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不能常保的四願-第164集

  今天講一個《佛說四願經》中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拘夷那竭國,與五百位比丘坐在尼延樹下,為數千萬人說法。

  在拘夷那竭城中,有一位名叫純陀的長者,他的財富多到數不清。這位長者有個兒子,年僅十四歲,卻因患重病而夭折。全家人乃至整個親族都很疼愛這個孩子,全都悲痛欲絕,無以言表。

  純陀長者聽說佛陀正在城中為眾生講法,心裡十分高興,就告訴妻子:「聽聞佛陀講經說法的人,無不歡喜開解,可以忘憂除患。現在佛陀正在城中,我們應該去拜見他。」於是,他帶著妻子、親族和僕從一同來到佛所在之處,向佛陀行禮後退坐一邊。

  純陀長者長跪合掌向佛陀請示說:「人活在世間,努力工作積聚財富,勤苦耐勞省吃儉用,不知布施奉持經戒,自卑尊人。即使所得如願之人,最終命喪黃泉,家裡的親人痛哭悲傷,為他送很多財寶、衣服、飲食陪葬,然而這樣真的能夠利益亡者嗎?」

  佛陀告訴純陀長者以及在場的眾人說:「聽我所說,善思念之!人有四願不能常保:

  第一願是人身。人們平時愛護自己的身體,常常沐浴、裝飾、飲食、竭力滿足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之樂,然而,疾病來得猝不及防,醫生往往束手無策。壽命盡了,身體僵硬在地,不能隨人的魂神離開。之前白白地愛護它,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第二願是有財產、官爵、俸祿。求到的人歡天喜地,求不到的人則憂愁苦惱。生病後,命終時,所有的財物、權力、地位仍然留在世間,無法隨著人的魂神離開,白白地為它愁苦。

  第三願是有父母、兄弟、妻子、親屬、朋友、知識、恩愛、榮樂。然而,死亡時,誰也救不了自己的命,也不能隨自己的魂神離開。親友白白啼哭,把屍體送到城外的墓地,就丟下屍體離開,各自迅速回家。即使追憶哀傷懷念,也不超過十天,家族男女又聚會歌舞、吃喝談笑,忘記了亡者。雖有父母、兄弟、妻子、親屬、朋友、知識,誰也追不回亡者的命,徒然空自悲傷,又有什麼用呢?

  第四願是人意。天下少有能守護自己的意念的人,大多數都是放縱心意,迷於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之樂,貪利疾妒,忿怒鬥諍,不守道德。直至身死命終,魂神離開身體了,貪瞋痴三毒依然相隨。人不能守護意念,皆順從自己的惡念造下殺、盜、貪、淫之業,因生時所作的種種罪惡,死後便墮入泰山地獄中,地獄報盡,又作餓鬼,之後還要轉生為畜生任人宰割,這都是人們放縱心意的緣故,而墮入三惡道!」

  佛陀告訴純陀長者以及眾弟子:「你們應當端正自心,守護意念!仔細思惟:這個身體並非我,一切財物亦非我所有。應該仔細審度這一切,雖然一心想擁有,不知滿足,認為這些對我身有益,可是當老、病、死一來,這些都不能對我身有益,一點也不能替自己抵擋老、病、死。人如果不能修道拔苦,就像鸚鵡,雖然愛惜自身的羽毛,可是終為獵人所擒。賢明的人明白,這四樣東西不能隨人的魂神離開,人們是白白地為此困苦。因此,你們要拔除貪愛之根,閉塞三途之門。」

  眾弟子聞經歡喜,向佛頂禮。

  

  師父說:

  萬法無常。一個人在臨命終時,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樣是能夠帶得走的。家親眷屬、威勢、權力、珍寶,「悉皆散滅」,所謂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換句話說,一口氣不來,底下是三途六道,就輪迴去了,自己決定做不了主,業力牽引我們去投胎、去受報。

  因此,我們要努力修善因,不要帶著惡業走。帶惡業,惡業引導我們去三惡道;善業,引導我們到三善道。學佛的人如果信願堅固,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相捨離」,「一切時中」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第一樁大事,真正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