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毫芒之善 回向西方-全1集

  經句:

  至於毫芒之善。竝須起念云。願此善緣。回向西方。眾善相資。必得往生也。

  ——《淨土指歸集》

  

  開示:

  「全憑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思議力」,這是因。阿彌陀佛發的大願,眾生機緣成熟,他現身為你作證,給你做證明,這是不可思議的神力。下面是緣,因緣具足,果就現前,你跟佛見面的機會就成熟了。「復因行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是全部淨宗法門的宗旨、綱要。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51集) 2013/9/22

  

  一向專念,有下三義:一者,廢捨餘行,專立念佛」,一向專念。「單提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不雜他法。諸行俱廢,唯立念佛名號一法。是名一向專念」。這第一個意思,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唯以念佛為正業。為助此正業,而修諸行。念佛為主,餘行為助。主攝諸助,助隨於主。主助圓融,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故亦名一向專念」。也行,也是一向專念。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我們修一切功德,修這一切功德為什麼?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做為往生極樂世界的助行。那就是像我們平常斷惡修善,斷惡是離三惡道,修善是人天福報,我不求人天福報,我只求極樂世界,叫一向專念,我修一切福德,也是為求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享人天福報的,這就對了,所以主次分明。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三者,以念佛為正,餘行為傍」。或者是持咒,或者是禮佛,或者是誦經,都可以有。譬如現在還有很多念佛同學,身體不好,有病了,他念《藥師經》,求藥師如來幫助他恢復身體健康;念《地藏經》,幫助他消除罪業。那都是傍,餘行,那是傍修的,不是正修,正修還是《無量壽經》,還是這一句佛號,這就對了。所以還是「一向念佛為主」,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雖不捨餘修」,也可以稱為一向專念。這個說法很妥當。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如果我們如經所說,其他的經論、這些咒語統統放下,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一部《無量壽經》念到底,這是一向專念裡頭第一義,第一個意思。第二、第三個意思,可以修其他的法門,但是統統都是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行。你們要問我,到底哪一種好?我跟你說,三種都好。為什麼?各人根性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有根性很利的,有根性很鈍的,無論是利鈍,只要是你專持一部經論,或者附帶還加幾部經論,只要目標方向不錯,我不求人天福報,我專求往生極樂世界,都行,都可以算是不違背一向專念。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還得要「廣積功德,發願迴向」,把我們做的點點滴滴的善事,因為善因要感善果,善果是六道裡面的福報,我們不求這個。我們把點點滴滴的善事統統迴向到極樂世界,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樣的福報我都不要,這就對了。這就是「發願迴向,求生彼國」,這才「與佛願相應」,所以你能夠見佛。見到佛你的心就定了,我真見到了,我繼續不斷的努力,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51集) 2013/9/22

  

  彭際清居士說的,「行者既發菩提心,當修菩薩行。於世出世間,所有一毫之善,乃至無邊功德,悉以深心至誠心迴向極樂,亦得名為一向專念。不必棄捨有為」。我幹這個善事,斷惡修善,為什麼?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把斷惡的功德,把修善的功德,統統迴向幫助我往生極樂世界。行,這不是不行。所以下面是念老的話,「此論甚契時機」,這個論就是《無量壽經起信論》,很契我們這個時代人的根機,「當前世人,世事繁多,頗難摒除淨盡,終日念佛」,很難。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現在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人愈來愈忙碌,愈來愈沒有時間,怎麼可能讓他從早到晚去念一天佛,念一天《無量壽經》,他東西很雜很亂。那怎麼辦?「但能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事來便做,事去即念」。這八個字好,妙極了!確實,這八個字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種行業,事情來了我就幹事情,事情幹完了就念佛,念佛不妨礙工作,工作沒妨礙念佛,這是個好方法。「世法本無礙於佛法」,世法不礙佛法,「何況更以世出世間一切善行,以至誠心迴向極樂,故亦名一向專念」,這個都是念老的話。所以很多種說法都可以參考,只要方向目標是一,統統可以說都算是一向專念。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6/2/28

  

  「則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準提等咒」。念佛人裡面修這些不少,我見過很多。「或兼持誦《心經》或《金剛經》等等,只須主助分明,念佛綿密,亦皆不違於一向專念也」。這個說得好,你跟這些經論特別有緣分,很喜歡,它能幫助你斷疑生信,加強你的正念,這好事情,這個不算夾雜。如果放棄念佛法門,用那修學那個法門,那就錯了。無論讀什麼經,我還是修念佛法門,把這些經論統統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43集) 2013/9/15

  

  所以佛法無邊,沒有邊際,統統包括在其中。那修那些法門的人,他要聽到西方極樂世界,想去,能不能去?能。只要將他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他具足信、願、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淨土法門廣大沒有邊際,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三輩往生末後的一段,慈舟法師判作一心三輩,很有道理。這裡面說的不是專修淨宗的,修其他法門,其他法門包括其他不同宗教,只要是正法。

  淨土大經科註(第562集) 2012/10/12

  

  什麼是正法?與性德相應的是正法。學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能不能往生?肯定能往生。中國傳統文化是性德,從小學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把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行。為什麼?它符合淨業三福的標準。那我們問,學基督教的、學印度教的?都行,都能符合淨業三福的標準。

  淨土大經科註(第562集) 2012/10/12

  

  淨土真正不可思議,不但統攝一切諸佛的佛法,統攝所有宗教,乃至於一切聖賢之法都在其中。我們修孝悌忠信能不能往生?能。為什麼?都能發菩提心,它跟菩提心相應,菩提心,至誠心、深心、大悲心,相應。以真誠心來幫助苦難眾生,做這些好事、善事,把這些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跟阿彌陀佛的緣就結上了。如果求人天福報,那就不相應。

  淨土大經科註(第341集) 2012/5/15

  

  不求人天福報,只求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一種說法。那為什麼佛勸我們念佛?正因為這一句名號,具足一切諸佛遍法界虛空界所有功德的大圓滿,這個是沒有法子相比的。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可以修別的,真正透徹明瞭,他不會修別的。像蓮池大師一樣,我以念佛為正修,還以念佛為助修。這是什麼?這是完全透徹明瞭了,一切功德裡頭取最殊勝、最圓滿的、最究竟的,無過於阿彌陀佛的名號。

  淨土大經科註(第341集) 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