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大願深慈,如母憶子-全1集

  經文:

  阿彌陀佛,大願深慈。如母憶子,子何弗思。

  ——蕅益大師《答初平發願偈》

  

  開示:

  『十方如來』憐憫眾生,懷念眾生,就像一個慈母懷念他的子女一樣。父母對於子女,不管子女是孝順也好,不孝順也好,甚至於大逆不道,做慈母的人只要她活一天,她心裡面對她的子女就懷念一天。母親的心、母親的恩、母親的愛,實在是太偉大、太真實了。我們能夠將親恩、將親的愛,發揚光大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如來,這就是佛菩薩。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佛念眾生從來沒有間斷過的。『若子逃逝,雖憶何為』,這是眾生,「逃逝」比喻眾生不念佛,眾生不念佛,佛雖然念眾生也是枉然,也是沒用處。雖然沒用處,可是佛還是念眾生。眾生不念佛,眾生謗佛,甚至於眾生做滅佛,佛還是憶念他,這是真正的慈悲。眾生做再大的惡業,佛還是念眾生,這真慈平等。可惜的就是眾生不知道,不曉得佛恩,不知道佛憶念。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7集) 1988/7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上講:「十方諸佛憐念眾生」,也就是牽掛眾生、懷念眾生,「如母憶子」,像慈母想念他的兒子一樣,用這個來比喻諸佛念眾生。佛念眾生,可惜的是眾生不念佛,這個沒有法子。經上講「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這是講感應,兒子想念母親,像母親念兒子一樣,這兩個人就有感應了。大勢至菩薩用這個理論,來說明眾生與阿彌陀佛當中感應的關係。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78集) 1984/12

  

  佛念眾生,眾生也念佛,那個感應就非常殊勝,感應就不可思議了。《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裡面說得很好,大勢至菩薩舉比喻,「如母憶子」,把阿彌陀佛比作慈母,母親常常想兒女,兒女把父母忘掉了,不常去想他。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2集) 1994/8

  

  「世間慈念最切者,莫如母親,子若悖逆,忘恩負義,母念或衰,心生悔恨」。這是我剛才講的,這世間人還有這種情形,這小孩不孝、悖逆,忘恩負義,母親想算了,根本不要想他,不要再提他了。佛沒有這個情形,所以說「佛念眾生,更過於母」,比母親念兒子,思念之情,要超過太多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7集) 1988/7

  

  眾生愈是造罪業、愈是受難,佛念得愈切,佛門所謂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愈是苦的地方佛菩薩應化得愈多,這是為了真正憐憫。但是佛菩薩雖然應化在其間,常言說得好,「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不度,佛是真想度,無緣。什麼叫無緣?他不相信,他不接受,這佛就沒有辦法度他了。給你說了你相信,你能夠理解,你肯依教奉行,你這一生就得度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7集) 1988/7

  

  『佛念眾生,遠過於母。母念子,慈止一世。佛念眾生,慈心無盡』,這話是真的,佛念眾生,生生世世,一直念到你成佛,佛的願才滿。沒成佛,佛總是憶念,總是希望幫助你。但是你一定要接受,怎麼接受?你也念佛就行了。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第6集) 1992/12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說得好!你想到極樂世界去,你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常常念著阿彌陀佛,你一定會見到阿彌陀佛。現前可以見,將來一定見,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見。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淨土大經科註(第254集) 2012/3/26

  

  我們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在一念之間,佛門裡面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念相應,有,每一位學佛的同學都有;念念相應就沒有了,它不能繼續,它會常常斷,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功夫不能成就。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雜念是念念相續不斷,我們念佛、念菩薩常常中斷,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在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851集) 2002/9/19

  

  那要怎樣教它得力?沒有別的,薰修。煩惱習氣為什麼會得力,念念都不間斷,薰習的時間太長!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都在接受煩惱薰習,所以煩惱已經薰成習慣了,很難叫它中斷。佛法的薰修時間短,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常常中斷。那你要問這個時候怎麼辦?沒有別的辦法,加強薰習的時間。果然你有決心,你有毅力,真有效果!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851集) 2002/9/19

  

  只要你這個念頭,念佛的念頭,念念相續絕不間斷,它就產生效果,就能夠幫助你無始劫以來的善根發現。你的善根是因,念念相續是緣,因緣會合果報就現前了,這個果報就是見佛往生。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見佛往生,往生就是作佛,果報就現前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851集) 2002/9/19

  

  諸佛如來念念念眾生,也包括我在當中,我要怎樣報他的恩?怎樣不辜負他的期望?那就是生到極樂世界。佛看到歡迎你,你終於回來了,你在外頭流浪,六道流浪辛辛苦苦,這次你能回來,太好了。《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所說,形容「如母憶子」,阿彌陀佛就像個慈母一樣,天天念著我們,我們真的發心回家,歡喜。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3集) 2010/6/10

  

  佛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現在機緣成熟了,這個法門大家可以接受了,能聽得懂,聽了能歡喜,能發願,能修行,能念佛,能往生。緣成熟了,佛歡喜,無比的歡喜。

  無量壽經(第14集) 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