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故事 | 眷屬與共出亂世,攜手同生極樂國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為您講述的是清朝的了相法師,舉家出亂世,攜手生極樂,五十歲後歸心淨土,專持名號,預知時至,瀟灑往生的故事。
清朝時期有一位了相法師,出生於四川西部的吳氏家族。
了相法師的高、曾祖父都曾在安徽作官,因此定居安徽。祖父依靠經商發家。
了相法師是長子,五歲就能背誦《心經》。每次跟隨父親到寺院,他都會虔誠的禮拜佛像。
父親的道友永成法師前來家中拜訪,了相法師一見到他,就十分歡喜,對他非常恭敬,仰慕他的修為,願意追隨他出家,但父母卻不同意。
那時了相法師正在私塾上學,每次放學後,就跑到普濟寺聽僧人誦經,直到天黑才肯回家。
法師十八歲那年,父母打算為他娶妻,他堅決推辭,並再一次請求出家。然而,父母還是不同意,並強行為他安排了一樁婚事。他的妻子楊氏,法名了智,本來就信奉佛法,在聽聞丈夫的化導後更加堅信佛法,二人相伴念佛。
有一天,了相法師告訴楊氏說:「我十三歲時,就有出家的志向,但被父母堅決地阻止了。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出家的機緣,和夫人一起作佛弟子如何?」楊氏說:「好!您如果真的作了比丘,就請拿刀為我削去這八千煩惱絲,讓我也成為比丘尼。」
了相法師非常高興,二人立刻對著佛像共發誓願,從此吃長素。
清光緒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了相法師的父親被人誣陷入獄,五個月後才得以昭雪。然而,父親出獄後所有經營的店鋪都因虧損而紛紛歇業,接二連三的變故和打擊讓他的父親生起自殺的念頭,幸而未遂。而後他的父親發心出家,又擔心家人障礙,索性不辭而別,到廣福寺乞求證公和尚為他剃度。
受完具足戒後,他的父親才寫信告知家人,並以修行學佛的種種功德勉勵他們。當時,他的母親臥病在床,便讓他和弟弟前去探望。
出發前,他詢問妻子楊氏:「我想要跟隨父親出家,夫人您怎麽想?」
楊氏說:「這是您的大事,自己應該儘早做決定,百年生死就在一剎那間,怎麼能因循守舊,沉湎於凡塵俗事而耽誤了呢?只希望您不要忘記過去所發的誓願,出家後趕緊為我剃度,完成我一生的志願,那我實在太感謝您了!」
他到達廣福寺見到父親,便請求剃度。父親問他如何安頓妻子,他說:「妻子與我早有約定,她也將出家為尼,所以不用擔心她的去處了。」
弟弟也願意跟隨兄長和父親出家。隨後,父親就把這件事稟告鎮公和尚。在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九月十九日,和尚為他們兄弟二人同時剃度了。
母親見兩個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就帶著兒媳和兩個女兒前去探望。楊氏見丈夫呈現僧人的寶相,欣喜地祝賀他說:「您心懷大志,如今夙願已成,可喜可賀!請您現在兌現以前的約定,為我剃度吧。」
這時,他的母親和兩位妹妹也發心出家,於是就選在阿彌陀佛聖誕日,為她們分別剃度,並一同受具足戒。了智尼師跟隨她的婆婆等人住在蓮花庵,專心念佛。
後來,了相法師前往高旻寺參學三年,在金山寺和天寧寺各住了兩年,再回到廣福寺閉關。直到父母先後往生了,他才和弟弟一同朝拜南北名山,參訪長老尊宿,歷經七年後,重新回到廣福寺閉關。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〇一年),了相法師再次朝拜普陀、天臺等名山,參訪善知識,請教更多的佛法義理。這年冬天,他三次閉關,更加用功修行,力求道業精進。
起初,了相法師學習禪宗和各種經論,對《十六觀經》理解得最為透徹。然而,五十歲之後,他開始一心專修淨土法門,專持彌陀名號。
了相法師曾說:「一個淨土法門就足夠了,何必貪多求廣呢?世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因為只念佛而不作觀想,導致妄念頻繁生起。必須信心堅定,願心懇切,心念專一,求生西方,自然能夠一心不亂,必定往生。我們出家人,志在求佛法,了生死,必須有恆心、定力和獃氣,才能專心、精進而不退轉。如果有絲毫怕難、偷懶和疑惑,絕定無法成就。」
後來,了相法師先後在黃山和廬山幽靜的地方建造了茅棚,二六時中念佛不斷。
法師六十六歲那年,因弟子再三迎請,而回到廣福寺。他住在一間小屋子裡,行住坐臥、動靜之間,佛號從不間斷。每到初一、十五,必定召集附近的善男信女,一起念佛。
