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第二十願:臨終接引願
願文是: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如以上發心勤修,念佛不斷,求生淨土的人在臨命終時,我指(阿彌陀佛)同西方眾多大菩薩一齊出現在這人之前,接引他往生。只經過大約四十八分鐘時間就已生到極樂國土,成為不退轉菩薩。這個願若不成就,我不成佛。
這一願「臨終接引願」非常重要,有了這一願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心就定了。絲毫疑惑憂慮都沒有了。我們不必操心,虛空法界這麼大,極樂世界在哪裡?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你去,大可以安心念佛。
這件事情,我姐姐劉素青老菩薩往生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因為姐姐往生前告訴我,我這次往生極樂世界,兩土導師一接一送。釋迦牟尼佛送我,阿彌陀佛接我。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事實驗證了,姐姐走時,確實是兩土導師一接一送。
為什麼說臨終接引願很重要?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正是極度昏亂與顛倒,宋代的靈芝大師說:「凡人臨終,識神無主。」正當臨終時,人的神識已經昏亂,不能作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你這一生所作的善事、惡事,在你自己八識心田所留的種子都要發現。人在臨死時,他一生所作所為都要在心裡頭出現,作了壞事,心裡非常痛苦,有的時候會起惡念,或起邪念。
例如:有人一生吃素,臨終忽然要吃肉,這個我有切身體會。二〇〇五年那一年,我病危病重。那一次有病之後,有一個特別的感覺,特別饞,饞什麼呢?就想吃那個肘子肉。而且那肘子切了以後,那個肘肉花的那紋路啊,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後那香味啊,一陣一陣地往鼻子裡鑽。隱隱約約還能看見那肘子花在冒熱氣,饞的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吃到嘴裡。我當時想,跟孩子說吧,讓他們去給我買點。後來,還是忍住了。不能說,那我要一說孩子們巴不得的立刻去給我買。那我那吃素就吃不下去了,所以那次我對自己還很讚歎,忍住了。雖然是饞,但是我終於沒有吃。
有的修行了幾十年,臨終罵佛,種類很多,或者貪戀世間,不能放下;或者猖狂發瘋,種種惡相,都叫作顛倒。所以臨終的時候,地火水風四大分離已經苦不可言,再加上顛倒,這個時候想用功,凡夫是很難辦到的。要是沒有特殊的修持,那就不可能了。現在所憑仗的,唯賴彌陀大願的加被。
《圓中鈔》說娑婆世界的眾生雖然能念佛,可是他浩浩蕩蕩如同洪水一般的見惑、思惑,實在是並沒有斷,不但沒有斷,連伏都沒有伏,壓伏一下都沒有辦到。在這種情況下,而能在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能念佛,「原非自力而能主持。」就是說單靠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的。專靠自力,不能主持。所以全仗阿彌陀佛前來拔出業障救濟。這個時候,完全是仗彌陀來接引救濟的大力。雖然本不是正念,但能生正念。所以「心不顛倒」,往生極樂,這全仗佛的加被力。
姚秦時代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有一段經文是這樣說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段經文,我們有事實來驗證。比如,這次送董老菩薩往生。他最後見佛的那一刻,就是諸佛聖眾現在其前了。那個眼神真是讓我永生不忘,這是做正轉。
羅什大師因為秦人尚儉(中國人喜歡文字簡要),所以他的譯文極簡,但仍可體會到,臨終時所以能心不顛倒、往生極樂,是因為佛與聖眾現在其前。
唐代玄奘大師所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字較詳,經義明顯,經文是:「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從經文可見,是由於阿彌陀佛慈悲加佑,臨終的人心不顛倒昏亂,正念分明,隨佛往生。
《悲華經》曰:「臨終之時。我時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心歡喜。」
這段話的意思是:他看佛來了,就歡喜了,就放心了。佛這個時候,「入無翳三昧(翳是翳障的意思),以三昧力故,現在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寘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因佛來接,臨終之人生大歡喜心。佛當即入無翳三昧,因為這個三昧的加持力,佛為他演說妙法。當他聞法之後,當下斷除一切苦惱,如夢初醒,如一燈照破了千年的積暗,所以出生大歡喜心。
這個「大」字,不是與小相對的大,是絕對的大,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當下就證入寶寘三昧,因為這個三昧的力量,心能安住正念,並得無生法忍(安住在無生法中,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完全契證),所以命終之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唐譯本與《悲華經》幫助秦譯顯明淨土法門是他力門果教派。這與本經願文完全一致。
佛發臨終接引願 這個大願很重要
