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這節課的開始,我想再重點談談『去惡就善。朝聞夕改。』這兩句經文。
因為我們能不能去惡就善,能不能朝聞夕改,與我們今生能不能成就關係太密切了。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以下幾點感受。
感受一,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
這裡面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個內容是不知錯,不改錯。不知錯必然是不改錯,試想想,他都不知道錯了,何談改錯呢?生活中這樣的人,我們不能說很多很多,但也確實為數不少。
第二個內容是不認錯,不改錯。這和第一個內容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是不改錯。不同之處一個是不知錯,一個是不認錯。後者有這樣的兩個特點:一個是別人給指出來了,但他不認,主要表現就是解釋狡辯;第二個特點是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他能看明白,也能說明白,還能勸別人認錯。可是輪到自己身上就糊塗了,怎麼整也整不明白。這可能就是當局者迷吧!
感受二,人的習氣真的難改,但你真的不改,西方極樂世界就真的沒有你的分。
有人這樣說:「我想改,不是不想改,就是改不了。」既然是這樣,那你就繼續在六道裡輪迴吧。改,不改,改了,改不了,都是你自己的事,別人幫不上忙。
感受三,是事相上改,還是從根上改?
改過失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從枝葉上改,枝葉是事相,做的事相太多,無量無邊。就事論事,哪些事做錯了,趕緊改過來,這是在枝葉上改,不但麻煩,也改不乾淨。比如有人愛管事,他管張三的事,你告訴他,他不管了;但他去管李四的事去了,你又告訴他,他不管了;但他又去管王五的事去了。管事是照管不誤,只是在換管的對象,這樣在枝葉上改,想改習氣,難啊!
另一種方法是從根本上改。會改過的人,從根本上改。「根本」是什麼?是心地,佛在大經裡講的就是根本,最原始的根本,根本的根本。佛說,我們的病根是從「妄想、執著」而生的。「妄想、執著」就是根本的根本。什麼是妄想?起心動念就是妄想。要不打妄想太難了,決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佛法也是妄想,經上明明白白教我們「真心離念」「真心無念」。「有念」就是妄想。假如真的無念,則此「無念」是無明。由此可知,不管是無念,還是有念,都錯了。
有同修可能會問,有念不行,無念也不行,那怎樣才行啊?別急,佛有辦法。佛菩薩真正慈悲,告訴我們,唯一的「正念」就是念「阿彌陀佛」。這一念不是妄念,不是妄想,不是執著,唯獨這一念是正念。除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就是妄想、執著。
如何做到二六時中,一天到晚保持正念,不要把正念忘失,這就是「不捨正念」。這是我們現前必須做的功夫。這個功夫就是從根本上改過。我們講改過修善,從根本上改;我們講修行,從根本上修。不許心裡有一個惡念,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遇到一切人,沒有第二個念頭,就是想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一切眾生。希望眾生和自己一樣歡喜信受。這樣才能報佛恩。迴向偈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要真的做,不是口頭上說說就完了。真正做,不是難事。保持自己的正念,時時刻刻把這個法門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這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感受四,改習氣要抓住重點。
今生要了生死出輪迴,不改習氣,往生無望。改習氣要抓住重點。哪個習氣最重,對你往生淨土障礙最大,就先把這個難關攻下來,就像攻碉堡一樣,得先把那個火力最強的攻下來,才能掃清前進的道路。比如:有人愛搞人我是非;有人嫉妒心強,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有的人心量小、疑心重,自己給自己套枷鎖;有的人愛張揚,好顯示自己,喜歡指手劃腳指揮別人;有的人愛管閒事,招人煩;有的人廢話連篇,造口業,惹麻煩;有的人妄念紛飛,沒完沒了;有的人說謊話如同家常便飯,張口就來;有的人眼睛盯著別人不放,專挑別人的毛病。這就好比烏鴉落在黑豬身上,它對豬說:「你怎麼這麼黑啊?」這是只見豬黑,不見自己黑;有的人本沒有什麼驕傲的資本,卻盲目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最後一定把自己弄成個孤家寡人。
感受五,發露懺悔,決不二過,這是真懺悔。
我們現實的狀況是,同修們能夠懺悔,也能發露懺悔,懺悔不能說不真誠,但不二過做不到,不但二過,而且三過、四過、五過……,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樣的懺悔又有什麼用呢!我們都是凡夫,生活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已經亂到極處的人世間,不犯過錯是不可能的。只有兩種人不犯過錯,一是佛,二是死人。犯過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懺悔、不改過。
請看印光大師的兩段開示:
「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既知慚愧懺悔,何又依舊行履,惡不見減,善不見增乎。無他,心不志誠故也。倘心主於誠,豈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實無決定改過遷善之誠懇故。汝自己欲為賢人善人,自可遠離惡習。不能遠離者,係其心不決定,浮游緩慢,則難免仍歸舊路矣。」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
對於上面的兩句經文,現在的同修可能感受不深,為什麼?因為流通的經典、法寶太多了,要什麼有什麼,因為得到太容易了,所以沒有「如貧得寶」的那種感覺。四五十年以前,如果有誰得到一部經典,那可真是得到寶了,那可真是「如獲至寶」啊!有多少人羨慕啊!
