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全1集

  經句: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孝經·諸侯章第三》

  

  開示:

  《孝經·諸侯章第三》裡面講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一驕傲、傲慢,就完蛋了。「制節謹度」,你有福分不能放縱,「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大家說,「那個是諸侯的事,關我什麼事?」你看,人要分別,什麼也學不到。

  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第8集) 2010/5/11

  

  他是有實權,他照顧一個地方人民的生活,可是我們今天弘揚文化,我們是要護念一方人對傳統文化的正知正見。請問大家,您的工作會比這個諸侯小嗎?他照顧是那幾年的時間,我們把人家思想觀念引導正確了,那他世世代代子孫受益,還有他自己生生世世受益。所以我們做的工作應該比諸侯還更謹慎才對,這一思考,更要謹慎。

  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第8集) 2010/5/11

  

  《孝經》是非常好的管理學的經典,我們一個領導者要愛眾,「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諸侯章: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對下,「必謙以和」,謙虛、和藹、和氣;對上,「必忠以敬」,對上忠誠,不失恭敬。我們的心態一偏,對上諂媚,對下變成傲慢,變成苛求,變成不體恤、忽略,這樣就不好。我們不管是君還是臣,都是在這個本分當中積功累德,不能變成造作罪業,就非常冤枉。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144集) 2013/11/9

  

  制節謹度,就是不要奢侈、不要放縱,都是在驕泰這毛病不能犯,驕泰就失之了。而大家冷靜去看,一個人有忠信,他的學業跟事業才能成就。以學業來講,我們學聖賢之道,要為民族盡心盡力,要期許自己是民族的棟梁。甚至於要為下一代培養出棟梁,這是忠,人有這樣的期許,他學習不用人家推。我這個肩膀是要荷擔民族文化的承傳,忠。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14集) 2011/7/23

  

  所以愈高的領導,一定要謹記《孝經》這一段後面引《詩經》講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所以治國如此,治家亦如此。一個為人父母,甚至為人長輩、為人老師,都能守住親賢臣,都能守住親近有德之人,那孩子、學生會效法,都喜歡親近聖賢、親近經書。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36集) 2010/11/3

  

  要守住富貴,要去驕傲、去奢侈,才有可能。諸侯,一個國家的人民是受他領導,所以他一個領導者做不對了,整個國家的危害就非常大。所以我們注意看歷史,每一個朝代,它開國的那幾個皇帝很重要。比方漢朝文景之治,而文、景這兩位皇帝最突顯的就是他的孝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48集) 2010/12/25

  

  我們要了解,一個人位置愈高,他要扛的因果愈重。《孝經》裡面就已經講得很清楚,「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他今天當領導驕傲奢侈,放縱自己的習氣,就不妥當,他就沒有盡到護念這個國家的責任,他對不起的是千千萬萬的人民。當領導是福報,福報可以造福於人,福報也可以造大業。

  《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第32集) 2010/10/22

  

  所以人在高位,他有權,他做好事容易,他做壞事也容易,就看他怎麼個做法。做好事積大德,來世的命就更好了。人是決定有來世的,不是死了就完了。所以,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可大了。活在這個世間,天天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把這些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求來生富貴。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14集) 2013/1/8

  

  求來生富貴很容易得到,但是那是無常,來生能不能保住頭腦清醒,是個大問題。如果來生糊塗了,有福報就會幹糊塗事,就會造很大的錯誤,那再來世的時候地獄去了,不值得。這個現象就在眼前,而且非常多,如果你懂得,你時時刻刻都看到,提醒我們,求生淨土是最上上策,我們決定不能空過。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14集) 2013/1/8

  

  你看看多生多劫的修福,你做到帝王、做到宰相、做到元帥,譬如將相,或者是你發了大財,你能享受幾天,福就享完了。享福,自己在高位享福,就很少想到修福,福報享完之後,你這一生所做的行業要是有了過失,麻煩大了,享福很容易造罪業!福享完了,業報現前了,來世要墮落。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警惕我們的「三世怨」,就是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享福忘了修福。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細心的去思惟觀察,然後才曉得,決定不能貪圖人天福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84集) 2003/8/29

  

  貪圖人天福報,不墮落的人太少太少了,何必去想這些東西?為什麼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那真叫一了百了,作佛的富貴,這是一般人沒有法子想像的。中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常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你要讀《華嚴經》你才曉得毘盧遮那、法身菩薩的富貴,你讀淨土經典,你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富貴,人間天上沒有法子去比。為什麼不去享那種福,何必到人間來享福!這個要覺悟,你到極樂世界享福是永恆的,那是真的福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84集) 2003/8/29

  

  要修,要記住,將來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一點牽掛都沒有,放心跟佛走了,這就是成就,這是真實的成就。看到別人好,我們祝福他,我們願他更好。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有多大的量,你就有多大的福,量不大沒有大福,量一定要大。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要惜福、要知足,知足常樂。

  共修開示(第1集) 2014/2/19

  

  像一個容器、像一個杯子,滿,並沒有漫出來,這是知足的意思。應化在世間,一切隨緣,隨緣就是隨順機會,有機緣認真努力做,沒有機緣絕不強求。無論是做,或者是不做,心都是靜的,都是不動的,這就對了。這是以無盡的慈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自己要知足、要得自在,而後才能以平等清淨的智慧、愛心去幫助別人。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438集) 2001/7/18

  

  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惜福。釋迦牟尼佛那是無量劫的修福,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給我們看的,佛修福、惜福、積福。我們明白了,看到了,應當要學習,知道凡事都有因果,離不開因果。修因的時候,我們能夠想像到將來的果報;受果報的時候,一定知道過去的業因。這樣你就不怨天不尤人,縱然處逆境也很快樂,逆來順受,不怨天不尤人。在逆境裡面能夠忍辱,依舊能夠修福,能夠把惡的運轉成好的運。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107集) 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