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天上天下,唯我為尊-全1集

  經句:

  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釋迦牟尼佛

  

  開示:

  佛的示現,他生下來就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然後就示現跟一個普通的嬰兒一樣。這就是生下來一個瑞相,跟一般的嬰兒不相同,這是經上都有記載的。因此,有些人看到這個記載,就認為佛教非常狂妄、非常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說這些話的人,實在講對於佛法確實是斷章取義,他沒有把前後經文多看幾遍。世尊在此地講的「我」,不是我們凡夫概念當中的我,凡夫所執著這個我這是錯誤的。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3集) 1996/4

  

  《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不可以執著,哪裡能夠說是唯我獨尊?所以,這個我不是世間人執著的我。「我」是什麼?這個「我」就是真我,我們這個身現是假我,不但身是假的,能夠思惟、想像的,那是意識心,那不是真心,都不是真的。真的我,離開這一切虛妄之後,確實有常樂我淨,佛法裡面講的叫四淨德,常樂我淨。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3集) 1996/4

  

  「常」是永恆不變,這真常,永恆不變;「樂」是離一切苦厄;「我」是得大自在,「我」是自在的意思;「淨」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顯示在哪裡?法身,法身具這四淨德;般若,般若是智慧,也具足這四淨德;解脫,法身、般若、解脫都有這四種淨德,常樂我淨。由此可知,這個我就是指的真如本性,這是真我,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才是我,才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它不是我們凡夫概念當中執著的那個我,把意思搞錯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3集) 1996/4

  

  『三有』就是指的三界,三界為什麼稱之為三有?所謂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的意思,它有業因、有果報,沒有辦法離開業因果報,所以稱之為三有。既有業因果報,當然就不能避免苦的感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界,這三種苦統統具足,苦苦、壞苦、行苦。在色界天,色界有形色,因為他能夠將煩惱伏住,他有定功的力量,伏住煩惱;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五欲,財色名食睡,這個意念他不會生起,伏住。因此,他沒有苦苦,但他有壞苦。這個意思就是說,他的定力還是有時間性,雖然時間長,到時候他的定會失掉,失掉之後,他苦的感受就會現前。所以在色界,他有壞苦、有行苦。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6集) 1996/4

  

  三界最高的無色界天,我們也常講作四空天,這是世間高級的凡夫。無色界,他不要身體的形狀,我們現在一般人稱為靈界,靈的世界。他沒有身體,他也不需要居住的房舍,這個東西,有身體才需要它,沒有身體當然就不需要,因此他壞苦也沒有。我們有身體,身體會壞,有生老病死,有居住的房子,房子也會壞,他這些都沒有,因此他壞苦也沒有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6集) 1996/4

  

  雖沒有壞苦,但是他有行苦,行苦是什麼意思?就是他這個境界不能永遠保持,如果永遠保持,他的問題就解決了,他不能永遠保持。他的壽命最長,也就是說他定功最深,佛在經上講,非想非非想天他的壽命八萬大劫,的確是很長的時間。八萬大劫實在說,還是一個有限的時間,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之後,他的煩惱又起現行。所以種種苦他還是要感受的。因此,佛告訴我們三界皆苦,不過愈往上去,他苦受愈少,這是真的,愈往下,苦難就愈多。這是三界的狀況,佛在經上講「三界統苦」。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36集) 1996/4

  

  佛是要出離三界,要了生死,要出輪迴,這是佛法。誤會了,把天道當作究竟,大錯特錯!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真知道、假知道從哪裡看?從放下看。你放下多少你知道多少,你沒有放下你完全不知道。從哪裡放起?從身。真正放下的人,不計較身心煩惱,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真放下。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65集) 2016/8/17

  

  佛是師道,以師道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所以佛教是教育,跟我們一般人講的宗教性質完全不相同,它是教學。你看它的歷史,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求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展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四十九年之間他沒有一天休過假,為我們示現精進不懈。他的精進是幫助別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14集) 2011/7/25

  

  十九歲出家,放下了煩惱障。他是王子,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放棄王位,放棄宮廷裡面的生活,富裕的生活,出去求學,過苦行僧的生活,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一般人所求的是名聞利養、榮華富貴,他把這些東西都丟掉了。為什麼?那是煩惱,你想得到它可以,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他的示現讓我們去認真反省,這是不值得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14集) 2011/7/25

  

  他開悟是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了,那叫所知障,他要求真智慧,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他要求這個。回過頭來從自性求,不從外面求,如願以償,真得到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種示現告訴我們,他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做到。所以他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為什麼成不了佛?就是你煩惱障跟所知障放不下,你成不了,你真肯放下就成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14集) 2011/7/25

  

  所以,佛法修證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放下,放下便是,放下就是。在一切諸法、一切眾生之中,佛全放下了,究竟放下了,所以他的智慧究竟圓滿,福德究竟圓滿,他能幫助那些沒有放下的人,顯出他比沒有放下的人高明。如果我們都放下了,跟佛是一般的,沒有絲毫差別。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50集) 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