所以,我們應當把經法當作世間最珍貴的寶物看待,如同窮人得到寶貝一樣,如護頭目般的全力保護。要有這種認識,唯獨佛陀經法能救度我們,幫助我們永脫輪迴,脫離三界,幫助我們在一生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世間任何珍寶都無法相比的。我們明白了這個事實,才知道經法之寶貴。
〖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改往修來」。這裡的一個「改」字,告訴我們學佛的過程是一個改造的過程。不斷改造自己,不是老一套。而是要和以前的不一樣。「改往」,就是把以往的改掉。若還總是老一套,見解還是老一套,就沒有真實的進步;「修來」,就是未來的事要比從前好,要光明。
「洒心易行」。洗除心垢,君子改革的是心,小人改革的是外表,洗心自然就換了行了。老法師教誨我們,過去所行,過失錯誤太多,想法、看法、做法都錯了,從今天起都要改正過來。對於時光要特別珍惜,過去沒有掌握住,未來我們發心是可以掌握的,要好好為未來的幸福,真實的修學。
「洒」是洗刷的意思,把心裡的許多污染都洗乾淨。用什麼洗?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心地的污染就是罪障、業障,把它洗乾淨,業障就消除,罪障就消滅。從前慈雲灌頂大師說得很好,六道眾生無始劫以來所累積的罪障,所有一切經法都沒有辦法懺除的,這一句佛號能除滅。這一句話很不容易說出,灌頂大師要不是徹見佛號真實功德利益,怎麼可能說得出來。
有的人念佛時間不長,往生時卻那麼瀟洒自在,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業障消除了。業障沒有消除,縱然往生,還是有病苦的,這是業障沒有消除乾淨,這是古來祖師大德都明白的,積功累德是一回事情,業障消除多少是另一回事情,祖師大德們說,講經的法師積功累德多,消除業障未必能比得上在家的同修。在家同修功德不如法師,但消除業障往往要超過法師。大家熟悉的玄奘大師,對中國的佛教貢獻多偉大,辛辛苦苦從印度把佛法傳到中國來,他往生的時候生病,而且相當苦。有人問他,「你老人家一生有這麼大的功德,這樣好的修持,為什麼臨終還有病苦?」他說,「我無始劫來的業障,這次都報掉了。」他的病苦即是業障現前報掉,沒有消掉,在臨終這一剎那報掉。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能無疾而終的,就是業障消了。
祖師大德也有消除業障,走得很自在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走的就很自在。他一年前就知道。一般預知時至多在一個月、半個月前,也有在三個月前就知道。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是在一年前知道的,他囑咐人到國恩寺趕緊替他辦後事。
在家同修弘法的緣沒有成熟,就努力消除業障。如果有緣,有機會弘法利生,也應該捨己為人。自己的業障深,但只要積功累德,臨命終時,有積善功德加持,頂多臨終受些病苦,就像玄奘大師一樣,業障就在此時消除。因功德力,得諸佛護念,龍天保佑,魔不會來擾亂。凡夫臨終時,魔會來擾亂。因為業習煩惱所牽,所以臨終見到許多已過世的人,且多是妖魔鬼怪變現來誘惑的,來找麻煩的,來破壞正念的。
真正消業障,就是心裡這些污染都洗刷乾淨。念佛法門第一殊勝,即是心裡只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三業都在阿彌陀佛,業障自然就不現前,罪障也消除了。
念佛決定不能打妄想,不能摻雜其他法門。覺明妙行菩薩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希望大家時時提醒自己,這九個字是念佛的祕訣。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自然得到感應,得到佛菩薩的加被。有願必滿。
有願必滿是有條件的。你得到經戒,如同得到寶貝一樣,改往修來,洒心易行,這才所願輒得。比如,你想得博士,又不想下功夫念書,你能當上博士嗎?
