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 爸媽,請放慢老去的腳步-第52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悅讀,我是主播牧羽。今天是重陽節,想要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題目是《爸媽,請放慢老去的腳步》。
三年前,重陽節的前一天,母親去世了,至今我仍常常想起她。每當我接送孩子上學,給孩子做飯,輔導孩子做功課時,我總會想起母親當年照顧我的情景,我也真正體會到母親當年的含辛茹苦。
母親是個敦倫盡分、做事認真的人,她照顧老人盡心盡力,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家庭忘我付出。她善良慈愛,樂於助人,常常對我說:「凡事不要總想著自己,要多想想別人。」當我不願意接受批評時,她總是說:「罵你的人,才是好人。」
母親是個堅強的人,幾經坎坷,卻總是勇敢面對;她是個耐心的人,兒時的我頑皮叛逆,她總是循循善誘;她更是大度的人,無論受到多大的傷害,都能寬恕原諒。她教給我善良寬容,堅強忍辱,只可惜,我到不惑之年,才有所醒悟。
母親在世時,我一直以為,行孝很簡單,只要給父母打點錢,買點東西,讓他們吃穿無憂,帶他們四處旅遊就是孝。
母親離世後,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在網上聽到一位弘揚儒釋道文化的老教授講課,又讀了許多古聖先賢的德行故事,我才明白,原來行孝要及時,更要恭敬順從、親力親為。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三字經》中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尤為感歎,為什麼九歲的黃香,就懂得給父親溫席暖被?因為習勞知辛勞,懂感恩。
黃香從小就懂父母恩深,九歲母親去世時,他思母至極,面容憔悴。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為孝順,平時幫助父親操持農活家務,晚上照顧父親就寢。夏天為父親扇涼席,冬天為父親暖被子。
黃香習勞之餘,還廣習儒家經典,精通道德學術,寫得一手好文章。京師的人稱贊他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黃香因孝義而聞名,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敬重和賞識。他將侍親的誠敬侍奉君主,仁愛百姓,一心為公,深得朝廷重用。
黃香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把自己的俸祿和家產用以救濟災民。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富豪大族也各自提供義穀,補充公家賑災的不足,災民因此得以保全。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他的兒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
西漢的漢文帝也給我們做出了孝順父母的好榜樣。他雖貴為天子,但侍奉母親都是親力親為,從不懈怠。母親薄太后臥病三年間,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所服的湯藥,他總是親口嘗過溫度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親的病逐漸痊愈。
在現代,也有一位孝子,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久病床前有孝子。
一九五七年,他出身於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農村家庭,家有三兄姐和一個身患殘疾的弟弟,母親體弱多病,父親為了養活一家老小,沒日沒夜地辛勤工作,生活仍是非常困難,以至於他小小年紀便輟學外出打工,也因此學到了一些技術。
後來他學習裝修,工作勤奮,吃苦耐勞,二十三歲就得到了一個出國進修的機會,正當他憧憬未來時,父親突發腦溢血,成了植物人。
當時他的哥姐都已成家,為了愛護年邁的母親,他不僅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還放棄了成家的念頭,肩負起照顧父親的重任。「想辦法把父親留住」,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和精神支柱。
父親癱瘓後失去了吞嚥功能,大夫建議給父親插胃管,把飯打成漿,再用注射器把飯漿注入胃管內。他說:「這樣父親太痛苦了,我要親自給父親喂飯。」
於是他每天早晨五點多起床給父親做飯,一日三餐,細心照料,從未落下。父親有痰咳不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沒有吸痰器,他就拿醫用吸痰管,親自為父親吸痰。
每隔半小時,他會給父親翻身按摩一次,一天最少擦身兩次,防止父親因長期臥床,局部壓迫,導致血液不通而皮膚潰爛。
在他二十六年的悉心照料下,臥床的父親全身皮膚完好,沒有一點褥瘡。八十歲的老父親不但肌肉沒有萎縮,還有八十公斤的體重,身體狀況依然不錯。一位醫生檢查他父親身體的時候,驚歎地說:「這在醫學護理史上簡直是個奇跡!」
父親去世後,他成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義工,不僅義務照顧養老院的老人,還將自己總結的護理知識分享給他人。
他希望將中國傳統美德傳遍每個角落,讓全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他就是二〇一一年榮獲中國十大孝子提名獎的王希海老師。
《孝敬》中說:「人之行(xìng),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王希海老師的父親雖然臥床二十六年,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盡心盡力,讓父親活的有尊嚴,這就是孝。
隻言片語難以描述孝子的孝義人生,希望父母能放慢老去的腳步,讓我們多一些時間陪伴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依。願天下的兒孫早行孝,願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快樂如意。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牧羽,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