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不朽傳奇-第75集
程顥、程頤兩兄弟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人稱之為「二程」。他們能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與生母侯氏對他們的教育和影響是分不開的。
侯氏因教子有方,被皇帝封為上谷郡君,至今還傳頌著她的一些動人故事。
程妻侯氏 稟命而行 治家整肅 教子成名
侯氏,宋朝時期太原盂縣人,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侯道濟,任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縣令,母親是福昌縣太君刁氏夫人。侯氏自幼聰明過人,愛讀詩書,擅長女紅(gōng),能廣泛了解古今之事。
七八歲時,父親教她古詩,其中一句詩說到:「女人不夜出,夜出秉明燭。」之後,她晚上從來不出房門。父親常常以政事向她發問,她每次的回答也都恰如其分。父親感慨的說:「哎,可惜妳不是男孩子。」
侯氏十九歲時嫁給名臣之後程晌(shǎng)為妻,成婚後,孝敬公婆小心又謹慎,對待親戚同情照顧,傾力幫助,和丈夫相敬如賓。侯氏的品德、儀容也非常好,內外親戚都對她非常敬愛。她從不獨斷專行,即使是小小的事情,也從不擅自做主,一定要向丈夫稟明過了才去做。
侯氏前後生了六個兒子,活下來的只有程顥和程頤兩兄弟,對他們的慈愛可謂是無微不至,但在教育上卻一點也不放鬆。
程顥和程頤小的時候剛學走路,家人害怕他們摔倒,常常抱著,侯氏說:「如果怕孩子摔倒,那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走路呢?」
每到吃飯時,她總是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身邊,當孩子只吃可口的食物時,她就嚴加制止說:「你們小時候就只貪圖美味佳餚,長大後該如何是好呢?」
因此,兩個兒子對衣食從不挑剔,也不會惡語罵人,這都是侯氏的教育使然。
程顥、程頤兄弟倆幼小時,侯氏為了激勵他們養成好(hào)讀書、勤讀書的習慣,便在他們的書本上寫道:「我惜勤讀書兒」,又並排寫了兩行字,一行寫「殿前及第程延壽」(程顥幼名),一行寫「處士」(原來指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現在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侯氏治家有方,雖然並不嚴厲,但是家庭整齊嚴肅。她對待奴僕非常寬厚,從不打罵。當兒子們有過錯時,她從不加以掩飾,還說:「孩子之所以不成材,沒有出息,就是因為做母親的常常護著他,百般遮掩他們的過錯,不讓父親知道的緣故。」
丈夫程晌的弟弟英年早逝,剩下孤兒寡母生活艱難,侯氏就把他們母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顧,給小叔子孩子的衣食用具,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平均;如果看見道路上有遺棄的嬰兒,她都抱回家來撫養。
仁宗皇祜四年(公元一〇五二年),四十八歲的侯氏病逝於江寧(今南京)。因其父親侯道濟、丈夫程晌均在朝為官,且學問人品及官聲良好,朝廷按舊例追封侯氏為壽安縣君。這個時候,程顥二十一歲,程頤二十歲,兄弟倆正求學於理學家周敦頤。
五年後的仁宗嘉祐二年(公元一〇五七年),二十六歲的程顥一舉高中,金榜題名,官至鄠縣主簿;而二十五歲的程頤,以布衣之身在京師授徒講學,程家兩兄弟一時間名聲在外。仁宗皇帝於是詢問身邊大臣,得知兄弟二人的成就,都是其母侯氏教子有方,於是追封侯氏為上谷郡君,予以褒獎。
一位普通的母親,教出兩位宋學泰斗,堪稱不朽之傳奇。「二程」成名之後,亦不忘母親教育之盛德,曾專程由洛陽來到母親的出生之地——太原府盂縣講學,今盂縣肖家匯鄉興道村的「程子巖」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女子應謹慎身心,保護名節。溫柔謙卑順從,是待人的禮;恭敬肅穆端莊,是持身的禮。在家則依禮奉事父母、出嫁則依禮奉事公婆、有子則依禮教育兒女,侯氏可謂是將女子的禮體現得恰如其分。呂坤說:「庶子從叔,是一般婦人所不喜歡的,但侯氏卻視若己出;幼小的孩子,婦人一般都很溺愛,但侯氏偏偏威若嚴師;僕人犯了錯誤,一般婦人都會嚴厲的責備,但侯氏卻不輕易指責鞭打。侯氏一生都是這樣慈而正、嚴而恩,兩個兒子之所以成為大儒,和侯氏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