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上一節課講到,如果一個家庭不和,那就是冤家聚會。這節課我們講講他們是怎樣聚會的?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聚會的因緣是什麼?

  佛在經上講的,妻子、兒女、父母、眷屬,沒有四種關係決不會變成一家人。

  這四種關係是:

  第一,報恩的。

  前世彼此有恩,報恩來的決定是孝子賢孫。這種很少。想想我們對一切眾生,甚至於自己的親戚朋友,對哪幾個人真正有恩,我們施恩太少,故報恩的不多。

  第二,報怨的。

  我們對那些人不滿,有所恚怒,這是與眾生結怨。怨恨若多,自己的冤家就多。報怨的來了,麻煩就大了!敗家子就是來報怨的,來找麻煩的,搞得一家不得安寧,甚至家敗人亡。

  第三,討債的。

  一般稱作「討債鬼」,討債的兒女都很讓人喜歡,他討完就走了。如果欠的少,兩三歲就死了;欠得多,十幾、二十幾歲才走。剛剛供他到大學畢業,博士學位拿到,他走了,這一筆債他討完了。

  第四,還債的。

  是他欠你的,看欠得多少。欠得多,他對你的物質生活供養很厚;欠得少,他看你的生活能過得去就算了,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

  在這個世間,人與人之間總不外這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所以「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這些事情如何能免,唯有接受聖賢教育、正覺教育,才能化解。為什麼要接受聖賢教育?為什麼要接受大乘佛法的教育?就是為了如何能把冤家變成親家,把眷屬變成同參道友。把生生世世的怨恨,通過教育把它化解了,彼此永恆和睦相處。

  〖或時心諍。有所恚怒。〗

  偶爾某個時候,心裡不痛快,有點怨恨心,發了脾氣,彼此之間有了爭鬥,千萬不要把它小看了,要及時把它化解了。否則,久而久之,就「至成大怨」,「後世轉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打個比方來說,比如有人找你討債,你欠他三棍子,結果他打了你三十棍子,本來你是欠債的,一下子變成債權人了,你有二十七棍子債權,你又可以向他要,你要的時候再過分,又加碼,所以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了。

  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不與任何人結冤仇,這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對冤家債主要極力忍讓,忍一輩子就還清了。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忍讓是智慧,吃虧、上當是福報,消災、免難、滅罪。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

  世間人沒有智慧,不明事理,許多事情互相更換,彼此成為患害。「患」是禍患,「害」是危害。

  〖雖不臨時〗

  雖然不能馬上在眼前表現出來,可是因果是不虛的,絕對不爽。所以釋迦成佛以後還要示現「金槍馬麥」之報。因為有些阿修羅的壽命很長,他看到修行人都不受報了,他就說因果沒有了。所以佛就示現,表示因果不虛。佛其實已經是「了即業障本來空」了。「金槍馬麥」之報只不過是示現表演而已。

  請看下面經文: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這段經文是佛勸勉我們斷惡修善。

  〖人在愛欲之中〗

  「愛欲」是指情愛和貪欲,情愛是指親屬相愛。愛哪個都是欲。想得到什麼東西也是欲。可是你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來去一個人,沒帶什麼,也沒人陪著。

  都是〖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受苦受樂,都是自己承當,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最親近的夫妻、兒女,他就是憂心如焚也不能代你受苦。所以自己所做的一樣也跑不了。

  以上所說都是事實真相,人與人相聚的時間很短暫,死後都有各的果報,都被業力所牽,隨業流轉去了。縱然在六道裡相遇,也互不認識。六道裡捨身受身,改變身形換了面貌,怎麼可能再認識!如果沒有愛欲,決定不會有六道輪迴。我們為什麼會在欲界裡投胎?佛在經論裡講得很清楚。就是因為有「愛欲」。「愛不重,不生娑婆。」人到娑婆世界來出生,就是因為愛欲太重。「念不一,不生淨土」,「愛不重,不生娑婆」。往生淨土要靠阿彌陀佛,念佛不夾雜其他妄念,如果念佛夾雜妄念,西方淨土你今生沒分。

