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保命法-第156集
今天講一個《法句經·心意品》中的故事。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修行者在河邊樹下修道,但他在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裡一直無法放下貪念。他在修道時,心念散亂,眼睛貪愛色相,耳朵貪愛音聲,鼻子貪愛香氣,嘴巴貪愛美味。儘管他的身體靜止不動,但意念散亂,沒有停息,因此他整整十二年都未能得道。
佛陀觀察到他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就化現成一個沙門,到他修行的地方去,與他同住在一顆樹下。
不久,夜晚月亮升起,一隻烏龜從河裡出來爬到了樹下。隨後,又來了一隻水獺,尋尋覓覓想找食物,正好碰到這隻烏龜,便想要吃掉它。烏龜迅速將頭、尾和四肢縮回殼內,躲避了水獺的攻擊。等到水獺走遠後,烏龜伸出頭尾來,繼續慢慢爬行。
這位修行者看到後感嘆道:「哎呀,烏龜有這種護命的鎧甲,所以水獺無法傷害牠。」
佛陀化現的沙門回應道:「世間的人還不如這隻烏龜啊!世人不知道生命無常,放逸七情五欲,使得外魔乘機入侵,直到形體敗壞、神識離開,繼續在六道中輾轉輪迴,受盡無盡的苦難,這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造作的啊!你應當奮發精進,精勤求證究竟的寂滅安樂。」
接著,沙門又說了一首偈:「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意思是說要像烏龜一樣收攝六根,就像堅固的城池一樣防守散亂的意念,用智慧和煩惱魔作戰,得勝之後就永無禍患了!
師父說:
戒經上講,「約身如繩」,我們要像繩索一樣約束自己身體的造作,繩索有好幾股搓成一起,如果不約束,就會散掉,這就是約身。「守口如瓶」,瓶的肚子大,口很小,一個人就像一個瓶子,口就是瓶口,要好好的守住,不要造口業。「防意如城」,意是念頭,防意就像守住城門一樣。守護三業,意業是根。念頭好,言語行為一定都是善的;念頭不善,身跟口才造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