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往生故事 | 深耕淨土思出世,妙筆生花渡紅塵

  清朝有一位悟靈法師,字軼羣,號幻如,俗姓金,家鄉在浙江海寧縣。從小就立志修行出世之道,每次見到佛像就磕頭禮拜。

  悟靈法師長到九歲常常生病,他一再請求父母同意他出家。後來,父母終於答應了。法師就在當地的安國寺西房剃度出家,拜象隴長老為師,接著又在杭州的昭慶寺受了具足戒。

  當時有一位悉檀純公,正好在蘇州的流水居開設念佛堂,於是悟靈法師就簡單收拾了幾件行李,追隨純公去了。

  法師在二六時中始終堅持稱念佛號,努力精進,毫不懈怠,同時又逐字禮拜《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和《圓覺經》等經典。

  純公看見悟靈法師修行如此腳踏實地,勤奮認真,就把衣缽傳給了他。

  悟靈法師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因此他就經常勸告、勉勵母親周氏發下往生淨土的誓願。後來,母親果然平靜安詳,身無病苦,念佛往生了。

  悟靈法師的哥哥蓮隱法師,也因此深受感動,最終也選擇了出家。純公往生後,悟靈法師擔任南禪寺的住持一職。三年之後,法師辭去住持之位,在松江旁邊的韋陀庵歸隱修行。

  庵中有幾間可供修行的房子,遠離世間紛擾,環境十分清淨。悟靈法師和哥哥蓮隱法師一同居住,他們把念佛定為每天的功課。

  悟靈法師曾經在半夜參禪打坐時,看見天上的許多星星呈現出一種奇觀,它們由四方向中央匯聚,形成「憶佛念佛」四個字。這些字的大小有一丈左右,晶瑩剔透,璀璨奪目。

  自此以後,法師的目光逐漸變得炯炯有神,無論是同參道友、名門望族、還是鄉野農民、販夫走卒、乃至牧牛童子等,看見他都頓生敬畏之心,受到他善語善行的感化,轉而稱念佛號的也有好幾千人。

  悟靈法師又想起以前往生的幾位法師、佛友,因自從《淨土聖賢錄》成書以後,就沒有再往下續寫,然而在這期間高僧輩出,不能讓他們的盛名就這樣在世間埋沒。於是,悟靈法師廣泛收集素材,到處拜訪高僧,把他們的事蹟編輯為《染香集》一卷。

  自嘉慶年間(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二〇年)以來,凡是精進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他們的言行美德,都被一一記錄下來。五年後才編寫成集,並刻印出來,在世間廣為流傳。

  清宣宗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春天,悟靈法師患上咽喉阻塞的疾病,於是召集同參道友,說:「自己不久後就要往生了,希望大家好好保重,要專心修行,勤懇念佛,以便將來能在西方淨土相會。」

  除此之外,他還為影堂(寺院中供奉本宗祖師影像的堂含)寫了一幅對聯:「泥牛吼落江心月,木馬嘶歸海上雲。」

  然後不再進行任何醫藥治療,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淨土。

  到了五月份,悟靈法師的病情逐漸加重,有人前來看望他,法師只說了一句:「生死事大,各自努力。」說完後口中就開始喃喃地念佛。

  十七號那天,法師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稱念佛名,有人問他說:「臨走前該說些什麼呢?」

  悟靈法師說:「阿彌陀佛!」

  過了很久,法師念佛的聲音漸漸微弱,然後恬淡安詳地往生了。三天後大家為他封龕時,法師的面色仍然像在世時那樣紅潤,栩栩如生。那年悟靈法師六十一歲。

  

  【原文】

  悟靈。字軼羣。號幻如。浙之海昌金氏子也。幼有出塵志。見佛輒膜拜。洎九齡。善病。亟請於父母。求出家。許之。乃脫白於本城。安國寺西房。禮象隴上座為師。旋圓具於杭州昭慶寺。時悉檀純。公方開念佛堂。於蘇州流水居。靈裹具從之。六時持念不懈。復逐字禮華嚴法華金剛圓覺等經。純公見靈脚根穩密。即授衣拂。靈於淨土法門。諦信不貳。父早歿。勸母周氏。發往生願。母後果無疾。念佛而脫。其兄蓮隱感而出家。純公寂後。靈繼席南禪。三年引退。居松江韋陀庵。精舍數楹。塵囂不到。與蓮隱同居。以念佛為日課。嘗於中夜禪觀中。見天上眾星。由四方翕聚。成憶佛念佛四字。字大尋丈。晶光晃耀。自是目炯炯有光。凡緇白聞人以及農販牧豎。皆見而生。敬感化念佛者不下數千人。靈既專志淨業。念從上往生諸人。自淨土聖賢錄以後。無有續集。而高人輩出。不可湮沒無傳。於是廣採博訪。輯為染香集一卷。自嘉慶以來。凡染香於此法門者。罔弗紀載。越五年而書成。刻行於世道光八年春患噎隔。集緇白交好。告以別期不久。諸君幸各自愛專志念佛。以圖後會也。自製影堂聯句云。泥牛吼落江心月。木馬嘶歸海上雲。絕醫藥。一意西歸。入五月而劇。人來問疾但曰。生死事大。各自努力。便口佛喃喃而已。十七日西向趺坐。持名。或問臨行一句作麼生。曰。阿彌陀佛。良久。聲漸微。泊然歸寂世壽六十一。坐三十五夏。三日合龕。貌如生。

  ——《淨土聖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