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中秋節:月滿天心,孝滿人心-第32集

  中秋節,中國人的親情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寄相思,家家盼團圓,是節日裡人們共同的心願。

  

  不過世間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中秋夜,不同的家庭,有其樂融融、歡聚一堂的喜悅,也有「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的落寞遺憾。

  

  記得母親在世時,最喜歡聽《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上世紀末,這首歌曲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正是因為它的歌詞道出了為人父母共同的心聲。

  

  不過那時,自己並不能完全體會父母的心情。因為在外地工作,回家鄉看望父母的時間並不多。逢年過節,即便有時因為客觀原因回不去,也沒想著要打電話給父母道一聲問候,反而每次都是父母主動打電話過來噓寒問暖。

  

  母親曾經告訴我一句老輩人傳下來的俚語:「娘想兒,想斷腸;兒想娘,扁擔長。」現在看來,這是對現實人生的真實寫照。

  

  兒不想娘想什麼呢?後來學習傳統文化,讀到《孟子》中的一段話:「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意思是說,人在年少之時,就愛慕父母;成年以後,就愛慕年輕貌美的女子;有了家室,就愛慕妻子兒女;步入仕途,就思慕君王(上司),如果得不到君王(上司)的賞識,就會終日焦慮不安。只有大孝之人,才會終身愛慕父母。到了五十歲還愛慕父母的,我在大舜身上見到了。

  

  用《孟子》這段話來對照自己,發現古聖先賢真是洞察世相的智者。為人子女,在年幼時對父母的親愛最真摯可貴,這種源自天性的親愛,讓人念茲在茲,須臾不忘,所以「香九齡,能溫席」,這是「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隨著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這種「父子有親」(包含了母子)的真愛逐漸被人心中膨漲的私欲所蒙蔽,開始和父母談隱私,對父母有嫌棄、不耐煩,即便經常回家,但心上的距離卻與父母漸行漸遠,咫尺天涯,這是「性相近,習相遠」。

  

  因為在電視台工作的原因,最近上班路過門衛處看到一位來求助的老人。老人在那裡不停地向門衛訴說,他以前在電視上看過我們台辦的一檔調解欄目,希望電視台能把他的兩個兒子叫來演播廳,當著觀眾的面說說他們是如何對自己不管不顧。門衛告訴老人這檔節目台裡已經停辦,勸他可以走司法程序,最終老人只得無奈離開。

  

  類似的場景我見過很多,慢慢也就習以為常。老人說他看過的節目,是我們台裡曾經辦過的一檔民生訪談節目,演播廳請來的節目嘉賓有時是父子、有時是夫妻、有時是兄弟、有時是朋友,因為他們彼此有矛盾,所以主持人和情感專家會在節目現場對他們進行面對面調解。

  

  由於我的辦公室就在演播廳附近,那段時間路過演播廳常常能聽見裡面傳來激烈的爭吵。聲音高亢刺耳,讓人不寒而慄。這檔節目雖然收視率很高,也緩解了一部分人的家庭問題,卻因過於渲染衝突吸引眼球,產生不少負面影響,後被叫停。

  

  窺一斑而知全豹,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對立,究其原由是人心不古,習性做主。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些有識之士指出,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喪失了信心,東方人忽視了聖賢教育,西方人忽視了宗教教育。如果不懂倫理,不講道德,不畏因果,放縱習性恣意妄為,世界該會怎樣?

  

  孔孟之道,千經萬論,莫不教人以「孝悌為先」,就是啟迪、引導我們要葆有「赤子之心」,把五倫之首「父子有親」的親愛保持終身不變。

  

  「父子有親」是天性,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能時時浸潤在這樣的真愛裡,人心才能從利害得失、人我是非的痛苦中回歸溫暖;家庭才能在衝突中回歸和諧;社會才能從躁動中回歸安定。

  

  古聖先賢在傳統啟蒙經典《千字文》中告訴我們:「守真志滿,逐物意移。」生而為人,要能辨別真假、善惡。與自性相應的,是真是善;與習性相隨的,是假是惡,守真去假,方能有所主宰,不隨波逐流。

  

  如果我們進一步能用「父子有親」的真愛為人處世,「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必然能處理好各種人倫關係,因為將心比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再進一步,民胞物與,我們就能處理好與天地萬物的關係,開顯出性德本具的福慧,經營出和諧安康、幸福自在的圓滿人生。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從古至今,世間那些「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之人,莫不因「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可以說,他們都是「大孝終身慕父母」之人。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大舜。舜自幼喪母,在一個沒有溫情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父親因為眼盲,對舜有諸多誤解,後母與同父異母的弟弟整天想害他,但他都不放在心上,還常常反省自己做得不夠好,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後來,舜因純孝聞名,得到堯帝賞識。堯帝想重用他,為了考驗舜,先是讓他擔任管理百官之職,考驗他治國的能力;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考驗他治家的能力。雖然擁有世人羡慕的一切,但舜並未因此忘乎所以,心心念念以奉事父母為樂,由於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愛,雖已成人的舜有時還會跑到郊外無人的地方,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舜的一片誠心,最終不僅感化了父母家人,也感化了四方鄉鄰,帶動當地民風向善。通過長達二十七年的種種考驗,堯帝確認舜是堪當大任之人,於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把帝位傳給了舜。舜用倫常道德教化世人,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無論逆境、順境,舜都不曾丟失「父子有親」的真心。終生葆有赤子之心的孝子,如天心之滿月,不僅圓滿了自己的德行,也圓滿了家國,圓滿了天下。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善用其心,自然花好月圓,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