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回首如意過新年-第37集

  寅虎別歲,卯兔迎春。回首已翻頁過去的二〇二二年,我們或許都會有很深的感觸,辭舊迎新,都希望告別昨日的一切不如意,在新的一年裡家人朋友健康安寧、皆得所願。

  

  體驗過無常,才知平常的難得。品嘗過苦澀,才知平淡的可貴。我的一位同事最近在朋友圈寄語:「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是這一年最樸素最簡單的心願。」

  

  只不過人生於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世間常態。雖然願望很豐腴,現實很骨感,但人活著總得有個念想和盼頭,趨吉避凶,也是人之常情。

  

  記得寅虎春節前夕,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說小孩在過去的一年做什麼都不順,工作、婚姻、身體都出了問題,他準備大年初一帶小孩去寺院燒香許願,但因疫情原因不知寺院是否開放,他以為我常去寺院,便來諮詢。

  

  於是我上網查詢了相關資訊,給他推薦了一座開放的寺院。過了一段時日,朋友又打電話來,說他想帶小孩去這座寺院還願,希望我能過去陪同,和小孩聊聊。

  

  我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也知道朋友來找我是問道於盲。我雖難保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但緣分既然如此,只得硬著頭皮,到寺院給朋友的小孩粗淺講一些自己瞭解的有關倫常、因果的認知。

  

  一年匆匆過去,雖然對人坐而論道,自己也在瞬息萬變的世緣中不斷承受著因果。面對接踵而來的不如意事,自己也是手忙腳亂,才多少體會到一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的真實味道。

  

  世間萬法,不離因果。儒釋道傳統文化,對因果法則都有非常詳明的闡述。所謂「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有因才有果,求果要種因。如意安康,這是人人希望得到的結果,而要想得到這樣的好果,就要種下相應的好因。

  

  記得十多年前,我剛接觸傳統文化時,就讀過《了凡四訓》和《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兩部過去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善書講透了世間的因果真相,發人深省,極受民國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推崇。這兩部書後來還拍成影視劇,影響甚廣。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現在回想,袁了凡先生和俞淨意先生,原本都是窮途末路的失意人,而他們之所以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改過」這個關鍵,真改過,改真過,後來才能做到事事如意。

  

  所以一位深諳儒釋道精髓的老教授,曾語重心長地勸勉大家:「有很多人見面的時候都恭賀『新年如意』,怎樣才能如意?放下就如意。所以中國古時候大富大貴的人,手上都喜歡拿一個如意,拿這個東西是提醒自己。如意那個頭是轉過來的。佛家講『回頭是岸』,中國古人講『回首如意』,所以拿到如意就想到我樣樣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要趕快回頭,回頭就如意。」

  

  想要「回首如意」,就要先看清自己的過失。不想承受眼前的結果,就要反省自己當初的動機與所作。《中庸》記載,孔夫子曾用射箭作比喻,「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的立身之道好比射箭,如果射不中靶心,不應在外找理由,而應回頭查找自身原因。

  

  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身為讀書人的俞都先生以為自己平生並未犯什麼大錯,還經常和人一起做善事。但人到中年,不僅窮困潦倒,無半點功名,還連遭喪女失子之痛,妻子也哭瞎了雙眼,百事皆衰。

  

  每到臘月年終,按照風俗,都要祭灶神,但俞先生每次都心懷怨尤地把自己的不幸寫進黃疏焚化,祈求上蒼庇佑。

  

  不曾想這年祭灶之夜,灶神真的來到了俞先生家現身點化,提醒他「意惡太重、專務虛名」,對他日常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作為逐一剖析。指出他在私居獨處時,有「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注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灶神的一番話,讓俞先生驚惶不已。灶神告訴他,以他這樣的「滿腔意惡,起伏纏綿」,要想求得好果報,好比遍地種下荊棘,卻癡望長出好樹苗,是不可能的事情!

  

  經過灶神點化,俞先生從此痛改前非,取號「淨意道人」,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上做切實功夫。修持日久,俞先生的心行逐漸達到「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的境地。

  

  俞先生修持了三年,命運開始轉變,後來不僅考中進士,小時走失的兒子也找了回來,夫人雙眼復明,從此家道中興,子嗣綿延。因為痛改前非,俞先生的人生下半場由此柳暗花明。

  

  所以「回首如意」,只有自己回心轉意,知過必改,才能逢凶化吉,皆得所願。

  

  在《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提醒兒子:「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世人往往粗心大意,向外馳求而不能返躬內省,所以看不出自己的一身毛病。

  

  了凡先生告訴兒子,如果一個人過惡深重,會出現一些徵兆,譬如:「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即心虛討厭),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了凡先生叮囑兒子:「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因循即是得過且過,放逸懈怠。我們想得好果,只有去播種、耕耘,從根本上洗心易行,改惡向善,才能年年如意,事事順心。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斷惡行善,重要的是對善惡的標準要有清晰的認知。聖哲千經萬典,莫非提醒我們反省自己的身行、言語、心念,有無犯「殺、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的過失?無犯為善,犯之為惡。

  

  對照聖哲教誨,盤點自己一年中每天的思想言行,便可知自己將何去何從。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願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都有「回首如意」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