請看下面經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是一段特別重要、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特別喜愛的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佛法裡面的理想的大同世界。這是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藍圖,彰顯了佛陀教育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對於世界的和諧與安全有多麼大的好處,這樣的佛法我們能不學嗎?
這一段經文彰顯了佛的慈德無量。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無量的恩德,加持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佛陀教育所體現太平盛世、大同之治,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在這一段經文顯示出來了。
〖佛所行處〗
有以下三種解釋可供參考:
第一種解釋,指佛所行履之處,即佛所到之處。佛走到哪裡就教到哪裡,他沒有講堂,他沒有道場。可不可以這樣說,佛是流動的講堂,流動的道場。
第二種解釋,是指佛陀教育、佛陀教化所在之處,也是佛教普遍推行達到的處所。
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間至善圓滿的教育,無論在理論、方法、境界,特別是在方法上,可以說是極盡善巧。佛用最高的藝術教學法,能令一切眾生,在去佛講經三千年後的現代同修,還能被他感化,可見他的攝受力有多強。三千年後還有這麼大的力量,世間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學都不能為比。
第三種解釋,指佛法流通之處。佛的經論所到之處,現在我們能看的這些書,就是佛所行處。我們天天都在接受佛的教誨,佛時時刻刻都沒有離開我們。
〖國邑丘聚〗
這四個字「表佛所行之處」。也就是佛講經教學的處所、教化眾生的處所。「國」是國家;「邑」是鄉里;「丘」解釋成山是不對的,周禮說四個邑叫做丘;「聚」是大的聚落,城、市、鄉村邑落,沒有不受到教化的。化是變化,人都變化了。
眾生剛強難化,要不斷的改和化。學佛是一個改造的過程,大變活人。一般要變活人要再投一次胎,那太笨了。現在就變。怎麼變的?佛陀用教學變的。
〖靡不蒙化〗
佛陀所到之處,「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
風調雨順。
〖災厲不起〗
這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一切災難都不會發生。「災」是天災,「厲」是病。
現在出來好多奇奇怪怪的病,最近的一百年,地球上的災禍太多了,火山爆發、水災、海嘯、森林火災等等,都在不停的發生。如果佛所行處,很多人都很信奉,不光在那念經,而是去實踐,按佛的道理端正身心,這才是真的。佛教徒只是念念經,到時候捐點錢,這個是皮;皮不管事,要端正身心。
在這個世界上,佛所行處〖國豐民安〗
國家很豐足,人民很安樂。
〖兵戈無用〗
內無盜賊,外無侵略,武器沒有用。
秦始皇就把武器鑄為金人十二個,這都是「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尊崇道德,興仁義。
〖務修禮讓〗
要合乎情理,能互相諒解。讓一讓天下就太平了。
什麼地方、什麼事情都可以讓一讓。有一個法師買了一個壞碗,他很高興的拿回來了,他說:「這個壞碗我若不買,他會賣給別人的。我買了一樣。」雖然是個碗,這種精神可貴。你就必須要挑這個好的,不要那個壞的,不肯讓。你念了半天佛就是要佔便宜。求佛保佑現在平安,將來死了到個好地方,比別人都好,這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不是佛教徒。這話是黃念老說的,老人家慈悲呀,說的都是大實話。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
居官都很廉明,沒有錯案,就沒有怨枉。沒有怨枉這個事很了不起。
〖強不凌弱〗
現在的社會現象正與此相反,是「以強凌弱」。
稱霸的國家以他的軍力、武力來欺凌弱國、小國;富者仗其財富來榨取貧窮;執權者常逞其權勢魚肉人民;為非者,就是造壞事的人,則結成幫匪、黑社會,中國、外國都有,非常黑暗、殘暴,迫害良善……都是靠強欺侮弱小。佛所行處,有強的,但不欺弱小,他幫助弱小的。
〖各得其所〗
各各得到他的安心之所。
夏蓮老把「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十二句話作西方淨土發願文,實是高明之舉,智慧之舉。
