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願文大意是:

  《阿彌陀經》曰:「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極樂國中沒有三惡道,連名字都沒有,更何況有實。這些鸚鵡、孔雀等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生。本經中是「無不善名」,那就不僅是沒有惡道的名字,而且擴大到沒有一切不善之名,龍樹菩薩的解釋很合本經。

  龍樹大士說:「彼尊佛剎無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我們現在就有種種的惡知識。他以善知識的面貌出現,自稱法王、活佛、種種大法師,而實際上卻是惡知識。是假冒別人要尊師重道的商標和包裝的假藥。所以現在修道之難,就難在分別善知識和惡知識。要尊師重道,可是你尊的是什麼樣的師?你重的是什麼道?你從惡知識那裡得來一點邪道,你要去尊重,最後就同《楞嚴》所說的:「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所以極樂世界沒有諸趣的惡知識,天趣的(天魔)、人趣的(欺世盜名,為非作歹的假佛徒)、修羅趣的(擾亂正教的阿修羅)、畜生趣的(例如中國北方的黃白胡柳)、鬼趣的(種種邪惡鬼神)。當然,地獄趣不會成惡知識,因為他不自由。

  剛才說到中國北方的黃白胡柳,我想藉此機會也說說這件事。

  中國北方,尤其是中國北方的農村,信的東西太多、太雜、太亂了!如果信仰人數稍多一點的,當屬信佛、信教、信神、信仙的。據我觀察和接觸到的,中國東北農村在信仰方面,我用四個字概括:混亂、迷信。

  先說說信佛的。你問他什麼是佛?他指指桌子上的佛像,大多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你問他為什麼信佛?他回答:求佛保佑。你問他怎樣信佛?他回答:燒香磕頭。能說到這種程度的,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就在這些信的人裡頭,找不出幾個不信神,不信仙的。家裡一旦有點啥事,也去找神,找仙。

  再說信教的。我家有個親屬,她是信教的。她好心地跟我說:素雲,你也信教吧,信教可好了!我說:你跟我說說信教有什麼好?她說:信教家裡糧食愈吃愈多,總也吃不沒。聽了這話,真讓我哭笑不得。這不純屬迷信嘛!是教不好嗎?不是。是她根本不知道她信的教是啥意思。

  最後說說信神、信仙的。這在東北農村可以說是盛行。不說家家供神、供仙也差不多。家裡有事了,家裡供的神也不靈了,仙也不靈了。還得外請神和仙。通俗點說,叫跳大神兒。我記得小時候,五六歲的時候,看過一次跳大神兒的,心裡有點恐懼。

  跳大神兒在東北農村非常盛行。幹這行的很火,來錢快。有騙人的就有被騙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廂情願。愚痴啊!

  我的一個姑表弟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六千多塊錢跳大神兒都跳出去了。讓我無語。因為我每年清明去給公公、婆婆掃墓,都要去這個表弟家。他身體不好,每次我多少都給他留點錢,沒想到都拿去跳大神了。跳的結果又是怎麼樣呢?夫妻兩個輪流有病,有時候一起有病、住院。到了醫院一檢查還沒啥大病,回家就要死要活的。怎麼辦?去找大神,給跳跳、治治。所以那六千多塊錢就是這樣跳出去的。跳好了嗎?沒有。

  我給大家說說,他家現在目前是什麼情況。因為找張大神兒跳跳,張大神兒告訴他:你如何如何辦;找李大神兒再跳跳,李大神兒又告訴他:你如何如何辦。我估計不說方圓百里也差不多吧,會跳大神兒的他都跳過了,愈跳愈亂。沒辦法給我打電話,嫂子,你快幫幫忙吧。怎麼辦?我一看,我幫不上。我告訴他了,我說:你家的事,我幫不了,我沒那麼大本事。為什麼呢?那簡直都亂套了。成了亂麻攪和在一起了,跳的人家太多了,神兒太多了。

  有個什麼樣的結果呢?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我這次說點祕密給你們,也不是祕密,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為什麼他們家現在跳亂套了?去的太多了。怎麼多了呢?比如說,他找這個張大神兒跳,張大神兒有一班人馬,這一班人馬里有老弱病殘,有道力不夠了,出馬時間長了,怎麼辦呢?就得淘汰。往哪淘啊?正好你來找我跳大神兒了,我這些都歸你了,都打發到他那去了。張大神兒、李大神兒、王大神兒等等大神兒的殘兵敗將全都上他家報到去了。我這麼一說你們聽明白了吧,那個家還有個好!那日子還能過!這都是孤魂野鬼也去了,散兵游勇全都上他家報到去了,所以亂套了。我也幫不上他忙。我不是不想幫,因為他是我表弟啊!不是表弟我都幫,何況他是我表弟呢?但是他這種情況,我實在是幫不了,我真的沒有那麼大本事。

