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上一節課的最後,我們講到「五個難」,這「五個難」是:

  第一難,「如來興世。難值難見」;

  第二難,「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第三難,「遇善知識」難;

  第四難,「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第五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

  這節課,我們首先重點講講第三難,「遇善知識」難。

  《圓覺經大疏》說:「善能知真識妄。」知道真,認識妄。「知病識葯」,稱為善知識。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知道眾生的根機、病之所在,給他葯,這叫做善知識。

  《安樂集》根據《法句經》的話:「善知識者。能說深法,」善知識能說很深的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一切都是本體了。「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善知識這個定義很清楚,如熊熊烈火熾然建立一切法在畢竟空裡。

  永明大師說:「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養育你們、培養你們的菩提身。「善知識者,是汝眼目。」是你眼睛,讓你看到一切道路,善惡清楚。「善知識者,是汝大船。」度你出生死苦海。「善知識者,是汝韁繩。」能拉你出生死。

  《法句經》後頭還說:「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是說遇善知識的重要。

  欲證菩提,應求善友。怎麼求呢?

  《圓覺經》開示最好:「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不執著二乘的境界。他是「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他不讓眾生犯戒。主張破戒的不是善知識。雖然他有錯,但他主張正知正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條件可不低。他要知道你是不是正知正見,你是什麼水平,起碼他要知道什麼是正知正見,他還能發現這人有什麼毛病,這是特殊根機。

  圭峰大師的《圓覺經大疏》說:「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覺性就是性覺妙明,性覺就是本性的覺,是妙明(微妙光明),善於通達自己本有的覺性。是你本有的,不是外來的。這是個「行不到處」,是依種種修行達不到的地方。是無心三昧以後觸著碰著的,不是行所能直接達到之處,所以「不因修生」。但是也確要修,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但是「不因修生」,但還離不開行。「抉擇」是分別各種法,什麼是大小,什麼是正邪,所以他能「善能分別諸法相」;「無疑」,就是「於第一義而不動」,這是《華嚴》的兩句話。雖然第一義而不動搖,但是善能分別諸法相,抉擇無疑,這就叫正知見。

  《圓覺經》的話:末法要求正知見人,心不住相。《大疏》說:「心不住相,」是離開凡夫的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要是還有一點點小法在情見之內,這個情況就是有分別的。所以說不與萬法為侶,有少法當情都叫做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要取菩提,要證涅槃,這是嚴重法執。法我,這個都不取著,何況世間的夢幻境界。所以「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無住心,即契圓覺。」這個無住生心是地上菩薩才能當機。

  《稱讚大乘經》說:「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大乘佛法特殊的不共之處,寧可在地獄待百千劫,也不發二乘心,這符合佛的本心,說《華嚴》《涅槃》大家不懂,只好委曲求全,將就眾生的根器,而講一些聲聞、緣覺之法,也算正法;但佛說這是焦芽敗種,你若在這兒停下來,就辜負了佛的本心。所以,「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密宗的戒律,同聲聞眾住七天就算破戒,所以《圓覺經》的話:「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圭峰大師說得很好:「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他不能為眾生當修道的眼目。「雖壞行,而不破見者,是則人天真勝福田。」一般人常常在這個地方顛倒了。大德法語都是很有分量,很有感染力,很有啟發。

  《大智度論》說:「於諸師尊。如世尊想。」對於這些老師,應該像佛一樣看待。「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你有疑,打了個結,他能把這個結打開。「則盡心敬之」,盡你的心恭敬他。「不念餘惡」,他有什麼毛病不要去想。如弊囊盛寶,你不能因為囊髒而不要寶了。「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你夜裡行險道,不能因為拿火把的人髒,而不用他火把的照明。菩薩也這樣,「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禪宗也如此。「欲求無上道。第一莫疑師。」你只要摘果子吃,管它樹枝是橫的豎的。所以,「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疏》又說:「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事指示。」你只要能很善的承事明眼的老師,到必要的時候,這個老師就會指示你。如同善財童子在文殊處,機緣成熟,文殊就叫他出去親近善友,一個個介紹,直到五十三參,自然就會得到指示。《法句經》有二十一個比喻,善知識是父母、財寶、身命等等。「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大眾聞已。舉聲號哭。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自己想到多少劫以來,有多少善知識在守護我。所以今天我能見到佛。我得利益了,可是從來沒報過去善知識的恩,也沒有繼續去親近他們。說了這些,舉身號泣呀!