請看下面經文: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這七句經文,字字真實,沒有一點虛妄。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
我慈悲哀憫你們,勝過你們的父母。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比較一下:
第一,父母愛子女只一世,一口氣不來,又到六道裡輪迴去了,這一世就忘掉了;佛愛眾生無量劫,生生世世,不管你在哪一道,佛都跟著你,直到你成佛。
第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平等,有的喜歡老大不喜歡老二;有的喜歡男孩不喜歡女孩;佛對眾生是平等的普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平等。
第三,「父母惡不孝,佛愍惡逆」。意思是父母不喜歡那個不孝的,討厭他;佛對犯五逆罪的眾生都不捨棄,都是一樣救度的。
佛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一是說什麼?一體,都是真心變現的。佛家講三身:法身、應身、報身,人人都具足,只是不能現前。六道凡夫法身完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法身,不知道自己有報身,只知道現在這個身。現在的身是應化身,應身,六道凡夫,我們並沒有捨棄。佛陀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教我們回歸法身,佛陀的教育就圓滿了。回歸法身,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菩薩證的法身不圓滿,一定到成佛才究竟圓滿。佛家常講的三身,三身是一體,都是法身變現出來的,所以從法身講平等,法身是真心,法身是真愛,真愛裡頭沒有情;凡夫愛裡頭有情,於是這個愛就變質了。這時我們才知道經文裡這個「甚」字多麼重要!「甚於父母念子」,我們幾個人能聽懂?真聽懂了,我們就會像佛一樣愛眾生。這個愛超過六道十法界裡的愛、裡面的慈悲,超過,為什麼?用真心。六道完全用妄心。四聖法界裡面用真心,不純,還有妄念夾雜在心裡面,唯獨到證得究竟圓滿報身,跟佛就一樣了。
現在讓我們重溫下面三句話:
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親人!
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的親人!
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
同修們,你們有什麼新的感悟嗎?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這節課的開始,我想再重點談談『去惡就善。朝聞夕改。』這兩句經文。
因為我們能不能去惡就善,能不能朝聞夕改,與我們今生能不能成就關係太密切了。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以下幾點感受。
感受一,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
這裡面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個內容是不知錯,不改錯。不知錯必然是不改錯,試想想,他都不知道錯了,何談改錯呢?生活中這樣的人,我們不能說很多很多,但也確實為數不少。
第二個內容是不認錯,不改錯。這和第一個內容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是不改錯。不同之處一個是不知錯,一個是不認錯。後者有這樣的兩個特點:一個是別人給指出來了,但他不認,主要表現就是解釋狡辯;第二個特點是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他能看明白,也能說明白,還能勸別人認錯。可是輪到自己身上就糊塗了,怎麼整也整不明白。這可能就是當局者迷吧!
感受二,人的習氣真的難改,但你真的不改,西方極樂世界就真的沒有你的分。
有人這樣說:「我想改,不是不想改,就是改不了。」既然是這樣,那你就繼續在六道裡輪迴吧。改,不改,改了,改不了,都是你自己的事,別人幫不上忙。
感受三,是事相上改,還是從根上改?
改過失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從枝葉上改,枝葉是事相,做的事相太多,無量無邊。就事論事,哪些事做錯了,趕緊改過來,這是在枝葉上改,不但麻煩,也改不乾淨。比如有人愛管事,他管張三的事,你告訴他,他不管了;但他去管李四的事去了,你又告訴他,他不管了;但他又去管王五的事去了。管事是照管不誤,只是在換管的對象,這樣在枝葉上改,想改習氣,難啊!
