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古道热肠、宽仁忠厚的杨翥-第74集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因此人与人相处容易产生摩擦。宽容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镇定剂,是现代人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根本的选择。

  《论语》中有言:“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不仅对贤德的人恭敬有加,还能够宽容不贤、不能之人。

  明代礼部尚书杨翥就是这样一位宽厚仁德之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人生故事。

  杨翥,字仲举,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杨翥性格宽仁忠厚,少孤、家贫,跟随兄长驻戍武昌,以开馆教书为业,他的学生非常多。

  当时,杨士奇从庐陵(今江西吉安)来,遇到杨翥说,自己要找一个私塾老师的工作。杨翥深入了解杨士奇的才学,对他很有好感,便告诉自己的馆塾主人:“我还配不上替你家当老师,应当请我的老师来做老师。”然后自己就辞职离开,让主人聘请杨士奇为师。

  实际上,杨翥与杨士奇并无交情,自己家也并无余资,完全是出自道义,将讲学的机会让给了杨士奇。

  杨翥是一位古道热肠、处处为他人着想、大度宽厚的圣德之人。他喜欢骑驴代步,对驴子也是特别关爱,常常不顾家人劝阻,亲手给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饲料,把驴棚也建在他住的房屋旁边,有时半夜还会起床一两次,生怕驴子有什么闪失。

  然而,杨翥的邻居老来得子,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个不停,眼看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二话没说,就把心爱的驴子卖了。自己外出则只能步行。

  有一次,杨翥的邻居丢失一只鸡,吵着说是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就把这件事告知了杨翥。他却说:“又不是我一家姓杨,不用在意。”

  还有一位邻居每逢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积水往杨翥家中排放,因此家中常常遭受脏水浸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更为严重的是,家里祖坟的墓碑被小孩推倒,当墓丁急切气愤地向他报告时,他不仅没有对小孩责怪,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小孩有无受伤,完全没有去想墓碑被破坏的程度如何。常人对发生这种事,都会认定这是破坏风水的大事情,绝对不善罢干休。然而当杨翥知道小孩没受伤后,还跟对方家长说好好照顾小孩,不要吓着他。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这种善行和宽仁感动。

  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抢劫杨家,当邻里们得知,便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杨家守夜防贼,杨家因此免去一场灾祸。

  《省心录》有言:“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在人我互动交往中,杨翥用宽仁之心对待他人,不计个人得失,不仅自己身心轻安,也感动他人,使邻里之间的情谊得以保全。

  历代哲人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人生箴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仁厚如此,福报也厚。“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让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它的真谛,从而也得到和杨翥一样的身心轻安,与人和睦共处。

  量大福亦大。当杨士奇显达之后,在内阁任首席大学士时,就推荐杨翥进入翰林院。不久,杨翥官拜礼部侍郎,后晋升为礼部尚书。

  反观今天的我们,遇事常常先是考虑自己,总怕自己吃亏,容不得别人有纤毫侵犯,锱铢必较,总是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佛陀在《华严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本是一体。从当今量子力学的发现来看,世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相互共振、相互交织,这一发现更加深刻地说明了万物一体、互相影响的理念。因此,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杨翥先生以身示范,为我们做出了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