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

  從這兩句偈裡,我們能不能體會到佛陀的苦口婆心已達到極處。寫到這裡,眼前突然出現這樣一個畫面:一個端著飯碗的母親,在追著一個孩子餵飯,孩子不聽話,繞著圈跑。孩子跑,母親追,好不容易追上了,母親把一小勺飯送到孩子嘴邊,孩子卻噴的一口吐出去了。母親無可奈何的搖搖頭,說了一句:唉!孩子,這麼好的飯你怎麼就不吃呢?孩子不懂慈母心啊!

  佛勸導那些聽聞很廣的人、有智慧的人,「應信我教」,相信我的教化是如實之言,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這是第八首偈。

  這四句作為收尾句,真是太難得了。「如是妙法」就是指這一部《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無量壽經》是妙中之妙。這樣殊勝的妙法,你能聽到聞到,聽到的淺一些,聞到的深一些。應常念佛而生歡喜之心。

  自己信受奉持,又以此經勸化一切眾生,佛說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這是真正的善知識、真實的善知識,他不但自己出生死流,還廣泛去度脫在生死流的大眾。佛說這些人是真正的善知識。

  請看印光大師開示:

  「末世眾生,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若不念佛,求生西方,決定做不到。何以故,以無力斷惑故。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未斷惑者,亦可往生。既往生已,惑業苦三,悉皆消滅。喻如片雪當於大冶洪鑪之上,未至而化。以西方乃佛菩薩境界。凡夫到此,凡念不期斷而自斷。」

  第四十七品經文講完了,下面歸納一下要點。

  第四十七品經文有六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為什麼我們能在如此亂世聞到如此殊勝大法?

  不是偶然的事情;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已曾供養諸如來。

  第二個要點,哪些人不是《無量壽經》的當機者和受持者?

  造作惡業的人;貢高我慢的人;懈怠懶惰的人;邪知邪見的人。

  第三個要點,受持《無量壽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過去生中,曾於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處種植善根;有救世之心,有救世之行;發心續佛慧命,救度苦難眾生;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流通《無量壽經》,弘揚淨土念佛法門;讚演、供養《無量壽經》;一心求淨方,劫難現前不驚不怖。

  第四個要點,為什麼說「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

  難信之法,極難信;我們沒有智慧;這部經是佛從圓滿智慧中流出來的,等覺菩薩智慧不圓滿,都不完全明瞭。所以「唯佛與佛乃能知」。

  第五個要點,你怎樣理解「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兩句偈的含義?(思考題)

  第六個要點,為什麼說「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是極其殊勝的文句?它殊勝在哪裡?你怎樣理解「行超普賢」的?(思考自答題)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這一品經文是舉益流通,列舉修學所得真實利益,普為勸勉。「聞經獲益」是聞到這個經得到好處。

  請看下面經文: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

  這段經文先介紹得小乘利益的有哪一部分眾生。

  娑婆世界眾生、天上人間共有「一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得法眼淨〗。

  什麼是「法眼淨」?能辨別是非、能辨別真妄,法眼是菩薩之眼,能夠清楚的見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為五眼之一。

  「法眼淨」有大乘、小乘兩種。小乘是初果,大乘是初地。這個經上是兩萬人,但參加法會的不知有多少。這麼多人離開塵垢、根塵(色聲香味觸法)垢污都離了,得法眼清淨,見四諦法。對於四諦(苦集滅道)法,真正見到;見了四諦,初果就斷見惑。

  〖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

  這是小乘的三果,也叫不還果。證得阿那含果,不會再到欲界來。雖然沒有出三界,他住在四禪的五不還天,在那裡修行。

  〖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

  證阿羅漢果,這是小乘的四果。超越三界,不會墮落。「漏盡」指見思煩惱斷盡,故說「心得解脫」。

  在這一段經文裡,我們要解決這樣一個認識問題:有人問,為什麼佛說大乘法,聞法的人卻得小乘果?《淨影疏》解釋說:這些眾生聽說娑婆世界這樣穢惡可厭,生的厭離心強一些,得小果。朝鮮的憬興也是這樣說法,也是大家斷惑的程度。聽了這些法,見上沒有疑惑,就是初果。對於上界,天界的思惑都斷盡了,斷惑的水平是阿羅漢了。「見」可以是大乘見,斷惑是證。有了這個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發大乘心的人,為什麼還有聲聞?因為斷惑只達到這個水平。斷就是證,斷了就再不起來了。所證、所見應該是有區別的,上根利器一見就證了,絕大多數還要分兩步。先解決見,才有修,才有行,才有果證。