求生淨土心定了 疑惑憂慮全頓消
阿彌陀佛親接引 臨終之人不顛倒
正念分明去極樂 聽佛說法真微妙
〖作阿惟越致菩薩〗
「阿惟越致」即「阿鞞跋致。」翻譯成華文意為不退轉,這是菩薩的階位,不退有三類:
第一、位不退。所得到的地位不再降低,已經作了聖人的同流(就是我們所說的入聖流),不再往下退變凡夫了。藏教的初果已入了聖流,他就不是凡夫了。
第二、行不退。永恆是度生的大乘行,不再退位只求自度的二乘,度生之行不退。藏教根本沒有資格。
第三、念不退。是「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如來的智慧之海。正因為念念都是如來智慧,所以別教地上菩薩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遠離兩邊,妙契中道,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才開始證到念不退。可是本願十方眾生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都是阿惟越致。
《要解》又說:「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五逆十惡帶業往生,也同於地上菩薩同證三不退,這實在是十方世界之所無,極樂世界所獨有。凡夫去了就是阿鞞跋致,他雖然是阿鞞跋致,他不退轉了,可是他還是凡夫;雖是凡夫,他已經是阿鞞跋致。此土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般都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不是生到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所以還是容易去。
那往生之後所貴者,就是成為阿鞞跋致,所以十方諸佛讚歎就是如此,又容易又殊勝。你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是不殊勝的,殊勝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得到。往生極樂世界是第一容易、第一殊勝,極容易、極殊勝同時並得,這個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蕅益大師讚歎:是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勝是殊勝,異是奇異,超是超出,絕是絕妙)言思莫及。「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蕅益大師讚歎是發自肺腑的。
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這樣超情離見,這是極樂唯一獨特超異之處。凡夫往生都不退轉,並且壽命無量,所以都是決定成佛,這不是凡夫卜度計較的思惟心能測。如果不是當人的妙明真心,眾生本有的佛性登峰造極,持名的奇異功德,彌陀大願的弘力,如何能有這樣殊勝的妙果?這正是六字洪名一乘願海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大意是: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號,就至心嚮往,一心想念極樂國土,並且發菩提心,非常堅固,沒有退轉,培植眾德的根本,勤修種種功德,廣種善根。念佛是諸善中王,當然都在勤修,並用至誠心迴向求生極樂,沒有不遂心如願的。
從「我做佛時」到「無不遂者」,把這一段與第十九願相比較,兩者基本相同,唯一重要的差別,第十九願中「一心念我,晝夜不斷」是專修持名,本願是「植眾德本」,是兼修或其它不同於專修的修持。這不宜把植眾德本當成也是專念名號,那便與第十九願重復,這是不應該出現的。
第十八、十九兩願都是專重持名,本經的綱宗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足證專修持名是淨土正宗。但從古至今,持咒、誦經、參禪以及種種兼修而得到往生的,也常見於多種著述當中,這正在本願所攝之內。最明顯的例子,蕅益大師說參禪的人不必放棄禪而修念佛,只要把參禪功德迴向極樂就對了。大師真不愧為「真佛眼」,是開顯彌陀本心的大善知識。
蕅益大師真佛眼 彌陀本心來開顯
禪淨本來是一體 禪即淨來淨即禪
參禪不妨把佛念 念佛不礙你參禪
參禪若把彌陀念 今生你定成聖賢
「悔過得生願」重點在悔過。悔過是往生的關鍵。本願下半段,從「若有宿惡」起,是闡明悔過得生的特點。
過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惡叫作宿惡,一般人肯定是有,但往往不自知。若有人聽到佛的名號,恭不恭敬的差別也很大。罪只有從懺悔滅,不能以做好事來贖罪。做好事得福報,做壞事是惡報。你要消這個報,你只有靠懺悔,承認自己的罪惡,虔修懺法,痛心悔改,誓不再犯。學道行善,持經持戒,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人在命終之後,不會再墮三惡道,立即生到極樂國土。按他生前的罪惡,原本應該入三惡道,但以彌陀大願的加被,直接往生極樂;既生極樂,就永不再入三惡道,這就是一乘願海的無邊功德。所以此土人民縱有宿業重罪都可帶業往生。
有人認為不能帶業往生,消業才能往生;也有人說帶業往生是帶善業,這都不合經義。第一願中的「不復更墮惡趣,」與本願的「不復更三惡道」,都表明往生的人仍有再入三惡道的罪業,現因彌陀大願加被而往生極樂,不再墮三惡道。所以帶業往生之說是肯定的。至於帶業必須是指惡業,若帶善業就用不著說了。
帶業往生是真的 切莫對此有懷疑
諸佛菩薩說真話 沒有一句是假的
諸佛有證我未證 信佛說的就對了
你的罪業有多少 諸佛菩薩全知曉
往生之時全帶著 阿彌陀佛全包了
最後一句話聽沒聽懂「阿彌陀佛全包了」,一點都不給你剩,你還不放心嘛!
