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報親恩-第35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静慧,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想要跟大家分享一篇關於父親的文章,題目是《和以報親恩》。
父親離去已經近七年了,昔日父親點點滴滴的關愛,仍不時在腦海中映現。
從小到大,與吃有關的記憶大都與父親有關:五香花生、包餃子、汆丸子、蒸花糕、炸耦合等等,現在每當吃起或看到這些食物就會想起父親,想起逢年過節父親接過母親手中的鍋鏟,忙碌的身影。
從小到大,心裡的疑問、風俗禁忌大都能從父親那裡得到解答。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大都是父親忙前忙後,慢慢地知道了,這世上,無論誰都不能為你遮風擋雨一輩子。
父親,曾用厚實的臂膀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用他的雙手呵護著一家人的溫暖。他的愛就像人生路上的枴杖,而自己終將放下枴杖,即使跌跌撞撞,也須沿著父愛的方向,成長出自己堅實的力量,學著如他希望的模樣。
《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不只要感念祖先,還要修養自身的德行。父親離去後,他往昔的言行對我的影響漸漸清晰起來。
小時候,父親拉著我的手上街、趕集;長大後,父親與母親在車站接送的一幕一幕;最後一次,拉著躺在病床上父親伸出的手,轉身即是永別。點點滴滴中,無聲的溫馨與關愛已滲入自己的血液中,也教會我什麼是珍惜。
父親十三歲時沒有了父親,小小年紀背負起生活的重擔與艱辛。對於奶奶,從小,我只是看到逢年過節父親敬拜的黑白照片;從父親的話語、神情中,感受到父親對於奶奶的敬重;從親人的述說裡,從父親在年節細心準備的祭祖禮拜裡,知道了盡孝不僅在生前而且在死後,或許這就是「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最好的演說吧!
面對一大家子數張嘴,父親不知辛勞地奔波忙碌,讓一大家子人衣無憂食無愁,以至於我從未想過父親會老,更勿說離去。
無論多艱難的歲月,作為兄弟姊妹中老小的父親,總是惦記著一大家子親人,有了好吃的騎上車就給他的姐姐送去。那些年,每逢正月十五過後,父親總會把他的老姐姐們接到家裡住上一、兩個月,我從未聽到他們相互間直呼其名,總是姐長弟短,也從未見過他們紅過一次臉。
這些讓我明白,什麼是「家和萬事興」,什麼叫「稱尊長,勿呼名」,什麼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兒女各自成家後,父母親依舊安守在那個四方小院,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只盼望著逢年過節兒女回來高興地團聚幾天。在我的心裡,無論何時,有父母在的家,就是一個人溫暖的港灣。
父親的呵護,令我時時懷念。學習了《弟子規》,從那簡潔的語句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讓我懂得在能憶起的為數不多的父親的責罵中,更包含著父親另一種形式的愛護。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曾經,仗著父親對自己的疼愛,偶然間對於父親的斥責,心裡盛滿了委屈,不僅沒有「敬聽」,更沒有「順承」,不知道年少的輕狂,也不懂那是自以為是的傲慢。
那年,不知為了什麼,在父母面前對幼小的女兒大聲呵斥,惹得老父親對我大發脾氣,一時間我委屈的淚水滂沱四溢,離開父母家後,有一週多的時間都不願給老父親打個問候的電話。
老子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即: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之德。
這奧妙玄遠之德,需要有足夠的踐行與智慧。這,之於父母與孩子,不正是我需要不斷成長的方向嗎?
孩子的心裡可以是荊棘密佈的叢林,孩子的心裡也可以是一個美麗的花園。身為父母,當審視自己播撒的是指責、抱怨、批評、貶損的暴力種子,還是支持、鼓勵、理解、尊重的愛的種子。父母為自己做出了榜樣,自己亦是孩子眼中的榜樣。
小時候的我,每逢見到蛇,就會膽顫心驚地低聲呼叫。父親聽到後,總會拎著竹竿或鐵鍬小心地把它送走。我知道父親很害怕蛇,但是每次在我呼叫的時候,他的害怕就消失了,勇氣就來了。
女兒小的時候,我不願把我的恐懼傳遞給她,教她認字時,遇到蛇字,任務就轉交給了愛人。若看到電視中有蛇的畫面,女兒會學著她爸爸的樣子,捂起我的雙眼,自己顯得很是膽大。直到有一天,下班回家,在家門口遇到一條綠色的筷子長短的小蛇,聽到女兒驚恐地直呼媽媽,我猛然發現我竟可以從容鎮定地,握著女兒的小手安慰著輕輕走過。
戰勝恐懼的力量,何其相似。那份勇氣,是源於愛的力量!
歲月刷新著記憶,卻抹不去愛的印記。
曾認為「生活依然在前行,留下爸爸在後面」,父親的離去讓我感受到死別的傷痛。而如今,在不斷地學習與成長中,我懂得了,塵世不見身影,慈愛何曾遠離?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雖再不能如父親生前一般盡孝,但做好自己,與父母的希冀漸漸靠攏,以免「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又何嘗不是孝親呢?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子女幸福。家和萬事興,我若幸福,須知在和。與己和,與人和,與天地萬物和,和中自有人生的幸福,和中自會報答父母的深恩。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是静慧,祝全天下的老人重陽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