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精誠相感-第135集

  今天講一個《雜寶藏經》中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女人,深信三寶,非常有智慧,常常從僧眾中恭請一位比丘,到家裡接受供養。

  有一次,她請一位老比丘到家裡來,這位老比丘年紀很大、根機暗昧,平常不明道理。當這位女人供養老比丘吃完飯之後,就請求老比丘為她說法,自己獨坐一處,閉眼靜默。老比丘知道自己很愚鈍,不會說法,看這位女施主坐著不動,好像睡著了,就趁機跑回寺裡。

  這時,這位善女人,正在專心思惟有為法苦、空、無常、不得自在。她深心觀察的時候,立刻獲證初果。證得初果後,她想要報答老比丘的恩德,就到寺裡去找老比丘。

  這位老比丘知道自己無知,才丟下她逃回,聽到這位女施主正在尋找自己,更加覺得慚愧羞恥,所以避而不見。但是這位善女人一直苦苦哀求,最後老比丘不得已才出來見她。

  善女人一見老比丘,就向他稟告自己已經獲得道果,誠心準備了食物要供養他,以報答他的大恩。

  此時老比丘聽了,深自慚愧,誠心誠意地自責,也證得了初果。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以至誠心求法、至誠心修行,只有至誠才能感通。

  

  師父說:

  學佛是態度重於方法,方法在整個修學過程當中,只佔百分之十;而態度是成敗關鍵,佔百分之九十。由此可知,求學的態度是成敗之樞紐,良好的態度自然產生良好的方法。

  在方法裡面,第一條「至誠感通」。正如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至誠心就是直心,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佛說,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比什麼都可貴、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態度裡頭大根大本,最重要就是這兩個字,至誠,真誠到極處,自然就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