至於消業之說,請看蕅益大師所說:念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人每天早中晚三個單元時間都在念佛,每念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了一百年,所能消者只是像人手指甲上所帶的一點點土,所沒消的還像整個地球上的土。請問這業怎麼消?所以萬不可以用消業往生代替帶業往生,那樣的話就沒有淨土宗是易行道的說法了。
「消業」這兩個字也有它的重要性。本願中的悔改就表明願意消業。只要知道自己有業,肯去消業,符合本願指示去修持,這一生消不完的罪業不管有多少,往生的時候都可以帶,阿彌陀佛全部承包了,都可以托運。如果有業不肯消,那就往生不了。因為消業才是本願的悔改行動的表示。所以若是肯消業,不管還有多少未消的罪業都可以帶;若是根本不肯消業,那就往生不了。
不要忘了,這一願是「悔過得生願」,先悔過後得生;不悔過不得生。
第二十二願:國無女人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願文的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我的國土之內沒有婦女,都是男子。這正是極樂世界沒有退緣的主要原因之一。經中說,人世中男女間的愛欲,是學道最大的障礙;所幸只有這一個,若再有相等的另一個,那麼一切人世間眾生都沒有希望解脫了。現在極樂世界只有男子,所以這致命的障礙也沒有了。
吳譯曰:「令我國中。無有婦女。」
漢譯曰:「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又曰:「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這一句說得好,極樂世界完全都是菩薩、阿羅漢,沒有婦女。
唐道宣律師引經曰:「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今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亦無婦女。純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蓋男女之間易生情愛。便是退緣。是以極樂同居勝於娑婆。」
這一願好,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煩惱,最嚴重的煩惱,那個根斷掉了。我特別欣賞這一願,阿彌陀佛太是大智慧了。這個女人啊就是事多,沒有女人實在是太好了。
第二十三願:厭女轉男願
願文是: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願文的大意是:若有女人,聞我名字,能得到清淨無染,無疑無垢,遠離煩惱過惡的信心,發菩提心,厭惡與憂患女身。覺得自己這個女身可惡可慮,於是希望捨棄女身。這位女修行有了清淨信,又發了菩提心,必有修持,並且求生極樂。到命終之後,立即化為男子,往生極樂剎土。
這一願既表示有願必滿,有人厭惡自己的女身,在往生時自然化為男子;再者表示極樂國中沒有婦女,十方世界的女性只要如法修持,並厭患女身,在臨終時自然轉成男子,隨即往生。
例如:《法華經》龍女成佛,當時也是先化成男子,然後立即成佛(在密教中女身也可成佛)。
我們看《觀念法門》裡的解釋:
「乃由彌陀本願力故。」這不是自己的功夫,不是自己的能力,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
「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扶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阿彌陀佛接引你的時候垂手,把你提起來放在蓮花上,這時候你已經轉成男身。你說什麼時候轉的?坐上蓮花就是男身。
善導大師說:「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千劫萬劫,恆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
這說明什麼?女身轉男身靠自力不容易。什麼原因?習氣。原因是堅固的執著,叫情執,不肯放下,念念不忘。六道眾生沒有別的,一般人所說的命運,命運就是習氣,習氣就是命運,習氣決定你的人生命運。
學佛了,知道是假的,還是放不下。該放下的放不下,該提起的提不起來。什麼原因?情執太深了,習氣太重了。舉個例子來說:
「如釋迦因地」,釋迦牟尼佛,他在因地,也就是做六道凡夫的時候,「行菩薩道」,菩薩道是六度,修這個六度修多久?「積一大阿僧祇劫勤修,漸離女身」。這多不容易。為什麼要這麼長時間?這就證明,阿賴耶裡邊的業習種子那個力量多麼強大,你很想轉,就是轉不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真實修行功夫,在男女場合當中,要能把這個情看淡,愈淡愈好,對自己往生有把握。如果一旦陷入情網,被情所困,一定要衝破重圍。你要知道你的人生定位是什麼?
