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長時薰修,消除業障-第1051集

  法語:

  凡夫業障習氣非常深重,障礙了佛菩薩聖賢的教誨。用什麼方法消除業障?長時薰習。我們的煩惱習氣這麼重,也是長時間薰修成的。對於聖賢教誨,如果能有長時間的薰修,總會有一天覺悟過來。認真努力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縮短時間、提前覺悟。

  

  節錄:

  凡夫業障習氣非常深重,障礙了佛菩薩聖賢的教誨!雖然天天學習、天天聽,學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年,依然沒有一絲毫變化,你就曉得自己業障是多麼重。但是業障重不怕,用什麼方法消除業障?不斷的薰修,這個方法很妙,佛祖傳下來「長時薰習」。因為我們的煩惱習氣這麼重,是長時間薰修成的,是這麼個道理。我們對於聖賢教誨薰修的時間太少、不夠,所以如果能有長時間的薰修,總會有一天覺悟過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9集) 2000/6/19

  

  我們看看中國古來的大德,宗門教下,也不是短時間聞經聽教就覺悟的,也是有多少年,少則三年五載,我們講根性利的,晚則有三、四十年才開悟的,我們在《高僧傳》、《高士傳》上都看到的。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出來,眾生根性不相同,各人努力也不一樣,十分認真努力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縮短時間、提前覺悟,一定要認真努力。不但在經論當中要努力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把經典的教學落實在生活當中,離開了實際生活,悟門就堵塞了,這一點我們要明瞭。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9集) 2000/6/19

  

  為什麼古人三年五載、十年八年開悟了,他能夠把所學的東西落實,信、解、行、證。課堂裡面,經本上的學習是信、解;解了之後,你要落實在生活當中是行;通過了行,行是實驗,通過實驗,證實你解的沒有錯。這個證就是轉凡成聖,行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所以你要不能夠落實在生活裡面,生活包括工作、包括處事待人接物,你不能落實,你怎麼能夠契入?契入就是證。怎麼能夠入佛菩薩的境界?所以沒有行、證,雖學不能化。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9集) 2000/6/19

  

  今天佛法在這世間難,難在什麼?大家都是心浮氣躁,對佛法沒有恭敬,對經典也不知道尊重,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浮躁的習慣。不但害我們一生,害我們生生世世,錯了!怎麼樣幫助我們改正?沒有別的,就是長時薰修。你真正堅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生當中我們相信頂多十年,你的業障能消除,你能夠走向正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24集) 2011/3/14

  

  五種惡因,這個因是貪瞋癡慢疑,緣是怨恨惱怒煩。如何能把這個東西真放下?經教不能不學,不學經教不曉得其中的道理,所以你放不下。經教學一遍、兩遍不夠,太少了,因為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惡業的種子太多了,時間太久了,所以它的力量,也就是習氣很嚴重,如果不是認真努力在教理上下功夫,很難回頭。古人這句話說得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只有長時薰修我們才真正得利益,才會醒悟過來,醒悟過來之後認真努力修行。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19集) 2011/8/2

  

  想在菩提道上不退很難。名利誘惑我們,五欲誘惑我們,境緣誘惑我們,這是我們菩提道上嚴重的障礙。因此像我們這一種根性的人,最好的辦法還是讀經,經讀多了,理漸漸就想通了。道理想通之後,遇到這些障礙,我們就有智慧、有方法來對付;你沒有智慧、沒有忍辱、沒有定功,這個關過不去,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乘無量壽經(第88集) 2000/5/27

  

  經教到底要讀多少?不在乎多少。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關鍵在「長時」。我們在古時候看到出家、在家,許許多多成就的人,往往人家一生學一部經、一個法門,就成就了,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由此可知,我們學經不必學很多,今天我們在此地提倡《無量壽經》,這個本子對現代人來講非常適合,經文不長,也不太短,便利於我們現代人這種生活方式。

  大乘無量壽經(第88集) 2000/5/27

  

  太長了,我們沒有時間去讀誦,沒有時間去學習;太短了,我們很難得利。所以要選擇一個很適中的經典,《無量壽經》,好!我教人首先把這一部經念三千遍,用意在哪里?熟記經文,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不念經就打妄想。與其打妄想,就不如老實念經,念經有好處。所以如果有妄念起來,趕緊念經。我們現在經本子印得很多,也有印很多小袖珍本,可以放在口袋裡,可以放在錢包裡面,妄念起來了,趕快去念幾段,把你的妄想念掉,用這個方法好!

  大乘無量壽經(第88集) 2000/5/27

  

  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天天在練習放下,我今天比昨天又多放下一點,你的功夫進步了。可是初學的人一定要知道,功夫總是進進退退。今天這個經聽得不錯,是要放下,放下了;明天又忘掉了,控制、佔有的念頭又起來,總是在拉鋸戰。行,這就叫做修行,理智跟煩惱在鬥爭。現在這個鬥爭,煩惱常常佔上風,理智常常吃虧。可是你要有信心,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你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戰勝煩惱,克服習氣,你要有這個信心,它不是真的,真的那斷不了,不是真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345集) 2004/11/22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會被煩惱降伏住?是因為我們智慧不足,我們對於萬法的實相(就是真相)瞭解得不夠透徹,這個我們要相信。我們大乘經讀得不少,常常有警覺心起來;沒有聞大乘教的,他是決定不會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自覺,從這個地方就看出來。我為什麼能夠有這個覺悟的念頭?經讀得多。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345集) 2004/11/22

  

  為什麼這個境界若有若無?有時候提起來,有時候又迷。是我們對於萬物真相瞭解得不夠透徹,就這麼個道理。那經就是要天天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講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想想,我有沒有讀夠千遍?沒有!難怪你在菩提道上進進退退,大多數的人進得少,退得多。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345集) 2004/11/22

  

  古人用薰香的方法,一定要相當的時間才有香氣。我們拿這個做比喻,要有相當長的薰習,特別是圓教大乘,長時間薰習你就會覺悟。是不是每天讀誦、聽講,這是薰習,薰習的力量很薄弱,這個薰習你要能吸得進去,什麼叫吸收進去?受持,也就是依教奉行。不能完全依教奉行,能奉行個一分、兩分,那叫受持。由一分、兩分,慢慢進步到三分、四分,再進步到五分、六分,到個七分、八分,就覺悟了。如果說完全不照做,雖薰,它滲透不進去,那個香味進不去。所以自己要接受,這個很重要。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9集)

  

  讀誦沒有受持,就一點用處沒有;充其量只給你說,阿賴耶識落一個種子而已,這一生決定不會起現行。所以要受持、要接受,接受就是真幹!我懂得多少,我就做多少,我真做。持是什麼?保持不失,我天天做,時時刻刻都在做,持之以恆,生生世世都不捨棄,那叫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