另一種方法是從根本上改。會改過的人,從根本上改。「根本」是什麼?是心地,佛在大經裡講的就是根本,最原始的根本,根本的根本。佛說,我們的病根是從「妄想、執著」而生的。「妄想、執著」就是根本的根本。什麼是妄想?起心動念就是妄想。要不打妄想太難了,決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佛法也是妄想,經上明明白白教我們「真心離念」「真心無念」。「有念」就是妄想。假如真的無念,則此「無念」是無明。由此可知,不管是無念,還是有念,都錯了。
有同修可能會問,有念不行,無念也不行,那怎樣才行啊?別急,佛有辦法。佛菩薩真正慈悲,告訴我們,唯一的「正念」就是念「阿彌陀佛」。這一念不是妄念,不是妄想,不是執著,唯獨這一念是正念。除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就是妄想、執著。
如何做到二六時中,一天到晚保持正念,不要把正念忘失,這就是「不捨正念」。這是我們現前必須做的功夫。這個功夫就是從根本上改過。我們講改過修善,從根本上改;我們講修行,從根本上修。不許心裡有一個惡念,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遇到一切人,沒有第二個念頭,就是想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一切眾生。希望眾生和自己一樣歡喜信受。這樣才能報佛恩。迴向偈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要真的做,不是口頭上說說就完了。真正做,不是難事。保持自己的正念,時時刻刻把這個法門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這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感受四,改習氣要抓住重點。
今生要了生死出輪迴,不改習氣,往生無望。改習氣要抓住重點。哪個習氣最重,對你往生淨土障礙最大,就先把這個難關攻下來,就像攻碉堡一樣,得先把那個火力最強的攻下來,才能掃清前進的道路。比如:有人愛搞人我是非;有人嫉妒心強,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有的人心量小、疑心重,自己給自己套枷鎖;有的人愛張揚,好顯示自己,喜歡指手劃腳指揮別人;有的人愛管閒事,招人煩;有的人廢話連篇,造口業,惹麻煩;有的人妄念紛飛,沒完沒了;有的人說謊話如同家常便飯,張口就來;有的人眼睛盯著別人不放,專挑別人的毛病。這就好比烏鴉落在黑豬身上,它對豬說:「你怎麼這麼黑啊?」這是只見豬黑,不見自己黑;有的人本沒有什麼驕傲的資本,卻盲目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最後一定把自己弄成個孤家寡人。
感受五,發露懺悔,決不二過,這是真懺悔。
我們現實的狀況是,同修們能夠懺悔,也能發露懺悔,懺悔不能說不真誠,但不二過做不到,不但二過,而且三過、四過、五過……,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樣的懺悔又有什麼用呢!我們都是凡夫,生活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已經亂到極處的人世間,不犯過錯是不可能的。只有兩種人不犯過錯,一是佛,二是死人。犯過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懺悔、不改過。
請看印光大師的兩段開示:
「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既知慚愧懺悔,何又依舊行履,惡不見減,善不見增乎。無他,心不志誠故也。倘心主於誠,豈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實無決定改過遷善之誠懇故。汝自己欲為賢人善人,自可遠離惡習。不能遠離者,係其心不決定,浮游緩慢,則難免仍歸舊路矣。」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
對於上面的兩句經文,現在的同修可能感受不深,為什麼?因為流通的經典、法寶太多了,要什麼有什麼,因為得到太容易了,所以沒有「如貧得寶」的那種感覺。四五十年以前,如果有誰得到一部經典,那可真是得到寶了,那可真是「如獲至寶」啊!有多少人羨慕啊!