情執難斷當立斷,失去人身不易得,
此次機緣錯過了,無量劫後再遇緣。
第二十四願:蓮華化生願
願文是:
【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十方世界種種眾生,凡是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在七寶池蓮華中化生。是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蓮華裡變化生長出來,所以叫蓮華化生。這是超出胎卵濕化四生的化生,不須要父母,不須要外緣,就是只須往生者的功德和彌陀的願力相應,就自然化現而有身。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純處鮮妙寶蓮華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所以不是血肉之軀,也不須要父母,都在蓮華中化身。至於為什麼要用蓮華呢?根據《大日經疏》,世間喜歡蓮華,因為蓮華很吉祥、很清淨,出污泥而不染。在密法方面,也是認為妙法蓮華最秘密吉祥。又天台宗說,蓮華中表極殊勝的大法:
(一)花多果多。有的是有花無果,有的是有果無花(比如無花果)但蓮花是有花有果的;不但有花有果,而且是花多果也多。你看花裡有很多瓣,果裡有很多蓮子。
(二)它不但花多果多,蓮花最殊勝的意思是「因果同時」,表現了最殊勝之法,也就是很難信之法,很難思之法,因和果同時出現了。
我們一般的想法是從因到果,是先有因而後才有果,這就是一般的漸教,那就三大阿僧祇劫不斷種因,不斷得果,不斷輾轉增上。
但圓頓之教是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說「念佛是時即是見佛時,見佛時即是成佛時。」那麼你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果同時,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的九品蓮華,正顯大日如來的密意,蓮華是最秘密、最吉祥。大日如來是密教的本尊,梵名叫摩訶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故又名遍照如來。
這裡所說的秘密實際上是深密,佛法裡頭沒有秘密,秘密總是不能告訴別人的,說不出的。所謂秘密是它理事太深,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叫深密。到什麼時候才能理解?無始無明煩惱斷了,你就明白了,依然是其義自見。世間人平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小悟。小悟上面有大悟,大悟上面有徹悟,極樂世界是徹悟。
大悟對於這個深密吉祥可以受用,還是搞不清楚,必須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完全明白了,才知道最勝秘密吉祥。往生的人雖然還沒有搞清楚,但他是受用到了,得其受用。
這個蓮花真真實實是行人了脫生死罪孽之身的「玄幽宮殿(這是一個比喻),安養當人慧命之神妙捨宅。」是我們轉凡成聖,轉八識成四智之所在。一般人修其它的法門,轉識成智要靠自己的力量,真不容易。念佛人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是這一願,一彈指之間,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蓮花一開就見佛了。見佛之後,身相、智慧、神通、功德,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超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這種殊勝到哪裡去找?彌陀大願悲心至極,「妙德難思」。我們要感佛恩報佛恩啊!
第二十五願:天人禮敬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願文大意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字,就歡喜信受,虔誠禮拜皈命,用清淨心修行六度萬行菩薩所行之法,種種天界及世間有情對於這人是沒有不尊敬的。
凡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禮敬,能得到天人的禮敬,那就不是普通人,天人都尊敬你。天人尊敬什麼人?尊敬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尊重有慈悲心的人、能幫助苦難眾生的人;尊敬世間的孝子賢孫;尊敬念佛的人;修淨土的人天人更恭敬。為什麼?因為你這一生有機會到極樂世界作佛去。
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願
願文是: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
願文大意是:願文中多見這個「聞」字,這個「聞」字包括相信和接受,由於信受,所以聞名得福。雖不能往生,但壽終以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要緊的還是意根。這個人很明白,不糊涂,不顛倒,沒有精神病。
第二十七願:修殊勝行願
願文是:
【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大意是:由於聞名信受,所以得二十六願的福,但更重要的是「常修殊勝梵行。」梵行是清淨的行,一般是指離欲的行,這個梵字指的是梵天,梵天是色界天,梵天就無欲了。這個梵天雖然有形色,但已經不是血肉之軀了,所以離開了淫欲。按一般的修持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之間的肉體關係,就沒有資格生到梵天。可見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橫出三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梵行是清淨無欲之行。《法華經嘉祥疏》說:通說則是一切的戒都叫梵行,特別說斷淫是梵行。另外一個解釋就更深入了,他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輪大涅槃,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的大涅槃。達到大涅槃之行就是真正梵行。經中說修殊勝梵行,包括以上兩個意思。因為聞名信受功德實在不可思議,所以來生可望達到這樣甚深境界。