  往下看第二十九願:住正定聚願

  願文是: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願文大意是:生在極樂不但形狀相同,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並且心也同一,都是『住於定聚』,安住在正定之中。正定聚也叫不退轉,就是阿鞞跋致。眾生可以分為三類,也可以說分為三聚,就是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這三類的劃分有三種不同:

  (一)以必墮六趣為邪定,像人已在六趣,以及必然要墮到六趣的,都是邪定;以一定會達到菩提果的,叫正定;在這兩者中間,叫不定。

  (二)必定證悟的是正定,決定不會證悟的是邪定。例如現在有人跟著這些邪惡知識,修他的邪法,入他的邪定,那怎麼能證、怎麼能悟?都不可能了,所以是邪定聚。介乎二者中間的,就是不定聚。有緣就會證悟,無緣就證悟不了。

  (三)《起信論》說,在十信位以前,就是還沒有達到十信的人,都叫邪念。在別教的十住位以上才是正定,這是大乘正定聚,決定成功。在十信位是不定,十信位的就如春風中的柳絮,隨風上上下下,升沉不定。

  所以修行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很有水平,其實這個水平不見得會保持得住。十信位尚如柳絮忽上忽下,何況連信位都沒有到,所以我們今生必須要有個決斷。其中最殊勝方便的方法就是求生淨土,憑佛大願的力量,極樂人民都入正定聚。

  龍樹菩薩說:「以信佛的因緣願意生到淨土,發菩提心修行種種功德,以佛的願力的緣故,行人得到往生。由於佛願力的加持,都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

  以上所說凡夫往生淨土,雖未斷惑,仍是凡夫,但都入正定聚,都是阿鞞跋致,這已令人震驚了,可是善導大師還有更令人震驚的話,大師開示說:「本願也具現生不退之密意」,就是說彌陀這條願,也包括我們仍在地球生活、修習淨業而還沒有往生的人。大師是依據經中二十二品裡頭(原是唐譯):「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若當生」怎麼講?應當生,還沒生。咱們算不算?現在咱們雖然沒有往生,還是個人,但憑彌陀大願之力,臨終會往生。所以現在在人世就已經住於正定之聚,超過十信位,不是升沉不定了。這才叫不可思議之法,所以大恩大德。

  又《阿彌陀經》曰:「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轉了,就是正定聚。所以淨土法門不可思議就在這裡。所以善導大師說:這個願也具現生不退之密意。

  第三十願:樂如漏盡願

  願文是: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願文大意是:心中清涼,所受快樂,永遠離開遍體如燒、心中如焚的苦惱。不但除苦,而且所受的快樂像是漏盡通的比丘,就是證得了阿羅漢。

  《法華經》說:「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大智度論》說:「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正是本願的「永離熱惱。心得清涼」。往生極樂國土即是進入清涼池,身心清涼,一切都是殊勝美妙,所以就永離熱惱,但受諸樂,所受的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漏」是泄漏,也就是煩惱的另外一個名字。

  因為有煩惱存在和活動,你的心就被它牽引,念念都是在煩惱之中,一念接一念,煩惱不斷。這個心跟著煩惱跑,就像器件漏水,總有水外流,所以叫作漏。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門,天天流泄煩惱。斷盡煩惱的比丘,沒有煩惱了,稱為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這個通叫作漏盡通。

  前五種通是有漏通——天耳、天眼等等。第六通才是無漏通。有漏通,其他的外道邪魔都可以得到,唯除漏盡。當然,漏盡了就不是外道,而是阿羅漢。所以漏盡比丘沒有染著,這個樂是真樂,是大乘的法樂。所以就是說,極樂國中的人,有的雖然仍是凡夫,但是沒有熱惱,清涼安樂,如同漏盡比丘。這種法樂法喜,不是世間的一切快樂所能相比萬一。

  第三十一願:不貪計身願

  願文是: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願文大意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若起心動念去貪求、留戀、執著、計較自己的色身,我就不成佛。

