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人王-第111集
今天跟大家講一個《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中的故事。
一日,佛在祇園說法,天界中有一位太子,名叫辟羅,遠從天界飛到佛前。因佛說法時會放無量光,遍照十方法界,辟羅太子隨著佛光的指引,剎那間即到祇園。辟羅太子到佛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後,退立一旁。
又離座起立,合掌問佛:「普天之下一切眾生皆有心願,或求豐衣足食,或求無病健康,或求消災免難,或求成名得祿,或求子孫繁衍,或求安樂自在。可惜大多數人都是癡心妄想,沒有種下種子卻妄想收成,好像農人不耕耘而想收成,好比懶人不耕織而想求得衣料一樣。空手而求願,難怪都會失望。不知三千大千世界中,到底有幾個人能真正明白升沉方法、分清苦樂界線呢?茫茫世界,真能求福的少,受苦的多,出罪的少。如來有天眼、慧眼、佛眼,能究竟瞭知各人的因緣。今祈求如來慈悲開示。」
佛讚歎辟羅說:「你問得很好,求福有求福的方法,求非其道,自然不能如願。事實上,人間天上,一切苦樂都是自作自受。行善就常得福,作惡就自受殃。業報成熟的時候,一一皆需自己承當。沒有誰是僥倖得福,也沒有誰是枉遭災殃。殃福追隨在人的身後,如影隨形;也如同聲音一發,四周必有回聲響起。」
辟羅太子歡喜的說:「誠如佛所說,聲發則響應,我願詳述親身經歷的事來作證明。我回憶在過去生時,曾做人間國王,因夙世懂得修福,所以國境一向平安,風雨調和、歲收豐盛,能恣意修福修慧,而府庫所用不竭。一天,突然覺得人命無常,想要行大布施,種大福:想造一面大鼓,鼓聲得以傳出百里,可以廣宣教化。
於是便對群臣說明此意,問誰能承辦此事?大臣各自忖度,恐怕不能勝任。忽然有一人發言說:『智臣匡上,天生才智,忠心報國,慈濟萬民,應該能完成此事。』
眾臣皆同意,齊聲推舉匡上。此時,匡上起立說道:『臣能為大王成辦此事,滿大王心願,但要有足夠的經費才行。』
國王大喜,立刻開啟府庫,告訴匡上:『此事需要多少金銀,任你隨意支配。』
匡上於是用寶車運送珠珞以及衣食用品,一切生活所需陳列在宮門外,排得次序井然,而又如山如阜,豐富異常。然後擊鼓遊行,宣告大眾:『天王仁愛,慈護萬民,如同親子,民有疾苦,如同身受。一切民眾,苦於衣食,有所欠缺,都來王城宮殿前,各取所需,平心領受,使人人均等蒙受利益。』
此外,沙門、婆羅門,一切修道之士,常年所需的齋糧,以及衣服、用品、藥物等等,也另委託人訊問詳細,按區、按時分送。不但國境內的人民普受大惠,連四周鄰國,一切貧寒之人都蒙受恩澤。大家讚歎感念之餘,都願來此人間樂土,得到庇護。
一年以後,國王問匡上:『訂造的大鼓製成了嗎?』
匡上回答說:『早已經完成。』
國王問:『那為何不曾聽聞鼓聲?』
匡上說:『願大王今天屈尊聖駕出城巡察,在巡察時,必可聽到佛法、鼓聲震動十方,又何止是百里?』
國王於是嚴整車駕,巡察各地,所到之處,民眾竭誠禮迎,大家都面露喜色,歌頌讚歎國王恩德的聲音不絕於耳。
國王回頭看匡上,問道:『我國的民眾怎麼忽然增加了這麼多?而大家歡迎我的熱情又為何如此濃厚?』
匡上回答說:『國王那時命令臣下雇工匠造大鼓,要能聲傳百里,以便宣揚教化。臣竊以為,枯木死皮哪能顯揚王上德譽?王既然授權給臣下,臣便大膽運用。臣一方面任選勤勞負責的人,為國王供養沙門、婆羅門——一切修養心性、崇尚道德的聖賢,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事供給,恆不匱乏,藉此來維持正教,陶冶人心,化民成俗,使娑婆苦地變為樂土;一方面又廣濟四方貧寒的百姓,由近而遠,等蒙恩澤,因此四方來歸附的民眾接踵而至,有的來自數百里外,甚至數千里外乃至萬里之外的。國王您今日已經耳聞目見這麼多群眾的歡欣之情、頌德之聲,那就相當於這法鼓的宏大成就了。
國王緣此勝因,壽終之後便生做天界王子。』」
師父說:我們看到有些人一生作惡多端,卻享受人間富貴,所以我們就不相信因緣果報。「這個人作惡多端,為什麼還那麼享福?那個人真的是個好人,卻貧病交加,為什麼?」我們凡夫只看現前這一個階段,沒有看到過去,也沒有能力看到未來。我們要把過去、未來統統看到了,才曉得事實的真相。
今生享福,是前生修福報;這一生雖然作惡多端,的確是把福報損掉了,可是他那個福太多了,縱然作惡喪失福報,他福報還有餘,他還享福。本來他的福報可以享好幾世的,因為造惡他這一世就享完了,來世就墮落了,這是事實。
有人這一生,潦倒窮困,人心地好,天天做善事,那是過去世造作的惡業,今生得的果報。今生所造的善業,在來世才結果,果報不在這一世,在來生,或者在後生,後生就是第三世以後,他必定得到。造作的果報,這一生當中就得到享受的,他修的福報大,修福的這個意念非常之強,往往這個果報不等來世,這一世就得到了。這一世得到的叫花報,來世那個果報必定比這一世還要殊勝。
故事選自《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部分內容整理自《明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