以上三願(天人禮敬願、聞名得福願、修殊勝行願),都沒有提到往生,可見不是所有念佛的人個個都能往生,只有認真如法修持的人才能如願。還有一些肯定可以得到好處(天人禮敬、得福、來生修梵行),但不能往生。
所以這三願,是指雖然聞名,雖然也信樂,但缺少發菩提心與一向專念,功德不足,不能如願。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第二十願:臨終接引願
願文是: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如以上發心勤修,念佛不斷,求生淨土的人在臨命終時,我指(阿彌陀佛)同西方眾多大菩薩一齊出現在這人之前,接引他往生。只經過大約四十八分鐘時間就已生到極樂國土,成為不退轉菩薩。這個願若不成就,我不成佛。
這一願「臨終接引願」非常重要,有了這一願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心就定了。絲毫疑惑憂慮都沒有了。我們不必操心,虛空法界這麼大,極樂世界在哪裡?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你去,大可以安心念佛。
這件事情,我姐姐劉素青老菩薩往生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因為姐姐往生前告訴我,我這次往生極樂世界,兩土導師一接一送。釋迦牟尼佛送我,阿彌陀佛接我。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事實驗證了,姐姐走時,確實是兩土導師一接一送。
為什麼說臨終接引願很重要?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正是極度昏亂與顛倒,宋代的靈芝大師說:「凡人臨終,識神無主。」正當臨終時,人的神識已經昏亂,不能作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你這一生所作的善事、惡事,在你自己八識心田所留的種子都要發現。人在臨死時,他一生所作所為都要在心裡頭出現,作了壞事,心裡非常痛苦,有的時候會起惡念,或起邪念。
例如:有人一生吃素,臨終忽然要吃肉,這個我有切身體會。二〇〇五年那一年,我病危病重。那一次有病之後,有一個特別的感覺,特別饞,饞什麼呢?就想吃那個肘子肉。而且那肘子切了以後,那個肘肉花的那紋路啊,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後那香味啊,一陣一陣地往鼻子裡鑽。隱隱約約還能看見那肘子花在冒熱氣,饞的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吃到嘴裡。我當時想,跟孩子說吧,讓他們去給我買點。後來,還是忍住了。不能說,那我要一說孩子們巴不得的立刻去給我買。那我那吃素就吃不下去了,所以那次我對自己還很讚歎,忍住了。雖然是饞,但是我終於沒有吃。
有的修行了幾十年,臨終罵佛,種類很多,或者貪戀世間,不能放下;或者猖狂發瘋,種種惡相,都叫作顛倒。所以臨終的時候,地火水風四大分離已經苦不可言,再加上顛倒,這個時候想用功,凡夫是很難辦到的。要是沒有特殊的修持,那就不可能了。現在所憑仗的,唯賴彌陀大願的加被。
《圓中鈔》說娑婆世界的眾生雖然能念佛,可是他浩浩蕩蕩如同洪水一般的見惑、思惑,實在是並沒有斷,不但沒有斷,連伏都沒有伏,壓伏一下都沒有辦到。在這種情況下,而能在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能念佛,「原非自力而能主持。」就是說單靠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的。專靠自力,不能主持。所以全仗阿彌陀佛前來拔出業障救濟。這個時候,完全是仗彌陀來接引救濟的大力。雖然本不是正念,但能生正念。所以「心不顛倒」,往生極樂,這全仗佛的加被力。
姚秦時代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有一段經文是這樣說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段經文,我們有事實來驗證。比如,這次送董老菩薩往生。他最後見佛的那一刻,就是諸佛聖眾現在其前了。那個眼神真是讓我永生不忘,這是做正轉。
羅什大師因為秦人尚儉(中國人喜歡文字簡要),所以他的譯文極簡,但仍可體會到,臨終時所以能心不顛倒、往生極樂,是因為佛與聖眾現在其前。
唐代玄奘大師所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字較詳,經義明顯,經文是:「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從經文可見,是由於阿彌陀佛慈悲加佑,臨終的人心不顛倒昏亂,正念分明,隨佛往生。
《悲華經》曰:「臨終之時。我時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心歡喜。」
這段話的意思是:他看佛來了,就歡喜了,就放心了。佛這個時候,「入無翳三昧(翳是翳障的意思),以三昧力故,現在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寘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因佛來接,臨終之人生大歡喜心。佛當即入無翳三昧,因為這個三昧的加持力,佛為他演說妙法。當他聞法之後,當下斷除一切苦惱,如夢初醒,如一燈照破了千年的積暗,所以出生大歡喜心。
