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願力跟欲望有什麼不同?-第754集

  法語:

  願力跟欲望有什麼不同?世間人講的心願是欲望。一切隨緣是發願,攀緣是欲望;為自己是欲望,為一切眾生是發願。念念有一個我做本位,念念都想到我,發的一切願都變成自己的貪欲。對於願心、欲望要辨別清楚,若落在欲望裡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輪迴心學佛、念佛還是要搞輪迴。

  

  節錄:

  願力跟欲望有什麼不同?佛勸我們發願,我們世間人也常常講心願,世間人講的心願是欲望。欲望跟佛菩薩講的發願,差別在哪裡?一般人確實很難辨別,如果你要明白其中箇理,也就不難辨別。

  早餐開示 1999/4/10

  

  我們以《金剛經》做例子,佛家最常講的「四弘誓願」,如果離相發願,這是你真的發願了。《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離四相、離四見發願,這是願;如果沒有離四相、沒有離四見,那個願還是欲望,這是一個揀別的方法。另外還有,一切隨緣,那是發願,攀緣是欲望;為自己是欲望,為一切眾生是發願。

  早餐開示 1999/4/10

  

  《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是菩薩,就是凡夫。凡夫有欲,欲界;凡夫有分別執著,所以有色界、有無色界,無色界是執著空,色界是執著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你才能超越三界,超越色界跟無色界。念念有一個我做本位,念念都想到我,你發的一切願都變成自己的貪欲。

  早餐開示 1999/4/10

  

  你能把世間所有一切的欲望捨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連王位都捨棄,榮華富貴都捨棄。就是這樁事情比做國王、比享受榮華富貴還要快樂,一般人沒有這個智慧。有智慧,你才能真正選擇快樂的道路,苦跟樂你才真正知道選擇。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477集) 2005/12/8

  

  這個世間裡頭,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裡面是有樂,你仔細想想,哪一種樂沒有副作用?你要得到這個樂,你要付出多少代價?而且這些樂,佛說樂是壞苦,不是真樂;真樂是大菩提,決定沒有壞苦。所以釋迦牟尼佛選擇這一條,這是真實智慧的選擇。他真的能把大菩提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落實在教化眾生。千年萬世,多少人景仰他,多少人向他學習,大樂!沒人能比。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477集) 2005/12/8

  

  「眾生無邊誓願度」,首先要發這個願心。菩薩修行,無量劫中保持著精進不退轉,靠什麼?就靠這個願力,修六波羅蜜,特別是布施、忍辱。願發了之後要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個地方入正定聚就是斷煩惱。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是欲望太多,那是煩惱的根。把欲望減到最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切都放下了,世出世間一切放下,你心就定了;心要是定了,業障就消,就這麼個道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10集) 2011/3/1

  

  業障消了之後要植眾德本,業障不消,積功累德是做不到的。在四弘誓願裡面「法門無量誓願學」,它的確是有程序的。學法門為什麼?是為普度眾生。實際上,入正定聚在《般若經》上就講的是根本智,植眾德本就是培植後得智,無所不知。你才能夠應種種不同的根機,普度眾生,這樣你就得諸佛護念。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10集) 2011/3/1

  

  所以真正得諸佛護念,沒有救度一切眾生心(這是大慈悲心),跟諸佛就不相應。諸佛唯一的一個心願,就是一切皆成佛,你說這還得了!所以你就能夠得到一乘大法,一生成佛的法門。得這個《無量壽經》就更殊勝,無比的殊勝,阿彌陀佛示現給我們做榜樣。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10集) 2011/3/1

  

  我們對於什麼叫願心、什麼叫欲望要辨別清楚,落在欲望裡面你就是搞三途業,你是輪迴心,造輪迴業。輪迴心修學佛法也是輪迴業,輪迴心念阿彌陀佛還是要搞輪迴。你們看灌頂法師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後面他講,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墮阿鼻地獄。你要仔細想想,天天念阿彌陀佛,為什麼還墮阿鼻地獄?輪迴心,迷惑顛倒,他不是發願,他是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事情很麻煩。

  早餐開示 1999/4/10

  

  要緊的,我們自己要明白、自己要清楚,自己決定不可以造,死心塌地,安分守己,好好的修行,念念與戒定慧相應就好。我們把水平降到最低,念念與五戒十善相應就不錯了,五戒十善真的做到究竟圓滿就成佛,你的持戒就圓滿。心地清淨,真誠、清淨、平等,老實念佛,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以自己成就的法門,介紹給有緣的眾生,就是自行化他;除此之外,一切放下,不要再打妄想,就好。

  早餐開示 19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