  這個願正是破除身見的良藥。身見是見惑的第一位,因為許多修行人是附法外道(名為佛教徒,可是有外道思想),他們有嚴重的身見。雖也念佛誦經,可是心中還是留戀自己這個身,考慮這個身,老為這個身作打算。就是吃點什麼、練點什麼,研究種種的養生之術,如何把這個身體保養好、修煉好;或想肉身在世多待一會兒,最好是長生不老;或者修出新的身,成為金仙,這都是貪計自身,執著有一個我的身體,而貪著比較。

  《會疏》曰:於自己的身體妄自執著,所以有愛有憎、有違有順,就有這些分別。

  《往生論》說:若人老是供養恭敬自身心,障礙菩提心。老想保護這個身,換句話說,就是執我。大乘行人要破我——無我。貪計身心和無我是矛盾的。《金剛經》說:「若人通達無我法者,是名菩薩。」所以先要去人我,然後去法我,極樂世界人民都沒有貪計自身的想念。

  這個假身不是我 別把假我當真我

  自家珍寶要記得 自性才是真的我

  破除身見有良藥 淨念彌陀心開竅

  彌陀慈父大導師 引我學佛走正道

  第三十二願:那羅延身願

  願文是:

  【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願文大意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得到那羅延金剛的金剛身,具有非常堅強牢固的力量。其中的「金剛」,梵語就是跋折羅,翻成金剛,是金屬中最堅硬的寶物,色如紫英,可以切玉,看來即是印度出產的金剛石,俗稱鑽石,硬度最高,可以裁玻璃。金剛又是金剛杵的簡名。金剛杵本來是印度的一種武器,密宗拿來表示堅利的智慧。

  所以《大日經疏》說:伐折羅(即跋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仁王經念誦儀軌》裡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所以我們學佛關鍵在於智慧。有人只是求禪定、求神通,那不究竟。成佛關要就是智慧。唯識宗最後是轉八識成四智,八識能轉四智就成功了,所以成功,就因智慧。

  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因智慧才能顯現本有的法身,因智慧才能斷盡煩惱妄想而得解脫。所以密教《仁王經念誦儀軌》說:手持金剛杵,表示行人發起正智,這個智慧如金剛,能破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

  「那羅延」,譯成勝力或堅牢,有四種含義:

  (一)梵天王的另一種名號。

  (二)天力士的別名。

  (三)那羅延天,三面,乘鳥(表示飛空)是佛的化身。

  (四)那羅延金剛是十九執金剛之一,《維摩詰經》稱之為那羅延菩薩。

  從以上顯教經論可知,願文中「金剛那羅延」是指天界那羅延力士,手持金剛杵,具有金剛身與堅固力。至於密教中,執金剛、金剛手、金剛薩埵,是一個名字的不同翻譯。根據《仁王經念誦儀軌》,金剛手菩薩就是普賢菩薩。《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說:「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即從如來得持金剛杵」。

  其金剛杵(一般是五股)五智所成,故名金剛手。經中指出金剛手是證法身的大士,所以顯教稱之為菩薩,密教稱為金剛。按密教之義,金剛就是現威猛相的佛,又指出就是普賢,這裡的普賢是指他的果位,稱為普賢王如來,所以不宜只看作是護法。

  金剛手是從佛得到與執持金剛杵,此杵乃表法,這是五智所成。密教在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之上更加“法界體性智”成為五智。金剛杵一般是五股,表示是五智所成。手中執持的金剛杵是五智所成,那麼那羅延身必然是智慧之體,也即是金剛之體,也常稱為金剛身。

  《密跡力士經》說:「如來之身成鉤鎖體,猶如金剛,鏗然堅絕,不可破壞」。《涅槃經》說:「如來身者,是常住身、是不壞身、是金剛身」。所以往生的人因佛的願力加被,皆得金剛不壞的身,長壽自在,並且有堅固之力。

  第三十三願:光明慧辯願

  願文是: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願文大意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頭頂有圓形頂光,身部有身光,都是常光,都很光亮明潔,朗照顯耀。由於光明是大智所發,人人有光,正因為人人都已開發一切智慧。由於殊勝無上的智慧,所以人人都有無邊的辯才,宣演法音。往生的人身頂都有光。因為佛是無量光,所以往生的人身頂都有光明照耀。

