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隨文入觀,得真實受用-第735集

  法語:

  在初學階段一定要熟讀大經,不但要熟讀,還要隨著經文的教誨轉變我們的觀念,就是隨文入觀。入是契入,包括了信解行證。入是證,有行才有證,行是改變我們的觀念;觀念的改變是因為明白道理,明理就是相信佛的教誨。佛所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能做到信解行證,境界就轉了,這是真修行,能得真實受用。

  

  節錄:

  在初學階段,大乘不能不讀,特別是諸位,發心從事弘法利生這個使命,我們不但要讀,還要契入。我們說契入,就是古大德常講的「隨文入觀」。這四個字的意思,我們展開經卷,隨著經文的教誨轉變我們的觀念,就叫隨文入觀。入是契入,入的意思把「信解行證」全都包括了。入是證,你怎麼能證?當然你有行;行是什麼?觀念改變就是行。怎樣改變觀念?道理明白了,理解了;你怎麼會明理的?相信佛的教誨。佛所說的教理行果,我們學生能做到的信解行證,這就轉境界了,這就是隨文入觀的意思,得真受用,這是真修行。

  早餐開示 1998/11/30

  

  修行的法門無量無邊,這是教下真正修行的方法,經卷一展開,入佛的境界。入境界最重要是保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保持而不失,那就是不退轉,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個本事學到了,什麼樣妖魔鬼怪我們也不會恐懼,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同成佛道,大圓滿的解決。這是佛教導我們的,這才是真實、究竟、美滿。

  早餐開示 1998/11/30

  

  淨宗同學,我過去常常勸導大家,你修學淨宗從那裡下手呢?我勸導大家是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從這裡下手。三千遍念完了怎麼辦?我遇到不少人這樣問我,我說:「你再念三千遍」。念經並不是目的,念經是手段,念經真正的用意是修根本智。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七) 1997/8

  

  三千遍一定念得很熟,經裡面的教訓,你都能夠記得住。三千遍讀完之後,第二個階段再教你念三千遍,跟第一個階段用意不一樣。第一個階段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目的教你熟記。第二個階段教你思考,換一句話說,著重在理解。第一個階段著重在記憶、熟記,第二個階段研究、理解,體會佛在經上講的意思,像開經偈裡面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第二個階段,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七) 1997/8

  

  然後再進入第三個階段,是要把經裡面的教訓、理論、方法,完全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生活、行為,這就成功了,你才真正得到佛法修學的受用。絕對不是把經念給佛菩薩聽,每天在家裡供養佛像,在佛菩薩面前念幾遍經,「我很乖,你叫我念,我天天都念給你聽了。」與自己生活行為毫不相干,這樣讀經一點用都沒有。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七) 1997/8

  

  那所謂是「口善」,你念經總比罵人好,好處在那裡?好處就這麼一點。對你的德行,對你的學問,對你的生活的改善,完全沒有幫助!所以在修學過程當中,我教大家是這個方法。熟記、深解、實行,要把它做到。與古大德所講的「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也能配合。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七) 1997/8

  

  這是我對大家提倡讀經的用意,希望大家要明白。絕不是念三千遍之後,就得佛菩薩保佑,將來能保證往生,我沒有說這個話。如果你能夠理解、能夠實行,那可以說你得到保證了,決定保證往生。我也曾經說過,《無量壽經》就是我們凡夫求生淨土的保證書,但是這個保證書,你一定要知道熟記、理解、實行,才能真正達到保證。只是讀誦,不能理解也不能實行,沒有用處的,只可以說種一點善根,這一生當中得不到結果,希望大家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努力。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七) 1997/8

  

  「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導師是佛,佛門裡面稱佛為導師,他指導我們、引導我們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導師。我們在世間找不到老師,經典是老師,所以用這部經典做導師。導師是誰?是阿彌陀佛,你真找到好老師。釋迦牟尼佛做助教,阿彌陀佛是老師,你能不成就嗎?

  淨土大經科註(第561集) 2012/10/12

  

  展開經卷,如同老師在面前,真誠恭敬。真誠恭敬心生不起來,這些經教你接收不了,你入不進去,真誠恭敬心就契入了。印光大師說得非常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入一分;十分誠敬你入十分,你得十分利益;沒有真誠恭敬,佛菩薩示現在你面前也沒用。所以,疑真的是菩薩最大的憂患、最嚴重的障礙,不是從外頭來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561集) 2012/10/12

  

  隨著經文,我們自己契入境界;也就是講,隨著經文,把我們自己的觀念改變了,這就變成功德,這個對自己有大利益。最好的榜樣就是《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看,他參訪一位善知識,他真的是隨文入觀、隨語入觀,善知識給他開示,隨語入觀,隨行入觀,看到善知識的行為,這種修行厲害!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統統是智慧。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32集) 2001/3/27

  

  隨著經文改變自己的觀念,把自己無量劫來那一種習氣、染習統統改正過來了,這是上上根人!這個經沒有白念,沒有白看,遍遍契入如來果地上境界。我們要學會這種修行方法,對於自己就有大利益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32集) 2001/3/27

  

  佛教導我們信解行證,對佛陀的教法,首先我們要建立信心,信了之後要求解,要把佛的教誨搞清楚、搞明白,然後如教修行。修行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調伏我們的妄心、起心動念。行這個字是說行為,行為有善有惡,起心動念由意念指揮我們言語造作。所以修行從哪裡修?如果說是從言行上來修也算不錯,那不是根本,還是在枝葉上修;根本是起心動念,根本修好了,枝葉自然茂盛,這肯定的,也就是圓滿的調伏。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61集) 2010/10/9

  

  你不真幹不行。儒家也重視真幹,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是篤行,這真幹。佛家講得更重,信解行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信解,後頭有行,不但要行,還要證。行就是篤行,儒家沒有講證果,佛家講後頭有證,這個證就是阿羅漢、菩薩、佛陀,得要放下。

  淨土大經科註(第509集) 20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