  學佛同修有很多不了解事實真相,容易走進誤區。比如:念佛人若生病了,以為治病是藥師佛的事,趕緊改念藥師佛,求佛給我治病;阿彌陀佛暫時放在一邊。若遇災難,趕緊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救苦救難;這也不是阿彌陀佛的事。孩子要考學,趕緊去拜文殊菩薩,求菩薩保佑,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學校。他們把諸佛菩薩的職責劃分得清清楚楚,以為一位佛菩薩只能辦一件事情,其實不是。一定要懂「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你要喜歡念觀世音菩薩,就一心念觀音菩薩。以此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因為往生的條件是要念專一。不管你念哪尊佛菩薩,專一念就好。在這裡再明確說一下:

  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念任何佛菩薩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要記住一個原則:「專一」。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以此持念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得往生。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凡聖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亂,往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往生「實報莊嚴土」。

  所以,不論念什麼經,不論念哪一尊佛菩薩,都可以往生。但是,如果不是念《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一定要發願迴向才能往生,念念希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本經「三輩往生」末後一段經文所說的,叫「一心三輩」。就是一切修學大乘法門的人往生淨土。

  所以,西方淨土法門廣大,不是專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慈悲到了極處。可是三心二意就不能往生。一定要念到「一心」,要專一。「一」才可貴,二就糟了,落到二、三,功夫就破壞了。

  上面這個問題,這回說清楚了,以後不要再在這個問題糾結了。只要記住兩個字「專一」,並照做,必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愛欲」要淡薄,對修行人來講,「愛欲」是很大的障礙,不但對世間一切法的愛欲要淡薄,對於佛法也不能貪著,不可以在佛法顯生愛欲之想,我們的心才能得清淨。這個修行的原則,經題上都告訴我們了:清淨、平等、覺。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人在六道輪迴,真的是非常孤獨。四個「獨」字,把生也孤獨、死也孤獨;來也孤獨、去也孤獨,描繪得淋漓盡致。生、死、來、去,都是孤單單的一個人,沒有一個人與之相伴,就是一起走了,去處不一樣,還是孤獨。我經歷一件真人真事,丈夫走了,妻子傷心過度,相隔二十二個小時,妻子也走了。那時候我沒有學佛,覺得這對夫妻感情真好,活著相伴,死後還相伴。現在學佛明白了,別說相隔二十二個小時,就是分秒不差的一起走,也照樣不能相伴。還是隨業流轉,該上哪道上哪道。

  我們要知道,除了往生極樂世界之外,沒有不孤獨的。只要你在六道裡輪迴,你就始終是孤獨的。什麼時候不孤獨?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孤獨了,因為在那裡,家親眷屬、朋友太多太多了。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師長、同學道友、家親眷屬,念佛已經往生在西方,當你往生的時候,他們跟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你。凡是跟阿彌陀佛一同來接你的諸上善人,都是與你有關係的,沒有關係的不會跟佛接引你。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宿命、天眼等本能一時恢復,都認識。原來在淨土中,親朋好友這麼多,應接不暇!要是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裡真正是孤獨。淨土中那些諸上善人是先我往生的。我們是不老實,不肯依教修行。所以搞到現在,還在六道裡輪迴。這一生往生,先往生的親友都來接引你,一見面都認識,不論是哪一生、是哪一道的,都認識。我們這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去不可。那個地方等著歡迎我們的人很多,到了那裡,我們再也不會孤獨了。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

  「善惡變化」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憬興的解釋:「善變化」者,「即善趣報」;「惡變化」者,「即惡趣報」。善惡變化就是指善惡兩種報應。

  第二種:《會疏》的解釋:「今世雖善果,業因惡,則來世變招殃過。現在雖惡報,所作善,則後生化享福報。千變萬化,不可具述。」

  這是說今生享福,是善的果報,可是現在做的業都是壞事,因此來世的報就要變受罪;今生在受罪,可是做的是善事,來生就變為享福。所以善惡報應,千變萬化。總之,造的因不同,果就不同,的確千變萬化。這些善惡果報,追逐所生。你生到哪兒,報應就跟到哪兒,至於所去的道路各個不同。