  請看下面經文: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段經文比較長,我們分八個層次來說。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這是講大乘所得的利益。大乘根性聞經則得大乘利益,小乘根性聞經則得小乘利益,所以聽經得什麼利益,與自己根性有關係。

  「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大願的莊嚴,是住不退轉,行不會退,不會退到小乘。「大乘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這是什麼菩薩?以通途法門來講,這是圓教初住菩薩。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的三不退位菩薩。修此法門成就不退轉菩薩有四十億之多。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這兩句經文所說的境界比前面說的「三不退位」菩薩更高。「不退忍」是無生法忍。我們把標準降低一點,佛在《仁王經》所講的,五忍位菩薩始為「信忍」。信忍是初地、二地、三地。由此可知,這裡講的得不退忍的二十五億眾生說的是地上菩薩。前面所講的四十億是三賢位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從初地到等覺菩薩位次的有二十五億人,這是大乘人往生。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

  從這幾句經文可以看出,發菩提心是件大事,在經中都寫一筆。「四萬億那由他」,這麼多眾生,在過去沒有發菩提心,聽到淨土法門之後才歡喜發心,「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

  這段經文說的既不是聲聞,也不是菩薩。「四萬億那由他」得益人數相當可觀,比小乘得法眼淨的人還多。我們既不是菩薩,也不是小乘。我們是不是屬於這一類?在沒有聽到淨土念佛法門之前,「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

  〖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

  真覺悟的人,應將這件事情當作自己這一生生命的第一件大事。這一生到這個世間幹什麼?就是求生淨土,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要見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發心。

  〖皆當往生彼如來土〗

  這一句經文太重要了,這是佛在為我們授成佛之記。

  一切眾生,只要依此經典道理、方法,遵從佛的教誨修行,將來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見阿彌陀佛,如《楞嚴經》上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不必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我們到哪裡去作佛?到極樂世界以外的他方世界去作佛。在會這麼多人,將來都先後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

  還有十方佛剎,現在正往生的,及未當生見到阿彌陀佛的,「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得到佛的授記。授記有四種:

  一、未發菩提心授記。佛已經給你授記了,將來你一定能發心。

  二、已發菩提心授記。給你授記。

  三、隱覆授記。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

  四、現前授記。正式佛前,你也在這兒,清清楚楚給你授記。

  這四種授記只要得到任何一種,都叫做得到授記。這麼多人都得到授記,都得到法忍。上面得不退轉是念不退,住不退轉是行不退;這個地方得授記法忍,授記成無上菩提。

  〖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些有情,都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過去生中的願力,過去生中的因緣所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唐譯這句話更清楚一點:「八萬億那由他眾生。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無量壽佛昔行菩薩道時。成熟有情。悉皆當生極樂世界。」那麼多眾生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是無量壽佛在過去沒成佛以前,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成熟的有情。佛已經教化大家,使大家善根成熟,這些人都當往生極樂世界。

  一切法從因緣生,這些眾生在過去生中,阿彌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中的相遇,得到教誨。現在善根成熟,無上的勝緣,有多生以來受阿彌陀佛的教化,曾經聽聞,聞思而修,如是發願,如果有正的思維、正的願力,印在八識心田之中,如食金剛,決定不消,這是無上殊勝的善因緣。現在彌陀功圓果滿,成究竟覺,於是因緣都成熟,蒙佛威力攝受,都得往生極樂世界。因過去的種子,成了現在的因;現在又蒙佛的威力加被,成為緣。因緣都具足,所以往生極樂世界。

  有因還要有緣,過去種下這個根,有因了,自己又發了這個心是因,遇到許多善緣、助緣,都很重要。若不是這個種,就種不出這個東西來。你要是這個種,唐朝的這個蓮子,現在長出蓮花來了。以前沒有放在水裡,沒有這個緣,因是不滅的;水與土保護得很好,就開花了。

  所以,我們想到極樂世界,為什麼往生的那麼多,無量無邊,正是表達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成佛以前,在無量劫中,在生死海裡,教化種種眾生,有這個因緣成就善根,得到往生,我們自己今天能夠聞、能夠信,肯定彌陀在過去劫中,曾經追逐我們在地獄中,阿彌陀佛在那裡救度我們,教誨我們於火宅之內。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他在大火宅中救度我們啊!攝受不捨,勸導不休,不疲不厭,不惜和我們共同輪轉六道。共同發菩提心的人有一個墮落了,那些不墮落的人總要去度他,就要追到地獄去救他,佛菩薩不捨一人啊,這是大乘佛菩薩的心。行者的心就是這樣偉大!

