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人材之成 自兒童始-全1集

  經句: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

  ——《养正遗规·序》

  

  開示:

  人才要從什麼時候培養?從小。「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是我們下一句的重點。古人知道栽培人才,就像《養正遺規》開篇講的那段話,精闢,「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出人才。現在你都填鴨式把他的悟性都壓掉了,你怎麼出人才?大學畢業也沒有悟性,只是變考試機器,誤了幾代人!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83集) 2012/10/13

  

  因為我們沒跟老祖宗學,不會做人做事。所以文化復興得幾代人棄而不捨。所以大家看,「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端自兒童始」,教育的方法從哪裡看?私塾。「教之道,貴以專」,人才之端從小教起,從胎教教起。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83集) 2012/10/13

  

  「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好像有點沮喪,「三歲看大,我都三十歲了,咋辦?」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事事無礙。你看到這是三歲看大,你就傷心。「我好傷心」,你看,就是這個「我」讓你一大堆煩惱。你看到「三歲看八十」,「我要開個幼兒園,用傳統文化教出一個一個小聖人」,那不是慈悲心現前?我們怎麼就不會轉念、拓寬心量?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這一段是不是也在勉勵我們,以後有機會投入一條龍的教學,有一些家長認知到蒙以養正的重要,他可能從胎教就開始了,那孩子養到四五歲、五六歲,假如能送到一條龍來學,就把他的胎教,家庭教育,又接續到整個我們老祖宗這些教育的理念,教學的內容,那很可能就能成就聖賢人才。所以真的有因緣,甘於一生做小學教員,把孩子的根基培養好,這就是聖功,非常殊勝的功德。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集) 2017/7/26

  

  我們看,人才從小培養,因為習慣成自然。從小培養什麼?穩重,他心很定。你看古人十一、二歲像個小大人,十八歲當縣長。以前教育出來,十八歲可以處理整個縣的事情,遊刃有餘,他腦子裡沒有雜念,都是經教。我們沒有從小接受這些培養,我們現在是補習,就要先練自己一切言動,心都是安詳的、穩定的、不浮躁的。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心浮氣躁,學什麼學得再多,入不了心。你記一大堆,好像學了不少、聽了不少,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幾乎想不起來。但假如是用心,心很定,全神貫注,這些義理、榜樣入了心,隨時會在生活當中提起觀照。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一個家庭裡面辦的學校,私塾裡面怎麼教?「教之道,貴以專」。教孩子定住、專注,一部一部經深入背下來。他定了,定在經教當中,定,他就開智慧,所以我們中華民族代代都出聖賢。現在這個方法,你不了解它,不用它了,我們在學校教非常明顯感覺,孩子的素質下降得非常快,你要用對方法。

  《論語》中的教學智慧(第2集) 2012/6/30

  

  成年才學的也不要氣餒,最重要的是覺悟,雖然我們成年才學,但是這個世界當中,有很多成年才能遇到的人,我們學好了,就給他們做表率了。所以只要有佛法,只要覺悟了,都沒有遺憾,都能化悲憤為力量,化危機為轉機,化煩惱為菩提,事事是好事,不要攀比,人人是好人。所以這一句話也是在提醒我們,人才重要,要把自己培養成人才,再往後才能去承擔重責大任。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集) 2017/7/26

  

  師長常說他私塾才上幾個月的時間,所學到的規矩,所學到的這些經教,就利益他一輩子,包含讀經當中所形成的定性,「教術之端,自閭巷始」。「教之道,貴以專」,定在這一部經,規定一百遍把它讀熟,一百遍背誦。已經會背了,還不到一百遍,遍數還是不可以少,就老老實實讀一百遍,讀熟,再背一百遍,兩百遍,終身不忘。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其實老實很重要,我們現在修學都是聰明反被聰明所誤,功夫不得力,都是因為不聽話。我們自己冷靜想想,怎麼好像伏不住煩惱?換個角度想,哪一句師父的教誨時時提起來了?老實在哪裡看得出來?聽不聽話。「老實者,精誠之捷徑」,一個人老實去做,是達到精誠最快的捷徑,「狐疑者,精誠之大敵」。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精誠是入道關鍵所在,但是只要一懷疑,「一定要這樣嗎?沒有更快的嗎?」就不可能老老實實聽師父的教誨。只要有夾雜自己的意思,精誠就達不到了。所以老子感嘆,「大道甚夷」,大道是很平坦的,不難達到,「而人好徑」。這句話真領會了,要把懷疑的心放下,老老實實聽話。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

  

  老子又說,「智者不博」,我們學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目標,是要開智慧,但有智慧的人,並不是廣博學一大堆的東西。反而是學得很雜的,它變成知識,而沒有真實的智慧。學東西要把根扎好,接著,「一經通,一切經通」,不要貪多、不要貪法。我們不要入了聖教,貪瞋痴還是換湯不換藥,這樣還是很難得利。「貴以專」,我們就要老老實實,一部經,「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老實的讀。「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8集)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