  六道眾生起惑、造業、受報,「善惡變化」太快、太大,而且這個變化往往自己不能控制,不能覺察。正因為如此,佛教誡我們,人在臨終後八小時不要去碰他,就是因為「善惡變化。追逐所生」的道理。這時候是最危險、也是最關鍵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善惡變化」最大,又是他自己控制不了的,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就看這一剎那的念頭了。

  學佛人過世時,最好與家親眷屬隔離,因為怕他生起貪愛之心,怕他見到自己的家親眷屬生起愛戀,那就麻煩了!最妥善的辦法是,請佛友來助念,至少是八小時之後,家親眷屬再看。可是,有許多世間人不懂,認為這樣做不近人情,比較排斥。如果家屬和助念團意見不一致怎麼辦?尊重家屬意見,助念團撤出,一切隨緣吧。

  人離世前後,最忌諱的有兩件事,換句話說,就是最不該做的兩件事:

  一是送醫院搶救,使其受地獄之刑,痛苦萬分,生大瞋恨心。

  二是嚥氣前後忙著淨身換衣服,這可真是害人不淺,做這種事情的人是亡者真正的冤親債主。

  有幾個人相信?可這是事實真相。我多次說過,這個時候萬萬不可觸碰亡者的身體,連床都不可以碰。你碰了,他痛苦萬分,能不生瞋恨心嗎?生瞋恨心上哪道?地獄。怎麼去的?那些所謂的「孝子賢孫」給送進去的,還有那些幫凶的七大姑八大姨,真是坑人啊!造孽啊!

  〖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生離死別,痛徹心扉,無可言表。再相會就沒有期限了,而且也不認識了,這是世上最苦的地方。所以世人有「鍋中外婆肉,鼓打舅母皮」的事情。往昔的親屬都變成了豬、牛、羊,皮做了鼓被人打,肉在鍋裡被人燒著吃。世人都不清楚,所以世尊提醒我們,不要爭這些不急之務,死了要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對自己、對眷屬都毫無意義。往生是把一個大悲劇變成一個大喜劇。這是不死,是生,不是愛別離、永別離,而是大團圓的開始。有一個人往生,就可以輾轉度脫,把家親眷屬都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世間人不知世間的苦處,不知極樂世界的好處,所以世尊勸勉我們: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為什麼你們還不在強健時努力去修善,還等什麼?人生最難得的是「暇滿」之身。「滿」是沒有殘缺,智力、身體都沒有殘缺,不聾、不瞎、不殘,神經也不錯亂,還有閒暇時間修持。我們現在都是暇滿之身。「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這一切難都通過了,何不再趁這個強健的時候,努力爭取對往生有把握,我們現在還是往生有希望,要靠臨終時善根發動,加上自己很好的用功,佛才會接引。要趁強健的時候,爭取到往生的把握,這才是最急之務。要知道,一旦病了之後,就很不容易提起精神。強健時不能念,病痛時就更不能念了,到那時心力不夠了。有的人想,病痛來了就知道要緊,就能念了。其實不然,病中確實是難念。所以在強健時增加自己的能力,達到佛說的那些條件。

  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十念必生。」「至心信樂」這四個字,是信和樂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了。我們敢說自己是至心嗎?「至」字怎麼體會呢?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聖中登峰造極了稱為至聖;皇帝稱為至尊。所以至心信樂不能草草看過去。如何做到呢?就是要把疑去掉。

  比如,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那裡,「帶業不能往生」之說大為盛行,這純粹是邪說。有多少人跟在後面跑,充當吹鼓手。為什麼?皆因這個「疑」字在作怪。我們要真正相信帶業往生,沒有帶業往生就沒有淨土法門。相信邪說的人很多,人們總是對正法很難生起正信。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都喝彩,「陽春白雪」沒有人理。

  我們要堅持正法住世,就要趁強健時努力修善,不要再等了!「欲何待乎」,這話很深刻。還有一些年輕人,想等退休了,有空閒了,再修也不遲。他們不知道老了之後體力衰弱,很難精進修行。

  《涅槃經》中佛告迦葉:「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復味。壯年盛色。亦復如是。既被老壓。無三種味。一出家味。二讀誦味。三坐禪味。」