這個「大」字,不是與小相對的大,是絕對的大,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當下就證入寶寘三昧,因為這個三昧的力量,心能安住正念,並得無生法忍(安住在無生法中,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完全契證),所以命終之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唐譯本與《悲華經》幫助秦譯顯明淨土法門是他力門果教派。這與本經願文完全一致。
佛發臨終接引願 這個大願很重要
求生淨土心定了 疑惑憂慮全頓消
阿彌陀佛親接引 臨終之人不顛倒
正念分明去極樂 聽佛說法真微妙
〖作阿惟越致菩薩〗
「阿惟越致」即「阿鞞跋致。」翻譯成華文意為不退轉,這是菩薩的階位,不退有三類:
第一、位不退。所得到的地位不再降低,已經作了聖人的同流(就是我們所說的入聖流),不再往下退變凡夫了。藏教的初果已入了聖流,他就不是凡夫了。
第二、行不退。永恆是度生的大乘行,不再退位只求自度的二乘,度生之行不退。藏教根本沒有資格。
第三、念不退。是「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如來的智慧之海。正因為念念都是如來智慧,所以別教地上菩薩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遠離兩邊,妙契中道,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才開始證到念不退。可是本願十方眾生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都是阿惟越致。
《要解》又說:「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五逆十惡帶業往生,也同於地上菩薩同證三不退,這實在是十方世界之所無,極樂世界所獨有。凡夫去了就是阿鞞跋致,他雖然是阿鞞跋致,他不退轉了,可是他還是凡夫;雖是凡夫,他已經是阿鞞跋致。此土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一般都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不是生到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所以還是容易去。
那往生之後所貴者,就是成為阿鞞跋致,所以十方諸佛讚歎就是如此,又容易又殊勝。你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是不殊勝的,殊勝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得到。往生極樂世界是第一容易、第一殊勝,極容易、極殊勝同時並得,這個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蕅益大師讚歎:是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勝是殊勝,異是奇異,超是超出,絕是絕妙)言思莫及。「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蕅益大師讚歎是發自肺腑的。
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這樣超情離見,這是極樂唯一獨特超異之處。凡夫往生都不退轉,並且壽命無量,所以都是決定成佛,這不是凡夫卜度計較的思惟心能測。如果不是當人的妙明真心,眾生本有的佛性登峰造極,持名的奇異功德,彌陀大願的弘力,如何能有這樣殊勝的妙果?這正是六字洪名一乘願海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大意是: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號,就至心嚮往,一心想念極樂國土,並且發菩提心,非常堅固,沒有退轉,培植眾德的根本,勤修種種功德,廣種善根。念佛是諸善中王,當然都在勤修,並用至誠心迴向求生極樂,沒有不遂心如願的。
從「我做佛時」到「無不遂者」,把這一段與第十九願相比較,兩者基本相同,唯一重要的差別,第十九願中「一心念我,晝夜不斷」是專修持名,本願是「植眾德本」,是兼修或其它不同於專修的修持。這不宜把植眾德本當成也是專念名號,那便與第十九願重復,這是不應該出現的。
第十八、十九兩願都是專重持名,本經的綱宗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足證專修持名是淨土正宗。但從古至今,持咒、誦經、參禪以及種種兼修而得到往生的,也常見於多種著述當中,這正在本願所攝之內。最明顯的例子,蕅益大師說參禪的人不必放棄禪而修念佛,只要把參禪功德迴向極樂就對了。大師真不愧為「真佛眼」,是開顯彌陀本心的大善知識。
蕅益大師真佛眼 彌陀本心來開顯
禪淨本來是一體 禪即淨來淨即禪
參禪不妨把佛念 念佛不礙你參禪
參禪若把彌陀念 今生你定成聖賢
「悔過得生願」重點在悔過。悔過是往生的關鍵。本願下半段,從「若有宿惡」起,是闡明悔過得生的特點。
過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惡叫作宿惡,一般人肯定是有,但往往不自知。若有人聽到佛的名號,恭不恭敬的差別也很大。罪只有從懺悔滅,不能以做好事來贖罪。做好事得福報,做壞事是惡報。你要消這個報,你只有靠懺悔,承認自己的罪惡,虔修懺法,痛心悔改,誓不再犯。學道行善,持經持戒,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人在命終之後,不會再墮三惡道,立即生到極樂國土。按他生前的罪惡,原本應該入三惡道,但以彌陀大願的加被,直接往生極樂;既生極樂,就永不再入三惡道,這就是一乘願海的無邊功德。所以此土人民縱有宿業重罪都可帶業往生。
有人認為不能帶業往生,消業才能往生;也有人說帶業往生是帶善業,這都不合經義。第一願中的「不復更墮惡趣,」與本願的「不復更三惡道」,都表明往生的人仍有再入三惡道的罪業,現因彌陀大願加被而往生極樂,不再墮三惡道。所以帶業往生之說是肯定的。至於帶業必須是指惡業,若帶善業就用不著說了。
帶業往生是真的 切莫對此有懷疑
諸佛菩薩說真話 沒有一句是假的
諸佛有證我未證 信佛說的就對了
你的罪業有多少 諸佛菩薩全知曉
往生之時全帶著 阿彌陀佛全包了
最後一句話聽沒聽懂「阿彌陀佛全包了」,一點都不給你剩,你還不放心嘛!