所以,我們應當把經法當作世間最珍貴的寶物看待,如同窮人得到寶貝一樣,如護頭目般的全力保護。要有這種認識,唯獨佛陀經法能救度我們,幫助我們永脫輪迴,脫離三界,幫助我們在一生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世間任何珍寶都無法相比的。我們明白了這個事實,才知道經法之寶貴。
〖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改往修來」。這裡的一個「改」字,告訴我們學佛的過程是一個改造的過程。不斷改造自己,不是老一套。而是要和以前的不一樣。「改往」,就是把以往的改掉。若還總是老一套,見解還是老一套,就沒有真實的進步;「修來」,就是未來的事要比從前好,要光明。
「洒心易行」。洗除心垢,君子改革的是心,小人改革的是外表,洗心自然就換了行了。老法師教誨我們,過去所行,過失錯誤太多,想法、看法、做法都錯了,從今天起都要改正過來。對於時光要特別珍惜,過去沒有掌握住,未來我們發心是可以掌握的,要好好為未來的幸福,真實的修學。
「洒」是洗刷的意思,把心裡的許多污染都洗乾淨。用什麼洗?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心地的污染就是罪障、業障,把它洗乾淨,業障就消除,罪障就消滅。從前慈雲灌頂大師說得很好,六道眾生無始劫以來所累積的罪障,所有一切經法都沒有辦法懺除的,這一句佛號能除滅。這一句話很不容易說出,灌頂大師要不是徹見佛號真實功德利益,怎麼可能說得出來。
有的人念佛時間不長,往生時卻那麼瀟洒自在,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業障消除了。業障沒有消除,縱然往生,還是有病苦的,這是業障沒有消除乾淨,這是古來祖師大德都明白的,積功累德是一回事情,業障消除多少是另一回事情,祖師大德們說,講經的法師積功累德多,消除業障未必能比得上在家的同修。在家同修功德不如法師,但消除業障往往要超過法師。大家熟悉的玄奘大師,對中國的佛教貢獻多偉大,辛辛苦苦從印度把佛法傳到中國來,他往生的時候生病,而且相當苦。有人問他,「你老人家一生有這麼大的功德,這樣好的修持,為什麼臨終還有病苦?」他說,「我無始劫來的業障,這次都報掉了。」他的病苦即是業障現前報掉,沒有消掉,在臨終這一剎那報掉。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能無疾而終的,就是業障消了。
祖師大德也有消除業障,走得很自在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走的就很自在。他一年前就知道。一般預知時至多在一個月、半個月前,也有在三個月前就知道。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是在一年前知道的,他囑咐人到國恩寺趕緊替他辦後事。
在家同修弘法的緣沒有成熟,就努力消除業障。如果有緣,有機會弘法利生,也應該捨己為人。自己的業障深,但只要積功累德,臨命終時,有積善功德加持,頂多臨終受些病苦,就像玄奘大師一樣,業障就在此時消除。因功德力,得諸佛護念,龍天保佑,魔不會來擾亂。凡夫臨終時,魔會來擾亂。因為業習煩惱所牽,所以臨終見到許多已過世的人,且多是妖魔鬼怪變現來誘惑的,來找麻煩的,來破壞正念的。
真正消業障,就是心裡這些污染都洗刷乾淨。念佛法門第一殊勝,即是心裡只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三業都在阿彌陀佛,業障自然就不現前,罪障也消除了。
念佛決定不能打妄想,不能摻雜其他法門。覺明妙行菩薩說「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希望大家時時提醒自己,這九個字是念佛的祕訣。
〖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自然得到感應,得到佛菩薩的加被。有願必滿。
有願必滿是有條件的。你得到經戒,如同得到寶貝一樣,改往修來,洒心易行,這才所願輒得。比如,你想得博士,又不想下功夫念書,你能當上博士嗎?
請看下面經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是一段特別重要、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特別喜愛的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佛法裡面的理想的大同世界。這是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藍圖,彰顯了佛陀教育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對於世界的和諧與安全有多麼大的好處,這樣的佛法我們能不學嗎?
這一段經文彰顯了佛的慈德無量。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無量的恩德,加持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佛陀教育所體現太平盛世、大同之治,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在這一段經文顯示出來了。
〖佛所行處〗
有以下三種解釋可供參考:
第一種解釋,指佛所行履之處,即佛所到之處。佛走到哪裡就教到哪裡,他沒有講堂,他沒有道場。可不可以這樣說,佛是流動的講堂,流動的道場。
第二種解釋,是指佛陀教育、佛陀教化所在之處,也是佛教普遍推行達到的處所。
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間至善圓滿的教育,無論在理論、方法、境界,特別是在方法上,可以說是極盡善巧。佛用最高的藝術教學法,能令一切眾生,在去佛講經三千年後的現代同修,還能被他感化,可見他的攝受力有多強。三千年後還有這麼大的力量,世間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學都不能為比。
