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故事 | 救姪離苦行善事,功德圓滿自往生
清朝有一位李勤居士,字香臺,家鄉在浙江仁和。他的性格天生就十分淳樸敦厚,從沒和別人發生過衝突。
李居士從小勤奮好學,聰慧過人,經史子集無不涉獵。他淡泊名利,並不想走仕途之路,一心只想要脫離世俗的束縛。
李居士常跟一些鑽研玄學的人士往來,久而久之,心念意志也變得清淨純潔,就像明月一樣皎潔明亮,不染污濁。
中年以後,李居士轉而開始信奉佛法,受了在家五戒,法名妙淨。從此之後,他便精進修行,持之以恆地稱念佛號。
對於佛門明心見性之事,李居士也頗有省悟,時常觀照自身,反思義理,特別以西方淨土作為一生的歸宿。
他曾經說:「如果對於淨土法門只是一知半解,終歸無法對生死之事產生實際的幫助。我寧願堅持用最穩妥的修行方法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敢盲目自大、誇下海口,自欺欺人啊!」
李居士家中一向不太富裕,但是他對於布施之事卻十分慷慨,毫不吝嗇自己的錢財,也不把自己的善行放在心上。
對於佛法僧三寶之事,他更是格外恭敬、尊崇。他曾經雕刻了一尊栴檀木的佛像和一座刻有《金剛經》經文的寶塔,並立下了兩座石碑,安放在海潮寺中。
如果他的錢財不夠支付這些製作經費,就抵押、典當東西來湊足費用。接著他又篆刻了一座名為《極樂世界全圖》的石碑,來表明他往生西方淨土的志願。
有一天,李居士前去參加齋僧法事而住在寺中,當天晚上有一個小偷趁機翻過了矮牆,進入他的房間。
李居士到了天亮才睡醒,醒來後只看到房間的門窗大開著,但是卻沒有丟失任何物品,因此他深信是因為護法鬼神的關照才得以倖免。
國清寺的鑒堂和尚,是當時佛門裡的高僧,很早以前就在杭州往生了。和尚曾經留下一卷文稿,李居士把它們搜集整理之後刊印出來,流傳於世,雖然他未曾與鑒公和尚謀面。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夏天,李居士的姪女杏姑得了重病,眼看就要嚥氣,李居士便守在她身邊日夜照顧,幫助她提起正念,因此杏姑臨終時,竟然也念佛往生了。
不久之後,李居士也生病了,醫生說:「你的病是積勞成疾,耗損氣血太多所致,應該好好地調理靜養,否則,恐怕會更加嚴重。」
醫生回去後,李居士說:「這是要讓我取小失大啊,這怎麼能行呢?!」
於是,李居士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反而更加精勤念佛,並且放下一切功德善事。
十月,李居士的病情更加嚴重了,十一日午夜時分,他端身正坐,稱念佛名,安詳平靜地往生了。
李居士往生的前三天,向家人求要一頂僧帽,家人急忙給他趕製出來,李居士趕忙戴在頭上,高興地說:
「縵衣我雖然已經有了,唯獨缺少一頂僧帽。今天能夠把它戴在頭上,來靜候阿彌陀佛前來接引,我的願望實現了!至於後事,我希望能夠穿著這身衣服下葬,以表心願得償。」
隔天,就在李居士即將入棺時,家人們掀開帽子察看,只見他頭頂上熱氣騰騰、雲煙彌漫,就像打開銅鍋上的蓋子一樣。
那年他正好四十七歲。
【原文】
李勤。字香臺。仁和人。生而醇厚。與人無忤。頴悟好學。經史子集靡不周覧。顧淡於名利。無意進取。思出世籠。從元學家遊。志意清潔。皎然不污。中年後。信向佛乘。受在家五戒。法名妙淨。由是進修緜密。於宗門中事。頗有省發。而特以淨土為歸宿。嘗曰。一知半解終歸無濟。吾寧守穩當法。不敢大言自欺也。勤家故不豐。而布施罔惜。且能不矜不伐。於三寶中事。尤極意尊崇。嘗鐫旃檀佛像。及金剛經塔。互碑二座。立於海潮寺中。工費不敷。則質典以足其數。繼又鐫極樂世界全圖一碑。以志信願。一日因齋僧宿寺中。賊乘間踰垣。入其室。天明方覺。門戶洞啟。竟未失物。信為鬼神呵護。國清寺鑑堂和尚。為近今叢林傑出。早卒於杭。有遺槀一卷。勤收拾而刊傳之。初未嘗識鑑公也。道光十二年夏。其姪女杏姑。病將革。勤日夕顧之。提其正念。卒能念佛化去。未幾。勤亦病。醫者曰。是積勞傷氣所致。宜善靜攝。不爾。恐益深。醫去。勤曰。是正令我取小失大也。烏乎可。愈精勤念佛。并手了一切功德事。至十月。病劇。十一日中夜。趺坐持佛名。泊然而逝。先是三日前。向家人索僧帽一頂。急製與之。遽戴頭上。喜曰。縵衣吾固有之。所少者此耳。今得頂戴。以覲彌陀。吾願足矣。幸即此成殮。以遂吾志。次日就木時。所親試啟帽視之。煖氣氤氳。如揭釜上葢云。年四十七。
——《淨土聖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