了对老师恭敬的态度,终身受益。

  读圣贤书的人,绝不会占人便宜,别人对他稍有礼敬都觉得战战兢兢。为什么还要受学生家长如此的大礼?因为要承传文化,要成就孩子一生尊师重道的态度。老师坐在那里,如坐针毡。

  孩子的父母、长辈对他行此大礼,这个接受的老师假如不好好教孩子,怎么对得起他的祖先、父母?所以古代的老师教学生比教自己的孩子还尽心。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功名他不一定高兴,学生考上了他是真的高兴,不负家长所托。如果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学生没考上,他不敢出去见人。

  老师如此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学生也感老师的恩德,对老师的家人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感情深厚,所以孔庙教道德。

  再一个是城隍庙教因果报应,让人从小就知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人就不敢做坏事。愈小教愈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我们常讲,“不孝父母,天打雷劈”。古代有一对徐姓兄弟,两个人住的地方才相距十余里路程,每隔五天,兄弟俩轮流奉养母亲。哥哥家中比较贫穷,弟弟稍微宽裕一点。

  有一次,哥哥奉养母亲的日子还剩两天,家中实在没有粮食了,只好让母亲先到弟弟家中,过两天他再补回来。母亲也很不忍心,就去小儿子家。结果到了小儿子家连门都不让她进,还对她说:“还剩两天,不能让你进来。”

  母亲告诉小儿子他哥哥以后会补回来,但小儿子坚持不接受。这时,刚好母亲闻到了小儿子家中的饭香,就求小儿子说:“不然等我先吃完这一顿再走。”小儿子依然不答应,还让妻子把饭用棉被盖起来,不让母亲闻,母亲只好流着泪走了。

  没过多久,空中突然雷电交加,正好劈进了小儿子家中,邻居闻声赶过去一看,夫妻俩都死了,还看到那锅热腾腾的饭盖在棉被里。

  假如小儿子的妻子当时能够劝丈夫,请母亲进来,可能他们夫妻二人的命运就不至于此了。所以夫妻之间要互相成道,不能互相堕落,丈夫领妻成道,妻子助夫成德。

  可见因果教育的重要性,人能明白因果的道理就会心怀敬畏;忽略了因果教育,人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不怕,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果教育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太重要了。

  欧阳修先生为他父亲欧阳观写的祭文中提到,每当家里有好吃的食物,父亲都会想到他已经去世的母亲,并流泪感叹说:“啊!我母亲已经不在了。”

  “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与其在父母去世后,祭祀的很丰富,不如趁父母还在世时尽心供养,尽管吃得普通一点,老人家也能吃得到,能感受到儿孙对他的孝心,承欢膝下,含饴弄孙。所以,行孝要及时。

  欧阳观的妻子以为丈夫是因为丧母刚刚几年,才这么悲伤,后来才发现,丈夫一生都是如此。所以欧阳观对母亲的这份诚心,感动了他的妻子。

  这份孝,是妻子佩服丈夫,再讲给儿子听。当儿子听母亲在讲父亲那一份孝、那一份忠、那一份德时的感动之情,怎么会不崇敬他的父亲?所以我们对父母、祖先的孝心、诚心绝定能感动孩子,这是最好的教育。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整理自蔡老师《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