至於消業之說,請看蕅益大師所說:念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人每天早中晚三個單元時間都在念佛,每念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了一百年,所能消者只是像人手指甲上所帶的一點點土,所沒消的還像整個地球上的土。請問這業怎麼消?所以萬不可以用消業往生代替帶業往生,那樣的話就沒有淨土宗是易行道的說法了。
「消業」這兩個字也有它的重要性。本願中的悔改就表明願意消業。只要知道自己有業,肯去消業,符合本願指示去修持,這一生消不完的罪業不管有多少,往生的時候都可以帶,阿彌陀佛全部承包了,都可以托運。如果有業不肯消,那就往生不了。因為消業才是本願的悔改行動的表示。所以若是肯消業,不管還有多少未消的罪業都可以帶;若是根本不肯消業,那就往生不了。
不要忘了,這一願是「悔過得生願」,先悔過後得生;不悔過不得生。
第二十二願:國無女人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願文的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我的國土之內沒有婦女,都是男子。這正是極樂世界沒有退緣的主要原因之一。經中說,人世中男女間的愛欲,是學道最大的障礙;所幸只有這一個,若再有相等的另一個,那麼一切人世間眾生都沒有希望解脫了。現在極樂世界只有男子,所以這致命的障礙也沒有了。
吳譯曰:「令我國中。無有婦女。」
漢譯曰:「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又曰:「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這一句說得好,極樂世界完全都是菩薩、阿羅漢,沒有婦女。
唐道宣律師引經曰:「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今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亦無婦女。純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蓋男女之間易生情愛。便是退緣。是以極樂同居勝於娑婆。」
這一願好,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煩惱,最嚴重的煩惱,那個根斷掉了。我特別欣賞這一願,阿彌陀佛太是大智慧了。這個女人啊就是事多,沒有女人實在是太好了。
第二十三願:厭女轉男願
願文是: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願文的大意是:若有女人,聞我名字,能得到清淨無染,無疑無垢,遠離煩惱過惡的信心,發菩提心,厭惡與憂患女身。覺得自己這個女身可惡可慮,於是希望捨棄女身。這位女修行有了清淨信,又發了菩提心,必有修持,並且求生極樂。到命終之後,立即化為男子,往生極樂剎土。
這一願既表示有願必滿,有人厭惡自己的女身,在往生時自然化為男子;再者表示極樂國中沒有婦女,十方世界的女性只要如法修持,並厭患女身,在臨終時自然轉成男子,隨即往生。
例如:《法華經》龍女成佛,當時也是先化成男子,然後立即成佛(在密教中女身也可成佛)。
我們看《觀念法門》裡的解釋:
「乃由彌陀本願力故。」這不是自己的功夫,不是自己的能力,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
「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扶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阿彌陀佛接引你的時候垂手,把你提起來放在蓮花上,這時候你已經轉成男身。你說什麼時候轉的?坐上蓮花就是男身。
善導大師說:「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千劫萬劫,恆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
這說明什麼?女身轉男身靠自力不容易。什麼原因?習氣。原因是堅固的執著,叫情執,不肯放下,念念不忘。六道眾生沒有別的,一般人所說的命運,命運就是習氣,習氣就是命運,習氣決定你的人生命運。
學佛了,知道是假的,還是放不下。該放下的放不下,該提起的提不起來。什麼原因?情執太深了,習氣太重了。舉個例子來說:
「如釋迦因地」,釋迦牟尼佛,他在因地,也就是做六道凡夫的時候,「行菩薩道」,菩薩道是六度,修這個六度修多久?「積一大阿僧祇劫勤修,漸離女身」。這多不容易。為什麼要這麼長時間?這就證明,阿賴耶裡邊的業習種子那個力量多麼強大,你很想轉,就是轉不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真實修行功夫,在男女場合當中,要能把這個情看淡,愈淡愈好,對自己往生有把握。如果一旦陷入情網,被情所困,一定要衝破重圍。你要知道你的人生定位是什麼?