  人老了之後就好比是甘蔗,在榨汁機上壓過之後,甜汁都出來了,剩下的只有渣子。青壯年的時候精力是很充足的,就像沒被壓過的甘蔗一樣,一旦被「老」壓過之後,三種味就都沒有了。

  人老了就不能出家了,既使出了家也只能作沙彌。按照戒律的規定,是不能給老年人受戒的,受了戒他受持不了。

  這是頭一個出家味。

  第二讀誦味。

  讀書、誦經腦力不夠用。人老了之後,十有八九腦力下降,不但佛法如此,科學家也是在青壯年階段腦最好。人老了,首先記憶力不行了,還有點理解力;再老了,理解力也不行了。再讀誦、看書、聽講,那個味道就跟壓過的甘蔗一樣了。

  第三是坐禪味。

  坐禪總是要在兩個小時以後,才體會出坐禪的作用,才能得到進步。老年一坐兩個鐘頭,一般是不可能的了。大家都要在年輕時練好,到老了就沒辦法,腿都硬了,盤不了了。老人修行的時間是有了。可三種法味沒有了。幸虧還有一個淨土法門,不管老少都能攝受。所以大家應該及時努力,不要蹉跎。

  請看下面經文: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上面一段經文比較長,但並不難懂,解釋如下: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

  世人愚痴,不知道什麼是善惡,對於因果報應的事不能生起信心。因為果報是三世因果,沒有特殊的因緣、特殊的善惡,是不會立即現報的,要有大力量才能改變宿命。佛教講宿命,但不是宿命論。因為世人對於善惡的事情,現前沒有看到受報,就不相信因果。

  〖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

  吉凶的事,禍福的事,都努力去做。「身愚」是以身造作惡業,「神闇」是指心不信正道,就是我們說的愚痴。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轉受餘教」,餘教,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也指外道邪說。是指不信正法而信邪法。這些人是業力佔了上風,所以我們要趁善根佔上風的時候趕緊用功,謹防業力發動。業力一發動起來,修行就中斷了,轉受餘教,就產生顛倒見。而且這種顛倒見相續不斷,更能產生無窮的顛倒,於是就永溺於生死海中。究其根本就是「身愚神闇」。所以,生死是以無明為本,以愚痴為本。

  印光大師開示:

  「佛法至今,衰殘實甚。茫茫眾生,如盲無導。縱有一二知識為之開示,以業深障重故,正智不開。雖聞正法,不生信向。縱生信向,亦屬浮泛。如醉如夢,了無定見。一遇邪魔外道,則如蠅逐臭,如蛾赴火。蟻聚烏合,動盈千萬。」

  〖蒙冥抵突〗

  「蒙」是看不見,「冥」是無知。「蒙冥」表示暗昧無知;「抵」是抵觸,「突」是衝突。義寂法師解釋說:「無所了知,觸事違犯。如小兒夜行,狂犬妄走,無所不作。」一個無知的人做什麼事情,就好像小孩子夜裡看不清道路而亂跑,又像瘋狗狂奔,沒有什麼事他不敢做的。他們不信經法,給他們講經也不懂,還和佛菩薩的聖教相抵觸。不但不接受,還反其道而行之。

  〖心無遠慮。各欲快意。〗

  心中沒有考慮到將來和來世的事情,只圖眼前自在快樂。

  〖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在瞋恚心中使自己迷了,貪財好色,貪、瞋、痴的心沒有休止的時候,真是悲哀可傷啊!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些人的祖先不懂道德,也沒有人跟他們講,所以後輩才這樣,不能怪他們。這是講最初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的教導,所做的許多惡事還可以原諒。意思我們在沒有遇到正法之前,造作了很多罪業,甚至於毀謗佛法,這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不是自己故意造作的,縱然是故意造作的,也是因為無知、對於佛法真相沒能理解造成的,是可以諒解的。不要責怪他們。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生死善惡、因因果果的事情,他們都不相信。佛的話,他們心中抵觸,認為不是這樣。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已經歷,或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誰能逃得掉?只要留意,好好看一看,就會看見身邊的人,或者父親哭兒子,或者兒子哭父親,這個哭那個,那個哭這個。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樣子,你還沒有苦夠嗎?你還不想出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