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幸福人生六十守則——現代《弟子規》(粵語版)-第18集

  第17則:「真誠心待人處事,不自私自利,就是忠。」

  【易解】所謂「忠」,就是真誠心待人處事,而且不自私自利。「忠」是會意字,「忠」即中心,不偏不倚的心,就是真誠而不自私自利,不欺騙別人的心。

  古德曾說:「唯忠則盡心無欺,無欺則至誠。至誠則舉心動念,全不為自己身家爵位起見,不畏豪強,不惜功名。」乃為本句守則的最佳註解與說明。

  【故事】:邱吉爾的真心

  邱吉爾在當英國首相的時候,有一次步行經過海德公園時,見到一位身無分文的乞丐在路邊乞討。

  當時邱吉爾便走到那名乞丐身邊,伸入口袋掏錢時,才發現身上沒有帶錢。他就走到那名乞丐身邊說:「非常對不起。」乞丐則回答:「有您的這份誠意,我已經非常感謝了!」

  由此可知,只要有助人的真誠心,不論施物的多寡,便值得我們讚嘆了!因為人活著就是要互相幫助、多做公益的事,人生才有意義啊!

  【故事】:拒子入門

  子發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一位大將軍。一次,他帶兵與秦國作戰,前線斷了糧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順便去看望子發的老母。

  老母問使者:「兵士都好嗎?」使者回答:「還有點豆子,只能一粒一粒分著吃。」「你們將軍呢?」使者回答說:「將軍每天都能吃到肉和米飯,身體很好。」

  子發獲勝歸來,母親緊閉大門不讓他進家門,並派人去告訴子發說:「你讓士兵餓著肚子打仗,自己卻有吃有喝,這樣做將軍,打了勝仗也不是你的功勞。」母親又說:「越王勾踐伐吳的時候,有人獻給他一罐酒,越王讓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叫士兵們一起飲下游的水。雖然大家沒嘗到酒味,卻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提高了戰鬥力。現在你卻只顧自己不顧士兵,你不是我兒子,你不要進我的門。」

  子發聽了母親的批評,向母親認錯懺悔,決心改正,才得進家門。

  由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子不教,父之過」。子女成長的好壞,長輩負有最大的責任。

  若要孩子成為大器之才,必須在孩子心中播下博愛之種子,不自私自利,能為別人著想。有了這種博愛之心,才有施愛於他人的可能,也才能為國家盡忠,為父母盡孝啊!

  【引申】寬恕以待人

  寬恕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美德。子貢曾經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孔子的回答為一個「恕」字,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謂「恕」,其字由「如」「心」二字合成,「如心」正是恕的最佳詮解。《詩經》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以自己的心理來忖度他人,就是恕。這有兩層意義:一方面要「愛人如己」,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另一方面則為「推己及人」,如耶穌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要待人。」或孔子所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都是同此道理。

  《舊約》上說:「寬恕人的過錯,便是自己的榮耀。」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不但心中不存報復和怨恨之心,而且禱告上帝饒恕那些惡人,實已達恕道的極致。

  寬恕功夫在對「事」方面的實踐,主要表現在集思廣益,捨異求同的器度上。然而目前的社會,有些人缺乏這種民主素養,在會議的場合,不肯公開陳述自己的意見,等到會議結束,卻退有後言。這種不敢為自己主張挺身而出,公開辯論或正面批評的人,可說是「不忠於己」;退有後言的,更有虧恕道。

  此外, 假使身為團體或機關的首長,缺乏寬恕的修養,不能尊重或容納他人的意見,不僅將自陷於蔽塞聰明的孤立狀態,自然難以獲得各方的支持,而發揮其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