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蒙以養正,聖功也-全1集

  經句:

  蒙以養正,聖功也。

  ——《易經》

  

  開示:

  《易經》裡面有一句重要的話,「蒙以養正,聖功也」,這個「蒙」是代表天地初開,萬物都還很脆弱,這時候要好好保護他,好好養育他。所以這個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小時候就要養他的浩然正氣,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你把他養好了,這個功德最神聖。

  幸福人生講座(第1集) 2005/2/15

  

  你把孩童的人格,把他的正確價值觀確立好,那他會終身受用,所謂三歲看到大,六歲看到老。所以說童蒙養正是多麼神聖的功業、功德。所有留名青史的聖哲人大半都會提到他的母親,孔子、孟子都是有好的母親教導,才能夠有這麼頂天立地的志向。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第8集) 2005/6/2

  

  就是這個童蒙,讓他形成正確的思想、正確的習慣,他一輩子就立住了人格、立住了好的行為。養正,養他的正氣、養他的正心,這個是非常神聖的功勞、功業。把一個人的人格樹立起來,他一定在往後的家庭、社會做出非常大的貢 獻。假如一個女子照顧好她的孩子,以後成為范仲淹。所以父母既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那我們就要很用心的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第14集) 2010/5/20

  

  從小把一個孩子人生思想觀念教導正確了,這個孩子往後必有大用,不管他在社會任何一個崗位上,他都能夠利人利己,都能夠犧牲奉獻。蒙以養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現在被忽略掉了。人生的輕重、人生的正邪、是非,有賴我們先把它搞清楚,不是先叫孩子搞清楚。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第9集) 2005/7/27

  

  我們看到《養正遺規》上面的一段話:「天下有真教術」,有真正正確的教育方法,「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這些好的教學方法在哪?在家族裡面的宗祠,就在巷子裡面的私塾。一個家庭裡面辦的學校,私塾裡面怎麼教?「教之道,貴以專」。教孩子定住、專注,一部一部經深入背下來。他定了,定在經教當中,定,他就開智慧,所以我們中華民族代代都出聖賢。

  《論語》中的教學智慧(第2集) 2012/6/30

  

  假如沒有養正,染上了一些習性,那很可能對社會、對家庭都是一種傷害。所以教育好孩子是一個家庭首要的大事。這蒙卦裡面就講到「捍其外誘,全其真純」,面對這些誘惑,捍就好像格鬥一樣,那樣的要對他的習性不可以寬容,一寬容,很可能到時候養成了,你想幫他都幫不了,捍其外誘。全其真純,這個真純就是他純淨純善的心。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第22集) 2007/4/7

  

  一般家長發覺孩子行為有問題的時候,那往往都不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可能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缺少對他的關愛、觀察,都忽略掉。所以當家長發現都很感嘆,我兒子怎麼會說謊?我兒子怎麼會偷人家的東西?我兒子怎麼會變這樣?事實上,那些都有徵兆。小的時候,他第一次犯錯了,那一定行為都會表現出來,做這些壞事跟他善心不相應,那個表情動作都會很詭異的;可是假如我們很忙碌,沒把孩子的教育放心上,就容易忽略掉。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第22集) 2007/4/7

  

  我們沒有捍其外誘的態度,怎麼去幫孩子捍其外誘?我們對這些欲望的敏感度都不夠,怎麼可能能夠引導孩子?我們都沒有辦法時時觀照我的心有沒有偏離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又怎麼教導我們的孩子有這樣的觀照能力?你看每句都跟《大學》裡的一句教誨很相應,「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根本很重要,每句經句都要找到根本。所以師長這一、二年特別強調八個字,「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沒有這個本,教學也沒用,因為教學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身教。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第22集) 2007/1/18

  

  建立傳統文化,父子有親就是起點、就是原點。文化就是把這種自性的愛發揚光大。中國文化如此,世界上每一個偉大的文明、每一個族群的傳統文化都如此,都是自性的愛,在各個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下,不斷發揚光大的結果。中國的傳統文化很了不起,它從性德上建立起來,又能教導人們回歸自性。千萬年來,這個教育成就了許許多多的聖賢,這個傳統文化教育,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蒙以養正」。

  學習《根之根》培育聖賢人 2018/9/28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教科書,都歸結在《聖學根之根》這部書裡面,我們倡導大家都來學習這個扎根的課本。我想起早年,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曾經寫過一幅字「蒙以養正,聖功也」。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從童蒙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把孩子培養成為聖賢君子,這是神聖的事業,也是至聖的功業。實在講,我們為什麼能夠成聖成賢?原因在於我們本來就是。

  學習《根之根》培育聖賢人 2018/9/28

  

  《三字經》開篇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是本性本善,之所以成為凡夫,是因為本性本善被不善的習性障蔽了,得不到彰顯而已。這句話我們能不能相信?可以很肯定地跟諸位說,能!為什麼?諸位看看三、四個月大的小嬰兒,他還不認人,不知道誰是他的爸爸、誰是他的媽媽。這個時候,你仔細去觀察,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的境界萬法一如。

  學習《根之根》培育聖賢人 2018/9/28

  

  他對父母的愛,是從真性裡流露出來的愛心,他用這個愛心,對待所有的人,誰走到他面前他都歡喜。他不僅對人如此,對一切萬物都如此,真誠、清淨、平等全都在他的身上體現出來。所以我說「人生百日,體露真常」。這個現象古人看到了,就希望能夠將這種真誠、清淨的心一直延續下去,最好一輩子都不改變,不會迷失本心。這就是教育,就是成聖成賢的教育。

  學習《根之根》培育聖賢人 201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