  所以《圓覺經•普覺品》勸大家:「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勸修行人把命拿出來供養善友。怎麼供養恭敬呢?首先要依教奉行。不是物質上的什麼東西,表面上禮敬。善知識難求,你得到了,善知識給你的指示若不能信受奉行,這叫良醫也束手無策,所以遇同未遇。故於善知識的教化,應聞而能信,信而能行。這個甚難甚難。經上說:「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難中之難」。如果你能聽到這部《大乘無量壽經》,很樂於去信受,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個更難的了。這個難不是說這個法門難修,而是說這樣的人,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難有難找。別的經佛處處都說,但真正開顯淨土法門教人往生的,唯獨這一部《無量壽經》最全面。因緣難遇,所以說是甚難。

  請看下面經文: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要是有眾生聽到佛聲,根據吳譯,佛聲就是阿彌陀佛的佛號聲。因佛名具萬德,眾生聞名就能接受,生起慈心、清淨心。清淨,就是純淨無垢,無有雜亂;歡喜,就是內心高興;踴躍,就是形於身口;衣毛為起,指遍身毛孔都豎立;淚出,是眼睛流淚;曾作佛道,就是從佛道中來。佛道,佛所得的無上菩提。因地上的行也叫道,能達到佛地的一切萬行稱為佛道。總的來說,這些眾生曾經修行,曾經心向佛的菩提,並非凡人。前生都作佛道,不是普通世俗的人。

  相反:〖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反之,若有人聽到經語,一點也不信,聽到阿彌陀佛佛號,心中狐疑。

  狐狸是一種疑心極重的動物。冬天過河,人只要看到狐狸的腳印在上面走過,你就放心地走。因為狐狸最會懷疑,它走幾步,就會聽聽下面有沒有流水的聲音,安全沒有問題它才過。人要是狐疑不信,是從三惡道來的。

  〖宿殃未盡〗

  過去的禍殃,業障還未消除盡。

  〖未當度脫〗

  沒有得度的時候。

  時節因緣還不成熟,所以你心中狐疑,就狂亂。《金剛經》上說:「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在後來世,拿那麼多身命布施,不如拿《金剛經》四句偈給人說。

  所以這個法門越殊勝,世間人就越難信。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樣的難信之法你能生信,就證明你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間稀有之人。對於這個圓教能生起真實的信心,能進一步產生圓解,圓解才能圓修,這就叫做圓人。圓人不是說現在三明六通一切具足,那都是聖末邊事。大家常常感興趣的,都是聖道中末了邊邊上面的事。密宗稱「決定見宗」。見首先要解決。見之後才有修,有修才有行,有行才有果。這個見字大家要十分注意,它不是悟,也不是理解,而是在這兩個之間。大密宗見就是圓見,念佛就成佛,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這都是圓見。你這樣念一天佛,等於別人念一劫,不要懷疑,可能還不止一劫。全在當人啊!(當人就是自己的意思)

  這一品經文講完了。下面歸納一下要點。

  第四十五品經文有八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釋迦牟尼佛宣講《無量壽經》,以他的威神力,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十方諸佛以及他們的剎土莊嚴,都示現在與會大眾的眼前,這是為什麼?

  眼見為實,解除疑惑;「所當為者,皆可求之」。

  第二個要點,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囑咐大眾,當他滅度之後,對這部經,對這個法門不要產生懷疑?解決疑的辦法是什麼?

  佛大智大慧,有先見之明,知道末法眾生剛強難化,對這部經、這個法門一定會產生懷疑,所以特別囑咐。

  有了疑不要壓,讀經、念佛、聽法解疑。亦可親近善知識答疑解惑。

  第三個要點,善導大師說:「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你能感悟到《無量壽經》的價值嗎?

