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故事 | 「一真法界」勤佈道,花開見佛念彌陀
清朝有一位覺源法師。字性海,是安徽定遠張氏一族的後代。
覺源法師從小就聰慧過人,九歲時,就能背誦儒家的五部經典。二十歲時,法師到縣裡學堂讀書,他文采出眾、品行高潔,盛名逐漸遠播。
不過覺源法師卻無心做官,心中常常懷有出世離苦的志向。
後來,覺源法師有緣接觸了《華嚴經》《法華經》,在認真閱讀之後,感悟很深。沒多久,他的父母先後去世了,於是法師就更加堅定了出家的志向。
隨後覺源法師來到金陵,拜耆閽律師為師,剃髮為僧。然後又禮拜崇皓清律師,受了具足戒,當時覺源法師已經四十歲了。
覺源法師自認為出家太晚,所以堅持修苦行,並嚴格遵守佛門戒律,如不說謊、過午不食、不佩戴或使用金銀首飾和器具、不穿戴獸毛、蠶絲的衣服等。
覺源法師曾經在投子山閱讀《大藏經》,並且行二時(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二個時段)頭陀苦行。
除此之外,覺源法師還到各地參訪了很多有德有修的善知識,後來他聽說焦山的借庵禪師是曹洞宗的高僧,於是特地前去拜訪,向他求教,受到了借庵禪師的印證。
然後覺源法師就住在焦山,繼續閱讀《大藏經》,對於經中的教誨理解得更加深入。對於《華嚴經》中深奧的佛理和意趣,法師也領悟得很透徹,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覺源法師曾多次研讀《華嚴經》,有時放聲誦讀,有時認真默讀,不下數百遍。
多年的精勤虔誠鑽研,使得法師對《華嚴經》的領悟已經遠遠超乎常人,以至於能完整背誦整本經書而不漏一字。
覺源法師還經常為出家和在家修行佛法的人,傳道受業,答疑解惑,講解《華嚴經》中蘊含的奧義,講解時往往能夠闡明經文義理中那些難以理解、高深晦澀的部分。
不僅如此,法師還能將經中精深的義理剝開隱深、剔去不明的文理,使得原本迷惑不解的聽眾在一瞬間豁然開朗。因此,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別號,叫「一真法界」。
不久之後,覺源法師有了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於是他每天定課,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十萬聲,從不間斷,也不再躺著睡覺。這樣的生活法師堅持了數十年。
覺源法師在晚年時,應石谷成公的盛情邀請,在高旻寺居住、修行。法師常年患有足疾,雖然病情日益嚴重,但六個時段中的拜佛從來沒有間斷過。
後來,覺源法師又在每天的功課中增添了禮拜淨土懺和彌陀四十八願的內容,拜完佛後,立刻就開始稱念佛號,而且持續很長時間不停歇,朗朗佛音不絕於口。
覺源法師平時見到人不說閑話,只告訴他們要修淨業以求生西方,來諄諄勸勉大家。在高旻寺居住的十幾年間,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都欽佩覺源法師高尚的品德和修為。
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一九年)六月,覺源法師忽然想回焦山,成公堅持挽留他,但法師沒有答應。
覺源法師回到焦山後一個多月,生了一點小病。八月二十六日早晨起來,覺源法師要大家為他準備沐浴的物品。沐浴後,覺源法師就端身正坐,稱念佛號,如入禪定一樣,平靜安詳地往生了。
後來在火化時,祥雲在空中盤旋了很久,有五種顏色的光束,自火焰中升騰而起,直衝天際。
火化後,得到舍利三大顆,如玉一般晶瑩剔透,潔淨無瑕,這三顆舍利現在依然安放在焦山。
覺源法師去世時已六十九歲,他曾經寫過許多淨土詩,有幾百首仍然在世間廣為流傳。法師的名聲和事蹟引人向善,而勸人念佛的淨土詩則享譽後世,萬古流芳。
【原文】
覺源。字性海。安徽定遠張氏子也。幼頴異。九歲五經俱成誦。弱冠入邑庠。文名日甚。顧無心仕進。每作出世想。閱華嚴法華。多有契語。亡何父母相繼沒。遂決志出家。依金陵耆闍律師祝髮。禮封崇皓清律師。受具足戒。時年已四十矣。自以出家遲暮。行苦行。堅持戒律。不妄語。不非時食。手不觸金銀寶物。身不著獸毛蠶吐。嘗於投子閱藏畢。行二時頭陀。徧參知識。聞焦山借庵禪師。為洞下名德。特往參叩。機緣契合。遂承印記。復住山中閱藏。愈深入教海。於華嚴奧旨。獨有心得。口誦手披。不下數百過。乃至背誦不遺一字。常為緇白。開演大義。抉幽剔微。聽者豁然。因自別其號曰。一真法界。已而棲心安養。日課西方佛名。十萬聲。脅不著席者。數十年。晚年石谷成公。延居高旻寺。素患足疾。雖至增劇。而六時禮拜。無少間。復加禮普明懺及彌陀四十八願。禮已。即誦佛名不歇口。見人不談他語。唯以西方淨業。諄諄勸勉而已。計居十餘載。緇白多欽其品。嘉慶二十四年六月。忽欲歸焦山。成公堅留不可。歸甫逾月。示微疾。八月二十六日。晨起。索浴竟。端坐念佛。如入禪定。闍維時。瑞雲盤空。有光五色。從火際透起。獲舍利三大粒。瑩淨如玉。現藏本山。世壽六十九。著有淨土詩百首行世。
——《淨土聖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