情執難斷當立斷,失去人身不易得,
此次機緣錯過了,無量劫後再遇緣。
第二十四願:蓮華化生願
願文是:
【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的大意是:十方世界種種眾生,凡是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在七寶池蓮華中化生。是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蓮華裡變化生長出來,所以叫蓮華化生。這是超出胎卵濕化四生的化生,不須要父母,不須要外緣,就是只須往生者的功德和彌陀的願力相應,就自然化現而有身。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純處鮮妙寶蓮華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所以不是血肉之軀,也不須要父母,都在蓮華中化身。至於為什麼要用蓮華呢?根據《大日經疏》,世間喜歡蓮華,因為蓮華很吉祥、很清淨,出污泥而不染。在密法方面,也是認為妙法蓮華最秘密吉祥。又天台宗說,蓮華中表極殊勝的大法:
(一)花多果多。有的是有花無果,有的是有果無花(比如無花果)但蓮花是有花有果的;不但有花有果,而且是花多果也多。你看花裡有很多瓣,果裡有很多蓮子。
(二)它不但花多果多,蓮花最殊勝的意思是「因果同時」,表現了最殊勝之法,也就是很難信之法,很難思之法,因和果同時出現了。
我們一般的想法是從因到果,是先有因而後才有果,這就是一般的漸教,那就三大阿僧祇劫不斷種因,不斷得果,不斷輾轉增上。
但圓頓之教是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說「念佛是時即是見佛時,見佛時即是成佛時。」那麼你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果同時,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的九品蓮華,正顯大日如來的密意,蓮華是最秘密、最吉祥。大日如來是密教的本尊,梵名叫摩訶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故又名遍照如來。
這裡所說的秘密實際上是深密,佛法裡頭沒有秘密,秘密總是不能告訴別人的,說不出的。所謂秘密是它理事太深,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叫深密。到什麼時候才能理解?無始無明煩惱斷了,你就明白了,依然是其義自見。世間人平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小悟。小悟上面有大悟,大悟上面有徹悟,極樂世界是徹悟。
大悟對於這個深密吉祥可以受用,還是搞不清楚,必須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完全明白了,才知道最勝秘密吉祥。往生的人雖然還沒有搞清楚,但他是受用到了,得其受用。
這個蓮花真真實實是行人了脫生死罪孽之身的「玄幽宮殿(這是一個比喻),安養當人慧命之神妙捨宅。」是我們轉凡成聖,轉八識成四智之所在。一般人修其它的法門,轉識成智要靠自己的力量,真不容易。念佛人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是這一願,一彈指之間,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蓮花一開就見佛了。見佛之後,身相、智慧、神通、功德,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超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這種殊勝到哪裡去找?彌陀大願悲心至極,「妙德難思」。我們要感佛恩報佛恩啊!
第二十五願:天人禮敬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願文大意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字,就歡喜信受,虔誠禮拜皈命,用清淨心修行六度萬行菩薩所行之法,種種天界及世間有情對於這人是沒有不尊敬的。
凡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禮敬,能得到天人的禮敬,那就不是普通人,天人都尊敬你。天人尊敬什麼人?尊敬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尊重有慈悲心的人、能幫助苦難眾生的人;尊敬世間的孝子賢孫;尊敬念佛的人;修淨土的人天人更恭敬。為什麼?因為你這一生有機會到極樂世界作佛去。
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願
願文是: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
願文大意是:願文中多見這個「聞」字,這個「聞」字包括相信和接受,由於信受,所以聞名得福。雖不能往生,但壽終以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要緊的還是意根。這個人很明白,不糊涂,不顛倒,沒有精神病。
第二十七願:修殊勝行願
願文是:
【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願文大意是:由於聞名信受,所以得二十六願的福,但更重要的是「常修殊勝梵行。」梵行是清淨的行,一般是指離欲的行,這個梵字指的是梵天,梵天是色界天,梵天就無欲了。這個梵天雖然有形色,但已經不是血肉之軀了,所以離開了淫欲。按一般的修持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之間的肉體關係,就沒有資格生到梵天。可見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橫出三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梵行是清淨無欲之行。《法華經嘉祥疏》說:通說則是一切的戒都叫梵行,特別說斷淫是梵行。另外一個解釋就更深入了,他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輪大涅槃,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的大涅槃。達到大涅槃之行就是真正梵行。經中說修殊勝梵行,包括以上兩個意思。因為聞名信受功德實在不可思議,所以來生可望達到這樣甚深境界。
以上三願(天人禮敬願、聞名得福願、修殊勝行願),都沒有提到往生,可見不是所有念佛的人個個都能往生,只有認真如法修持的人才能如願。還有一些肯定可以得到好處(天人禮敬、得福、來生修梵行),但不能往生。
所以這三願,是指雖然聞名,雖然也信樂,但缺少發菩提心與一向專念,功德不足,不能如願。