  『光明』,自己發瑩亮叫作光,能夠照東西叫作明。據《超日明三昧經》:內具的大智慧發露於外,能夠照法界,叫作光明。所以光明就是智慧的作用。

  《涅槃經》說:「光明名為智慧」。光明和智慧兩者正是一體。人人身頂皆有光明,所以人人成就一切智慧。

  曇鸞大師在《無量光佛偈》中說:「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佛光是真實明,正與本經三真實同體(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真實之光就是真實之慧,智慧與光明不二,所以此光能「開曉啟示情器一切諸相」。又於《讚無稱光偈》中有「神光離相」、「因光成佛」,於《讚無對光偈》有「清淨光明無有對」,都是完全證實光明即是智慧,所以離相無對,整體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才能令諸大菩薩蒙光的啟示而成就大覺,所以說「因光成佛」。

  《涅槃經》直指光明就是智慧,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常光,正顯智慧成就。又因無量光佛妙光的殊勝加持,使往生的人因光成佛,所以都能成就一切智慧。對於本經中所說的五種智慧: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都能契悟照了,一切智慧都成就了。顯示極樂國中因果同時,不可思議。並且往生的人都獲得無邊的辯才、無礙的辯才。辯才就是善巧說法的才能。

  菩薩說法的智辯有四辯,也稱四無礙辯,四種無礙,也可以稱四無礙智慧。

  往生的人既然成就一切智慧,自然出生無邊辯才,辯才是由智慧而來。四個無礙是:

  (一)法無礙。教法裡的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礙,都能夠表達很清楚。

  (二)義無礙。對於教法所表達的真實義理都能通達,沒有阻隔,叫作義無礙。

  (三)辭無礙。中外各地的文辭方言都能通達,運用自在,這是辭無礙。

  (四)樂說無礙。由於具有以上三種智慧,樂於給群眾說法,所說契於正理,自在演說如來真實之義,沒有障礙,也叫作辯無礙。

  極樂人民都能用四無礙辯宣講法要。

  第三十四願:善談法要願

  願文是:

  【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善於談說顯密諸法的深密之處、緊要之處(普通人只能談談枝葉,大作表面文章,深入的義理自己也不明白)。在談經與行道(是經行,一邊走一邊念誦)的時候,聲如洪鐘,字字句句如靜夜鐘聲,震破昏迷,清醒覺心。

  「秘」就是秘奧,指法門深奧,不易表示。《法華文句》說:「四十餘年,蘊在佛心,他無知者,為『秘』」。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把一乘實法,存在心裡沒有說,別人不知道,所以這是秘。

  《法華文句》說:「一乘直道,總攝萬途,故言『要』也」。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是權法。《法華》開權顯實,不再委曲自己,直說一乘一切成佛的法,這是實法,是直道,顯露污垢破衣中隱藏的明珠。八萬四千種修行,莫不從此一門而入,所以說「總攝萬途」。這就是「要」,重要、緊要、簡要等等。

  『語如鐘聲』。深夜之中,這鐘聲一到,頓時俗慮全消,一切清淨。

  《佛祖統記》說,人命將終,聽到鐘磬的聲音,可以增加他的正念。

  《增一阿含經》說: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例如鐘正響時,地獄裡也須停刑,罪人可以稍息,這都表鐘聲的作用。

  「語如鐘聲」一方面表說法人的聲音如同洪鐘,很宏、很正、很靜,能持續、能遠聞、能震醒人的昏迷,引出善心。

  「語如鐘聲」兼表說法的聲音的功德跟鐘一樣。這裡稍作引申,鐘上都有很多經咒,大鐘寺的鐘,鐘身是一部《華嚴經》,鐘口上是一部《金剛經》,還有很多咒、字種,所以你敲它一下,那就是這一切經、咒、字種都在震動,都在發聲。在這一聲之中,包括了《華嚴》、《金剛經》、許多咒語的無邊功德。

  極樂世界說法的人,也和這鐘一樣,一字就包括了《華嚴》、《金剛經》等這一切功德在內,聞者聽到一聲,也如同聽到這麼多的經咒聲一樣。

  第三十五願:一生補處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願文大意是:在我成佛的時候,所有的眾生能到我國,都必竟成為一生補處菩薩,如同兜率內院的彌勒大士,一轉生必補佛位。

  一生補處,密宗說從一實的理體,得淨菩提心,登初地。一一地中,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次第增上,登十地,更登第十一地,再一轉生就補佛位,所以叫作一生補處。再生到世間就成佛了。