  佛菩薩對我們眾生就是這樣。但願我們能有個機會一念回心,知道過去錯了,一念回心不可思議。就怕老認為自己是一貫正確,那就表示你若干年以來從未得到真正的進步。這種一念回心,感謝佛的恩德,善根才能增長。

  佛恩浩浩無量大,千言萬語難表達,講稿寫到此處時,感得淚雨紛紛下。

  弘揚正法路艱難,千難萬險勇向前,我為淨土鼓與呼,粉身碎骨也心甘,千錘百鍊成真金,我願化作九品蓮。恩師恩師請放心,弟子一定回家園。

  請看下面經文: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並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復有諸天。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歎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尊者阿難。彌勒菩薩。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就是佛講這部經的時候。現三種瑞相:

  第一種瑞相,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此乃聽聞者人心的震動。聽到這一部經,歡喜無比!無量劫以來,在六道生死輪迴中煎熬,今天找到出離機會,心生大歡喜。

  第二種瑞相,現種種稀有神變。佛教在瑞相不作過多描述,一語帶過。

  第三種瑞相,光明遍照。接引十方眾生同生淨土,同圓種智,同成佛道。

  為什麼三次現瑞?為給我們作證明,讓大家對淨土念佛法門,生起信心。對難信之法,一定要生成實信,才能真正受益。

  〖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為什麼歡喜呢?《無量壽經鈔》說,歡喜原因有三:

  第一,說法者清淨。說此經者,是我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釋迦牟尼佛是法中之王,於法自在;說者很清淨,於法很自在,所以皆大歡喜。

  第二,所說的法清淨。所說的種種功德都是一個清淨句。依正種種莊嚴,入一清淨句,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說的法清淨。所以皆大歡喜。

  第三,得果清淨。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全體理性。依教修持,橫出三界,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究竟成佛。這是得果清淨。因為這個清淨,聞者得無上益,所以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請看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一法,乃如來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等覺菩薩,不能出於其外。下之逆惡罪人,亦可入於其中。不斷惑業,得預海會。一得往生,定證菩提。而況末世眾生,根機陋劣。不依此法,其何能淑。」

  「淨土法門,大綱在信、願、行三。修持之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須多說,依此力行,則自可親得其益矣。若欲做大通家,或致將現生了生死之法,置之度外,則可憐可憫也。」

  「真如法性,本無生佛凡聖之名。圓覺妙心,豈有人天升降之相。只因迷真逐妄,循流忘源。遂致六道輪迴,永劫無已。大覺世尊,特垂哀愍,示以本有之家鄉,導以歸元之捷徑。極談淨土,普勸往生。若能念茲在茲,持佛名號,日久月深,力極功純,自然能所俱寂,心佛兩忘,不離當念,親證三昧,徹了自心,獲大總持。如是則尚住娑婆,便作彌陀之真子,未生極樂,已為大士之良朋。縱令根機劣弱,未克臻此,亦可現世福深壽永,千祥萃集於厥躬。臨終聖應佛迎,長劫優遊於淨土。」

  第四十八品經文有八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哪一部分眾生是得小乘利益的?他們各得什麼樣的果位?

  娑婆世界眾生、天上人間,有「一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得「法眼淨」。

  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

  「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證阿羅漢果。

  第二個要點,為什麼佛講大乘法,聞法的人卻得小乘果?(共修的同修可以開展討論,結合實際說明這個問題)

  第三個要點,得大乘果的有哪些菩薩?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圓教初住。三賢菩薩。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不退忍是無生法忍,是地上菩薩。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我們既不是菩薩,也不是小乘。屬於這一部分裡的眾生。

  第四個要點,「皆當往生彼如來土」這句話重要在哪裡?

  佛為我們授成佛之記。

  第五個要點,得佛授記有哪幾種?

  有四種,未發菩提心授記;已發菩提心授記;隱覆授記;現前授記。

  第六個要點,大乘菩薩的心行是什麼?

  不捨一人。

  第七個要點,佛講《無量壽經》現了幾種瑞相?為什麼現瑞?為什麼歡喜?

  現三種瑞相:

  第一種,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第二種,現種種稀有神變。

  第三種,光明遍照。

  為給我們作證明,讓大家對淨土念佛法門生起信心。

  大眾生歡喜心,原因有三:

  一、說法者清淨;

  二、所說的法清淨;

  三、得果清淨。

  第八個要點,印光大師的開示,對我們修學《無量壽經》

  有何指導意義?結合實際談談你的個人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