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第52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改過確實對人的一生相當重要,幾千年的歷史要找一個從出生到終了都沒有過失的人,不太可能;找一個都是作惡的人,也不可能。人皆有善惡,我們懂得規勸他人,自己懂得改過,就可以「德日進,過日少」。而我們勸人除了要有一顆真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巧妙的方法。

  孔夫子給我們三個很好的修身法寶:

  第一「好學近乎知」。學習一定要不斷的精進,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力行近乎仁」,唯有真正落實聖賢教誨,才能不斷提升仁慈之心,不斷看到家庭、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本分;

  第三「知恥近乎勇」,是不是可以舉起好幾百斤的物品就叫勇者?這只是力勇,而不是人格的智勇。真正大勇之人,是能降伏自己的壞習氣。

  什麼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俗話講:「擊敗他人一千次,不如擊敗自己一次。」真正的勇者是能對治自己的壞習慣,進而改正,所以知恥近乎勇。當這個勇氣可以持續二、三年,我們的習性就會慢慢轉過來。

  在春秋時代有一位賢相叫晏嬰,德行非常好。他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但看起來還是整整齊齊,因為「愛物者,物恆愛之」。一位宰相的大衣穿了三十年,除了會影響他的家庭之外,還會影響整個文武百官和人民,所以晏嬰的廉潔帶動了整個社會清廉的風氣。

  晏嬰的馬夫,每天送晏嬰去朝廷辦公。這個馬夫因為替宰相駕車,就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結果他的夫人有一天就跟他說:「我要離開你。」馬夫很緊張的問:「妳為什麼要離開我?」她說:「晏嬰大夫身為宰相都這樣的謙卑,大家都是尊重宰相的德行,人家有德行還謙卑,你又沒有宰相之德,還這麼傲慢,所以我要離開你。」結果這個馬夫聽完很慚愧的跟夫人說:「我一定會改過。」

  馬夫的太太很有見地,懂得要進諫、規勸自己的先生,當然她的先生也很有肚量能接納太太的意見。後來這位馬夫就痛定思痛,開始認真的學習。後來晏嬰也覺得他的德行進步很快,就舉薦他當上了齊國的大夫。所以人只要肯改過,都會有好的前途,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改過不只會影響一個人,還會影響家庭,甚至於影響一個國家。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名相叫藺相如。我們都知道「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在一次與秦國的外交事件中非常機智地化解危機。由於他出色的表現,趙王把最高的職稱封給他。

  趙國有一名大將叫廉頗,他是馳騁沙場的老將軍,立下過赫赫戰功。他認為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巴,而自己則是經歷了出生入死,所以很不服氣。常常在路上,廉頗故意跟藺相如的車碰在一起,要找藺相如的麻煩。

  藺相如每次發現廉頗將軍的車來了就繞道離開,不跟他有摩擦;有時廉頗去找藺相如,藺相如也稱身體不適拒絕了,都是低調處理。藺相如的僕人很不理解,對藺相如說:「大人,您為何這樣懦弱?為何忍受如此的羞辱?」

  藺相如說:「你知道秦國這麼大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來攻打我們趙國嗎?就是因為趙國有廉頗將軍和我,才讓秦國不敢輕舉妄動。我個人的恥辱事小,假如我跟廉頗將軍起了衝突,而讓國家受到危難,這是國家的恥辱,我就無法向國家和人民交代了。」

  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廉頗將軍的耳中,他聽了之後很慚愧,於是脫去上衣,背著帶刺的荊條到藺相如家中請罪,以表他的誠意和懺悔。藺相如一聽到將軍來了,也趕快出來把將軍扶起,兩人從此成了刎頸之交。

  所以廉頗將軍值得我們佩服的地方是知過能改,而藺相如的肚量和遠見也是讓我們相當感佩。當我們清楚自己的過失時,絕對不能再掩飾,「倘掩飾」就「增一辜」,人生數十寒暑,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歷史無法重寫,稍有偏頗要趕快改正,給後代子孫留下好榜樣。過能改必須先悔過,悔過要先知過,了解道理才能判斷是非,我們學的《弟子規》就是一個是非、做人的標準。

  這本《弟子規》就可以當作家裡的家規、班級的班規、公司的常規。先立規矩,才有一個依循是非的標準,我們才能知過、悔過、改過。只有改過才能進步,假如不改過,每天心裡都會提心弔膽,很怕被人識破。假如被識破了,那就一文不值,甚至會讓人家瞧不起我們、從此也不再信任我們。

  所以要勇於認錯,這樣人生才能走得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