  如現在兜率天內院的彌勒大士,將來他下降人間,三會龍華,就成佛了,這就是一生補處。到了極樂世界的人,必竟成為一生補處,也就是決定成佛。

  第三十六願:教化隨意願

  願文是: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除其本願。為眾生故。』除了一些人不是這樣,不在極樂世界成為一生補處,他的本願是要度眾生,急於度眾生,所以「被弘誓鎧」,拿弘大的誓願作為鎧甲(古時候戰將身上披掛鋼鐵的鎧甲,現在的避彈也屬於同類),用來保護自己。極樂大士要到娑婆之類的國土去救度眾生,所以用弘深的誓願當作鎧甲,降臨種種穢土教化一切有情,度眾生的心非常切。

  為了教化有情都生信心,自己先要修菩提行,行普賢道(不能自覺,焉能覺他),於是才能教化其他眾生修菩提行,行普賢道。因為有了這樣弘大、稀有的誓願,雖然生到他方娑婆世界等等,但永遠不會因為他的罪過墮入惡趣,自願到畜生道去度畜生,到地獄、餓鬼道裡去度鬼,這是大菩薩的偉大行動,不屬墮入地獄之類。至於生到凡聖同居土仍是凡夫的人,你這時的能力,還不能像地藏王菩薩等等入地獄中去救度眾生,那在上升到實報莊嚴土以後是可以的。

  在生到他方國土時,『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者你示現樂於說法,或是樂於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或者有人願意示現神通,以及其他種種,都可隨自己的心意去修習,都可圓滿達到,『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以這一願叫作教化隨意願。若沒有自覺,就想度人,往往是害人,所以必須自己修習圓滿,再說法度生,才能惠以真實之利。

  本條大願是:極樂世界的人,願意回娑婆等世界苦的地方來度生,都可滿願。雖在穢土,不會再因種種因緣墮入三惡道。再者,一切修習都圓滿,永遠不退墮。這就是仰賴彌陀大弘誓願的加持。

  夏蓮居老居士把“「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偈中的第四句改成「回入娑婆度含識」。在花開見佛之後,就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表達度生心切。

  第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願文的大意是:在我成佛的時候,生到我國的人,所需要的一切衣食,以及供佛所需的種種供物,隨著他心中的想念,自然出現在前,沒有不能滿願的。

  彌陀的這一條願,是針對極樂國中還沒有全超凡情、斷除習氣的人,以及仍是凡夫的人而發的。凡聖同居土中,許多人並沒有斷惑證真,雖是蓮花化生,本不需人間衣食等,可是多生的習氣仍然會出生宮殿、臥具、穿衣、吃飯等等凡念。在人世間,為了衣食生活,勞苦萬般,永不安寧。種莊稼,要消滅病蟲害,殺傷無數生靈。穿絲綢、皮革要斷送多少動物的生命。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不會勞苦與造罪,想什麼就有什麼,應念就到,自然在前,吃食飲水還增長善根,吃完後一切餐具自然化去(見漢吳兩譯)。「種種供具」包括幢幡、寶蓋、珍珠、瓔珞、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花、音樂等用來供佛的勝妙物品,也都是心中一想就出現在前,用來供養十方諸佛。

  第三十八願:應念受供願

  願文是: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又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極樂世界中的人,起一念要用某一供品或多種供品供養他方任一國土的佛,隨著他的起心動念,他方世界的佛立即接受了供養。沒有時間的間隔,也就是完全打破了時間,同樣也打破了空間。

  極樂世界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世間最快是光,光速約每秒為三十萬公里,光跑一年的距離叫光年,是十萬億公里,恰巧也是十萬億,但一個是公里,一個是佛土。近代天文學所發現最遠的星是一百四十億光年,它雖最遠,恐怕也沒超出一個佛土。所以宇宙極大,大到無邊。宋譯說:極遠之處有無量佛,極樂人雖有殊勝神通也不能到,這就全靠彌陀之力,令他方的佛伸出手臂到極樂國土來接取供物。

  宋譯深顯彌陀加被之功,是顯他力。

  魏譯說:「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就是在極樂國人一發念的剎那之間,就能供養無量諸佛,哪怕是極遠的佛都能供養。在這廣興供養的殊勝功德中,他仍安住於定,不失定意。這正顯自力,雖然自感自力不足,但仗佛力加被都能圓滿本願。才生供養之念,諸佛已全攝受,因果同時,超情離見,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