第三種解釋,指佛法流通之處。佛的經論所到之處,現在我們能看的這些書,就是佛所行處。我們天天都在接受佛的教誨,佛時時刻刻都沒有離開我們。
〖國邑丘聚〗
這四個字「表佛所行之處」。也就是佛講經教學的處所、教化眾生的處所。「國」是國家;「邑」是鄉里;「丘」解釋成山是不對的,周禮說四個邑叫做丘;「聚」是大的聚落,城、市、鄉村邑落,沒有不受到教化的。化是變化,人都變化了。
眾生剛強難化,要不斷的改和化。學佛是一個改造的過程,大變活人。一般要變活人要再投一次胎,那太笨了。現在就變。怎麼變的?佛陀用教學變的。
〖靡不蒙化〗
佛陀所到之處,「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
風調雨順。
〖災厲不起〗
這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一切災難都不會發生。「災」是天災,「厲」是病。
現在出來好多奇奇怪怪的病,最近的一百年,地球上的災禍太多了,火山爆發、水災、海嘯、森林火災等等,都在不停的發生。如果佛所行處,很多人都很信奉,不光在那念經,而是去實踐,按佛的道理端正身心,這才是真的。佛教徒只是念念經,到時候捐點錢,這個是皮;皮不管事,要端正身心。
在這個世界上,佛所行處〖國豐民安〗
國家很豐足,人民很安樂。
〖兵戈無用〗
內無盜賊,外無侵略,武器沒有用。
秦始皇就把武器鑄為金人十二個,這都是「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尊崇道德,興仁義。
〖務修禮讓〗
要合乎情理,能互相諒解。讓一讓天下就太平了。
什麼地方、什麼事情都可以讓一讓。有一個法師買了一個壞碗,他很高興的拿回來了,他說:「這個壞碗我若不買,他會賣給別人的。我買了一樣。」雖然是個碗,這種精神可貴。你就必須要挑這個好的,不要那個壞的,不肯讓。你念了半天佛就是要佔便宜。求佛保佑現在平安,將來死了到個好地方,比別人都好,這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不是佛教徒。這話是黃念老說的,老人家慈悲呀,說的都是大實話。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
居官都很廉明,沒有錯案,就沒有怨枉。沒有怨枉這個事很了不起。
〖強不凌弱〗
現在的社會現象正與此相反,是「以強凌弱」。
稱霸的國家以他的軍力、武力來欺凌弱國、小國;富者仗其財富來榨取貧窮;執權者常逞其權勢魚肉人民;為非者,就是造壞事的人,則結成幫匪、黑社會,中國、外國都有,非常黑暗、殘暴,迫害良善……都是靠強欺侮弱小。佛所行處,有強的,但不欺弱小,他幫助弱小的。
〖各得其所〗
各各得到他的安心之所。
夏蓮老把「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十二句話作西方淨土發願文,實是高明之舉,智慧之舉。
請看下面經文: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這七句經文,字字真實,沒有一點虛妄。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
我慈悲哀憫你們,勝過你們的父母。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比較一下:
第一,父母愛子女只一世,一口氣不來,又到六道裡輪迴去了,這一世就忘掉了;佛愛眾生無量劫,生生世世,不管你在哪一道,佛都跟著你,直到你成佛。
第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平等,有的喜歡老大不喜歡老二;有的喜歡男孩不喜歡女孩;佛對眾生是平等的普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平等。
第三,「父母惡不孝,佛愍惡逆」。意思是父母不喜歡那個不孝的,討厭他;佛對犯五逆罪的眾生都不捨棄,都是一樣救度的。
佛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一是說什麼?一體,都是真心變現的。佛家講三身:法身、應身、報身,人人都具足,只是不能現前。六道凡夫法身完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法身,不知道自己有報身,只知道現在這個身。現在的身是應化身,應身,六道凡夫,我們並沒有捨棄。佛陀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教我們回歸法身,佛陀的教育就圓滿了。回歸法身,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菩薩證的法身不圓滿,一定到成佛才究竟圓滿。佛家常講的三身,三身是一體,都是法身變現出來的,所以從法身講平等,法身是真心,法身是真愛,真愛裡頭沒有情;凡夫愛裡頭有情,於是這個愛就變質了。這時我們才知道經文裡這個「甚」字多麼重要!「甚於父母念子」,我們幾個人能聽懂?真聽懂了,我們就會像佛一樣愛眾生。這個愛超過六道十法界裡的愛、裡面的慈悲,超過,為什麼?用真心。六道完全用妄心。四聖法界裡面用真心,不純,還有妄念夾雜在心裡面,唯獨到證得究竟圓滿報身,跟佛就一樣了。
現在讓我們重溫下面三句話:
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親人!
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的親人!
阿彌陀佛是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
同修們,你們有什麼新的感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