了相法師曾說:「學佛在於求得自度,更應當度化他人,如果只求利益自身,而不知利益眾生,便是自私為我,就失掉佛陀慈悲方便的根本了。」
一九二四年,了智尼師入寂往生時,了相法師前往助念,了智尼師微笑禮拜了相法師說:「我這一生,非常幸運能夠出家為尼,善根不減。如今得以往生,深感法師恩賜。十年之後,我將和您在西方淨土相會。」
荼毘時,了相法師親自為她舉火。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二日,是了相法師父親的百齡誕日,法師親自主持佛七。
法師年少時患有眩暈症,出家後,眩暈症竟然不治而愈。到佛七第四天時,他忽然感到略微的頭暈,雖然很快就痊癒了,但他自知大限將至。
第二天,了相法師沐浴剃髮,更換衣服端身正坐,默念佛號。弟子們想留在房中守候照料,法師揮手讓他們出去,並說:「現在離往生的時刻還早,你們可以安心打佛七。」
佛七圓滿的那天晚上,了相法師向大家一一道別,叮囑大家要勤加念佛,一心精進,不要懈怠。說完後,一再地面向西方禮拜。
到了晚上十一點,了相法師眉目含笑,結手印往生了。那年他七十九歲,僧臘五十六。荼毘後,弟子們把他的骨灰做成丸狀,播撒於江海深處。
今天的往生故事就為您講述到這裡,聽眾朋友們,我們下期再會。
【原文】
了相大師,西蜀吳氏子,高會祖皆官於皖,遂家焉。祖業商致富,父善乘法師,母善果比丘尼,均篤信佛,奉觀音大士尤虔。生子女各二,師最長,五歲卽能背誦心經,每從父入寺,便能對佛禮拜。父友永成法師偶來訪,師一見,即深敬慕,願從出家,父母不許。時方讀書私塾,放學後,輒入普濟寺聽僧誦經,非暮不返。年十八,將爲授室,又固辭而請出家,強之始婚。妻楊氏,法名了智,亦素信佛,得師化導而愈篤,相伴念佛。一日,語楊曰,予年十三,卽具出家之誌,被親堅阻,他日能有機緣,與卿同作佛子何如。楊曰,善,君果作比丘,請執刀為我削此八千煩惱絲,而現身爲比丘尼也。師大喜,卽對佛共誓,遂持長齋。淸光緒四年,父被誣控,系獄五月,始獲昭雪。所有店號,又均失利閉歇,刺激過深,遽圖自殺未遂,而發心出家。恐眷屬障阻,不告而行,乞廣福寺證公和尙剃度。既具足戒,方函告家屬,以修行學佛之種種功德相勸勉。母方病,命師偕弟了非往省,師詢楊曰,予欲從父出家,汝意雲何。楊曰,此君大事,自當早決,百年一剎那,豈可因循坐誤耶。惟望毋忘夙誓,亟來為餘剃發,成餘素志,則感甚矣。師抵寺見父,卽求度脫。問何以置汝婦,師曰,媳與兒約,彼卽為尼,可無慮也。了非亦願從兄依父出家。卽稟鎭公,於光緒五年九月十九日,為師兄弟同時剃度。母見二子久不返,率媳及二女往訪。楊見夫已現僧相,欣然賀曰,有志竟成,可喜可賀,請卽踐夙約,爲餘削髮。母及二女,亦發心出家。卽擇彌陀聖誕,分別剃度,既同受具戒。了智隨姑等住蓮華庵,專心念佛。師赴高旻,參學三年,金山天寧,各住兩年,回廣福閉關。逮父母先後示寂,偕弟朝禮南北名山,參訪耆宿,凡七載,重回廣福閉關。廿七年,再朝普陀天臺等名山,訪善知識請益。是年冬,三度入關,益加行修持,力求精進。初習禪,兼及諸經論,而最得力於觀經。五十後,始一心淨土,專持名號。嘗曰,卽此已足,何必貪多務博。世人念佛者多,往生者寡,因念佛而不作觀,致妄念叢興,必須信堅願切而行專,念念西方,勿雜他念,自能一心不亂,定得往生。吾人出家,在求佛法,了生死,必須有恆心定力與獃氣,方能專進不退,若有絲毫畏難偷懶與疑慮,決無成就。志在淨土者,尤當特別注意。遂先後結茅於黃山及廬山深處,六時念佛不絕。年六十六,始以其徒再三迎請,而回廣福,日處斗室,行住坐臥,持誦不息。每逢朔望,必集附近善信,結會念佛。嘗謂學佛在求自度,尤當度人,若衹求自利,而不知利他,便是自私為我,失佛慈悲方便之旨矣。民國十三年,了智尼師示寂時,師往助念,微笑禮師而言曰,此生幸得成尼,善根不滅,今得往生,深感師賜,十年後,當再興師會於浄土。荼毘時,師爲舉火。廿三年甲戌十月十二日,爲父百齡誕日,特親自主七。少患頭暈症,祝發後疾竟若失,至佛七第四日,忽又微覺頭暈,雖片刻卽愈,而自知時至。翌日,卽沐浴剃發,更衣端坐,默念佛號。弟子輩留侯室中,悉揮之出,謂去時尚早,汝等可安心打七。迨圓滿之夜,始對衆一一道別,囑努力念佛,精進勿怠。言訖。一再向西作禮,至亥末,含笑結印而逝,年七十九,僧臘五十六。荼毘後,以灰為丸,散於江海。
《淨土聖賢錄》
【配圖文字】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蕅益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