  第四個要點,你知道《無量壽經》裡說的「五個難」的具體內容嗎?你對這個「五難」有什麼切身體會?對照自己,你突破了幾難?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第一難。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第二難。

  「遇善知識」難,第三難。

  「聞法能行。此亦為難」,第四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第五難。

  第五個要點,「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你怎樣認識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佛說的「焦芽敗種」是指何而言?你是怎樣認識的?

  第六個要點,「於諸師尊,如世尊想。」你應該怎樣對待老師?

  供參考:對老師應該像佛一樣看待;「盡心敬之」;「不念餘惡」;「欲求無上道,第一莫疑師」;常念師恩,時時不忘報師恩。

  第七個要點,「疑」是修行路上的大障礙,它的危害極大,你知道「疑」的根源在哪裡嗎?如果你是一個疑心重的人,你怎樣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第八個要點,你怎樣理解下面的話?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是汝眼目,讓你看到一切道路,善惡清楚;是汝大船,度你出生死苦海;是你韁繩,能拉你出生死。

  下面開始講第四十六品經文。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這一品經文是「咐囑流通」。佛講這部經將要圓滿,對所有的菩薩、所有發願受持修學這個法門的弟子,殷勤囑咐。

  「勤修堅持」,你很勤快的去修行,這就是勇猛心。勇猛不難,難於長久堅持,長久勇猛,勤修堅持。聞了經法,知道道路,道理明白了。宗旨也清楚了,就須認真去行。堅持下去,不為一切所轉動。有些人有點困難,就認為我修了這麼多年不靈了。更可怕的是糖衣炮彈,生活改善了,事情多了,忙得顧不得。腦子裡事多了,佛法少了,這都是被環境所轉。

  請看下面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這一段經文的前六句非常重要。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

  佛在這幾句經文裡,將此念佛成佛的法門作了三番讚歎:

  第一番讚歎:〖諸佛如來無上之法〗

  持名念佛,究竟是什麼法門?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的法,也不是阿彌陀佛一個人的法,而是「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大師沒有誇大,這句話在此文中找到了根據。「無上之法」,沒有別的法更能超過的,稱為「無上」。曇鸞大師說:「窮理盡性,」理的本性窮盡了,都了達了,都洞然了,沒有在這個之上的了。叫做「無上」。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說:「是故知無法勝涅槃者。」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第二番讚歎:〖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

  「十力無畏。無礙無著」是什麼法?祖師大德判教稱為「一乘法」。唯獨《華嚴》《法華》才能當得起「十力無畏。無礙無著」。

  「十力」是佛有十種力用。最後一個「漏盡智力」,「漏盡通」。這個智慧和力量,「於一切妄惑習氣,永斷不生」。不但惑不生了,見思惑斷了,塵沙惑、無明惑都不生了,習氣也不生了。能斷習氣的只有佛。如憍梵波提尊者過去生中是牛,今生吃飯還有反芻的習慣。能把一切妄惑習氣都斷盡了,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不受後有,這是第十種力用。

  「無畏」,指佛的說一切智無所畏,說漏盡無所畏等四種無所畏。

  「無礙」,如兩個燈的光,這個燈的光和那個燈的光,彼此相涉相入,遍一個房子裡,光光融為一體,這就是無礙。佛法無礙,通達自在。

  「無著」,沒有執著。抓著不放就是執,著就是粘著不脫,著在這兒。抓就像猴子,在樹上蹦來蹦去,這隻手要放,那隻手就要抓。粘住,像蛾子讓蜘蛛網粘上來了,擺脫不開了,這就是著。執著就是這個意思。那佛法呢?「蓮華不著水,日月不住空。」無所著,無所住。日月不在空裡停下來,若停下來就要掉下來。學物理的應該懂得,沒有圓的運動就不能繼續沿著軌道前進。日月運空而不住空,運行不息,光明遍照;蓮華不著水,蓮華不但出污泥,而且出水,但不著水,然後放出萬德圓滿的殊勝蓮花。這就是「無著」。

