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此深心奉塵剎-第106集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舊雜譬喻經》中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修行人,已經一百二十歲了,因為沒有娶妻,所以他沒有家庭的瑣事相累,身心安然,靜居在深山之中。他結茅為屋,用蒿草做席子,取水果、野菜做食物。他不積聚財寶,也不營求名位,即便國王派人來禮請,他也不前往。
這位修行人的身邊常常有四種野獸跟隨相伴,分別是:狐狸、獼猴、水獺和兔子。牠們長年在修行人的處所聽經、受戒。
不知過了多久,附近一切可以吃的東西都吃光了,修行人因此想離開這裡,另尋住處。四獸知道後,愁憂不樂,共同商議道:「我們何不各自出去寻找食物來供養修行人呢?」於是,獼猴到遠山采來了甘果,狐狸討來了一袋麵食,水獺則到水裡抓了一條魚。
兔子心想:「我應當用什麼來供養修行人呢?恐怕只有用我的身體了。」於是,兔子對修行人說:「我沒能對您有什麼幫助,請您用我的身體當作柴火吧!」說完,兔子縱身跳進火堆,由於牠的精誠所感,火堆並沒有燃燒起來。事後,修行人感念四獸對自己的仁義殷勤,決定不再遷居他處。
那時的修行人就是後來的提和竭佛,而兔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獼猴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狐狸即是阿難尊者的前身,水獺則是目犍連尊者的前身。
除此之外,根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大師西行求法,中途走在八百多里的沙河之中,一路上只能看見自己的影子。他走了百餘里後,迷失了方向,也沒找到水源。當他要取水袋喝水時,因皮囊沉重,失手掉在地上,裡面的水一下都流光了,加上他迷路盤旋,不知該往哪裡走,於是打算向東返回先前的起點。
走了十多里後,大師心想:「我當初發願,若不到印度,終不東歸一步,如今怎麼能回到這裡?寧可向西而死,怎能東歸而生?」於是他又掉轉方向,一心稱念觀音聖號,繼續向西前進。
這時,他四顧茫然,不見人跡鳥獸,夜間是妖魑舉火、明若繁星,白晝則狂風挾沙、散如急雨。對於這些可怕的景象,大師並不畏懼,他寧捨身命,也不改初心。
最終,玄奘大師憑藉深信願力,心心念念祈求佛菩薩加被,縱使身心在極為困頓之中,仍然聖號不斷。在這願力、信力、佛力感應的交輝之下,大師成就了西天取經的碩偉功業!
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中,常能以大智慧、大忍力,或為求法而捨身,或為濟眾而施血,捨身餵虎,割截不憂,難行而行,難忍能忍,令人欽敬!
佛門暮課警眾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過去的生生世世,我們是因何而喪身?而我們這一日一日的生命,又是因什麼而流失?未來的歲月又該如何?誠如《楞嚴經》中所說:將此深心奉塵剎。
師父說:《楞嚴經》上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們這一生走的這條路,信佛誠信,解佛經教,依教修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向他學習就超越了業力,這一生佛菩薩照顧、佛菩薩安排,多自在!
我們遇到種種的遭遇,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都是佛菩薩來磨鍊我、考驗我的,在千錘百鍊之中,看我們動不動心,會不會退轉。
我們這一生選擇淨土法門,終極目的是等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什麼時候來接引,是阿彌陀佛做主。阿彌陀佛還沒有來,那我們還要在這個世間接受考驗與磨練;等到阿彌陀佛點頭可以了,他就來接我走了。這樣的人生很自在,自己什麼都不操心,什麼都放下,真正學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