  第三番讚歎:〖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

  如來所說一切法是甚深之法,《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不是小乘可以懂得的波羅蜜,這是深般若。這個法是大乘中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是〖甚深之法〗不但深,而且很深。「波羅蜜等菩薩之法」,菩薩修六度,六度波羅蜜。六度包括萬行。波羅蜜的意思是到彼岸。我們在生死中輪轉不停,是此岸。要到彼岸,不但自己渡過,要一切眾生渡過是菩薩。這菩薩的法〖非易可遇〗不是輕易可以遇到的。確實如是,很難很難。

  〖能說法人。亦難開示。〗

  這是真的。「能說法人」是指講經說法的法師。他講其他的經容易,普通的法好開示,講此經不容易,這個法是如來甚深之法,這是波羅蜜等菩薩之法,是能度彼岸之法,不是語言文字能表達的。有的人能研究,懂得一點道理,就以為是。那全不是。但還須要先懂再說,要從這裡過。但這個不是會。比如要去哪兒先看地圖,在地圖上找到了要去的地點,不等於你到了。

  〖堅固深信。時亦難遭〗

  所以我們要深信切願,不是膚淺的信。

  現在的佛教徒,十個有九個是迷信或淺信。比如,把外道的觀念當作佛法用,而不自知,說起來還振振有詞兒呢!比如:「我要是不恭敬佛,佛就會生氣!」佛還會生氣!「佛要見怪,責罰我。」這是把佛降低為神。所以你能產生這個堅固的深信,這個時候也不容易。如「盲龜值木」,瞎眼的烏龜在茫茫的海中,碰到中間有個圈的木板,腦袋恰好從圈裡鑽出來透透氣。這就好比我們聽到佛法在修,碰上這個難得的機會,你抓住,能修。能保持,就很不容易了。所以要生「盲龜值木」之想,時亦難遭啊!

  〖我今如理宣說〗

  宣說不難,如理難。理是理體,是真如。如理體而說,就是如真如而說,就是如如而說。

  《金剛經》說:「云何為人演說」——「如如不動。」如如,你說這個如如,如那個如?能說法的人也難開示。如如的境界達不到啊!佛就是如如不動而說。不是我這個心不動,是如,沒有離開如如,都在如如之中。說也罷,不說也罷,拈花也罷,洗腳也罷,都是如如。佛洗腳,都在說無上法。

  〖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

  這是《無量壽經》的結束語,當然佛說的都是無量廣大微妙法門。

  要是從這一期法會來說,是專指《無量壽經》是廣大微妙法門。為什麼說「廣大微妙」?因為這個法門圓具萬德,普被群機。這個名號是萬德莊嚴。上至大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五逆十惡都可往生。這個門沒有什麼人進不去,所以稱廣大法門。為什麼說微妙呢?因為你念佛,善根福德就頓同諸佛,全收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功德,這不是微妙嗎?頓同諸佛,神妙難思,稱為微妙,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稱讚。

  《阿彌陀經》裡,彼諸佛等都稱讚阿彌陀佛,也稱讚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釋迦牟尼佛能做很難很難的稀有之事。能在娑婆世界這樣的國土,五濁惡世,什麼都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惡世界裡,「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土的眾生比天界強,還是有智慧的,肯為智慧斷欲,所以佛能夠來說難信之法。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還有眾生聞法得度,這是甚難稀有的事,因此十方佛都稱讚。

  我們再看《阿彌陀經》的名字。《佛說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是一部經,稱為大經、小經,大本、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原稱為《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名字就大大的說明了問題。智者見經題,便知全部義。淨土法門是不可思議功德,是一切諸佛護念、護持、讚歎的法門。因此,世尊囑咐彌勒及與會大眾要「作大守護」,這是多好的意思。這個法門超越群倫,這部經超越了所有的經典,第一稀有。佛說,依此法門修,是我第一弟子。對這法門的守護應當比守護頭目還要盡心,超越常情才叫大。你願意為《無量壽經》作大守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